查文庫>論文>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論文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論文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論文

  關鍵詞:以舊引新 深化理解 區別異同 鞏固練習

  課堂教學是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面對固定的學生,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在相同的授課時間內,不同的教學方案必然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單一、枯燥無味的練習,會導致學生厭倦、影響學習積極性。

  因此,為了克服課內不足課外補的壞習慣,我探索研究課堂上練習的習題設計,以期能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

  一、以舊引新——設計過渡性練習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密切聯絡。因而設計習題時,不要侷限於當天所學的內容,而要注意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將新知識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以舊導新,促進調整與同化,使之連為一體,發揮知識整體結構在學生認識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大大降低新知的難度。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之前,我設計一些已學過的知識作練習:

  (1)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是 什麼?

  (2)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 ?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 ?

  當學生回答了以上幾題後,我再向學生提出要求:你能把一個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進行計算它的面積嗎?練習題一出,學生拿出已經準備好的梯形動手剪、拼,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補充,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們想出了多種求梯形面積的方法:

  (1)、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求它的面積。

  (2)、把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3)、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的兩個三角形求它的面積。

  (4)、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面積的一半。

  (5)、連線梯形一條腰的中點與相對的頂點,剪下一個三角形,再把這個三角形旋轉到原來梯形的一側,把原圖形轉化成一個三角形,最求它的面積。

  這樣透過動手操作,把圖形轉化、遷移為新授知識,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深化理解——設計與例題保持結構穩定性的練習

  在例題教學後,安排基本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其目的是為了鞏固新知。要求其知識結構與新知識結構相同,題型也基本一致,具有例題牲特徵。例如,在教梯形的面積的例題後,我設計第一組題讓學生練習:

  (1)、梯形的上底10米,下底4米,高3米,求面積。

  (2)、梯形的上底10米,下底4分米,高1.5米,求面積。

  這一組題中,要求梯形的面積必須的3個條件都是直接給出的,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公式進行計算,這樣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新知的理解、消化,達到照顧全體學生的目的。

  為了克服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在保持新知本質屬性的前提下,我進行了改變思維訓練的角度,進行例題結構變更,透過變式題訓練,加深新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如第一組題練習後,我緊接著安排第二組題:

  (2)、梯形的上底是8米,下底是上底的一半,高是6米,求面積。

  (2)、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是12米,下底比上底長4米,高是下底的2倍。求它的面積。

  這一組題,其中一個或兩個條件是間接給出,必須先求再求面積。

  三、 區別異同——設計比較性練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數學概念,公式,題目表面上非常相似,但實質上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不細緻觀察,不認真比較,學生往往容易混淆。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注意把形似實異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比較,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弄清數量關係,找出異同點,掌握解題方法。

  例如教學了百分數的認識後,我出示了這樣一組習題:

  (1)、甲數是160,乙數是200,乙數比甲數多百分之幾?

  (2)、甲數是160,乙數是200,甲數比乙數少百分之幾?

  (3)、甲數是160,乙數比甲數多40,乙數比甲數多百分之幾?

  (4)、甲數是160,比乙數少40,甲數比乙數少百分之幾?

  讓學生觀察,分析數量關係,列出算式進行比較:(1)題:(200-160)÷160 = 25%(2)題:(200-160)÷200 = 20% 。(3)題:40÷160=25%。(4)題:40÷(160+40)=20%。這樣透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和“求比一個數少百分之幾”兩種題目的數量關係和解題規律。

  在比較的基礎上,我還注意知識間的橫向聯絡,即百分數與整數的比較。如讓學觀察比較兩個數多少的題目:(1)、甲數是160,乙數是200,甲比乙少多少?算式是:200-160=40 (2)甲數是160,乙數是200,甲比乙少多少?算式是:200-160 = 40

  以上的比較,使學生看到:“求甲數比乙數多幾”,與“乙數比甲數少幾”的解法是相同的,結果也相同。從而理解概念,掌握解題方法。

  四、鞏固練習——設計綜合性題

  綜合性題的練習,目的是為了形成認知結構的整體性,只有新舊知識互相搭配,才能使新知納入原有知識網路,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靈活解題能力。

  例如在教學了“圓柱體的體積”後,我出示了下列一組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求出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1) 底面積是3.14平方米,高是2.5米。

  (2) 底面半徑是6分米,高是3分米。

  (3) 底面直徑是8釐米,高是4釐米。

  (4) 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2米。

  這組題由易而難,層層遞進,體現了知識縱深發展的過程。總之,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最佳化課堂練習過程,及時有效調控教學過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實踐中,我由於能注重堂上練習的設計,較好調動了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自學能力,智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並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學們都從以前怕上數學課,到現在盼上數學課,初步形成會學、樂學,爭先進的良好學風,從而較好地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