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減輕學術論文帶來的負擔
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前發表論文,是當前高等教育中最荒謬的規定之一。當年,武漢大學教授鄧曉芒因此而憤然辭去博導,雖激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但卻收效甚微。這一規定在其後的歲月中,反而是愈演愈烈。現在,易中天先生也看不下去了,在其部落格中公然向這條不是第22條軍規的校規宣戰。
對於易中天先生的正義行為,在網路上激起贊聲一片。真理即便是重複一千遍,也仍然會受到廣泛歡迎。受這校規“奴役”的莘莘學子們,日日夜夜受其煎熬,現在或許正在盼星星盼月亮,來次學術大解放。
黃仁宇曾經認為,中國傳統社會一直缺乏有效的數字管理。現在,我們的高校經過了若干年的進化之後,卻已經對數字管理之道爛熟於心。碩士生、博士生不發表論文就不得畢業的規定,即是這樣一個創舉。這一舉措的始作俑者已經不知道是誰,然而,其對於改進學校科研政績數字卻是有著神奇的療效。這可以稱之為人海學術。在碩士、博士大規模擴招的當下,這個群體的論文發表能力更是成為一個學校科研成果的基石,個個大學為了擠進世界名流,恐怕只有加強的道理,哪能說撤就撤。
不過與十多年前相比,讓學生髮表論文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現今碩士、博士生的沉重負擔。這些年學術期刊沒有增加多少,而碩士、博士的規模卻不止擴招了一倍。學術期刊版面的增長已經遠遠落後於研究生們發表論文的'需求。於是,學術期刊就幹起來販賣版面的勾當。研究生們辛辛苦苦寫篇文章出來,不但沒有稿費,反而要向人家交錢,這實在是賠錢做學問。現在,媒體報道一篇論文一般的版面費用需500元。博士生要發表3篇,就得需要1500元左右。現在的研究生們一般沒有收入來源,只能靠獎學金和助學金以及替導師打工來維持學業,這筆錢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筆經濟負擔。而不發表論文就不允許畢業的規定,更是一個沉重的學業負擔和精神負擔。
現在,各級教育部門都在號召給中小學生減負,雖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不過,總歸是聊勝於無。這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門一個基本的態度問題。相比之下,研究生們的負擔為什麼卻一再被漠視?他們的利益為何一再被學校的私利侵犯而沒有教育部門出面?
研究生們的學術研究能力不是靠論文和學位掛鉤而培養出來的。高校以自身之私慾加諸自家弟子之上,是為不仁不義,是以其有何面目與資格行教化育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