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開題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開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開題
1、課題來源及研究目的和意義
描述問題的來由和相關背景,給出本論文值得去寫的理由。
2、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針對研究課題,檢視別人做了哪些工作?(查參考文獻得知,綜述類文章可以看大概,科技文獻要可以看具體)
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針對某一個或幾個問題做哪些工作?問題太難、太大對於課題的完成都有影響,所以拿到課題一定要學會分解,一個大問題總是可以分解成幾個方面的問題或更小的問題加以解決。清楚地列出你在課題中要做什麼、不要太寬、不要太窄、將這些目標和你在文獻綜述中確認的問題連線。
4、研究思路與方案
目的是告訴人們你如何實現你提出的目標,讓人們相信用方法能實現提出的目標,所用方法可是一組方法或一套步驟,最好給出你的詳細步驟和設計,在你的研究中考慮不同的情形,考慮如何驗證所得結果。
5、預期成果和創新點
給出課題成果並將它們和目標、方法連結;創新點(不同於他人工作或貢獻的地方,有時與成果重疊。有沒有和好不好,也有比喻你是在做修路還是搭橋的工作)。
6、研究計劃
分階段細化工作,制定階段工作目標。把自己的研究期按工作粒度分段安排,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
計劃定了就要落實,否則再好也沒用。只有在實際中落實,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適時加以修正。
7、主要參考文獻
寫作本文可以參考的主要文獻
為了能讓大家更加直觀的認識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開題報告寫法,下面特意以論文“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和對策”為例,加以說明:
1、選題背景與意義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企業所有生產要素中最能動、最活躍的因素。隨著企業管理理論的不斷髮展,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也不斷推陳出新。與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歷史包袱輕得多,輕裝上陣的中心企業可以自由借鑑世界各國企業的成功經驗,因此,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受到西方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影響。然而,目前,國內文獻多是借鑑國外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研究國有企業,立足於中小企業實際進行研究的較少,所以要找出我國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之所在,提出有利於此類企業健康發展的對策。
2、國內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綜述
國內學者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一批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學者首先把西方先進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思想引入到國內。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完善嚴重製約了民企的競爭力。由此國內學術界對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研究也火熱的進行了起來,並有了一定的進展。
1992年,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院長趙曙明教授在他所編的《國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一書中,系統地介紹了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體系和發展趨勢,最早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引進到中國。
1995年,又在他所編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一書中首次進行了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嘗試,既從宏觀的角度研究我國人力資源的配置機制和政策體系,又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優勢與劣勢。可以說對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初步完成了啟蒙任務。
後來,盧瑞甫(2002)、卓博(2004)進行了中小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分析後指出: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面臨著缺乏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用人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和規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設定與人員配備專業化程度偏低、漠視人力資本的投入、缺乏長期有效的薪酬與激勵機制等問題。而有關民營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究中,家族化管理問題是所有研究內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蔡而迅(2002)指出:家族化經營,管理風險大。我國港臺地區一些企業依靠家族化經營管理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奇蹟,但透過亞洲金融風險的洗禮,已經在開始反省東方式的經營方式和經營哲學的缺陷。內地一些名噪一時的民營企業中道隕落,也表明家族化經營管理風險已經逐漸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利於吸引優秀的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科學的決策機制,三是家族利益糾紛複雜。
關於論文範文
近些年來,"以人為本"逐漸成了眾多企業和企業家的口頭禪,但到底何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在不同的企業中有著怎樣不同的內涵,以及怎樣才能算是以人為本,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給予明確的闡釋和界定。
誰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四個字本身是缺乏主語的,它並沒有明確說明,是誰以人為本,因為既可以說企業以人為本,也可以說老闆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人為本,還可以說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以人為本。
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恐怕都認為只有企業可以充當"以人為本"的主語,即企業是以人為本的。然而,諾基亞的"科技,以人為本"卻讓我們開了眼界,原來不光是企業可以以人為本,科技也可以以人為本。諾基亞的提法之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明確地闡釋了本企業是以科技立足的,即科技是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的核心,是本企業的特色,從而不僅鮮明地亮出了高科技企業的形象,同時還界定了高科技服務於人的需要的內涵。顯然,這一點比籠統地說企業以人為本要顯得更為引人注目,也更有個性。
以誰為本?
"以人為本"中的"人"字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這裡的"人"也就是企業的`員工,即企業對員工是尊重的,在企業內部的管理中,企業是把員工作為人來看待,而不是將他們等同於機器裝置來對待,因為管理中人性化的東西很多,很富有人情味。
然而,從諾基亞的提法中,我們卻發現了另外一種"人",這就是顧客。企業的高科技、企業的管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顧客或消費者的需要。當然,以人為本的科技並非只是以顧客為本,它同樣要以企業中的人即企業員工為本,因為這些人是創造科技、運用科技的人,而顧客正是享用這些科技的人。
事實上,以人為本中的"人"還不僅僅限於企業的員工和顧客,還包括企業的其他所有利益相關群體,比如說企業的供應商、企業的求職者、企業所處的社群、企業的股東、以及企業的合作伙伴等各個方面的人。因為對人的尊重如果是發自內心的,如果已經深入企業的骨髓,成為企業的靈魂,那麼,它就必然會滲透融合於企業的各種關係之中。
何為本?
對"以人為本"中的"本"字也需要做進一步的剖析。關於"本",既可以解釋為"根本",也可以解釋為"資本(人力資本)",還可以解釋為"原本"、"本性"。因此,以人為本並沒有能夠明確應當以人為何種"本",是將人作為掙錢的根本,為企業獲取利潤的人力資本,還是說企業的管理方式著眼於作為人的員工個人以及群體的本性需要?或者說是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作為滿足人的根本需要之本?事實上,或許是出於誤解,或許是出於實用主義的需要,不少企業一方面口口聲聲稱以人為本,實踐中卻僅僅將員工作為賺錢的工具。
從本源上來講,以人為本實際上是"人本主義"的一個命題,而"人本主義"又是針對"資本主義"而提出的。眾所周知,早期的企業都是以資本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資本的不斷積累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是企業謀利的最主要手段,再加上資本的相對稀缺和勞動力的相對剩餘,人在企業中的地位就必然是從屬於資本的。與此相適應的管理也是以"資"為"本"的。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步,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企業越來越清楚地認知到人對企業生產率以及利潤目標的貢獻,"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更是將企業中的人提升到比物質資本更為重要的地位上來。逐漸地,"人本主義"在企業管理理論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由於作為人力資本載體的人不僅僅具有生產性,同時還具有社會性,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應運而生了,其核心是:對企業中的人應當視為人之"本身",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資源。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以人為本之"本"實際上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本位"、"本身"之意,它是一種從哲學高度產生的對企業自身性質的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