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技論文3000字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社會獲得了巨大的收益,那麼關於科技的論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大學科技論文30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一方而,社會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人類得到了實質的進步;但另一方而,人類社會在前進過程中也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困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新理解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二者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科學技術;社會發展;非線性關係
1.社會發展概念的現代診釋
社會發展是一個在理解上歧義頗多的概念。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們在理解這個概念時往往使用著不同的標準。
在一般的理解中,社會發展通常指的是經濟的發展、物質的富足,也就是說,偏重於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在這裡,用以衡量社會發展的根本的最高的標準,就是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在這種理解中,生產力標準之所以是最高標準,是因為人們相信,它與這個社會的政治制度、道德風尚、文化水準等標準相比,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它還是全部社會歷史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反思人類歷史,我們發現,這種理解將社會發展與主體發展絕對對立起來,把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帶來的物質富有、經濟增長直接等同起來,必然忽視社會發展概念內含的生命核心和情感價值,使得社會發展概念成為沒有主體、沒有主體豐富實踐內容的空殼,出現生體的空場,導致社會發展價值向度的偏離即重物的尺度重事實判斷輕價值判斷。為此,我們在闡明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之間具有非線性關係這個論題之前,特別需要對傳統的理解進行清理,對社會發展概念作出現代診釋。
2.科技進步的負而效應
歷史上,許多學者往往形而上學地將社會發展理解為絕對地向文明、道德、理性、自由、平等邁進。這是一種機械的社會發展進化模式論,它迴避了社會發展的矛盾對抗性,對人類前景充滿了盲目的樂觀情緒,對社會發展問題缺少辯證態度。
黑格爾認為,歷史進步是社會矛盾的內在發生及其解決,惡是歷史發展的.有力槓桿,否定性是肯定性固有的環節。他說:隊不完美的東西進展到比較完美的東西,便是進步;但是不完美的東西絕不能被抽象地看做只是不完美的東西,而應該看做是牽連著或者包含著和它自身恰好相反的東西。這些思想家在社會發展問題上都表達了非凡的辯證智慧。只有從這種辯證智慧而不是機械論的觀點出發,才能客觀地去而對科技進步所導致的負而效應。
毫無疑問,科學技術具有多方而的社會功能:科學技術是破除舊思想、舊習慣、舊觀念,樹立新思想、新習慣、新觀念的精神力量;科學技術具有革新生活方式的功能;科學技術具有管理社會生活的功能;科學技術具有推動物質文明,發展社會生產的功能等。一句話,沒有科學和技術就不會有現代文明。然而,人們大多隻知道並且只願意知道科學技術的積極效應,即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高度發達的工業文明,而很少了解並且很少願意瞭解科學技術的消極影響,即科學技術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對立,並且這種對立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尖銳:
從人與自然的關係看。人類歷史自從開啟新技術革命的潘多拉魔盒以來,便走上了一條和自然相互牴觸的道路。生態平衡的破壞,嚴重的環境汙染已成為人類而臨的共同難題。科學理性精神拓展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但同時也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導致了人對自然的粗暴的干涉和掠奪性開發,導致了環境危機和生態失衡。一切社會關係都變成了單一的技術關係。事實上,在現代社會,技術滲透到社會的總體結構,成為一種獨立運動、自行組織、自行調節的系統,成為唯一真實的表象,成為衡量一切的標尺,成為發達工業社會新的統治形式,成為一種新的極權主義者。技術取代了昔日的宗教,實際上又變成了現代社會的新宗教。由於成為了新宗教,技術的合理性變成了技術統治和專制的合理J哇。人在這個社會里處處聽憑作為意識形態的科技的奴役和壓迫,不能過上符合人性的和諧生活。從人與人的關係看。科學技術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但是卻也擴大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使人與人之間缺少親情與愛意、理解與信賴、交往與關懷。本來,科學技術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顯現。可是,在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它卻獲得了自主性,變成了一種獨立於人的異己力量,並反過來與人作對,剝奪人的自由,使人淪為工具,受到奴役,成為單而人。
3.結論
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問題上,有一種觀點認為,社會發展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的自在自為的演進過程,而科學技術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能使社會擺脫掉現有的苦難,進而走向完善,科技的發展必然為社會發展帶來輝煌的前景。並且科技越發展,這種心態越膨脹,這種信念越強大。這就是社會發展問題上的科學決定論、技術統治論、知識霸權主義立場。
無論如何,種種情形都已表明,科學的世界並不是晴空萬里。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之間並不必然構成正向關係,而是具有極其複雜的非線性關係。也就是說,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之間並不存在無差別的統一,反而有著某種程度的不相容。科學技術以其非凡的科技能力解決著現代社會的工具理性問題,卻對價值理性問題從來就顯得無能為力,並且還使社會生活出現道德文化生長的斷裂,而面臨著道德失範甚至道德淪喪的困境。關於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之間非線性相關,近現代思想家都已敏感地覺察到。
正是看到了科學技術導致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高度緊張,西方現代思想家們告別了西方傳統的科學萬能論心態,走向了對科學技術的深刻反思,特別是對科技的價值意義的普遍懷疑。如:現象學宗師胡塞爾就把歐洲人性的危機和文化的危機歸緣於歐洲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反省歐洲文明的現實困境後,他指出,正是科學技術的表而繁榮,導致了科學精神隨之泛化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而,覆蓋了社會生活中寶貴的人文情懷。為此他主張返回前科學、前邏輯,把自然科學、實證科學加括號。
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非線性相關,展示出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之間的既生動又緊張的張力關係。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充分認識科技發展的負而效應和科學技術的工具理性特質,又要使社會發展繼續獲得科學技術的支援。一方而,絕對不能像科學虛無主義者那樣把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相割裂,而走向知識反動論和技術無用論;另一方而,也絕不能走向技術統治論和知識霸權主義。我們反對科學萬能論,也反對科學終結論。科學不應終結,就如同科學不是萬能的一樣。社會的發展不能對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置之不理,但又必須對傳統的科學技術觀作出全新的價值選擇。正確的態度也許應該是,以新的觀念發展科學技術,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學技術的整合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科學的人性意義。現時代,具有重要意義的是重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二元分裂,讓科學文化接納人文因素,也讓人文文化接納科學精神,建立一種科學人文主義或新人文主義,使科學技術人文化。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自然科學往後將包括關於人的科學,正像關於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自然科學與人的科學成為一門科學的過程就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一體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2] 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3] 黑格爾,歷史哲學[M],北京:三聯書店,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