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練習題> 九年級寒假練習:讀書惟“勤奮”二字

九年級寒假練習:讀書惟“勤奮”二字

九年級寒假練習:讀書惟“勤奮”二字

  讀書惟“勤奮”二字

  馮其庸

  ①談起讀書,我覺得無非是“勤奮”二字。勤奮是最為質樸又顛撲不破的讀書之道。記得小時候讀書,先生要求我們的,不僅是讀文章,而且還要背下來。中國文學史上的諸多優秀篇

  章,小時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腦子裡。也許你要問:腦子裡記住這麼多文章有什麼用?那麼我告訴你:至少它能夠給你的寫作帶來靈感。人腦彷彿是一個寶庫,多少東西

  都能裝進去,腦子裡的東西越多,下筆就越快,寫文章就越豐富、越靈動、越容易碰見靈光迸現,左右逢源的情況。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正是這個道理。“破萬卷”的“破”字,已經告訴了我們,讀書不是點到即止,而是需要勤奮,需要下功夫。讀書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收益是不大的。

  ②我們不僅要勤於讀書,還要勤於實踐。求之於書,證之於實,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完善知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至理名言。我們不能因為進入了網路社會,很多知識可以方便地從網上獲取,就忽略了行萬里路的重要性。我的感受是,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入到具體的'實踐調查中,才能去偽存真,才能真正領會與理解。以我自己為例,玄奘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一個人,為了弄清楚他取經之後,到底由哪一條路回來,我10次赴新疆等地考察。當時心中有個疑問,為什麼玄奘東歸時要到公主堡去?公主堡既非寺廟,也非順路,他沒理由繞遠路跑去拜謁。後來在當地牧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公主堡,當地人說,公主堡下才是真正的瓦罕古道!我這才明白,原來玄奘從明鐵蓋下來時走的其實是這條道,所以必經公主堡,然後到塔什庫爾幹。而此前,我誤將一條由部隊開闢的道路認作“瓦罕古道”了——它與公主堡下的瓦罕古道還遠隔著一條大河!類似的情況,我經歷的不少,這也讓我更堅信:實地調查,走萬里路,能夠讓一個人的知識變得更加準確,更加可靠。

  13.作者關於讀書的主要觀點是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據第①段表達的基本觀點,判斷下面兩句名言能否作為本段的道理論據,並說明理由。(6分)

  名言一: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名言二: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②段中作者講述自己赴新疆考察的事是運用了_______的論證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讀書惟“勤奮”二字(或:我們不僅要勤於讀書,還要勤於實踐。)

  14.示例:名言一:不能。因為這句話說的是讀書不在於一時的刻苦,強調讀書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不切合本段讀書要“勤奮”的觀點。名言二:能。“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都是強調讀書要勤奮,要下苦功夫,這正好符合本段讀書要勤奮的觀點。

  15.舉例論證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人們: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入到具體的實踐調查中,才能去偽存真,才能真正領會與理解。(或我們不僅要勤於讀書,還要勤於實踐。求之於書,證之於實,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完善知識。)(或實地調查,走萬里路,能夠讓一個人的知識變得更加準確,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