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學計劃>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科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1

  根據教材大綱的指導,教師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愛好,引導幼兒對大自然的奧秘的認識與探本學究。為了更加系統的促進大班幼兒的科學教學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班基本情況:

  我班幼兒對科學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尤其是對於探索科學的奧秘有著極高的興趣,喜歡嘗試和發現一切新鮮事物,真是興趣盎然,當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還有待建構的東西,例如有些實驗不能獨立完成,必須得由別人幫助,常規性的東西興趣不高等,介與此,我制定了以下計劃:

  二、科學的教學目標:

  (一)主動參加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願意用普通話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或經驗。

  (二)培養重點幼兒對大自然中的一些現象和動植物的生長髮育的認識,提高幼兒對科學的探究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使幼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喜歡與他人交往的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科學常識。

  (五)知道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絡的,培養幼兒判斷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

  (六)學會初步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知道事物的運動變化市有規律的。

  (七)培養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學會合作,做好分工。

  (八)培養幼兒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思考,自己動手實驗,探究新事物的興趣和能力,感受成功的快樂,上述是大班科學的教學計劃。我將嚴格按照計劃對幼兒進行培養,但在具體實施的階段如發現不足隨時進行調整,以便對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措施:

  (一)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與日常生活教育活動相結合。

  (二)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要有利於幼兒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三)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四)與其他領域教育相滲透。

  (五)幼兒園科學教育要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絡。

  (六)家園密切配合。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2

  活動目標

  1、探究水果發電的秘密,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慾望。

  2、透過製作水果電池活動,瞭解水果發電的流程。

  3、能動手操作水果發電實驗。

  活動重點

  幼兒能動手操作水果發電試驗

  活動難點

  透過製作水果電池活動,瞭解果蔬發電的流程

  活動準備

  1、水果(蘋果、西紅柿、土豆)

  2、水果發電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紅彤彤的蘋果匯入,引出活動主題。

  提問:蘋果除了可以吃,還可以用來做什麼?

  小結:蘋果還可以用來發電。

  二、講解水果發電中需要的材料,並做好準備工作。

  1、教師出示水果發電所需要的材料,並帶領幼兒仔細觀察。

  (1)出示四個鋅片和四個銅片,並帶領幼兒仔細觀察鋅片和銅片的顏色,鋅片為銀白色,銅片為金黃色。

  (2)出示三根導線和兩個特殊的導線,仔細觀察兩根特殊的導線,它們的一端相接,另一端沒有相接。

  (3)出示燈管,上面有一根長針和一根短針。

  2、準備工作

  (1)首先拿出兩個特殊的導線,紅色的導線連線金黃色的銅片,代表正極;黑色的導線連線銀白色的鋅片,代表負極,在連線時要小心,注意不要扎到自己的的手。

  (2)拿出燈管,燈管長針代表正極,燈管短針代表負極。將長針與紅色導線連線,短針與黑色導線連線。

  (3)將銅片和鋅片分別與導線連線,導線的一端連線金黃色銅片,另一端連線銀白色的鋅片。三根導線連線方法相同。

  (4)拿出四塊蘋果。

  三、實驗操作過程,講解步驟和要領。

  1、邊操作實驗過程,邊講解步驟和要領

  (1)拿出帶有燈管的兩根導線,銅片和鋅片分別放入兩塊水果中,不要離得太近,以防碰在一起。

  (2)將所有的銅片和鋅片分別與水果連線,每塊水果中分別插入一個銅片和一個鋅片。

  (3)連線完成,燈泡變亮了。

  2、小結:蘋果發電的實驗完成了,小小的蘋果也蘊含著大大的能量。

  活動延伸

  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發電?土豆能發電嗎?西紅柿能發電嗎?小朋友們趕快動手試一試吧!

  大班科學《水果發電》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瞭解水果發電的流程,探究水果發電的秘密,對科學產生濃厚的的興趣和慾望,同時也能動手操作,製作水果電池。

  活動一開始以實物(紅彤彤的蘋果)的方式吸引幼兒注意力,提問“蘋果除了可以吃,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引出活動主題——蘋果也可以用來發電,隨後講解制作水果電池的準備工作和實驗製作過程。

  在整個活動中,操作環節很重要,所以第一步先講解制作水果電池所需要的材料,第二步講解制作水果電池的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因為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我在講解過程中儘量使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詞,語速平緩,講解清晰,重要環節進行多次重複。以安全為主,操作中多次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要扎到自己的手。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具體如下:

  1、在用導線與銅片和鋅片相連線時沒有具體說明它的連線方法。需仔細講解連線方法,把導線的兩端分別穿進銅片和鋅片的小孔中,然後將穿過去的導線回折,並進行纏繞捏緊。

  2、活動中只是用蘋果來進行實驗,其實可以多用幾種水果進行操作實驗,這樣不會侷限幼兒思維。

  3、延伸活動只提到西紅柿和土豆,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水果和蔬菜都可以用來發電。

  4、量詞使用不嚴謹,比如:在實驗中蘋果被切成塊進行操作,我在講解時用的是“一個蘋果”,此處應該改成“一塊蘋果”。

  5、出現口誤情況,連線第四塊蘋果時,將“金黃色的銅片”說成“金黃色的鋅片”,此處需改正。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幼兒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縱觀以往的常識課教學和現在的科學活動,最大的轉變就是學習由傳統的接受式變為積極地自主探究。幼兒在探究中不僅體驗到樂趣,還可以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髮現問題,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何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探究機會,使他們能夠象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真正體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自主地獲取科學知識,增長能力,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是我們教師應急待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觀察中產生疑問,激發幼兒的探索的慾望

  以往的常識教學,知識的掌握成為學習的最終目標,幼兒缺乏運用知識,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利於於幼兒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以科學活動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要從有利於幼兒終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儘量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他們喜歡科學,產生了解其秘密的願望,從而主動進行探究。例如在實習中進行的“沉浮實驗”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玩一個遊戲;“老師這裡有兩塊橡皮泥,一塊是球體,一塊是捏成船型,把它們放在水裡有什麼不同?”當小朋友看到同樣的一塊橡皮泥,形狀不同時,一塊沉在水裡,一塊浮在水上面,幼兒的求知慾被大大激發,都想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學習中探究的積極性非常高,在強烈的好奇心推動下,幼兒的探究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從中學到了許多。

  二、營造寬鬆、愉悅的氛圍,給予探索的空間

  心理諮詢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諮詢安全和心理諮詢自由是促進幼兒探索能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條件。在幼兒階段,幼兒的自我意識很脆弱,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科學探索活動中要經常給幼兒“你試試看”,“你能行”,“大膽想一想”等鼓勵語言,多表明肯定、鼓勵、接納、欣賞的態度,為幼兒營造寬鬆、愉悅的探索氛圍。如探索活動“好玩的磁鐵”中,教師給

  幼兒提供了許多 的遊戲材料,讓幼兒透過猜一猜,分一分,試一試,玩一玩,發現磁鐵的奧秘,再讓幼兒在活動室中去找一找磁鐵能吸住的東西,有的發現磁鐵能吸住軟包上的釘子,有的發現磁鐵能吸住床底下的螺絲,有的'發現磁鐵能吸住桌子的腳等等。幼兒在相互玩磁鐵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兩塊磁鐵被牢牢地吸在一起,還發現一塊磁鐵能推著另一塊磁鐵往前走,面對孩子的種種發現,老師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情緒愉快,沒有壓力,透過動手動腦,他們發現了磁鐵的相吸和相斥,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寬鬆、愉悅的探索氛圍,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激發了幼兒不斷的探索能力。

  總之,在科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必要而可行的,科學活動的探索過程是幼兒不斷主動學習發展的過程。作為教師要明確幼兒探究的水平,確立幼兒探究的目標,提供適當的探究內容等,並在科學領域中不斷地探索出一套科學指導策略,那麼,幼兒的探究能力、科學素質將一定會有所增強和提高。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4

  指導思想:

  21世紀對人的素質提出要求--只有具有較高的科學素質,才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今天的幼兒就是明天的主人,他們將是21世紀的棟樑,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的新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新時代,21世紀的公民要有比較高的科學素質,這就要從娃娃抓起。 "幼兒科學教育"作為我園的研究課題,我們小班組的老師,將努力鑽研理論知識,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做一個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師。本學期,我們小班組的科研活動計劃主要依照以下幾點的理論根據,展開活動。

  1、根據小班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為他們創設一個寬鬆、自主、自由的科學探索空間,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讓我們的孩子敢問、愛問、愛探索。讓我們的孩子喜歡科學。同時,我們也將發展幼兒的科學能力,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從而為幼兒以後的科學探索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幼兒的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因此在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將選擇一些孩子們所關注的周圍生活和環境中的常見事物。同時,我們老師也將抓住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來開展科學活動,真正做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來提高教師的科學教育意識,提高老師捕捉科學教育契機的能力。讓我們的老師和孩子都能得到成長。如:秋天來了,我們就讓孩子認識各種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樹葉等活動。快過年了,我們又帶孩子一起認識各種糖果、品嚐糖果、剝糖果。

  3、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幼兒親歷和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與環境不斷的相互作用中,體驗探索的樂趣。我們小班組將不斷研討、大家一起出謀劃策、讓我們的課題活動能開展的豐富多彩,有聲有色,讓我們孩子都能得到發展。

  4、角落活動的開展一直都是小班老師比較頭疼的事情,小班孩子年齡小,怎麼樣的角落活動才是適合他們的,他們所喜歡的。我們將加大對科學角落活動的研討,從而能更豐富我們小班科學角落活動的內容。

  具體實施計劃

  第三週:

  1、學習科研計劃,瞭解本學期科研活動的方向。

  2、討論交流小班如何開展課題活動。

  3、探討如何在活動中滲透科學教育、引發對周圍環境變化的關注。

  4、學習文章。

  5、討論各班自然角的種植情況。

  第五週:國慶放假

  第七週:

  1、學習文章。

  2、對9月份的科學活動進行修改、整理。

  3、討論各班科學角落活動開展的情況。

  4、討論如何開展關於秋天"水果王國"的活動。

  5、交流九月份的科學心得。

  第九周:

  1、學習文章。

  2、教師每人設計一個科學角落活動。

  3、談談在日常生活中各班是如何組織偶發性活動的,教師舉例說說。

  4、討論各班集體活動的開展情況。

  5、制定遠足計劃。

  6、參觀稻田。

  第十一週:

  1、學習文章。

  2、對10月份的科學活動進行修改、整理。

  3、討論如何創設一個趣味性、探索性、操作性強的科學角落內容。

  4、討論交流如何組織好遠足活動-去大橋公園找秋天。

  5、交流十、十一月份的心得。

  第十三週:

  1、學習文章。

  2、交流各班子課題的開展情況。

  3、討論如何創設一個趣味性、探索性、操作性強的科學角落內容。

  4、談談如何利用家長資源來開展科學活動。

  第十四周:

  1、學習文章。

  2、討論如何開展小聰明科技周的活動。

  3、如何有效的利用種植角對幼兒開展偶發性教育活動。

  4、討論本月每班如何安排操作材料,帶領小班組幼兒輪流進班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5開展小聰明科技周活動,交流各班的開展情況

  第十五週:

  1、學習文章。。

  2、對12月份的科學活動進行修改、整理。

  3、交流科學心得。

  4、回顧各班一學期的課題開展情況。

  5、交流課題總結。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5

  教學計劃

  1.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程旨在透過主題統整、分科教學的形式培養幼兒的人際智慧:培養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

  以及與人進行 有效交往的能力。內省智慧:培養幼兒自我認識的能力。自然觀察智慧: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有積極的觀察力,

  對自然景物有誠摯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自身的活動,、

  叩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字地思考問題,培養 ;兒理性的思維方式,

  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客觀地認識周圍時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從而更好地成長。因此,

  在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的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 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即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2. 學情分析:

  透過上學期的教與學,幼兒已初步掌握了人體奧秘、 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3. 教學總體目標要求:

  1、激發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

  3、與探索實踐相結合。

  4、培養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與人進行 有效交往的能力。

  5、培養幼兒運用整個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和熟練地掌控物體的能力。

  6、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有積極的觀察 。

  4.教學重難點:

  人體奧秘、 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四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事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5. 提高教學質量的總體設想:

  1.注重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學習內容 味性、挑戰性,採用創 號是言、遊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到語言活動帶來的愉悅,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慾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

  2、.創設情景,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 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經歷、感受、理解 和經驗說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

  3,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6

  活動目標

  1.透過動畫演示初步瞭解雨的形成過程。

  2.透過蒸發試驗知道探索活動中的簡單方法。

  3.對科學活動產生興趣,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重點

  瞭解雨的形成過程。

  活動難點

  透過蒸發試驗知道探索活動中的簡單方法。

  活動準備

  1.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玻璃片、冷水。

  2.微課《雨是怎麼形成的》。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播放課件,創設下雨情境。

  小朋友們,聽聽這奇妙的聲音,是什麼聲音?這是什麼景象?你知道雨從哪裡來的嗎?(幼兒交流)。

  2.天上為什麼會下雨?讓我們先來看個實驗,你就明白了。

  二、探索雨的形成。

  1.播放微課實驗部分:

  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2.討論:水被加熱後會變成什麼?用玻璃片蓋在杯子上,會發現什麼?玻璃片上為什麼會有小水珠?你在哪裡看見過水蒸發的現象?(幼兒討論後回答)

  3.教師小結: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4.繼續觀看微課,瞭解雨是怎樣形成的。

  5.討論:大自然的雨來自哪裡?雲是怎麼來的?雲又是怎麼變成雨的?

  三、瞭解雨和人類關係

  1.討論:下雨好不好?為什麼?

  2.課件展示:下雨的好處與害處,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四、小結

  我們人類離不開雨,雨有時幫助人類幹好事,有時又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大班科學《雨是怎樣形成的》微反思 本節活動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探究雨是怎樣形成的?在匯入中設計幾種常見的生活情景:如鍋蓋上的小水珠,浴室鏡子上的小水珠,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瓶上的小水珠和植物上的小水珠等四個生活場景,引入本課活動。

  接著就透過觀看微課中實驗部分,讓幼兒透過實驗,瞭解水蒸氣凝結的過程,為幼兒進一步理解雨的形成做鋪墊。然後,又透過微課中對大自然的水蒸氣變成雲,由雲變成雨的過程的講解,讓幼兒更加生動直觀的認識了雨的形成過程,整個環節自然流暢,水到渠成。這次活動,將“雨的形成”這樣一個抽象的科學現象,透過微課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幼兒,幼兒很快就能理解,效果很好。整節課幼兒的探索熱情高漲,表現得非常積極。大部分幼兒舉手發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沒有主動發言,但透過他們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們是十分感興趣的。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7

  經過小班上期的培養,我班幼兒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數學方面:大部份孩子會手口一致點數1-5的物品,並會說出總數,會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會區別大的、小的、上邊、下邊、前邊、後邊、白天和晚上等,對數學操作感興趣,但要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方能完成各項操作任務。

  本期將繼續加強孩子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①願意參加數學活動,能在教師的幫助下邊玩邊講自己的活動,能按要求拿取、擺放操作材料。

  ②會按兩種物體交替排列的規律和按物體的大小長短排序。

  ③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和一樣多。

  ④會手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實物圖形,能說出總數。

  ⑤認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與這些圖形相類似的物體,並能用這些圖形拼搭簡單的圖案和物體。

  ⑥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別上、下、前、後。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區分白天、黑夜、早上、晚上,感受活動的開始、結束。美術方面:孩子們能正確區分紅色、黃色、藍色,但對其它幾種顏色愛渾淆。會用直線、曲線、斜線、圓形添畫一些簡單的物體。特別喜歡用橡皮泥來捏東西。

  徵對這些情況,本期在美術方面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培養:

  ①願意參加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初步養成大膽作畫和手工製作中安全、衛生的習慣

  ②瞭解油畫棒、水彩筆、顏料、紙等繪畫工具和材料,初步掌握使用方法,養成正確的握筆方法和作畫姿勢。

  ③學會用簡單的線條、形狀任意組合表現簡單物體的輪廓特徵,知道用畫得大、畫在畫面中心來突出主要形象。

  ④識別和選用多種顏色創造五顏六色的畫面。會主動選擇和調換顏色,有控制地塗色。

  ⑤願意嘗試玩紙、玩泥等手工活動,掌握大塊面的撕、折、貼的玩紙技能,用團、搓、壓等方面塑造簡單的泥塑形象。

  ⑥能關注、欣賞具有鮮明色彩和簡單造型的物品和美術作品。健康:本班幼兒基本上適應了園內的集體生活,喜歡幼兒園,愛上幼兒園,能較協調地走、跑、跳、或上、下樓梯,特別喜歡玩角色遊戲,但有幾個孩子體質較差愛感冒。

  本期體育方面要完成以下目標:

  ①對幼兒園產生安全感和依賴感,情緒安定。

  ②學習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常規,初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洩等生活習慣。

  ③在成人的幫助下,有生活自理的願望,學習收拾日常生活用品。

  ④ 認識五官及肢體,瞭解其基本功能,懂得簡單的保護方法,並對身體各部分產生興趣。

  ⑤願意接受預防接種,並按成人的要求接受疾病的護理和治療。

  ⑥在運動、外出、日常生活中,學習並逐步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⑦願意參加體育活動,感受身體鍛鍊所帶來的愉悅。

  ⑧嘗試藉助各種簡單的器械和玩具來運動自己的身體,樂意參與收拾小型體育玩具。⑨在進行走、跑、跳、鑽、爬、攀、投、平衡等動作和作操節時放鬆自然。增強孩子們的體質,讓幼兒健康,茁狀地成長。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8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幼兒,其中有部分幼兒之前已經在春雷幼兒園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已初步具有集體榮譽感,富有同情心、正義感,能初步懂得體諒、關心別人,班級氛圍寬鬆自由。他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愛老師,愛同伴。但還有一少部分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幼兒膽量小,不敢與同伴大方交往,不敢表現自己,還很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甚至有個別幼兒還經常哭鬧,這就需要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透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充套件、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範疇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知識,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初步運用領域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四、教學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五、具體措施

  1、透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透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透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透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透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9

  一、幼兒情況分析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他們對一些簡單的學習10以內自然數及其加減運算、感知物體的數量的理解能力差。對數與數之間的落差關係理解能力差,對於身邊自然環境中常見的事物不能夠理解,由於這些意識還沒有養成,還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和內容

  (一)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

  1、知識方面

  (1)在生活中觀察和擺弄各種物體、探索各種現象,獲得對事物特徵及其聯絡的粗淺理解。

  (2)在生活,遊戲及其他活動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數學關係。

  2、能力方面

  (1)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能用適當的方法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藉助具體的事物和形像進行初步的邏輯思考,運用以有的科學知識和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方面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喜歡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關心和愛護周圍環境中的事物,親近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二)科學領域的內容

  1、科學、(自然、科技)部分

  認識身邊自然環境中常見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質(動物、植物等)和無生命物質(砂、石、土、水、陽光、空氣等),透過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它們和生活的具體聯絡。

  2、數學部分

  學習分類、排序和對應、包括: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及多種特徵進行分類,按物體內在的包含關係,按物體量的差異及按某種規律進行排序;將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對應的邏輯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等。

  學習10以內自然數及其加減運算,包括;感知物體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理解數與數的數差關係,認識數的組成,體驗部分和整體的關係、認識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10以內整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技能。

  認識幾何圖形,辨認常見的正面圖形、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徵以及圖形之間的簡單關係認識立體圖形,應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認識量、區別和比較物體和各種量的差異,感受量的守恆,在比較量時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學習生活中常見餓數學知識,如認識人民幣、認識空間、認識時間和時鐘等。

  三、科學領域教育活動的實施

  1、內容的廣泛性

  科學教育的內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學的學科內容十分廣泛,同時決大多數的科學內容的各種形式呈現在幼兒的常生活中,吸引著幼兒去注意、去探索。

  2、知識的邏輯性

  科學知識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邏輯聯絡,因此邏輯性是它的重要特點,而數學知識所缺的事物之間抽象的數量關係,更是一種邏輯性知識。

  四、教學進度安排

  1、我會放玩具(數學)

  2、甜甜的糖果(科學)

  3、喂寶寶吃餅乾(數學)

  4、感官遊戲-奇妙的口袋(科學)

  5、分糖果(數學)

  6、感官遊戲-神奇的罐子(科學)

  7、水果有幾個(數學)

  8、種大蒜(科學)

  9、大大小小的樹葉(數學)

  10、一串紅(科學)

  11、小小送貨員(數學)

  12、蘋果娃娃(科學)

  13、鋪地板(數學)

  14、我喜歡的水果(科學)

  15、放煙花(數學)

  16、有趣的核(科學)

  17、娃娃超市(數學)

  18、照鏡子(科學)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10

  教學班級及人數:幼兒大中小8個班 412人

  教學內容分析: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在幼兒教師的指導下,透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學的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理性的思維方式。幫助幼兒客觀的認識周圍,認識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的成長。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既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學情分析:透過上學期的教育學,幼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自然現象,生活技能,自然環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1: 激發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

  3:與探索實驗相結合。

  4:培養幼兒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幼兒積極觀察周圍環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動物及其事物鏈 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現象等幾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是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 愉快教學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後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採用各種遊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得到語言活動帶來的喜悅,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慾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創設情境,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把自己的經歷,經歷,感受說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

  課時安排:

  第一週3月(2—4)日: 《服裝的面料》

  第二週3月(7—11)日: 《能幹的機器人》

  第三週3月(14—18)日:《動物之最》、《珍惜動物》

  第四周3月(21—25)日:《食物鏈》、《春天在哪裡》

  第五週3月(28—1)日: 《春耕了》、

  第六週4月(4—8)日: 《 奇妙的鏡子》

  第七週4月(11—15)日:《寶藏知多少》

  第八週4月(18—22)日:《寶貴的土壤》

  第九周4月(25—29)日:《奇異的石頭》

  第十週5月((2—6)日:《夏天裡有什麼》

  第十一週5月(9—13)日:《植物身上有什麼》

  第十二週5月(15—20)日:《茂密的樹林》

  第十三週5月 (23—27) 日:《多彩的泡泡》、《光和影子》

  第十四周6月(30—3)日:《向左向右》、《一週吃什麼》

  第十五週6月(6—10)日:《快樂的一天》《可愛的鐘表》

  第十六週—期末:總複習階段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11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使本學期教學力求達到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特制定本冊教學計劃如下:

  一、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7人,學習情況而言:全班80%的同學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精神,他們不僅在觀察、實驗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儲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為加強科學的探索本學科的學習夯實了基礎。美中不足的是有6名同學由於基礎差,觀察、分析能力欠佳,致使分析、解決的能力較低,對此,老師應採取相應措施,做好相互的輔導工作,以便提高教學效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溫度計的奧妙”、“春天來了”、“光與鏡子”、“材料與生活”、“夏天來了”、“太陽與生命”等研究主題,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專題研究為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知道土壤的構成,瞭解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春季的代表星座。

  3、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的傳播路線;認識光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4、能判斷不同的物體是由不同材料組織的,如木頭、金屬、塑膠、紙等,並能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根據性質對材料分類,增強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激發創新意識。

  5、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6、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瞭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7、瞭解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是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過程的複雜多樣。

  8、透過觀察、實驗製作,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製作有創造性的科技作品。

  四、教學重點:

  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措施:

  1、圍繞著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中心,展開活動,活動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2、評估側重於激發和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容,避免用統一的標尺去衡量所有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理性與情感項結合、結果與過程並重。

  3、關於“考察”中長期觀察等內容可在觀察前指導學生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包括準備、實施過程、小組成員、考察中的思考、多探究結果的猜測(假設)後繼續探究計劃等。

  4、加強平時教學的分類指導,力爭使優生冒尖,差生過關,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六、預期教學效果

  研究突破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機、方式、方法。在和諧、合作、自主、創新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觀察、研究、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達全鎮上游。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12

  一、基本情況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夥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多數孩子能透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

  二、具體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4、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5、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6、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7、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8、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9、培養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動物的活動。

  三、時間安排

  第一週:數學《撿落葉》、自然《玩沙子1》第二週:數學《比樹》、自然《玩沙子2》

  第三週:數學《分照片》、自然《春天來了》

  第四周:數學《釦子和花朵》、自然《好吃的芹菜》

  第五週:數學《哪些物品應該放在一起》、自然《春遊》

  第六週:數學《拼圖》、自然《美麗的春天》

  第七週:數學《認識6》、自然《沉與浮》

  第八週:數學《聽聲舉卡片》、自然《怎麼會有聲音》

  第九周:數學《認識7》、自然《蝸牛》

  第十週:數學《認識8和9》、自然《螞蟻》

  第十一週:數學《我的小汽車》、自然《動物的家》

  第十二週:數學《認識10》、自然《動物怎樣活動》

  第十三週:數學《聽聲跳房子》、自然《動物餐廳》

  第十四周:數學《認識5以內數的序數》、自然《什麼化在水裡》

  第十五週:數學《我家的房子排第幾》、自然《水的遊戲》

  第十六週:數學《看誰拿得對》、自然《小耳朵聽一聽》

  第十七週:數學《小狗排在第幾個》、自然《聲音的秘密》

  第十八週:數學《認識梯形》、自然《會變的顏色》

  第十九周:數學《比較多少》、自然《會變的水》

  第二十週:數學《認識長方形》、自然《奇妙的聲音》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援、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3、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4、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家的崇敬。

  5、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6、能初步瞭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並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身體。

  二、具體措施

  八月份:

  1、幫助幼兒瞭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感知能力。

  2、幫助幼兒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徵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並歸為一類的分類方法。

  3、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個別人造產品的特徵及用途,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感受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九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世界常見的個別自然物(動、植物和無生命物質)的特徵,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初步瞭解他們與幼兒生活、與周圍環境的具體關係。

  2、幫助幼兒學會透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數量的差別。

  十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的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徵,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並感知他們和幼兒生活的關係。

  2、引導幼兒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徵或自己的發現,與同伴、教師交流。

  十一月份:

  1、幫助幼兒學習使用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產品的簡單方法,參與簡單的製作活動。

  2、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樂意感知和擺弄他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十二月份:

  1、萌發他們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

  2、使其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境,並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

幼兒科學教學計劃14

  一、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年齡較小,同時還進來一些新生,透過一學期的學習,他們對一些簡單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於身邊自然環境中常見的事物還是不能夠理解,由於這些意識還沒有養成,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薰陶,所以制定了這以下計劃。

  二、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和內容

  (一) 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

  1、知識方面

  (1)在生活中觀察和擺弄各種物體、探索各種現象,獲得對事物特徵及其聯絡的粗淺理解。

  (2)在生活,遊戲及其他活動中理解建立初步科學知識。

  2、能力方面

  (1)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能用適當的方法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藉助具體的事物和形像進行初步的邏輯思考,運用以有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方面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喜歡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關心和愛護周圍環境中的事物,親近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二)科學領域的內容

  1、科學、(自然、科技)部分

  認識身邊自然環境中常見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質(動物、植物等)和無生命物質(砂、石、土、水、陽光、空氣等),透過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它們和生活的具體聯絡。

  三、科學領域教育活動的實施

  (一)內容的廣泛性

  科學教育的內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學的學科內容十分廣泛,同時決大多數的科學內容 的各種形式呈現在幼兒的常生活中,吸引著幼兒去注意、去探索。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 花開了

  第2周 大地綠了

  第3周 小動物喜歡春天

  第4周 春天真好玩

  第5周 春天真好玩

  第6周 我聽到的聲音

  第7周 我聽到的聲音

  第8周 我摸到的東西

  第9周 我聞到的氣味

  第10周 我嚐到的味道

  第11周 熱熱的夏天

  第12周 雷雨嘩嘩譁

  第13周 渴的西瓜

  第14周 瓜菜品嚐會

  第15周 水裡遊的魚

  第16周 小魚,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