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5篇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溶解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

  設計意圖:

  水,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他們能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但沒有經過梳理與指導,無法形成一些系統的知識。但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系統理論知識較難明白,只有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才能印象深刻。《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溶解現象,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3.萌發對物體溶解現象的興趣和探索願望。

  活動準備:

  實驗材料:透明盛器、水、筷子、熱水壺。

  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紅糖、奶粉、黃豆、鹽、橘子粉、維B顆粒、念慈庵枇杷膏。

  活動過程:

  一、瞭解溶解的概念。

  1.教師:“你們瞧!杯子裡有什麼?看一看!聞一聞!(紅糖)如果紅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呢?”(幼兒猜想)

  2.教師實驗。

  教師:紅糖跑到哪裡去了?

  教師小結:一顆顆小紅糖粒在水裡不見了,跑到在水裡去了,這說明糖“溶”在水裡了,這種現象叫溶解。

  二、區分哪些物體會溶解,哪些物體不會溶解。

  教師出示沙子、奶粉、豆豆、鹽、橘子粉、藥粉。

  教師:這是什麼?

  教師:誰會像紅糖一樣溶解在水裡呢?我們一起來猜猜看”

  1.教師出示大記錄卡,幼兒猜想。(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看法,有疑問的地方打“?”)

  2.幼兒操作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教師:“是不是這樣呢?請大家來試一試。”

  (教師介紹操作記錄卡,這是一張記錄卡,待會做實驗的時候,要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溶解的打“√”,不溶解的打“×”,四個人一組,請一個小朋友記錄,比一比哪一組最有科學家的頭腦,能夠安靜的實驗。完成實驗的請你們把實驗材料收拾好後,將記錄卡交給老師)。

  3.教師和幼兒一同梳理實驗結果。(大記錄卡)

  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會在水裡溶解的,也有很多東西不會在水裡溶解。

  三、觀察比較物體在同條件下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東西在水裡溶解的快慢一樣呢?(出示果珍、枇杷膏)

  1.同溫度的水,不同的東西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師:“猜一猜同樣的水倒進果珍與枇杷膏的杯子裡,誰會溶得快一些呢?誰會溶解的慢一些呢?”。做實驗:我們來試試看,仔細看哦!得出結論:枇杷膏溶得慢。

  2.不同溫度的水,一樣的東西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師: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枇杷膏溶解的快一些呢?(請個別幼兒回答:熱水等其他方法,那今天我們先用熱水來試一試。仔細看哦!)

  教師小結:在同樣溫度的水裡,有的東西會溶解的快一些,有的東西會溶解的慢一些。同樣東西在冷水裡溶解的慢一些,在熱水裡就會溶解的快一些了。

  活動延伸:

  生活中還會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裡呢?我們一起去找找試試。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2

  教學目的:

  探索使用各種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各種方法讓冰糖溶解得快點。

  課前準備:

  冰糖,水(溫水,熱水)攪拌器(筷子,湯勺)玻璃杯,小錘子,乾淨布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猜想活動引入主題。

  1教師出示冰糖,提出問題:

  T:上次活動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為什麼它溶得慢呢?

  C:"因為冰糖是一塊塊的。""冰糖比白糖大。""冰糖硬硬的。""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T:小朋友想想用什麼方法能讓冰糖也溶得快起來呢?

  C:"把冰糖變得像白糖一樣小就溶得快了""對,把它打碎,變小小的""我用熱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還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2小朋友自由發言,提出自己的猜想,並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畫出來。

  二、幼兒分組實驗,老師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種方法來讓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分組實驗,老師觀察並記錄幼兒實驗的方法,工具,語言,步驟及記錄,隨機指導幼兒。

  三、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的結果和方法。

  活動反思:

  溶解的主題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因為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瞭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實驗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瞭然看到溶解的過程,並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3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節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誌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裡誰會不見?誰放在水裡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裡,然後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後什麼東西不見了?什麼東西還存在?

  師透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裡,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麼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才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瞭解了,什麼在水裡會不見,什麼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透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透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透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說了那麼多,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猜測活動(指導語:請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溶解,哪些不會溶解?)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透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在這裡,教師透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為接下來的操作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會溶解與不會溶解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溶解現象有所鞏固。

  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在這裡,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延伸活動:(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並說說它們的原因。)在這裡,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課設計意圖及對課堂環節的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熱情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該不會出現冷門、不願參與的現象

  2、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

  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為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透過第一環節的猜測,幼兒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沒有一位幼兒遊離,能夠盡情地猜測。這麼好的開頭給我對以下的環節有了信心,對於實驗任務及規則的講解對於第一次做實驗又要學習記錄的幼兒來說是有難度,所以在實驗之前,我也詳細講解了實驗的步驟,要求5樣物質要分別放入5個不同的杯子裡,這樣幼兒在觀察的時候能夠一目瞭然,還便於後面的對比及分類,雖然課堂上還是出現了有幼兒將幾種物質放入同一個杯子裡,但是在教師的及時發現與提醒下,幼兒能夠馬上改正。

  對於實驗的記錄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在設計課程之前,我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是能夠溶解的畫 “√”, 不能溶解的畫“×”好呢,還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按照常理說,肯定是第一種方法才是比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慮到了,孩子在做實驗時候根本還不瞭解物質放入水中是什麼反應,而且這些現象叫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兒這樣交流:“當物質放入水中並充分攪拌,物質才存在或者是物質已消失。”幼兒習慣於從顯性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能會看到物質還存在或消失的現象。所以對於還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樣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採用後面的記錄方式是比較科學的。同時,從同事的經驗那裡瞭解到,中班幼兒還不太會畫“√”,所以最後我對實驗的記錄解說是:如果物質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後物質還存在的請畫“O”,物質消失了的話請畫“×”,意象表示物質消失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從課堂上來看,幼兒對於這個記錄方式還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對杯子裡的物質一看就一目瞭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記錄顯得簡單很多。

  但是,在幼兒瞭解了水的溶解的這個特性之後,知道物質消失表示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質還存在表示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們班區域活動中我繼續投放了這個實驗,幼兒在記錄時就發生了跟課堂上截然不同的結果,幼兒習慣在物質放入水中消失的後面畫“√”,而在物質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質後面畫“×”,其實看到這樣的記錄方式時我感到很開心,這表明幼兒已經很清楚物質是否能夠溶解的秘密。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記錄方式來看,科學課不盡需要嚴密的課堂過程設計,教師嚴謹的教學語言,還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尋找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需要老師幫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做好正確的記錄。透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還是不溶解一目瞭然,還為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在這個環節中,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實驗結果的講解對於實驗後的幼兒都能容易接受,因為大多數幼兒都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到結論:紅糖和食鹽在水裡可以溶解,沙子、黃豆、玉米粒在水裡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和記錄結果中,教師發現個別幼兒對於食鹽是否能夠溶解發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有個別幼兒認為食鹽放入水中還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兒發現剛開始時食鹽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後來發現食鹽消失了。在分析結果的時候教師提出介意:請這位小朋友等會再去觀察一下放食鹽的杯子裡有沒有什麼變化,食鹽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鹽是否比剛才變少了。(遺憾:課後沒有請這位幼兒觀察,在整理時發現這杯放了食鹽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質放在一起。在班級區域活動中,後來也有幼兒發現食鹽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話它就會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還要孩子在課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裡,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講不同物質放如水中,觀察是否能夠溶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飲料,嚐嚐不同物質放入水中會變成不同的味道等等。並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現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怎樣可以加速物質的溶解速度……讓孩子在持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瞭解物體遇水溶解、吸水的變化。

  2.能初步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進行分享講述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增進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瞭解物體遇水溶解、吸水的變化。難點:能對現象進行觀察比較。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糖、鹽、布、棉花若干。

  2.幼兒材料:分別裝有糖、鹽、布、棉花的盒子若干,水杯、溫水、小調羹若干、記錄表。

  3.場地規劃:小組形式。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故事匯入,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獨立猜想,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故事《小馬過河》

  ——師:一天,佩奇給了小馬一個大包袱,她說:“請你幫我把這個包袱運到河對岸去給喬治!”於是小馬馱著包袱河邊,突然,它的腳一滑,不小心跌進了河裡。他使勁地往上爬,爬起來之後頓時感到背上原來重重的包袱變輕了。這是怎麼回事呀?(提問:這個包袱裡可能裝了什麼呢?)

  第二天,佩奇又給了小馬一個大包袱,讓他運到河對岸去給喬治。他心想,昨天跌進河裡再爬起來,背上的自輕了許多,於是就故意滑了一跤。可是這一次出乎它的預料,包袱掉在水裡變得越來越重,小馬再也爬不起來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提問:這一次包袱裡可能裝了什麼?)

  二、猜測和假設,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想法和推測。

  ——師:包袱裡到底裝的是什麼呢?今天我把佩奇家裡的東西都帶過來了,我們一起來做做實驗,幫小馬找答案。(介紹實驗材料:鹽、糖、布、棉花。)

  ——師:讓我們把鹽、糖、布、棉花放進水裡,猜一猜,水在水裡變輕了? 誰在水裡變重了?

  三、進行實驗和觀察。

  1.第一次實驗,交代實驗要求:

  ——師:將四種材料放進用紗布縫製好的袋子裡,然後放進水裡觀察, 會發生什麼變化?

  實驗結束後,將袋子開啟,引導幼兒觀察,鹽和糖遇到水之後,不見了,我們稱它為溶解;棉花和布遇到水之後,喝飽了水,我們稱它為吸水。

  2.第二次實驗,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分成三組進行實驗,然後記錄。

  四、記錄、處理資訊和資料——鼓勵幼兒記錄及分享講述探究結果,並結合已有經驗進行想象。

  1.介紹記錄表,引導幼兒根據實驗情況記錄結果。

  ——師:如果材料在水裡不見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請在相對應的位置上打“√”如果材料放在水裡,喝飽了水,我們稱它為吸水,請在相對應的位置上打“√”。

  2.處理資訊,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探究結果。

  ——師:請小朋友分享一下,小馬包袱裡裝的東西就是這四種材料裡面的兩種,可能裝的是什麼?為什麼?

  五、表達與交流——鼓勵幼兒大膽遷移經驗,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 溶解。

  ——師:謝謝小朋友們幫助小馬尋找答案,我們發現糖和鹽放在水裡會不見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那在生活中那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和鹽一樣放進水裡也會不見呢?請小朋友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然後再來幼兒園和

  我們一起分享吧。

  活動總結

  活動前,我收集了許多生活中溶解與吸水的物品,並瞭解這些物品在怎樣的水溫下溶解得更徹底。這些準備工作,為幼兒探索提供了條件,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實驗過程中幼兒自主、有序地把材料投進水裡,再觀察材料在水中發生的現象。孩子們使用材料進行探索,他們興致盎然,爭先恐後的發表著自己的看法。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孩子們沒有壓力,敢說,敢做,能將自己的認知和發現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孩子們發現了鹽和糖會在水裡會溶解,而棉布和棉花在水裡會吸水。

  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我在活動的過程中,總是擔心“我不講,他們會知道嗎?”,“再放縱下去會不會偏離了主題?”等等。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將主權真正的交給孩子們,教師根據幼兒探索的需要靈活的提供有

  針對性的支援,成為幼兒學習的幫助者。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孩子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使孩子初步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瞭解溶解這個詞的含義。

  2、透過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傾聽他人的能力。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綠豆、米、鹽、糖、果珍、攪拌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有趣的遊戲。

  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東西,請吧。

  2、幼兒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老師:大家輕輕地走回來,坐好,乖。誰願意舉手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麼?

  二、大膽猜測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師:猜猜,這些東西分別放到水裡會怎樣?

  老師:到底會怎樣呢?我們等會再試試。現在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杯水裡有什麼東西?

  2、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嘗一嘗,誰願意來試試。好,你來!

  一名幼兒上來嘗水的味道。

  三、幼兒大膽操作嘗試,驗證自己的猜測

  1、教師請幼兒自己嘗試探索,讓這些材料融解,如果鹽暫時溶解不了,我們請小木棒來幫幫忙,幫我們攪拌一下,看看會怎麼樣?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個別交談。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桌上的東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

  3、幼兒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老師:做完了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發現了什麼?

  三、教師小結

  1、老師:這些東西躲到水中了,我們把這個現象叫什麼?剛才非非說的是對的,它們都被水溶解了。這些水時間長了會變質,顏色會發生變化?到底會怎樣呢,我們把它們放到陽臺上去,過幾天再去看看有什麼變化,好不好?

  幼集體:好!

  2、帶幼兒到陽臺上擺放水杯,活動結束 。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6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在開展此活動之前,我首先考慮了以下問題:

  (一)這個活動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活動所涵蓋的教育價值,有助於達成什麼樣的教育目標。

  (三)合理的環節設計是否有可行性。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裡溶解,有些不可以溶解。

  3.能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發現,增強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透明的塑膠杯、吸管、方糖、蘋果、衛生紙、鹽、砂糖、奶粉、黃豆、綠豆、大米、綠豆、水彩筆、溫水。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趙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來看看,是什麼吧!

  (一遍說一遍揭開罩布)

  出示一杯糖水,讓幼兒猜想片刻後,請一個幼兒來嚐嚐。

  “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麼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麼會是甜的呢?(幼:裡面有糖)有糖呀?糖

  在哪裡呢?找老師怎麼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裡呢?(幼:在水裡化了)

  師:剛才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師示範及個別幼兒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範,幼兒觀看,端出水和糖,引導幼兒觀察方糖的形狀,並繼續以變魔術的形式繼續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吸管攪拌方糖,並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方糖由大變小最後不見了。

  引出這種化了的現象叫做溶解。

  2.個別幼兒操作奶粉的溶解。

  剛才,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裡溶解了。那麼,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一名幼兒進行攪拌的操作。根據實驗過程,說出奶粉在水裡溶解了。(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裡,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裡溶解了。)

  3.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溶解在水裡呢?”並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三、集體操作,教師指導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做這個小魔術啊?趙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的材料,還有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可以溶解在水裡,什麼不能溶解在水裡好嗎?”

  1.出示準備的材料,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覺得那種材料可以溶解?那種材料不能溶解?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

  2.介紹記錄表的用法: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所以在這裡畫一個√,不能溶解的就畫一個╳號。

  3.請幼兒分組到材料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實驗,並做好記錄表的記錄工作。

  4.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5.實驗結束,請每組一個幼兒分享一下實驗結果。

  四、延伸: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進行關於溶解的實驗。附記錄表

  幼師OK網是一個讓幼師備課更方面的資源整理平臺,公開課再也不用擔心啦,適合人群:中小幼兒園、園長、副園長、骨幹教師、轉崗老師、實習老師以及在讀幼師。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感知溶解的現象,並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活動準備:

  1、奶粉、國珍、味精、鹽、糖、沙子、黃豆、洗衣服、奶糖等。

  2、純淨水、勺子,透明容器。

  3、每生一個小茶杯。、

  4、幼兒用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品嚐白糖水和淡鹽水。

  師:為什麼糖水是甜的?鹽水是鹹的?

  幼兒:因為糖是甜的,鹽是鹹的

  師:你們在水裡能看到糖或者鹽嗎?

  幼兒:看不到。

  師:為什麼?(因為化在水裡了。)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2、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教師請每組幼兒分別在兩個裝有水的透明容器裡各放一勺鹽和一勺糖。

  師:糖和鹽在哪呢?(在容器底部)

  師:為什麼沒有不見呢?怎麼做才會不見呢?

  引導幼兒用勺攪動。

  教師:有什麼發現?(糖和鹽不見了)糖和鹽到哪裡去了?

  小結:糖和鹽放進水裡慢慢地不見了,這是因為它們溶解在水裡了。

  3、討論:什麼能在水裡溶解,什麼不能?

  師:哪些東西是不能溶解於水的?

  師:在老師給大家準備的這些東西中,你們認為哪些是能溶解於水的,哪些不能。

  幼兒做試驗,邊記錄。

  可以溶解的物質,幼兒用水杯嘗一嘗味道。

  教師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並隨機指導。

  4、幼兒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和實驗方法。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8

  活動目標:

  1、幼兒對“溶解”和“飽和”現象產生興趣,有探究的慾望。

  2、幼兒能夠大膽動手實驗並會記錄實驗中的發現。

  3、讓幼兒在實驗中觀察、記錄,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重點:

  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難點:

  幼兒親手做實驗和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白砂糖、記號筆、攪棒(一次性筷子)、教師用記錄紙、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兒對溶解現象有初步的接觸。

  活動過程:

  活動匯入

  老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麼東西。

  幼兒:有杯子、白砂糖。(讓幼兒猜白砂糖)

  老師:對,我們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麼,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要當小小科學家來做一個實驗遊戲。一會小朋友們拿到杯子後排隊接水,接水的時候接這麼多就可以了(老師示範接水的過程),接完水後輕輕地晃一晃,注意晃動的時候不要把水灑在地上了,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幼兒操作並充分感受溶解的現象

  老師: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

  幼兒:糖化了

  老師:對,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裡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樣,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兒繼續操作並感受飽和

  老師:如果我們繼續往水裡加糖,小朋友們看會怎樣呢?

  幼兒:會化掉。

  老師:老師繼續往杯子裡放白砂糖,小朋友們又會看到什麼呢?(老師繼續往孩子裡的被子裡放白砂糖,並讓幼兒繼續操作)

  幼兒:化掉了。

  老師:白砂糖都化到水裡了嗎?

  幼兒:還剩下一點點。

  老師:大家覺得白砂糖還能夠完全化到水裡嗎?請小朋友們繼續晃動,親手試一試。我們可以用小棒攪拌一下,攪拌可以讓白砂糖化得更快。(請另一位老師幫忙發攪棒)

  幼兒:白砂糖無法繼續化在水裡了

  老師:為什麼化不了了呢?請小朋友舉手回答

  幼兒:糖太多了

  老師: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飽了以後就再也吃不下東西了,所以,水吃飽以後就再也無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結:白砂糖放到水裡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現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們跟著老師說一遍,“溶解”。

  3、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老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個關於溶解的實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知道了白砂糖會溶解到水裡,如果繼續往水裡加白砂糖的話,水呢就會飽和。但是,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對於實驗的結果需要記錄下來,以便讓其他人也知道這個實驗結果,所以老師想把我們的發現白砂糖會溶解的現象記錄下來。誰能夠幫助老師想個辦法,用一個符號表示白砂糖呢?

  幼兒:用點點,用圓圈,用方塊

  老師:謝謝你們的想法,老師覺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圓圈來表示白砂糖。(老師在白板上畫小的圓圈)當然,小朋友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記錄。

  老師:老師還有一個困難需要小朋友們幫忙,那就是,老師用什麼符號表示溶解呢

  幼兒:用對號、用笑臉……

  老師:老師用一個簡單的對號來表示吧。(老師在黑板上演示記錄過程)

  4、小遊戲

  老師:在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在水裡呢

  幼兒:糖、藥粉、果維

  老師:石頭和沙子會溶解嗎

  幼兒:不會。

  老師:小朋友們的知識真豐富,那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吧。當老師說道一個溶解的東西時,例如老師說道白砂糖的時候,小朋友們回答“溶解”並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裝作化掉了。當老師說到一個不溶解在水裡的東西時,例如沙子,小朋友們說“不溶解”,然後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結束

  老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做了溶解和飽和的科學實驗,顆粒跑到水裡不見了的現象叫做什麼呢?(幼兒回答)當繼續往水裡加東西,水吃不掉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現象叫什麼呢?(幼兒回到)請小朋友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今天學到的溶解和飽和的知識。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裡,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3、願意參與實驗活動,對科學實驗有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調製好的各種味道的水。

  2、溫開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紅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吸管、一次性紙盤紙杯、紙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多杯白開水,請幼兒觀察然後猜猜是什麼?請幼兒進行品嚐。

  (師:小朋友們,用你們那機靈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東西了,

  再用你們的小鼻子聞一聞,用小嘴嘗一嘗它們的味道,看哪個小朋友猜的最快最準。)

  (沒品嚐前可能說出:水、酒。品嚐完以後說:水。)

  (小朋友們真聰明,這個算是簡單的,老師給小朋友出點難題,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

  二、教師出示調製好的各種飲料

  (教師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請個別幼兒品嚐,說說是什麼味道的,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師:這是老師給小朋友們變的魔術,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學這個魔術呢?

  師,在變這個魔術之前,小朋友們先來認識一下桌子上擺好的這些東西是什麼?

  教師出示白糖、紅糖、奶份、果珍粉,引導幼兒說出,必要時教師告知。

  引導小朋友這個魔術師將水和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選擇方法。並用吸管攪拌,加快溶解。

  自由選取一種飲料分進行魔術注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倒得不要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幫助。

  做完後互相觀察交流,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幫助幼兒理解“溶解”,並引導幼兒發現:怎樣才能使飲料粉溶解的方法。)

  絲、品嚐活動說說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可以請其他小朋友或聽課老師進行品嚐,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

  (讓孩子大膽的說,激發其他幼兒對另外的飲料粉產生興趣,為再次試驗做準備。

  5、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6、幼兒操作。品嚐,交流。

  四、教師總結:小朋友們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裡,就會藏起來,看不見了,是他們溶解在水裡了。

  五、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手裡的東西整理好。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0

  教學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教學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教學過程:

  一、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教:小朋友水好喝嗎?

  幼:水甜甜的很好喝。

  幼: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教:怎麼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幼:因為甜的水裡有糖。

  教:糖在哪呢?

  幼:對啊,糖在哪呢?

  幼:糖在水裡不見了。

  幼:我知道,糖溶了。

  教:那鹹的水呢?

  幼:是鹽。

  幼: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教:小朋友說甜的水和鹹的水裡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教: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裡糖在嗎?

  幼:在,糖在水底呢?

  幼: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幼: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幼: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教: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哦,糖越來越小了。

  幼:糖不見了。

  教:糖到哪去了呢?

  幼:沒有了。

  幼:跑到水裡去了?

  教:糖在水裡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幼:鹽也是溶解了。

  幼:糖和鹽溶解在水裡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幼: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教: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幼: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教: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幼:“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教: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幼:“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為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才會變成米飯的”。

  教: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教師讓幼兒將方糖和紅糖放進水中進行觀察,並用筷子攪拌後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教: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裡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裡會變成什麼呢?

  幼:“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教: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1

  設計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納入到學前教育幼兒園的課程中,往往看似常見、簡單的小事,其中卻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教育價值。“糖不見了”這種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但是幼兒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這種現象後的科學道理。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給孩子提供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先透過遊戲法激起幼兒探究的慾望,緊著,由教師示範溶解這一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讓幼兒掌握攪一攪的方法,並在攪一攪的過程中去觀察物體的溶解;最後,讓每個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觀察溶解這一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裡溶解,有些不可以。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觀察溶解

  活動準備

  透明的塑膠杯100個、勺子40個

  方糖、果珍、鹽、砂糖、奶粉

  黃豆、大米、綠豆

  塑膠框16個、溫水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來看看,是什麼吧!(一遍說一遍揭開罩布)

  對,是一杯水!不過,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喲!(故弄玄虛)那是什麼水呢?(稍作停頓,讓幼兒猜想片刻)我請一個乖寶寶來嚐嚐吧。

  (請幼兒嘗一嘗)

  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麼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麼會是甜的呢?(幼:裡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裡呢?吳老師怎麼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裡呢?(幼:在水裡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剛才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師示範

  1.教師示範,幼兒觀看

  (教師坐下,從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邊端一邊說,這是水寶寶,這是糖寶寶。不過這個糖寶寶可有點不一樣喲!(用勺子舀起方糖),這個糖寶寶是什麼形狀的啊?(幼:正方形的)對,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麼呀?(幼:方糖)對,它叫方糖。

  小朋友們看好了喲,吳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一邊說,一邊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後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進水裡,再拿一個魔法棒。對,把我們的勺子這樣子用就變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進杯子,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注意看,有什麼變化呀?(方糖變大還是變小了呀?)(幼:變小了)再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攪到方糖不見了為止)咦?方糖呢?(幼:不見了)對,方糖不見了,去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這種現象叫什麼嗎?(幼:......)其實呀,這種想象叫做溶解。叫什麼呀?(幼:溶解)對,方糖在水裡不見了,和水寶寶做朋友去了,我們就說方糖寶寶怎麼了(師幼同說:溶解了)。

  2.個別幼兒操作

  剛才,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裡溶解了。那麼,它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這是什麼呀?你們小時候都喝過的?對了,是奶粉。

  那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幼:......)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幼兒1名。

  某某小朋友,你來變魔術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後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裡,拿一個魔術棒,用魔術棒去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們仔細看喲,看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有沒有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奶粉在水裡怎麼樣了呀?溶解了(師幼同說)

  剛才,某某小朋友變魔術的時候,發現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裡溶解了。吳老師,還有點不相信,我要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某某小朋友,你來。

  對,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裡,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仔細看喲,看看這一次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看來奶粉真能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面怎麼樣啊?(師幼同說:溶解)

  還有沒有,想玩這個魔術的,你來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裡,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裡溶解了。

  (三)集體操作,教師指導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認識材料及講解操作步驟

  剛才,我們透過變魔術指導方糖和奶粉都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教師回應幼兒答案。

  小朋友們,都開動腦筋了,吳老師很高興,所以邀請每個小朋友都去做魔術。開心嗎?那好,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要去變魔術的材料吧!(教師端出材料)

  這是方糖,這是奶粉,這是砂糖,這是鹽,這是什麼呀?(幼:.....)是果珍,是什麼呀?果珍。對,這是果珍。

  等會一張小桌子上都會有一筐變魔術的材料,還會有一筐水,和一旁魔術法棒。我們變魔法的時候要先怎麼樣,對先把水端在我們面前,然後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後把材料倒進水杯裡,然後拿起魔法棒,怎樣,對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要一邊攪,一邊看喲,看看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好嗎?

  好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變魔術吧!

  (2)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3)幼兒分享(5個)

  好了,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轉過來看著吳老師。剛才,小朋友都去變魔術了。我要請小朋友告訴我,你選了什麼材料變魔術,它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來,(端著你的杯子走到前面來)你選了什麼材料變魔術?它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它在水裡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體記錄

  請小朋友把杯子輕輕地放回塑膠(示意保育員收材料)。然後轉過來,看著吳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變魔術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裡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變過魔術,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裡溶解,怎麼辦呀?

  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

  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有的說......,有的說.....,吳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小朋友們不變魔術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裡溶解。

  (五)你們想知道是什麼辦法嗎?好吧,吳老師告訴你們吧,就是用記錄表。用什麼辦法?

  對,用記錄表。(一遍說,一遍翻出記錄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上吧。這是....,這是....,這是....,這是....,這是....,剛才我們變魔術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所以在這裡畫一個勾,

  (同理,記錄其他材料溶解與否)

  小朋友一看到這裡畫個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朋友,在水裡怎麼樣?(師幼同說: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這裡畫個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寶寶朋友,不能在水裡怎麼樣?(師幼同說:溶解)

  結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幹了,今天下午學會了做魔術,還學會了用記錄表,真是太能幹了,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頂呱呱!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也注重培養孩子的操作常規。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範,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後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儘量的感受到規範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節。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於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並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觀察、瞭解溶解的現象。

  2、知道有些物質能在水中溶解,而有些物質不能在水中溶解。

  重點難點

  重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觀察、瞭解溶解的現象。

  難點:知道有些物質能在水中溶解,而有些物質不能在水中溶解。

  活動準備

  溫水、水杯、小勺、攪拌棒、托盤、小碗、方糖、橘子粉、咖啡、釦子、石子、手工亮片、記錄表、筆、大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冰山一角”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請你們睜大眼睛,認真看,猜猜是什麼!

  師:對,是一杯水!不過,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喲!那是什麼水呢?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嘗一嘗。(請幼兒嘗一嘗)

  師:請你告訴大家是什麼味道的啊?

  師: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是這樣的嗎?那我們把糖和水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2、實際操作,觀察、瞭解溶解的現象。

  (1)教師示範操作過程,幼兒進行觀察溶解的現象。教師邊說邊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注意看,有什麼變化呀?

  師:對,方糖放在水裡不見了,去和水做朋友了,這種現象就叫做溶解。

  (2)幼兒實驗操作,完成記錄表。

  師:剛才,方糖和水做朋友了,在水裡溶解了。那麼,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想不想自己去試一試,看看它們能不能在水裡溶解?

  師:實驗之前你們要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首先,老師這裡有一張記錄表,記錄表上面一行是我們要實驗的物品,下面空格需要你們來完成。請你們按照記錄表上的物品進行實驗,看一看哪些物品能在水裡溶解,在物品下面的空格里畫√,哪些物品不能在水裡溶解,在物品下面的空格里畫×。實驗完一樣物品後記錄一次,再去實驗下一樣物品。

  那邊是我們的操作區,每張桌子只能站4位小朋友,每一桌的實驗物品都不一樣。在實驗的時候,每一個杯子裡只能放一樣物品。老師為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魔法棒,但是要記得實驗完成後,要把魔法棒放回到托盤上,帶著你的記錄表回到你的位置。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是在做實驗,所以實驗的物品是不可以放在嘴裡品嚐的。

  (3)師幼共同驗證實驗結果。

  請小朋友說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進行實驗驗證結果,並在大記錄表上做記錄。

  師幼共同總結哪些物品能在水裡溶解,哪些物品不能在水裡溶解。

  3、瓶子娃娃變魔術

  師:剛才我們用魔法棒做了實驗,那想不想跟老師一起變魔術?現在老師要用魔法棒把你們全部變成小小魔術師,跟著老師來變魔術吧。

  師:老師這裡有許多瓶子娃娃,可是他們都沒有漂亮的衣服,很傷心,你們想不想給他變出漂亮的衣服呀?那你們要先像老師這樣穩穩地拿好瓶子,跟著老師唸咒語一起做。

  師:原來顏料也能在水裡溶解。其實在生活中有許多東西能在水裡溶解,你們可以到科學區裡去試一試。現在帶著你漂亮的瓶子娃娃,我們一起去玩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完整,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中常見的實驗材料以及充分的時間,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瞭解溶解的現象。始終以遊戲貫穿,調動每一位幼兒的.積極性。

  本次活動還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活動中孩子們一直都在說口語上的“溶化”,我沒有刻意的強調,而是帶著孩子們說“...溶解了”,感覺容易跟“融化”混淆。對孩子鼓勵的話有點單一,不夠具體。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以上問題。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3

  階段:一

  教學目的: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T:怎麼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C:因為甜的水裡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裡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鹹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說甜的水和鹹的水裡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裡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裡去了?

  T:糖在水裡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裡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為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才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說“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並用筷子攪拌後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裡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裡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階段:二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溫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裡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為什麼有的說是白糖,有的說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階段:三

  教學目的:探索使用各種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學重點:學習使用各種方法讓冰糖溶解得快點。

  課前準備:冰糖,水(溫水,熱水)攪拌器(筷子,湯勺)玻璃杯,小錘子,乾淨布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猜想活動引入主題。

  1教師出示冰糖,提出問題:

  T:上次活動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為什麼它溶得慢呢?

  C:“因為冰糖是一塊塊的”

  “冰糖比白糖大”

  “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

  T:小朋友想想用什麼方法能讓冰糖也溶得快起來呢?

  C:“把冰糖變得像白糖一樣小就溶得快了”

  “對,把它打碎,變小小的”

  “我用熱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

  “還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

  2小朋友自由發言,提出自己的猜想,並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畫出來。

  二幼兒分組實驗,老師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種方法來讓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幼兒分組實驗,老師觀察並記錄幼兒實驗的方法,工具,語言,步驟及記錄,隨機指導幼兒。

  三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的結果和方法。

  活動感想:溶解的主題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因為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瞭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實驗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瞭然看到溶解的過程,並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4

  一、設計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納入到學前教育幼兒園的課程中,往往看似常見、簡單的小事,其中卻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教育價值。“糖不見了”這種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但是幼兒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這種現象後的科學道理。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給孩子提供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先透過遊戲法激起幼兒探究的慾望,接著,由教師示範溶解這一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讓幼兒掌握攪一攪的方法,並在攪一攪的過程中去觀察物體的溶解;最後,讓每個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觀察溶解這一科學現象。

  二、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裡溶解,有些不可以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觀察溶解

  四、活動準備

  透明的塑膠杯40個、勺子40個方糖、果珍、鹽、砂糖、奶粉、黃豆、大米、綠豆、塑膠框16個、溫水

  五、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來看看,是什麼吧!(一邊說一邊揭開罩布)

  對,是一杯水!不過,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喲!(故弄玄虛)那是什麼水呢?(稍作停頓,讓幼兒猜想片刻)我請一個乖寶寶來嚐嚐吧。(請幼兒嘗一嘗)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麼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麼會是甜的呢?(幼:裡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裡呢?吳老師怎麼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裡呢?(幼:在水裡化了)(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剛才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師示範

  1、教師示範,幼兒觀看

  (教師坐下,從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邊端一邊說,這是水寶寶,這是糖寶寶。不過這個糖寶寶可有點不一樣喲!(用勺子舀起方糖),這個糖寶寶是什麼形狀的啊?(幼:正方形的)對,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麼呀?(幼:方糖)對,它叫方糖。小朋友們看好了喲,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一邊說,一邊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後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進水裡,再拿一個魔法棒。對,把我們的勺子這樣子用就變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進杯子,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注意看,有什麼變化呀?(方糖變大還是變小了呀?)(幼:變小了)再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攪到方糖不見了為止)咦?方糖呢?(幼:不見了)對,方糖不見了,去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這種現象叫什麼嗎?(幼:……)其實呀,這種現象叫做溶解。叫什麼呀?(幼:溶解)對,方糖在水裡不見了,和水寶寶做朋友去了,我們就說方糖寶寶怎麼了(師幼同說:溶解了)。

  2、個別幼兒操作

  剛才,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裡溶解了。那麼,它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這是什麼呀?你們小時候都喝過的?對了,是奶粉。那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幼:……)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幼兒1名。某某小朋友,你來變魔術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後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裡,拿一個魔術棒,用魔術棒去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們仔細看喲,看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有沒有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奶粉在水裡怎麼樣了呀?(溶解了)(師幼同說)剛才,某某小朋友變魔術的時候,發現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裡溶解了。老師,還有點不相信,我要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某某小朋友,你來。對,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裡,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仔細看喲,看看這一次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看來奶粉真能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面怎麼樣啊?(師幼同說:溶解)還有沒有,想玩這個魔術的,你來吧。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裡,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裡溶解了。

  (三)集體操作,教師指導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認識材料及講解操作步驟

  剛才,我們透過變魔術指導方糖和奶粉都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教師回應幼兒答案。小朋友們,都開動腦筋了,老師很高興,所以邀請每個小朋友都去做魔術。開心嗎?那好,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要去變魔術的材料吧!(教師端出材料)

  這是方糖,這是奶粉,這是砂糖,這是鹽,這是什麼呀?(幼:……)是果珍,是什麼呀?果珍。對,這是果珍。等會一張小桌子上都會有一筐變魔術的材料,還會有一筐水,和一旁魔術法棒。我們變魔法的時候要先怎麼樣,對先把水端在我們面前,然後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後把材料倒進水杯裡,然後拿起魔法棒,怎樣,對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要一邊攪,一邊看喲,看看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好嗎?好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變魔術吧!

  (2)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3)幼兒分享(5個)

  好了,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轉過來看著老師。剛才,小朋友都去變魔術了。我要請小朋友告訴我,你選了什麼材料變魔術,它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來,(端著你的杯子走到前面來)你選了什麼材料變魔術?它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它在水裡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體記錄

  請小朋友把杯子輕輕地放回塑膠(示意保育員收材料)。然後轉過來,看著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變魔術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裡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變過魔術,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裡溶解,怎麼辦呀?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有的說……,有的說……,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小朋友們不變魔術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裡溶解。

  (五)你們想知道是什麼辦法嗎?好吧,老師告訴你們吧,就是用記錄表。用什麼辦法?

  對,用記錄表。(一遍說,一邊翻出記錄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上吧。這是……,這是……,這是……,這是……,這是……,剛才我們變魔術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裡溶解,所以在這裡畫一個勾,(同理,記錄其他材料溶解與否)

  小朋友一看到這裡畫個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朋友,在水裡怎麼樣?(師幼同說: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這裡畫個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寶寶朋友,不能在水裡怎麼樣?(師幼同說:溶解)

  結束:中二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幹了,今天下午學會了做魔術,還學會了用記錄表,真是太能幹了,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頂呱呱!

  六、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也注重培養孩子的操作常規。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範,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後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儘量的感受到規範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節。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於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並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中班科學溶解教案15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是無色透明的、瞭解溶解的現象,並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與水。

  2、願意積極的參加實驗,對探索感興趣。

  活動準備:

  鹽、味精、糖、麵粉少許、小石頭、黃沙、黃豆若干、杯子每人一個,筷子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觀察水的顏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觀察水,水有顏色嗎?”

  比較白紙與玻璃的顏色的區別,瞭解水是透明的,豐富詞語:透明。

  2、溶解

  在味精、鹽、糖、麵粉中挑選一樣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味精、鹽、糖、粉還看得見嗎?

  教師實驗:將黃豆、黃沙、小石頭分別放入水中,看看他們有沒有不見了?

  得出結論:有些東西能溶解在水裡,有些東西則不能溶解在水裡。

  豐富詞語:溶解、攪拌。

  3、觀察溶解後的顏色

  “味精、鹽、糖、粉溶解在水中後,水變成了什麼顏色?”

  請幼兒介紹溶解後水的顏色,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味精、鹽、糖放入水中溶解後水仍舊是透明的。粉放入水中溶解後變成了白色的。

  活動反饋:

  在一開始的觀察水的顏色時,有許多幼兒就把水的顏色說成是白色,我們就比較了白紙與玻璃的區別,白紙手放在後面是看不見的,但玻璃手放在後面是看得見的,這叫透明,經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快就理解了透明與白色的區別。在將黃沙放入水中後,水出現了顏色,幼兒就認為黃沙溶解與水,但在出示了小石頭後,幼兒就更容易理解,溶解在水中的是上面的泥,而不是物質本身。幼兒在活動中透過實驗,理解了溶解。學會了“溶解”“攪拌”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