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認識不一樣材質的杯子,並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本事。
活動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
活動過程
一、欣賞杯子
1、出示杯子
2、教師: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貌的用什麼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經過看、說對不一樣的杯子初步感知。
1、教師:今日,教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
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經過比較認識杯子並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一樣的兩個杯子
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
(教師巡迴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樣分的)
3、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
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
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
有的杯子是塑膠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
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
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膠杯。
1、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膠杯
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麼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膠杯哪個更好為什麼
(請個別幼兒說)
分析紙杯與塑膠杯對環境的影響。
2、教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膠杯會造成二次汙染,而紙杯卻能夠再次利用。
讓幼兒明白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頭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麼杯子呢
(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鏽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
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
還有一種是不鏽鋼保溫杯,是由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裡面的水延緩散熱,到達保溫的目的。
5、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麼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製作杯子
1、今日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幹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製作杯子。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我的杯子。(怎樣做的什麼形狀、色彩有什麼用處)
3、展覽幼兒製作的杯子。
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一樣材質的杯子,並瞭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中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現有的材料,探索哪些物品能拿來裝水澆樹。
2、體驗幫小樹小草澆水,感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瓶罐、杯子、臉盆、桶、塑膠袋。事先選擇好澆小樹小草的地點。
活動過程:
一、話題
1、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出去玩過了,玩的口渴的的時候你會幹什麼?
幼:我口渴的時候會喝水。
2、師:你覺得小樹小草會口渴嗎?
幼:小樹也會口渴,也要喝水。
3、師:小樹什麼時候會喝水呢?
幼:下雨的時候。
4、師:昨天和今天都沒下雨,小樹小草肯定口渴了。我們去餵它們喝水好不好?
幼:好!
二、尋找澆水工具
1、師:我們得找樣工具裝水,老師這裡有那麼多的工具,你們找找看哪樣東西可以裝水澆花呢?
幼:塑膠瓶可以裝水、杯子可以裝水、桶可以裝水、牛奶瓶可以裝水、臉盆可以裝水。
2、師:塑膠袋可以裝水嗎?
幼:不可以(少數幼兒說可以)
3、教師演示用塑膠袋裝水。師:塑膠袋能不能裝水?
幼:可以
三、澆水去
1、師:原來有那麼多的東西可以裝水,那現在我們去給小樹小草喝水吧!
2、一起到事先選擇好的地點,教師要求:小朋友把袖子捲起來,在澆水的時候儘量不要把袖子、褲子、鞋子澆溼了!
3、幼兒選擇一樣裝水工具去澆花!教師幫拿塑膠袋的幼兒裝好水。
課後反思:我覺得整堂課下來,進展的還是比較順利的,對於託班的小朋友來說,在平時的生活中用來裝水的東西有很多,他們已經知道杯子是可以用來裝水的,牛奶瓶也可以裝水,這些都是幼兒的已有經驗。對於塑膠袋能不能裝水,幼兒間產生了分歧,教師直接示範一目瞭然,所有的意見都統一了。
中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麼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啟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麼多規律,怎麼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啟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並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迴規律、四季的輪迴規律等)
中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製作彈簧,體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彈簧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不同大小、厚度、質量的紙張,彈簧玩具。
指導要點:
1、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彈簧有一定的認識。
2、啟發幼兒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用不同大小、厚度、質量的紙去嘗試製作紙彈簧。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探索讓彈簧動起來的方法。
4、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為幼兒創造了條件,引發他們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們平時見過的,玩過的,教師的啟發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活動時,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小百科: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用彈性材料製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除去外力後又恢復原狀。亦作“ 彈簧 ”。
中班科學教案5
目標:
1.瞭解穀穗、穀子、米、粉之間的關係,知道這是我們每天的重要食糧。
2.樂意觀察完整植株,知道它是植物,名水稻,穀子是其種子。有愛惜糧食的意識。
準備:
稻穗、穀子、米粒、米粉、米糕、水稻植株
過程:
1.請幼兒自由觀察桌子上提供的穀子、米、米粉,鼓勵大家仔細看看、摸摸、聞聞,說說它是什麼?從哪兒來?(教師不要馬上肯定或否定幼兒的發現和回答)
2.觀察稻穗。
1)在每桌上提供四棵稻穗,讓幼兒看看它是什麼?與米、穀子、米粉對比,說說和哪種是一樣的。
2)留下穀子與稻穗(教師暫時收走米和米粉),請幼兒對比觀察,發現了什麼?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彎下來?在幼兒表述中區分“一個稻穗”和“一粒穀子”。
3.幼兒剝穀子。請幼兒邊剝邊告訴組內同伴自己的發現,激發孩子的興趣,發現米粒與穀子的不同,並鼓勵幼兒把剝出來的新米放入口中咀嚼,品辨,自由發表感受。
4.觀察植株。
提供一株完整的水稻讓幼兒看稻穗與植株的關係,從找根、莖、葉、果實的過程中,瞭解穗長在頂端、穀子是稻的種子。
5.品嚐點心。
品嚐、瞭解米和飯的關係。吃米糕,瞭解米與米粉的關係。
中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究興趣,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透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可以吸水的東西。
3、發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
(2)幼兒已認識一些常見的操作材料。
2、物質材料準備。
(1)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裡面裝有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杯子人手一個。
(2)每組一盆水,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泡沫,積木,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將一杯水倒入八寶粥瓶子裡,請幼兒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並以實驗證明。
(2)出示另一個瓶子(裡面裝有毛巾),猜猜看結果是否一樣,並驗證。
(3)集體討論水到哪裡去了?
2、引導幼兒自己變魔術,尋找原因。
(1)鼓勵幼兒像教師一樣變魔術。
(2)開啟瓶蓋,發現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3、幼兒自由選擇一至兩種材料,再次實驗。
4、交流自己是用什麼材料吸水的,並以結果記錄在圖表上。
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活動結束,讓我們去外面找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後可繼續研究家中有哪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透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匯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透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7
設計意圖
在一天的下午,我帶我們班的孩子門來到幼兒園的種植區.突然有個小朋友喊了聲:老師有好多蜘蛛網,孩子們便都一擁而至.小朋友們在用心的討論著……"老師,蜘蛛會咬人嗎有毒嗎它是怎樣把網做出來的什麼會有小蟲子粘在上面啊幼兒一連串的問題向我拋過來.孩子們都很害怕蜘蛛,說它很可怕,是壞蟲子。其實,蜘蛛是幼兒常見的蛛形動物,蜘蛛結網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可見幼兒對蜘蛛的瞭解很零散,有很多的不明白,有很多的為什麼.還有很多的幼兒認為它是昆蟲。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透過故事引入,讓幼兒有關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知識,明白蜘蛛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幼兒初步掌握有關蜘蛛的一些知識,激發幼兒從小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目標:
1、理解故事資料.並能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2、結合已有經驗續編故事,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準備:
1.故事活動教具,動物圖片.昆蟲圖片。
2.事先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以及益蟲、害蟲的有關知識。
重點: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難點:區分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過程:
一、理解故事資料
1.出示活動教具,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地方(大森林。)有誰(小蜘蛛。)
2.小蜘蛛開了一家商店,你們猜猜它賣的是什麼?(引出故事題目----蛛網商店。)
二、藉助活動教具教具,完整講述故事。提問:(引導幼兒運用蜘蛛的話回答)
(1)蜘蛛店裡賣的什麼?哪些小動物來買蛛網?(小狗,小熊,小兔)
(2)小狗買蛛網幹什麼?它是怎樣來買蛛網的?它是怎樣說的?小蜘蛛是怎樣回答的?
(3)誰又來買蛛網了?它是怎樣來買蛛網的?它是怎樣說的?小蜘蛛是怎樣回答的?
(4)最後誰又來買蛛網了?它是怎樣來買蛛網的?它是怎樣說的?小蜘蛛是怎樣回答的?
三.幼兒討論:
此刻,老師有個問題想不明白,為什麼小狗小熊沒有買到蛛網?而小兔能買到蛛網呢?(小結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叫做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昆蟲叫做害蟲。
你還認識那些昆蟲?它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敵人呢?(幼兒自由回答)(由幼兒喜歡的文學形式,故事匯入,幼兒更容易理解。有生動的蜘蛛形狀,有它捕捉的昆蟲形象。幼兒在聽故事,看活動教具的過程中對其能有了初步的感知。為下一步驟的'實施做鋪墊。)
四、續編故事
1.啟發幼兒思考:還有誰會來買蛛網它買蛛網幹什麼?它是怎樣對小蜘蛛說的小蜘蛛賣給它了嗎
2.請幼兒把自己想象、創編的情節續編到故事中去。
五、瞭解昆蟲,區分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小蜘蛛編織了許多蛛網,它在森林裡開了一個蛛網商店。
小狗搖著尾巴來買蛛網,它說:"我要用蛛網捉蜻蜓。"小蜘蛛搖搖頭說:"不賣不賣,蜻蜓捉害蟲,它是人類的好朋友!"小狗紅著臉走了。
小熊舔著嘴巴來買蛛網,它說:"我要用蛛網捉蜜蜂。"小蜘蛛搖搖頭說;"不賣不賣,蜜蜂採花蜜,它是人類的好朋友!"小熊紅著臉走了。
小兔一蹦一跳來買蛛網,它說:"我要用蛛網捉蚊子。"小蜘蛛點點頭說:"能夠能夠蚊子吸血,它是人類的敵人。"小兔高興的買到了蛛網。
蛛網編的又牢又好,小兔用它捉蚊子,蚊子一隻也跑不了。
之後小動物們都來買蛛網捉蚊子,蛛網商店的生意可好啦!
益蟲:蜜蜂、七星瓢蟲、螳螂害蟲:蒼蠅、蚊子、椿象、天牛、螻蛄
①害蟲的危害大致能夠分為兩類:一類危害人體與其它動物,傳染疾病,例如蚊、臭蟲、蠅、螞蟻、蟑螂、螞蝗、血吸蟲等;另一類危害莊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蟲、蚜蟲、螻蛄、蘋果鑽心蟲、稻螟蟲、松毛蟲等。影片《蒼蠅的危害》下載、《蚊子傳染疾病》下載
②益蟲有多種:有的益蟲能夠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蠶、柞蠶等;有的益蟲能夠幫忙人類消滅害蟲,例如蜻蜓、七星瓢蟲、金小蜂等。
我們要保護益蟲,不要隨便亂捕蜻蜓等有益昆蟲。為了防止害蟲的危害,一要用心預防,二要用心除治。能夠採取以下措施:
①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不讓害蟲有生存的環境。
②發現害蟲要及早採取措施,捕殺、噴灑殺蟲藥等。
螳螂是益蟲,以捕食別的小昆蟲為主。
蝗蟲害蟲,危害莊家。
害蟲:1.危害人類生產的蚜蟲,紅蜘蛛等
2.危害人類生活的蟑螂,蒼蠅,蚊子等益蟲:有益於生產和生活的蜜蜂,螳螂,蜻蜓等蚜蟲是害蟲的一種,危害大部分農作物和觀賞植物。
益蟲和害蟲是相對而言的,益蟲會做對人類有害的事,害蟲也會做有益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如:螞蟻是害蟲。佔45%那是因為螞蟻老是在人類食物亂爬、亂啃,很不衛生。
螞蟻是益蟲。佔20%,有人冰螞蟻吃了有益身體健康,對一些病者治序幫忙。
蝴蝶在幼蟲期是害蟲,因為它啃食植物;在成蟲期是益蟲,因為它透過飛行給花傳粉知了害蟲因為它吸食樹的樹汁對樹有傷害螳螂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益蟲。
螳螂是一種食肉性的昆蟲,它的食物有棉蚜蟲、紅鈴蟲、玉米螟、菜螟、菜青蟲、金龜子、蒼蠅、蚱蜢等60多種害蟲的成蟲和幼蟲,螳螂還是蝗蟲的死對頭。所以說,螳螂是一種有益的昆蟲。
對人類有益的是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是害蟲.害蟲吃對人類有用的農作物,害蟲會危害我們的生命,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要消滅它們.
蟬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通常大約有五六公分長。它們象針一樣中空的嘴裡能夠刺入樹體,吸食樹液。蟬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螞蟻害蟲。
中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透過故事讓幼兒瞭解不同的標誌,學會看標誌。
2、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表達內容。
活動準備:PPT課件禮物--機智豆
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1、師:看好標誌別走錯,向羊村出發,小汽車開開,小汽車開開,第一個標誌出現。
提問:第一個出現的標誌的什麼?
幼兒:不能拐彎的標誌
師:有多種轉彎,不能左轉彎,不能右轉彎,這個標誌是什麼?
幼兒:不能左轉彎
師:怎樣看出不能左轉彎的?
幼兒:有一個箭頭,還有一條紅線
2、繼續走,出現停車場的標誌"P",引入主題,準備進羊村。
二:基本部分
1、大螢幕中出示"肥羊村"的標誌
提問:我們去肥羊村找誰?
幼兒:沸羊羊、美羊羊、懶羊羊、喜洋洋
2、走進羊村大門,上面有一個喜羊羊在迎接大家,還有三個字"歡迎你",讓幼兒認一認。
3、喜羊羊是一隻最愛動腦筋,最機智,最靈活的羊,它給小朋友們設定了一點點小難題,讓幼兒觀看大螢幕:
提問:大螢幕中有什麼?有幾個標誌?
幼兒:標誌、五個標誌
4、師:誰能認出、說出螢幕中的標誌是什麼標誌,在哪見過?五個標誌全部答對,就能進入羊村,依次瞭解圖片:
(1)第一排的第一個是--無障礙通道
在哪見過?--路上、樓梯
(2)第一排的第二個是--扔垃圾的標誌
在哪見過?有什麼形狀的垃圾桶?(圓形的、還有寫著"可回收、不可回收"環保垃圾箱......)
(3)第一排的第三個是--餐廳
在哪見過?--公園裡、公路上、
(4)第二排的第一個是--公共電話
幼兒:忘記帶手機或手機沒電的時候
(5)第二排的第二個是--公共廁所
三:順利過關,進入羊村,讓幼兒觀察
1、師:在羊村裡看到了什麼?
幼兒:好多標誌
2、師:有什麼標誌?
幼兒:我看見了--不亂扔垃圾的標誌、公共廁所的標誌、公共電話標誌、餐廳標誌、無障礙通道的標誌
3、師:除了標誌,還看到了什麼?
幼兒:看到了醫院、小樹、房子......
4、羊村的小羊們為自己建了很有特色的家,數數看,有幾幢?幼兒:四幢
5、小羊們知道我們要來找他們,所以藏起來了師:讓幼兒觀察一下四座房子有什麼不一樣?
(1)紅色屋頂,紅黃相間,有煙囪的家去看一看是誰的家?先往上面走幼兒:咚咚咚,有人在嗎?--美羊羊的家
師:美羊羊的家在什麼標誌的旁邊?
幼兒:扔垃圾標誌的旁邊
(2)紅色的屋頂,紅色的煙囪,紅色的門,紅白相間是誰的家?中途經過了哪裡?
幼兒:經過了醫院、餐廳
幼兒:咚咚咚,有人在嗎?--沸羊羊的家
師:沸羊羊的家在什麼標誌的旁邊?
幼兒:沸羊羊的家在餐廳的旁邊
(3)紅色的屋頂有氣球是誰的家?
幼兒:咚咚咚,有人嗎--懶羊羊的家
師:懶羊羊的家在什麼標誌的旁邊?
幼兒:懶羊羊的家在無障礙物通道的旁邊
(4)幼兒:咚咚咚,有人在嗎?--喜羊羊的家
師:喜羊羊的家在什麼標誌的旁邊?
幼兒:喜羊羊的家在公共電話亭的旁邊
四:羊羊們給小朋友準備了禮物--機智豆,分給幼兒每人一包,讓幼兒觀察上面有什麼標誌?
幼兒:迴圈標誌、質量安全(在大螢幕中出現)
師:迴圈標誌是什麼意思呢?
幼兒:可以回收的
師:質量安全標誌是什麼意思呢?
幼兒:可以放心買來吃的
五:活動延伸
一起去草地上和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沸羊羊做遊戲,下次還可以找村長、暖羊羊玩。
中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活動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教學重點: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主要特徵。
(1)出示青蛙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青蛙的特(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嗎?
出示蝌蚪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蝌蚪的特徵。(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3、觀看課件《小蝌蚪變青蛙》,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並分發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後教師把操作卡分發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4、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影片,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5、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1)師:青蛙有什麼本領?(青蛙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你們知道一隻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隻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隻害蟲,保護了莊稼。)
6、師:青蛙的本領這麼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們,好嗎?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透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並且進行了反覆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混亂的現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並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
透過這節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節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活動完成後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編,並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中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經過遊戲、討論等活動,讓幼兒感知、瞭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名稱及材料。
2、幼兒經過實踐活動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口袋(塑膠袋、網袋、布袋、紙袋、蛇皮袋、麻袋等)。
2、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魚、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幼兒經過玩口袋,認識瞭解各種口袋的名稱及材料。
1、幼兒遊戲玩各種口袋。
2、幼兒認識各種口袋。
3、幼兒根據材料的不一樣為口袋分類。
二、操作活動:嘗試瞭解口袋的用處,並討論塑膠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1、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討論口袋的用處。
2、幼兒嘗試用各種各樣的口袋裝物品,並記錄自我的嘗試結果。
3、師生共同小結口袋的功用。
4、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膠袋。
5、討論塑膠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結束活動
把裝的物品運回教室。
中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經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於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個土豆
教師:這是什麼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裡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裡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裡去,這回會怎樣呢
(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二、引導發現
1、為什麼這個杯子裡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教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麼你是怎樣明白的
3、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裡的東西,
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裡只能放綠顏色盒子裡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裡只能放紅顏色盒子裡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裡只能放藍顏色盒子裡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麼
5、此刻請你們再拿兩個不一樣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裡只能放一樣東西,
要不你們就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6、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為什麼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中班科學教案12
教學意圖:
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能夠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嘀嘀噠》。運用幼兒各種感官,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問題並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資料、供給充分的物質材料,經過運用不一樣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忙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慧、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豐富幼兒有關自然界的知識,並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構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觀察畫面,在看看、說說中瞭解牽牛花生長的過程。
2、在活動中願意大膽交流、進取表現。
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
“今日,教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們歡迎嗎”
“客人是誰呢那就請它自我來介紹吧!”
2、觀察畫面
牽牛花的自述中,引導幼兒猜測想象,瞭解其生長過程。
畫面一:
牽:這是我,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們。
師提問:哎,他是誰呀幼兒猜測。
畫面二:
牽:我被埋進了土裡,心裡好害怕……
師:哎呀!怎樣被埋進土裡了呢它應當怎樣做呀
畫面三:
牽:我拼命往外鑽……
引導孩子們一齊學往外鑽的動作。
牽:總算鑽了出來,咦我怎樣變成了這樣
師:它變成什麼樣了
小結:啊,原先小客人是一顆種子,那它會是什麼種子呢還是讓小客人繼續介紹下去吧!
畫面四:
牽:我頂著皺巴巴的葉子
師:什麼是皺巴巴呀你們還看到什麼東西也是皺巴巴的呢
畫面五、六:
牽:我用力撐開皺巴巴的葉子。瞧!我像什麼呀
畫面七:
牽:沒幾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葉子。
師:咦!它說的葉子是什麼樣的呢
(毛茸茸)
畫面八:
牽:小葉子長啊長,長成這麼大!
繼續播放畫面九、十、十一、十二:
牽: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師:啊,真趣味,這顆種子先長出的葉子,此刻又長了一根藤,看這根長長的藤它想幹什麼呀
牽:是爬向左邊還是爬向右邊唉,要是有誰來幫幫忙就好了。
師:噢喲,它想找人來幫忙,找誰來幫忙它呢
畫面十三:
師:看,它找到了什麼接下來這根藤會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一齊學習藤往上繞的動作。
師:誰來學學藤往上繞的樣貌
畫面十四、十五:
牽:此刻,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嘍。
師:來,孩子們,我們也一齊學它往上爬嘍。
師以兒歌的語言活躍氣氛:藤兒藤兒真趣味,順著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繞呀繞,哎呀呀,頭暈了,繞糊塗了,理順了再之後爬吧!
畫面十六:
牽:繞啊繞,長啊長,這是我此刻的樣貌。葉子多得數也數不清。
畫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牽: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樣東西,嘿嘿,猜猜這是什麼
師:它越長越大,越長越鼓,哎,顏色也變漂亮了,是什麼呢
畫面二十一:
牽:啪,開啟啦!哈哈,我是牽牛花!
師:哦,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先是牽牛花呀!
師:牽牛花像什麼呢怎樣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節奏的。
畫面二十二、二十三:
師:看小喇叭越來越多,好熱鬧啊!他們一齊唱啊、跳啊,玩的真開心啊!
畫面二十四:
師:哎,牽牛花怎樣啦我們來聽聽它自我是怎樣說的。
牽:一到晚上,我就會收攏小喇叭,靜靜睡一覺。
師:噢,原先牽牛花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的。
畫面二十五:
師:看,第二天早晨,牽牛花早早的醒來,張開小喇叭,嗨,你們聽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該起床啦!”
3、鞏固對牽牛花生長過程的瞭解。
師:哎呀,今日來我們班作客的是誰呀
聽了它的自我介紹,你們明白它是怎樣長大的嗎
根據孩子們的回憶,教師圖片箭頭表示牽牛花的生成過程。
教師總結
四、延伸活動:
出示牽牛花的種子,到種植園地種植牽牛花。
師:牽牛花給小朋友帶禮物來啦!看看,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們趕緊把它們埋到地裡,讓它們也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小喇叭來,好嗎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實驗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構成科學的概念奠定了基礎。鼓勵性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獨個體,教師應設法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回答問題,或在某個孩子回答之後讓其他幼兒發表不一樣看法或分享某個觀點。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本事,使幼兒樂於探究,逐漸理解科學結論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從而構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態度。總之,要想提高幼兒科學探究中記錄的質量,使幼兒的科學記錄變得生動而有意義,我們仍然需要從資料到形式、從作用到時機,作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以積累經驗,改善策略,完善認識。
中班科學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交流有關西瓜的經驗和疑惑,對西瓜產生科學探索的慾望。
2、透過實地觀察和詢問,瞭解西瓜的一些生長習性,豐富感性經驗。
3、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態度
二、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張(分為疑問、答案、新發現三部分)、筆、和常樂西瓜種植地進行參觀前
的聯絡。
三、活動過程:
1、互相交流,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
師:西瓜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瓜果,那麼,關於西瓜,你們知道一些什麼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裡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黃西瓜、紅西瓜,還有無籽西瓜。
西瓜是長在地上,不是長在樹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劑,不好吃。……
2、鼓勵提問,瞭解幼兒想知道的。
師:你們說得真好!那麼,有關西瓜,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幼:西瓜有沒有根?
西瓜為什麼長在泥土裡,不是樹上?
為什麼西瓜裡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為什麼西瓜會有那麼多的汁?
西瓜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簡單的圖象、符號把自己的問題記錄在“疑問”一欄中。
3、參觀西瓜地,觀察詢問,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教師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安排專人進行集體介紹,然後請幼兒自由觀察農民伯伯(阿姨)的勞動,邊觀
察邊提問。
邊觀察發現,邊完成記錄表的另外兩欄:答案和新發現。
專門的介紹員對他們的種植地(暖棚種植、西瓜的營養價值、西瓜的經濟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紹,幼兒
邊聽邊做適當的記錄。然後請幼兒提問,介紹員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來我們來到大棚裡面,自由觀察,這是幼兒最投入、最喜歡的,在這裡,他們有了太多的意外發現和
驚喜。
他們看到一個奶奶在剪枝,就連忙問:“綠綠的枝條長得這麼好,為什麼要剪掉呀?”奶奶告訴我們:“
枝條太多了,會吸收掉很多的營養,所以要剪掉一些,這叫整枝。”這時,奶奶順手把一個比拳頭小一點
的西瓜也摘了下來,正好被樂樂發現,奇怪地問:“西瓜怎麼摘下來了呀,它還要長呢。”另外的孩子也
湊過來說:“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說:“一棵西瓜上可以結出許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
能長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媽手裡拿著花,正在那裡擺弄著,潔潔大叫起來:“哎呀,怎麼把花采下來了呀?”大媽一邊說一
邊讓孩子們圍攏仔細看她:“這是人工授粉。”我假裝驚奇地說:“原來花也分爸爸和媽媽,讓他們相親
相愛手拉手,才會結出西瓜寶寶來。”
當他們發現西瓜一個個吊掛在那裡,又爭論起來:“西瓜不是長在地上嗎,怎麼長到樹上了呢?”我引導
孩子仔細看,到底是不是樹,他們發現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紹說:“這樣的西瓜長
起來會很好看,而且不會被地上的蟲子傷害。”在另外一個暖棚裡,幾個農民正在採摘、裝箱,我們趕緊跑過去,請他們介紹辨別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爺爺倒是很熱心,很仔細地介紹了辨別的方法,最後,我想,反正接下來還要用西瓜開展活動的,還不如在這裡買一些西瓜回家,於是,孩子們在這些農民的帶領下,都去親自彈瓜聽聲,採摘了一個西瓜,高興、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參觀活動。
4、互動交流,分享各自探索發現的結果。
利用記錄表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回放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幼兒一起回憶經歷,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經驗。
四、反思:
讓幼兒說說關於西瓜的秘密和問題,幼兒就能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因為經驗和問題是孩子對
科學的興趣點,是科學情感體驗的開始,是對科學本身探索的開始。
把幼兒帶到現實生活中去參觀、觀察、詢問,有利於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豐富他們多方面的知識,提高
觀察的興趣,帶著問題、帶著記錄紙去參觀,使活動更具有目的性,這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這種
學習方式將更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潛能。
一次外出參觀活動,解決了幼兒心中的許多疑問。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在觀察中學習,在探
索中尋求答案。可見,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
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教育資源,開發幼兒的潛能。
中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1或少1的關係。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蘑菇房子圖片。
2、大點卡和數卡三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1、拍手遊戲:“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裡?”“嘿嘿嘿,在這裡!”(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2、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一)教師講述故事。
1、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2)提問:那麼3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2、幼兒自主探索。
3、5的相鄰數,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二)複習數字1-6。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6。
(三)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1是2的相鄰數,3是2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點卡。
3、5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
4、5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中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初步瞭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係。
重點、難點:
產生風的各種方法,風力的大小。
活動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並有過觀察記錄,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風與人們關係的圖片。
活動過程1、看看說說,風在哪裡?
教師:“前幾天,我們到戶外去尋找風娃娃,並畫了觀察記錄。請你輕輕地告訴旁邊的朋友,你在哪裡找到風娃娃?”。張貼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請幼兒說出記錄的內容。
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2、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1)出示靜止的紙條和風車,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使紙條、風車動起來呢?”“你有什麼辦法變出風娃娃來呢?”
2)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去試試,能不能變出風娃娃?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用什麼辦法讓這些紙條、布條、風車動起來呢?”“除了老師給的這些用具,你還有什麼辦法能使這些東西動起來?”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4)比較風的大小:教師用扇子動風車,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風車有時候轉得快有時轉得慢呢?”(因為扇子輕輕地扇,產生的風力小,風車轉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產生的風力大,風車也轉得快。)
5)小結:用扇子、紙板扇的時候,空氣流動了,變出了風娃娃:用口吹的時候,也吹出了空氣,變成了風;跑動的時候,也產生了風。風是有大有小的,適當的風力可以利用來為人們做事,是有益的,風力太大,產生危害,是有害的風。
3、瞭解風與人們的關係。
1)玩遊戲: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讓幼兒觀察圖片,說出哪些風是有害的?哪些風是有益的?根據風的好處和壞處,貼上高興和不高興的娃娃。
2)請幼兒想想,風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4、總結,結實活動。
教學反思:
1、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2、事先對幼兒的已有經驗瞭解不夠,導致課堂上有些被動。
3、師幼配合的相當默契,但是一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孩子的思維有些侷限。
4、科學課要求老師的語言組織要相當嚴謹,流程之間的銜接要過渡自然,今後上課我會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完整句的表達。
6、科學課重在讓孩子操作,教師的及時總結,幫助孩子清楚地理解這一現象,如果重新上,我會多準備些材料,讓大家自主分組討論操作,然後師幼共同驗證,只有孩子親自操作才會把實驗結論清楚地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