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彙編五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彙編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房屋、橋樑結構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彎曲。

  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過程與方法

  識別和控制變數,記錄資料,分析資料並得出合理結論。

  用簡單實驗說明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樑為什麼都是立著安放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大膽假設又能在實驗中小心求證。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相同的卡紙貼上而成),長度、厚度相同、寬度不同的紙條;鐵墊圈、竹片或尺子。

  教師自己準備:有關的建築圖片。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新課

  在三年級時,我們研究過紙承受拉伸和彎曲的效能。說說紙承受彎曲的效能如何?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1)圖片匯入瞭解:房子和橋樑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撐的。這要透過觀察、比較最簡單的房子和最簡單的橋的結構特點來認識。用板凳來比喻柱和梁,用板凳來比喻房子和橋樑,學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橋樑結構的共同點了,因為它們在結構上都和板凳是類似的。

  (2)透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柱子承受的壓力是要把柱子壓短、壓碎,這當然是很不容易的。橫樑承受的壓力要把橫樑壓彎、壓斷,這就比較容易了。所以,研究橫樑抗彎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紙,那麼你們在學習中特意去留心紙的特性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紙抗彎曲的能力與什麼有關。

  1.、教師提出問題:

  薄的紙連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彎曲了。那厚的紙呢?

  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紙的厚度,紙的抗變曲能力會怎樣呢?(小黑板出示)

  2、透過同學的猜想會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加強引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響彎曲的因素上

  3、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指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與實施中注意的問題。

  (1) 注意實驗應控制哪些量不變。

  (2) 怎樣表示紙的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4、並根據所得資料製成曲線圖進行資料統計和分析。(本課時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得要培養)

  5、最後得出結論:增加厚度可以明顯地加強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還是立放。

  我們發現橋樑的橫截面一般是什麼樣子的?觀察橋樑是怎樣安放的,透過今天的學習,請同學們說說這樣安放的理由。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由。

  四、課堂小結

  提問歸納本節課學習的要點,指名這生回答教師給予更正完善。

  【資訊反饋】:

  《抵抗彎曲》是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一課。這一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動。透過在不同厚度的紙上放墊圈,比較不同厚度的紙抗彎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討長方形截面的橫樑平放好還是立放好。透過學習,學生認識到增加紙條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紙條的抗彎曲能力,並用推理的方法認識橫樑立著安放的道理。學生在實驗中逐步學會控制變數,採集資料和記錄資料,運用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對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我認為上好這堂課的關鍵在於讓學生把握好控制變數。因此,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我就讓學生討論這個實驗怎樣做才能減少誤差。經過討論,學生會知道:紙放在兩個盒子上面做成橋的樣子,兩個盒子之間的架空距離應保持不變;墊圈要放在不同厚度(寬度)紙的相同位置(紙的中間),最好把墊圈疊起來。學生的回答正是解決了控制變數的好辦法(兩個盒子之間的架空距離應保持不變;墊圈放在同一位置),控制量一定了,於是,我讓學生分組實驗。學生用三張不同(寬度)厚度的紙進行實驗,邊實驗邊觀察記錄。實驗結束後,學生對記錄的資料進行討論分析並交流,不斷追求實驗的科學、嚴謹。最後,學生總結初步發現: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隨之增強。

  在科學課上,應該把時間把發言權都交給學生,在他們那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資訊。學生會從完全不知道的問題中,慢慢的加劇自己的看法,得到你異想不到的結果。就這個非常的嚴謹,資料非常的明朗,讓我認識了孩子們嶄新的能力。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1、能用已有的知識和“看”、“摸”、“聞”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種材料構成的。2、能根據材料的特點,提出對物品分類的標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願意把本組找到的材料告訴其他組。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出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製成的。能區分常見的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能舉例說明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關係。

  教學預備:鋁製飯盒、銅鑰匙、塑膠袋、報紙、手電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進

  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動一:下面的物品分別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

  1、分階段引導學生認真看書,木頭是製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頭製成的。

  2、按金屬、塑膠、紙、布

  3、還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製成的?

  4、課本第二頁圖中的物品分別是由幾種材料製成的?

  三、活動二:熟悉人造材料與自然材料

  1、觀察畫面

  告訴學生:直接從大自然獲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導學生明白像玻璃這種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還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嗎?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四、活動三:找一趙冬教室裡的'物品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學生趙冬並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最多,把小組找到的材料寫在書上

  五、拓展:調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製成的,體會材料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板書設計: 1、身邊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類: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針對探究木材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並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分什麼是假設,什麼是事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材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瞭解木材的效能及用途。

  教學重點: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木材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家中的傢俱嗎?一般的傢俱都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自由回答,從而匯入新課。

  活動二

  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同學們帶來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種的木材,讓學生談談蒐集過程中的體會。

  探究過程;

  1、提出關於木材的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你想研究關於木材的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講問題一一板書出來。

  (3)讓學生根據研究方向進行分組,研究興趣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3.對所選的問題盡心分組研究

  (1)小組同學共同制定研究計劃。

  (2)彙報研究計劃,其他小組提出有效計劃

  (3)各小組在其他小組建議的基礎上,對原有研究計劃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師進行試驗前的指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提醒學生注意試驗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4、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

  (1)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學記錄、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師、其他組同學進行適當補充。

  5、進行二次交流,獲得認識。

  (1)教師提出要求;對各組同學的研究進行彙總,有哪些收穫?

  (2)總結;木材的共同特點。

  6.認識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樹長到成才的時間材料。

  (2)認識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情況。

  (4)小結;木材生長期長,來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創新想象有什麼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學生自由想象

  (2)20年後木材的展望

  (三)自由活動

  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一組觀點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製品,另一組觀點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製用品。

  2、學生充分展開辯論活動

  3、教師針對同學的辯論進行總結

  (四)拓展活動

  調查:一天中,一箇中等規模的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照這樣計算,一年會用掉多少木材?

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概念

  讓孩子經歷調查研究活動,探究生活中、身邊的岩石和礦物。

  過程與方法

  讓孩子在經歷查閱資料的活動過程中,增加對岩石、礦物用途的進一步瞭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孩子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岩石和礦物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岩石和礦物對人類的作用。

  教學難點:會整理自己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

  教學準備:

  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課前開展孩子調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礦物活動;同時鼓勵孩子們帶著問題從科普讀物等書或網上查閱相關文字資料。教師收集相關採礦、用岩石與礦物製成的物品等圖片資料或實物。

  教學過程:

  1、課前調查研究活動。

  調查人員:

  調查地點:

  調查結果

  生活、學習用品 所用岩石、礦物

  2、課堂進行資料整理活動。

  3、科學討論會開始。

  “猜一猜”活動。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岩石與礦物,請你介紹一塊最感興趣的岩石或礦物,請大家猜猜它的名稱。

  說說岩石與礦物在家庭和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介紹岩石與礦物在其它生產領域中的應用。

  分類標準 岩石或礦物名稱

  冶煉金屬

  建築材料

  生活用品

  醫藥

  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由介紹,主動討論,教師的角色應該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護我們的岩石與礦物

  你知道岩石與礦物是怎麼開採出來的嗎?

  儘可能讓學生多說說,教師適當也可以出示礦石開採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礦物開採完後,還有可能再產生出來嗎?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由於亂開採而帶來生態破壞的場景圖片或錄影,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5、總結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徵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在適宜的條件下可萌發生長成一株植物。

  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來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徵;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情感態度價值觀:引發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生問題並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並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貓給小貓哺乳的圖片、雞媽媽帶小雞吃食的圖片、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 聽聽說說

  1、師: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麼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2、生:思考之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

  4、師:植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髮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想想畫畫

  1、師: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2、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裡畫圖。

  3、師:展示出來學生畫的作品。

  4、師: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

  5、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下一代,但是,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三、觀察種子

  1、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可以藉助放大鏡觀察。

  2、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麼?

  3、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

  5、生:觀察植物的種子。

  6、師:透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現了什麼?

  7、生:彙報自己的發現。(師:關注學生的彙報)

  8、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裡面有什麼呢?

  9、師:要知道種子的裡面有什麼,該怎麼辦?

  10、生:先預測種子的裡面有什麼,再掰開種子看一看。

  11、生:繼續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後彙報。

  12、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裡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準備

  1、師:本學期,讓我們種植鳳仙花,觀察它的生長變化過程。

  2、師:

  ①準備鳳仙花的種子。

  ②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瞭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業佈置】:

  家庭作業:準備鳳仙花和四季豆的種子。

  【板書設計】:

  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外部:形狀、大小、顏色 植物的種子

  內部:胚根、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