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關於科學教案8篇

科學教案

關於科學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思路】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就有四大發明馳名海外,哪四大發明呢: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還有造紙術。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為了讓幼兒養成珍惜紙張、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紙”為出發點。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口頭表述能力,透過幻燈片,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2、讓幼兒瞭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迴圈利用。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

  幼兒:紙

  二、引導幼兒瞭解紙的用途。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紙有什麼用途嗎?在平時,我們怎樣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摺紙等。

  三、透過PPt,引導幼兒瞭解紙的由來及製作過程。

  師:原來紙是這麼有用的東西,那麼,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裡來的呢?

  幼兒:商店裡買來的、工人叔叔造出來的。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紙過程圖及蔡倫圖片,教師邊看圖邊講述)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裡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討論:怎樣節約用紙。

  師:我們知道了造紙的過程十分的不簡單,而紙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紙的地方也很多,浪費也很大,有什麼辦法可以節約用紙呢?

  幼兒自由討論後回答。

  五、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師: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紙,現在先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麼紙呢?

  教師介紹各種各樣的紙。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也說了很多節約用紙的方法,那請你們利用這些紙來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東西,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為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都要節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的構成,欣賞不同的鐘表。

  2.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示範鐘錶一個。

  2.請幼兒每人自帶一個鐘錶,每人帶一種玩具或圖書。

  3.玻璃珠、數學題、圓形、皮球、彩筆、統計表。

  活動過程:

  1.做遊戲“山上有個木頭人”引起興趣。

  2.出示實物,欣賞鐘錶,等待一分鐘。

  師出示大時鐘:小朋友看這是什麼?(鍾)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有分針、時針、秒針,最長的叫分針、最短的針叫時針,最細的針叫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格,就叫一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

  幼兒欣賞各式鐘錶,等待一分鐘。

  (1)請幼兒欣賞帶來的鐘表,說一說相通和不同的地方。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計時,感受一分鐘有多長,可伸展雙手錶示一分鐘的長短。

  (3)請幼兒說一說,一分鐘能做什麼事情。

  3.自由一分鐘。

  師:現在我給小朋友一分鐘,你們可以自由的玩。

  師:剛才一分鐘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感覺怎麼樣?

  4.快樂一分鐘。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每種材料操作一分鐘。

  第一種是夾珠子。

  第二種是圓形塗色。

  第三種是做計算題。

  第四種是拍皮球。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教師計時,每次變換不同訊號。

  第一次無訊號,第二次順數60,第三次用鈴鼓配合。

  每次活動結束幼兒迅速記錄相應數量。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瞭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學會區分生熟西紅柿。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裡?"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願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範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四、鋤草(西紅柿成活後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為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髒衣服和鞋子)

  五、採摘西紅柿。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2、採摘西紅柿。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3、品嚐西紅柿。

  將採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裡清洗乾淨。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並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嚐,

  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裡是什麼滋味?好吃嗎?"

  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穫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徵。

  2、認識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3、培養幼兒節約能源的意識。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幼兒:小瓶子每人一個,瓶蓋或者能盛水的玩具每人一個

  老師:玻璃杯兩個,分別裝水和牛奶,裝有醋和水的瓶子各一個,瓷扣2個,每人一個盆子

  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水勺,泡沫板。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水是什麼顏色的?並出示牛奶和水請幼兒比較,說說牛奶是什麼顏色?水有沒有顏色?知道水是無色的,並出示“無色”的字卡。

  2、拿兩顆瓷扣,分別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較觀察,能不能看到瓷扣不?為什麼水中能看到?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並出示“透明的”字卡。

  3、出示醋,請幼兒聞一聞,說說聞到了什麼氣味?再聞聞水的氣味,說說水有沒有氣味?知道水是無味的,並出示“無味”字卡。

  4、實驗:水是怎樣到桶裡的?

  老師把杯子裡的和盆裡的水分別水倒另一個盆裡,並問幼兒水怎麼到另一個盆裡的?象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瀑布一樣,流到另一個盆裡)

  總結:水是流到盆裡的,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5、玩水遊戲,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用小瓶子,勺子,瓶蓋盛並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麼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並出示“無形”的字卡。

  6、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徵。

  7、請幼兒討論水可以用來幹什麼?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8、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節約水。

  9,遊戲<運水>.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2、能辨認出三角形圖形以及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體驗圖形拼圖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活潑音樂、不同形狀積木

  活動過程:

  一、開始匯入部分教師以好朋友送禮物作為開始,今天有個好朋友要送我們禮物,你們想知道是誰嗎?透過小花貓送禮物給小朋友所走的路線,引出三角形形狀。分析三角形的特點,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二、基本部分1、教師給幼兒準備每人一個三角形積木,用實物操作的方法瞭解三角形的特徵,並請幼兒從不同形狀的積木裡面找出三角形積木2、教師請幼兒在圖片中觀察,找出裡面的三角形,並瞭解一下其它圖形。

  3、教師問幼兒:'"你們想知道小花貓送給我們什麼禮物嗎?"激發幼兒好奇心,從而開啟小花貓送的禮物是三角形熱帶魚,再請幼兒從四幅熱帶魚圖片中找出三角形熱帶魚。

  四、幼兒透過認識了有三角形的熱帶魚,延伸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並請幼兒一起認識一些三角形的物品。

  五欣賞三角形拼圖,激發幼兒的創造想象力。

  三、結束部分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中做三角形拼圖送給小花貓做禮物並拍成圖片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對探索熱帶魚的興趣濃了,表現成功的慾望也增強了。

  2、本次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感受熱帶魚的美,知道魚的形狀及特徵。透過課件的展示讓孩子知道用圖形去表現魚的輪廓,用點線形去設計不同的花紋。

  3、給予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去討論,去探索表現魚的特徵。

  4、在評價環節中,我讓幼兒自己來評價,找出優點和存在的缺點,在以後的活動中克服不足之處。

  6、活動中我發現在語言表述方面不夠清晰,表述的方式上過於書面化,在互動環節方面多留時間讓幼兒去思、去想、去說。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和特徵,瞭解它們簡單的保健、治病作用。(重點)

  2.觀察並說出中草藥的神奇,嘗試根據藥方簡單配藥、泡藥、嘗藥。(難點)

  3.感受中草藥的神奇以及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係,萌發對中草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提前請家長與幼兒交流,瞭解有關常見中草藥的知識。

  2.物質準備:影片“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藥”“走進大藥房”;課件“常見的中草藥”“老中醫互動”等;幼兒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見的中草藥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蓮子心、陳皮若干。

  活動過程

  觀看“鹿茸救母”的影片,感受鹿茸的神奇,產生對中藥的興趣

  1.教師引出故事影片,幼兒觀看並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導幼兒回憶“鹿茸救母”的.故事,提問: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是什麼治好了母親的病?

  小結:青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製的中藥把母親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運用多種感官探究操作,認識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特徵及來源

  1.請幼兒運用看、捏、聞、嘗等方法觀察中草藥,引導幼兒說出中草藥的名稱及外形、味道等特徵。

  2.結合課件“常見的中草藥”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講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藥的簡單特徵。提問:你發現了哪些中草藥?它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味道?

  小結:中草藥中有紅有綠;有的捏上去軟軟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聞起來還有清香味呢。

  3.出示課件“這些藥材哪裡來”,感受普通的植物經過加工能變成中草藥的神奇性。提問:你發現它們是用什麼做的?

  小結: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實等,經過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藥,真神奇。

  和“老中醫”互動,知道中草藥的保健、治病作用,並根據藥方嘗試配藥、泡藥、嘗藥,感受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係

  1.請幼兒猜想並諮詢“老中醫”,結合課件介紹枸杞、胖大海等常見中草藥的作用。

  2.幼兒回憶自己生病、治病的經歷,並猜想中草藥搭配治病的作用,觀看“藥材搭配圖”,知道藥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配幾副中藥,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藥真神奇。

  3.出示“老中醫的藥方”,引導幼兒看懂藥方,嘗試配藥、泡藥。

  要求:根據藥方準確配藥;泡藥時,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後,仔細觀察中草藥在水裡的變化。

  4.幼兒觀察、品嚐,相互交流中草藥在水中的變化,瞭解中草藥的保健作用。

  小結:有的中草藥可以泡,是保健藥,但有些中草藥是不能隨便泡的,更不能亂吃。

  觀看影片“神奇的中草藥”,瞭解幾種奇特的中草藥,感受中草藥的神奇,萌發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影片“神奇的中草藥”,瞭解幾種中草藥的奇特之處。

  2.引導幼兒說出人參、蜈蚣、蟬衣等幾種中草藥在外形、毒性、蛻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結:中草藥不僅有植物藥、動物藥,還有一些石頭礦物也是珍貴的中草藥,因為植物藥最多,所以中藥也叫中草藥。

  影片演示“走進大藥房”,進一步萌發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影片“走進大藥房”,瞭解存藥、抓藥、配藥、包藥、熬藥等情節,萌發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

  2.簡單瞭解中醫藥文化的悠久歷史,進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係。

  活動評析

  中草藥是我國醫學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健康的守護神,也是幼兒從小感受中華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中草藥,如喝過枸杞熬的粥、菊花茶、嗓子疼時喝過胖大海等;生病時,家長也經常帶幼兒看中醫,吃過中藥,幼兒有一定的感性經驗。《綱要》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活動能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運用影片,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中草藥,引導幼兒感知觀察、探索體驗,從感興趣的中草藥入手,瞭解中草藥的神奇,並透過影片拓展幼兒不常見的中草藥,萌發對中草藥的興趣。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巧用多媒體,豐富幼兒對中草藥的認知。影片、課件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視聽兼備,能夠吸引注意,濃縮了寬泛的知識,滿足了幼兒興趣廣泛、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活動中首先以影片“鹿茸救母”的故事讓幼兒感受中草藥的神奇,引起幼兒對中草藥的興趣,增加教學吸引力;其二,課件“老中醫答疑”,提高了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其三,“常見中草藥”和“藥材搭配圖”,向幼兒直觀再現了中草藥的作用,增強了教學環境的真實感;最後,以影片“神奇的中草藥”將蟬蛻、蠍子、鹿茸等幼兒不常見的中草藥引入活動中,拓展幼兒對中草藥的認識,感受中草藥的奇特。同時知道中草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及礦物藥等。

  2.實踐體驗,培養幼兒對中草藥的觀察和主動探究能力。根據皮亞傑的認知建構理論:知識的產生有賴於兒童對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擺弄;幼兒是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新經驗的。為此,活動中為了讓幼兒主動探索,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草藥,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聞、嘗,在探索中瞭解中草藥的名稱、特徵和作用。幼兒因教學中強調孩子的體驗式學習,讓幼兒在“做中學”,因此,透過讓幼兒看藥方、配藥、泡藥、嘗藥等形式,引導幼兒觀察中草藥在水中變化的神奇,讓幼兒在邊做邊玩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在實踐體驗中感受中草藥的保健作用,培養幼兒主動探究的能力。

  3.聯絡生活,感受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係。來源於幼兒生活的內容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陳鶴琴指出“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大社會即課程”。因此我們在選取藥材上,選擇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構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講解治病的作用時,與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相結合,感受中草藥在生活中的作用;透過影片“走進大藥房”拉近現實,多角度豐富幼兒已有認知,瞭解存藥、抓藥、配藥、包藥、熬藥等情節,萌發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

  4.整合課程,融健康、社會、語言、科學於活動中。《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展。由此,我們在引導幼兒對中草藥的探究過程中,運用故事向幼兒滲透了愛的教育;在與老中醫互動、幼兒自主配藥活動中,滲透了健康教育經驗;在整個活動中重視了幼兒探究過程中的自主表達。

科學教案 篇7

  教師要牢牢抓住科學課堂這個主陣地,以教材為依託,基於學生的經驗,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和使用教材,真正提升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下面為大家分享六年級科學教案,歡迎參考!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點和歸宿的以體現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梳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槓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採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資料——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態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驗: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於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於語數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槓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費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

  用槓桿尺做實驗、透過實驗收集並整理、分析資料,理解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意義,並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槓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槓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匯入

  生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 為什麼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槓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槓桿”。請一個同學來講臺上示範,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槓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麼我們以後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槓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槓桿?是,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想好後,組內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于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槓桿?並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槓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槓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資料,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資料統計

  對資料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

  八、對資料梳理分析,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透過資料分析,我們發現了什麼?

  1、在什麼情況下,槓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麼情況下,槓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麼情況下,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後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的點撥、指導。小組交流後,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疑、辯論。教師也根據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疑。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回顧開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槓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槓桿省力;有的槓桿費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繼續發揚。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發現事物AB、ABC的排列順序,並學習運用規律進行排序。

  2.嘗試自己設計排列規律,會用較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AB式和ABC式窗簾圖片。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窗簾圖片,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排列規律

  第一種:一個大紅點一個小紅點,一個大紅點一個小紅點……(按大小AB式排序)

  第二種:一個紅點一個黃點一個藍點,一個紅點一個黃點一個藍點……(按顏色ABC式排序)

  2.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AB、ABC的排列規律

  (1)遊戲:“請你接著排”

  請幼兒觀察其他窗簾的圖案,並快速按規律說出後面的1-2圖案

  引導幼兒說出以上窗簾的排列規律。

  教師小結:第一個窗簾是按兩種不同形狀有規律地排序,第二種窗簾是按三種不同形狀有規律地排序。

  3.幫小動物家設計漂亮的窗簾

  (1)啟發幼兒在窗簾上,設計不同排列規律的圖案

  (2)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設計的窗簾圖案的規律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