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9篇

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蒐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一、複習檢查

  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題:①開文迪許的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②他為什麼有這些怪的表現?

  ⑵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第2---5自然段,①讀後討論:衣著不考究

  佈置很特別珍愛圖書珍惜時間②理解考究、特別、珍愛、珍惜等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理解一般、過時等詞。③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理解家當一詞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裡的佈置也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裡的佈置很特別。

  指名讀句子,聯絡課文說說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準確些,為什麼這裡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自由讀上面的句子,說說也要在這裡強調了什麼?

  ⑤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⑥自由練讀第5自然段,說說哪些詞句最能突出開文迪許的怪。

  ⑶指名讀第1、6自然段①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什麼?②這兩段在第一部分起什麼作用?2. 細讀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題:為什麼說這位科學怪人並不怪?

  ⑵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讀後討論,可聯絡上下文舉例說明。

  ⑶齊讀課文。

  ⑷小結段意

  三、作業

  1.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珍愛 打擾 慕名來訪 遺著迫不得已 諸如此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從生活工作中尋找各種各樣的能量。

  2、能夠區分各種各樣的能量、瞭解它們的作用。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

  4、能夠用實驗的資料來說明能量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5、意識到能量對於人類和自然界的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課件、“火箭”及“發射器”,實驗表格。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

  1、師問:“你們知道是什麼讓風箏飛翔嗎?”“什麼讓水車吱呀呀地歌唱?”“什麼讓向日葵微笑呢?”(依次出現投影:圖片)

  2、生答:風、水、太陽。

  3、再出現各種圖片:它們又是依靠什麼“工作”或運動的呢?

  4、生答。

  5、師小結:像這樣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叫能量。風有風能,水有風能,太陽有太陽能。你還知道哪些能量的名稱?師相機板書。

  二、討論各種能量的作用。

  1、師述:我們生活中存在著這麼多種能量,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呢?

  2、討論後回答(看哪個小組說得多)

  (2)出示課件:課文中的插圖(逐次出示)。

  (3)學生回答:

  a、太陽光可以使植物生長,還能用來發電,還能使熱水器裡的水變熱,能把衣服曬乾……

  b、熱能可以將水燒開,還能發電,能把飯煮熟,能給我們取暖……

  c、電能可以使電燈發亮,還能使電動機轉動,使電視機出影象,使電瓶車跑起來……

  d、食物中的化學能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工作”,還能使我有力氣踢球……

  e、水能可以使水車轉動,可以發電,可以沖洗車輛……

  f、聲能可以使紙片振動,還能使水面泛波……

  g、風能……

  3、師小結:太陽能可以發電、曬衣服,熱能可以煮飯、燒水,電能可以使家用電器“工作”,化學能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工作”,一句話能量可以使物體運動。可以說,我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能量,如果沒有能量,人類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動都將停止。

  三、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係。

  1、過渡:那麼能量的大小會影響物體運動嗎?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麼我們就用這“火箭發射”的實驗進行探究一下。

  2、教師演示:這是“火箭發射器”,橡皮筋拉伸後產生一定的能量,然後把橡筋猛地一鬆,火箭會彈出去,這個能量的大小與“火箭”發射的高度有何關係?

  3、猜測:橡筋能量越大,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

  4、討論方案:怎樣才能使橡筋能量變大?

  生:把橡筋拉長一些。

  師:老師為了方便大家測量,在吸管上標上了刻度,(邊說邊演示)拉得越長,刻度越大。

  師:這是個對比實驗,那麼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學生討論,完成實驗方案。

  5、彙報方案:

  生:對比實驗應該注意控制變數,只能有一個變數。

  師:這裡的變數是什麼?

  生:能量。

  師:如何改變?

  生:橡筋拉得長、短來改變能量大小。

  師:不變數又有哪些呢?

  生:火箭以及發射器都不能改變,發射器的位置最好也不改變。

  師:火箭和發射器可以保持不變,那麼位置應如何不變呢?

  生:把發射器的下端與桌面平行,放一點在桌面上,以做支撐,保持不變。

  師:還有要注意的嗎?

  生:還要注意、觀察、記錄。

  師:每個刻度可以發射3次,然後取其平均值,這樣更準確一些。

  6、開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7、彙報交流。

  學生帶實驗表格,上如彙報。

  師生補充、修改。

  8、小結:從大家的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橡筋拉得越長,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那麼其他的物體運動是不是也這樣呢?如風越大,風箏就飛得越高,太陽越大,熱水器的水就越熱……我們有興趣課後可以做個探究。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過程與方法:

  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麼有關,進行改變擺錘、擺繩的長短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並且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重點和難點

  重點:

  能夠根據自己製作的擺,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的因素。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難點:

  透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數關係,並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數的實驗。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準備:

  10釐米、20釐米30釐米長的擺繩各一根,鉤碼四個。研究擺重記錄表1份,擺繩記錄表1份,擺角記錄表1份。鐵架臺一個,秒錶一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

  上節課我們認識擺,關於擺你知道什麼?

  我們知道擺具有等時性,那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都一樣嗎?

  2、師:

  關於擺的奧秘還有很多,想繼續研究嗎?

  3、揭題:

  擺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 玩擺

  1、組裝好,並試著玩一玩。然後試一試,想一想讓它自然的擺起來,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時候要注意:

  線要輕輕拉直,自然鬆手,要讓它停下來只要輕輕一抓就行了,學會操作擺。學會記錄單位時間內擺的次數。)

  2、擺具有等時性,也就是說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相同。那麼不同的擺擺動的快慢也相同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擺動的次數不同說明不同的擺擺動的快慢不同。猜想:

  擺擺動的快慢究竟與什麼有關呢?

  三、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選擇假設,並制定研究計劃

  師:

  請各小組選擇你們最想研究的假設,並討論一下,準備怎樣來研究?哪個條件要變,哪些條件不能變?每種情況要測幾次?

  我們的研究方案 第( )小組

  我們研究的問題:

  擺擺動的快慢與 是否有關。

  我們的猜測:

  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展開研究

  師:

  研究時操作的同學要正確,看錶的同學要看準了,數的同學不能眼花,儘量數準了,即時記錄。最後完成的小組整理好材料,別忘了根據資料歸納結論。比比哪個小組研究過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準確。

  生:

  自主實驗。

  (1)研究擺線長短

  15秒內擺動次數記錄表

  原來的繩長

  兩倍繩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發現

  (2)研究擺錘輕重

  15秒內擺動次數記錄表

  原來重量

  兩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發現

  、

  四、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透過又一輪的實驗,我們發現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繩越長擺動越慢、

  這節課,我們又一次運用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研究了擺。科學家用更精密的儀器、更嚴謹的方法得出的結論與我們的不謀而合,同學們,你們太了不起了!祝賀你們!

  五、鞏固應用

  (讓學生體會學習有用的科學知識,加強了學習與生活的聯絡。)

  師:

  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生:

  能。

  師:

  (出示大螢幕)這隻掛鐘走慢了,那麼我們怎樣做才可以讓它走準確呢?

  生:

  六、延伸拓展

  (讓學生髮現新現象,產生新問題)

  師:

  還有這樣兩個擺,繩子一樣長。猜測:

  他們擺動快慢一樣嗎?

  生:

  一樣。

  師:

  老師做,同學們注意觀察,當有發現請馬上舉手。(演示實驗驗證)

  生:

  不一樣快。

  師:

  為什麼?

  生:

  擺錘的長短不一樣。

  師:

  實際上擺的長度並不只是單純的擺線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師:

  關於擺還有很多奧秘,同學課下想繼續探究嗎?

  生:

  想!

  師:

  時間過得真快,這節課上到這裡。下課!

  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擺錘的重量 無關

  擺繩的長短 有關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探究:

  1、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等成份構成的。

  2、在探究問題土壤中有什麼時,能獨立思考發表意見,個人或小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方案。

  知識:

  1、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

  2、會記錄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根據事實資料研討問題,得出結論。

  情感:透過討論,知道土壤對植物及人類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樣保護土壤,樹立愛護土壤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

  教學難點:

  在實驗中能自己提出問題,並能進行實驗研究。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課 時: 2課時

  課時1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問:同學們,土壤是動植物、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見過土壤?對於土壤你有哪些瞭解?學生自由交流。

  問:對於土壤,你想研究些什麼?啟發學生提出有關土壤的問題。

  問:土壤是由哪些物質構成的呢?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問題:

  土壤主要是由什麼成份構成的?

  三、作出預測

  問:根據你平時的瞭解,你認為土壤裡都有些什麼?

  學生:水、空氣、雜質、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觀察、採集土壤。

  問:要想清楚地瞭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採集土壤需要些什麼工具?應該注意什麼?

  學生準備:鐵鍁、小鏟、小桶等。

  五、室內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剛才談到的物質呢?怎樣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種研究方法?

  學生:用手捏、手是溼的,說明土壤裡有水……

  師:按照你們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質,看能有哪些發現。

  學生:填寫活動報告單

  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彙報:你採用什麼方法,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講述:那些死去的動植物腐爛後變成了腐殖質。

  啟發學生思考:除了這些研究方法,還能用哪些方法對土壤進行研究?

  用火燒,土壤中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課時2教學過程:

  一、研討問題,透過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

  實驗方法 觀察到的現象

  捏土壤 手是溼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空氣)

  攪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幾層,上層黏土,下層砂

  燒土壤 有燒頭髮的味道(腐殖質)

  2、根據學生對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進行評價。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這些成分外,還有別的物質嗎?

  目的:

(1)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興起。

  (2)引導學生談談土壤中汙染物的問題。

  2、土壤中的這些垃圾袋、廢電池對土壤有什麼影響?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呢?學生充分交流後,教師適當介紹“保護土壤小知識”。對於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始提出的其他問題,留作學生課外研究作業。

  三、課後練習

  1、土壤的成分有 等。

  2、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氣的?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並能按一定比例製作簡易太陽系模型。

  2.意識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資料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3.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在教室裡和操場分小組教學。

  2.材料: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資料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課時

一、設計太陽系模型。

  1.談話:根據上節課得到的有關太陽系家族成員的資訊,說一說太陽系各成員之間的分佈有什麼特點?

  2.學生彙報後組織大家在教材第43頁的空白處畫出太陽系主要成員的位置順序關係圖。

  3.提問:如果我們根據已經掌握的太陽系資料做個太陽系模型,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4.學生分小組舉行深入討論交流。

  5.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後,教師從八顆行星模型的佈局、模擬材料選擇以及行星模擬的大小和位置關係等三方面進行總結。

  6.指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對九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資料進行處理,如何處理?(指導學生認識到需要按照比例來縮小。)

  (2)如果要綜合利用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資料這兩組資料來建造模型,如何處理呢?(指導學生認識到比例要一致。)

  (3)處理資料後的結果如何?我們還能在桌面上建太陽系模型嗎?為什麼?(如果兼顧體積和距離兩個資料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這個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說明部分已經有過描述,這裡不再複述。)

  (4)如果要建一個較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麼做?(指導學生認識可以分別處理兩類資料,做不同型別的模型。)

  7.指導學生按照大小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體積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擬大小為0.5釐米直徑的圓球為標準,那麼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擬的大小分別為1釐米、1釐米、0.7釐米、14釐米、12釐米、5釐米和5釐米。

  8.指導學生按照距離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遠近資料。如果以水星到太陽模擬距離為0.6釐米為標準,那麼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陽模擬距離分別為1釐米、1.5釐米、2.3釐米、7.8釐米、14.3釐米、28.7釐米和45釐米。

  二、製作太陽系模型。

  1.講述在室內建立太陽系模型的步驟:

  (1)參照一定比例將各色橡皮泥或準備的其他材料分別加工成“八顆行星”。

  (2)由於八顆行星都是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公轉,且行星軌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顆行星的軌道平面。然後參照八顆行星分佈的圖片,調整各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

  (3)參照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執行軌道上。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開始製作太陽系模型,教師深入各小組舉行指導。

  3.製作好模型後教師組織同學分別交流自制的太陽系模型,並對同學勤於動腦、善於動手的良好品質給予充分肯定。

一、指導學生開展模擬太陽系的遊戲。

  1.談話:為了進一步鞏固大家對太陽系行星運轉軌道的認識,我們進行一項做模擬太陽系的遊戲。2.講解遊戲方法:操場中心由一位同學舉起一隻籃球代表太陽。8位同學舉著象徵不同行星的小球進場。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轉。誰走的路線離“太陽”遠近的次序錯了則出局,全部走對後開始第二局。(教師在組織這項活動時不要在地上畫出軌道圓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所扮演的角色確定自己離太陽的遠近和“執行軌道”,同時讓那些走錯的同學說一說自己錯在哪裡。)

  3.學生遊戲,並在活動中熟悉行星執行軌道的認識。

二、指導學生到操場上建造模型

  1.提問: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釐米,其他行星的直徑是多大呢?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遊戲嗎?

  2.學生思考彙報,教師小結,指出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釐米,再按比例縮小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計算好之後會發現“土星”已經距離“太陽”有143米了,一般學校的操場已無法完成這樣的建模活動,如果算上最遠的“海王星”更是距離“太陽”有451米之遙!

  3.將一顆直徑1.4釐米的玻璃珠或橡皮泥球代表太陽,在草場上分別量出距“太陽”0.58米、1.8米、1.5米、2.3米、7.8

  米、14.3米、28.8米和45.1米的8個點,在這些位置上安排分別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同學。帶領其他同學進行一次“太空之旅”,當走到某一行星前時,不僅強調該行星距離太陽的位置關係,還可以邀請同學說一說他們自己對該行星其他特點的認識。

  4.小結:說一說在建太陽系模型的過程中你們有什麼體會或發現?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太陽系天體及天體運動特點。

  2.會查閱資料,並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資料。

  教學準備

  各種有關太陽系天體介紹的書籍和多媒體資料。

  一根1.5米長的細繩、一截6釐米長的塑膠管、一個有孔的橡皮塞、一隻秒錶、一個砝碼或幾個墊圈。

   第一課時

  1.提出問題。

  (1)播放錄影:太陽系各天體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2)教師提問:關於剛才播放的這段錄影,你們有什麼問題需要提出?

  (3)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2.推斷與猜想。

  (1)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推斷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例如:太陽有很強的引力、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能量使得天體在慣性的作用下還在不停的運動、天體之間有磁場在不斷的吸引和排斥的過程中使得它們不停地運動。

  (2)學生思考上述問題,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教師板書要點。

  3.制定方案。

  (1)學生分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大多數同學都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研究方法,研究步驟,如何分工,如何記錄等。

  (2)小組彙報研究方案。學生可以吸取別人方案的長處,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也可以指出別的小組方案中明顯的問題或漏洞,幫助他人完善研究方案。

  4.考察與研究。

  (1)各學習小組按研究方案開展研究活動蒐集相關資料

  (2)教師在各小組巡迴參觀,但不發表評價意見。當學生按研究方案進行實施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提供幫助;當研究方案出現問題,到了不修改無法進行下一步研究時,教師可提供指導。

  5.交流與小結。

  (1)各小組彙報研究的過程以及得出的結論。相同的研究專案,研究結論不同的小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過程,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其他小組幫助分析原因,最終確定合理的結論。

  (2)選評“研究計劃最周密、結論最令人信服的學習小組”。

  6.辦專題小報。

  (1)學生小組討論完善專題小報的製作前的設計工作。

  (2)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製作專題小報。

  (3)根據學生專題小報製作完成情況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第二課時

  1.談話:透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行星繞太陽轉動都有各自的軌跡,而且轉動的週期也各不相同,你知道行星公轉週期與什麼有關嗎?

  2.學生討論後回答。

  3.談話:猜想一下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怎樣影響行星公轉週期的,把你的假設寫在實驗記錄上。

  4.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

  5.在學生設計實驗彙報並給予評價的基礎上,講解探究行星與太陽之間距離和行星公轉週期有什麼關係實驗的有效方法:首先,把細繩穿過塑膠管,一頭拴上橡皮塞,一頭拴上砝碼;其次,捏住塑膠管,舉過頭頂,讓橡皮塞做勻速圓周運動,橡皮塞旋轉形成的圓代表行星的軌道。注意:使塑膠管下的繩長保持不變;第三,分別使轉動的繩長為20釐米、40釐米、60釐米,計算橡皮塞的不同運轉週期。

  教師在組織同學開展此項活動時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事項:

  (1)先組織學生進行假設,例如: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其公轉週期越短。然後進行實驗並做好記錄。

  (2)在此實驗中,保持橡皮塞的勻速運動是操作難點。為此。課文設計了套管裝置,使實驗者能利用重物砝碼來顯示橡皮塞是否勻速運動。在實驗中,教師一定要強調:在橡皮塞轉動過程中,塑膠管下端的繩長保持不變時,說明運轉基本達到勻速,這時開始計時和記錄橡皮塞轉動的圈數。

  (3)可在拴橡皮塞一端的繩子上用彩筆或貼紙、橡皮筋分別標出離橡皮塞20釐米、40釐米、60釐米的位置,以便學生控制轉動橡皮塞的力量,使轉動的半徑保持恆定。

  (4)要求學生每次轉10圈,然後用轉動所用時間除以10,要至少重複3次實驗,取平均值,為其公轉週期。

  (5)注意小組內學生的分工合作。可透過小組討論或指派的方法,確定轉橡皮塞、計時、記錄、監督的人選,保障實驗的順利進行。本活動適合在操場上散開進行。

  6.學生分組實驗,並把實驗記錄和實驗結論寫下來,從而驗證假設。

  7.學生彙報實驗結果,教師進行小結。

  8.談話:在這個實驗中,你還發現哪些值得研究的問題?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比較植物和動物的相似和不同。

  2、會比較人與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透過文字、語言交流比較結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動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徵,要有一定的空間、能生長、能繁殖後代、會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人和動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權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與其它生物和諧共處。

  2、意識到要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

  3、養成愛惜生命、愛小動物、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質。

  二、教學準備:各種動植物、人的圖片。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你知道哪些動植物?

  2、每種動植物都一樣嗎?

  3、人是不是動物?

  4、人與動物有何關係?

  二、新課

  1、揭題:“植物 動物 人”

  2、動物與植物有什麼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以兔子和蘿蔔為例作比較)

  相同點:

  (1)都是生物。

  (2)都會生長。

  (3)都需要水、陽光。

  (4)都需要營養……

  不同點:

  (1)兔子會運動。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們的生活環境不一樣。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樣……

  3、 觀察書本上第18頁。

  (1)這些是動物還是植物?

  (2)這樣有什麼好處?

  (3)教師小結:有些動物在某些時候與植物幾乎一模一樣,有些植物在某些時候與動物十分相似,簡直是真假難辯!怎麼會出現這樣奇怪的現象的呢?它們這樣是為了更好的偽裝自己,防止被敵人發現,有時也為了捕捉獵物。

  4、這些動物和植物之間有什麼不同與相同之處?

  (1)老虎和松樹

  (2)魚和水草

  (3)袋鼠和樹葉

  (學生討論、彙報、交流,完成在自備本上)

  5、人

  (1)人是動物嗎?

  (2)為什麼?

  (3)人與黑猩猩比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點人和黑猩猩的不同點

  都要吃東西人會製造東西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油菜花開了》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第一課。本課安排了三個活動:觀察一棵油菜;觀察一朵油菜花;觀察一棵油菜的花。從這三個活動內容的安排我們可以看出,這節課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順序來設計的,內容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先觀察一棵油菜,然後以最能吸引學生注意的“花”為研究載體,自然過渡到對油菜花的構造和生長過程的探究。本課內容既是本單元學習的引子,又要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開花植物花的構造組成;“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用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花的各部分組成及特點;在觀察的基礎上,能預測植物未來的生長。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培養學生愛護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油菜花各部分的構造;難點:學會使用鑷子解剖植物,瞭解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稱。

  四、教學策略

  教法: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從內心想探究的活動,融入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學生的特徵即興發揮。

  學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運用的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能用分類、的方法,記錄觀察結果,掌握觀察規律。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揭示課題

  為了讓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我會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春天的見聞;用美麗的圖片吸引學生,讓學生入情入境。我想:當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片時,他們會被深深吸引,很想走進那一片片搖曳著的金黃,去欣賞、去觀察那一朵朵盛開的油菜花。

  (二)新課探究,凸現個性

  這個過程由三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一棵油菜

  這項活動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油彩花的各個器官,內容相對簡單,我採用了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

  1、看一看:我給學生出示一張油菜花的完整植株圖片讓他們觀察,培養學生全面、有序的觀察習慣。

  2、說一說:經過仔細觀察,讓學生到螢幕前面,指著螢幕上的圖片依次說明油菜花的各個器官,鍛鍊學生的膽量,增強學生的自信。

  3、想一想:讓學生再想想自己為什麼能夠區分油菜的各個器官。經過思考,學生會發現他們的根據主要來源於對舊知的回憶。從而,讓學生明白“溫故知新”的道理。

  活動二:觀察一朵油菜花

  這項活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準備採用“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

  1、選擇討論題目:圍繞教材內容,我給學生設計了四個討論題。分別是:想想用什麼辦法觀察油菜花,為什麼用這種辦法;透過觀察,分類油菜花有幾部分組成;辨認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稱;試著填寫“油菜花觀察記錄表”。

  2、實施討論過程

  (1)自學準備

  在討論開始之前,讓學生針對題目獨立思考,進行分析判斷,初步得己的結論。

  (2)分組觀察

  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全班同學分組,選出一名小組長。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對討論題目進行逐個討論,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看法的機會。在討論結束後,組長還要負責記錄本組的觀察結果。

  老師在教科桌上給學生擺放好油菜花、放大鏡、鑷子等若干。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需要什麼,老師儘量什麼,做好服務工作。同時,還要相機引導,給學生指引一個正確的觀察思路。當學生取走油菜花,告訴學生要珍惜這弱小的生命;當學生取走放大鏡,問問他為什麼要用這種工具;當學生取走鑷子時,要教給學生正確使用的方法。然後在各組之間來回走動,可以點頭、微笑示意,也可以加入他們的活動。當觀察活動即將結束時,再給每組一張“油彩花觀察記錄表”,透過看錶中列舉的五項內容,來提示學生用多種方法和感官進行觀察,學生可以試著填寫。

  (3)集中討論

  在分組討論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討論,各小組長彙報觀察討論的情況。由於觀察過程中,方法和態度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這是在所難免的,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可以及時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讓他們用辯論的方式,組際之間互評,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我覺得當學生一各個各抒己見、據理力爭時,正是知識深化、細化、內化的關鍵時期。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不是體現自己的權威身份,而是應把課堂交給學生,以保護學生爭論的積極性和永續性。

  (4)教師

  我首先對討論題目進行,用圖片展示油菜花的構造組成,透過看圖片學生能夠更直觀、立體地認識油菜花的構造,使知識點掌握更教牢固,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然後,從油菜花的構造特點,抽象概括出“十字花科”概念的認識,這個內容也透過圖片來展示,學生可以邊看油菜花圖案,邊閱讀“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透過對照學生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最後還須充分肯定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

  活動三: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為了讓學生能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進入第三個環節的學習。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關於油菜花的錄影資料,讓學生的得到適當的調節。這段錄象在教學中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達到提高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我準備採取“問題搶答”的競賽方式。

  1、收集問題:讓學生自由閱讀“活動三”的內容,看看教材中提出了什麼問題,自己又發現了什麼問題,學生將這些問題用紙條的形式送給我,目的是保密。我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彙總,為比賽做好準備。

  2、進行比賽:將男女同學自然分成競賽雙方,我來出題,學生搶答,調動學生熱情,活躍學生思維。此時,學生的答案可能還很有創意,比如在推測花蕾未來變化時,用了畫畫的方式,省去了許多繁瑣的語言,讓人看了一目瞭然,新穎而且有創意。對於這樣的學生,一定要給予高度讚揚,使學生的心情更加振奮。比賽結束時,會有勝負之分,這時還需要及時做好學生的工作,教育他們要“勝不驕,敗不餒”,學會正視成功和失敗。

  (三)教師點評,深化認識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開花植物的認識更加深入,學會了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研究植物,但是科學探究的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細緻嚴謹的探索;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還要加強欣賞他人、快樂自己的團隊協作意識。

  (四)拓展知識,延伸思維

  為了讓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基礎上,將知識範圍延伸到了課外生活中。我準備設立了一個“十字花科報名處”,讓學生在課下尋找十字花科的其他植物,利用課餘時間,扮演其中的一種到我這裡報名,介紹這種植物的特點。對於表現突出的同學,贈送一張“十字花科”植物的精美圖片,作為鼓勵。

  六、教學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教學實際,注意“三維目標”的整合,注意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和聯絡性。站在育人的角度,儘量做到尊重和超越教材的和諧統一,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造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教學特色。在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我又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和老師的多種方式,達到增強學生探究興趣的目的。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瞭解其基本特徵。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瞭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ppt《圖形找朋友》、正方體、長方體、九宮格操作板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由形到體的變化過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們被大風吹散了,需要它們團結起來。請你幫助圖形朋友,讓它們手拉手,肩並肩,緊緊靠在一起,試試會變成什麼?

  小結:6個正方形可以變成一個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

  2.引導幼兒透過比較、探索,得出正方體6個面一樣大的特徵。

  提問:你覺得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你是怎麼比較的?

  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

  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長方體的組成

  (1)正方體的朋友,需要找到6個密碼才能出現。請你記住九宮格里閃動的圖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碼。

  (2)提問:密碼是什麼?一共有幾個圖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請你們拼出新朋友。

  (3)認識新朋友---長方體。

  提問:長方體的身體裡藏著哪些圖形?

  小結: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是長方體。

  (4)認識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有一個朋友也要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它嗎?它的身體裡藏著什麼圖形?也請它們排排隊。數數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

  小結: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4.遊戲《送朋友回家》,鞏固認識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

  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請按照地圖上的位置幫它們找到家。(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將各種形、體擺放在幼兒操作板上)

  5.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1.辨別不同的彎,用描述性的語言說明不同的彎。

  2.體驗用圈圈創造體驗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彎彎繞繞》幼兒用書每人一本,銅絲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 出示一樣彎的實物,提問

  T: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你們在日常生活正看到過象這個一樣,彎 彎的東西呢?那現在啊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彎彎樂園玩一玩,看看彎彎樂園裡有哪些彎。

  2. 看書,交流

  T:請小朋友們跟老師把書本開啟,仔細看看,你能在彎彎樂園裡找到幾個彎,你找到的彎是怎麼樣的?

  二:故事

  1.T:請小朋友門啊把書本合上彎彎樂園裡到底有多少個彎呢?它們叫什麼名字?我們還是一起來聽聽彎彎樂園裡的小動物是怎麼說的。

  2.把書防在投影儀上,教師講述,幼兒說到哪個彎就請全班幼兒用銅絲繞出來。

  3.提問:你覺得哪個彎最有趣?為什麼?

  重點講述螺旋彎,T:你為什麼最喜歡螺旋彎?為什麼叫螺旋彎?你覺得它象什麼?

  4.最後一起看書,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閱讀。

  三:設計彎彎樂園

  1.T:小朋友都知道了這麼多彎,老師也設計了一個彎彎樂園,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呢?

  2.出示範畫:

  T:彎彎樂園真奇妙,讓我也來彎一彎,小小筆兒是汽車,嘟……向前開,向右轉半個彎,轉出個C字彎。

  3.幼兒做畫,在紙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彎。

  4.相互欣賞,介紹自己的彎彎樂園裡有哪些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