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彙編五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1、讓幼兒在沙地裡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著腳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師啟發幼兒: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麼感覺?
用腳踩過幹沙子後,看看留下的腳印什麼樣?
用手捏一把幹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
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
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麼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麼感覺?
2、模仿遊戲:讓幼兒在沙池裡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珍珠鳥*。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課文為我們描寫了可愛的小動物——活潑伶俐的珍珠鳥。誰能說你瞭解的珍珠鳥什麼樣?
二、出示自學提示,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分別畫出“我對珍珠鳥的照料與呵護”與“珍珠鳥的變化”的語句。
2、在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三、全班交流
教師提示:珍珠鳥的動作、神態及活動範圍發生了哪些變化?
1、珍珠鳥活動的範圍由籠裡到屋裡,從桌面到“我”身上,落腳的地點從“櫃頂”“書架”“燈繩”到“窗框”,再到“書桌”“稿紙”,甚至落在“我”的“肩頭上”。它一步一步地親近“我”。它的膽子越來越大,神態也越來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邊有著絕對的安全感,對“我”完全信賴了。
2、讓學生讀一讀自己體會深的句子,學生評讀,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3、提問:“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珍珠鳥*》。這句話什麼意思,說說你的理解?(教師應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聯絡現實生活中人際間互相信賴、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事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總結
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感想?在寫作上有什麼收穫?
五、擴充套件閱讀
讀《小狗兒和大畫家》,讀後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要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慾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慾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探究慾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活動準備:
科學區:氣球、扇子、吸管、空塑膠袋等材料
手工區:摺紙炮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看不見,摸不著,人和動物都需要它的是什麼嗎?”空氣是怎樣的呢?在哪裡呢?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空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無處不在,現在老師就請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去尋找空氣。
二、教師介紹區角操作材料。
科學區:這裡有許多氣球、扇子、吸管、空塑膠袋等材料,請小朋友用這些物品去尋找空氣。
手工區:這裡有許多長方形的紙,小朋友可以在這裡折出紙炮,然後甩甩看,究竟是什麼原因,什麼力量讓紙炮發出“嘭”的響聲。
三、幼兒自主選擇區角進行遊戲。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鼓勵性格內向的小朋友積極地參與遊戲。
四、活動結束。
1、活動結束,收拾操作材料。
2、老師小結活動情況。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嘗試知道不同形狀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圓的。
2、喜歡參與活動,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鐵絲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泡泡器每種人手一個,酸奶盒人手一個,泡泡水。
2,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問題匯入,創設情境。(完成圓形工具,師幼共同探索)
師:小朋友們,你們吹過泡泡呀?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自己做的吹泡泡的工具——看,這是什麼形狀的工具。那請你們猜一猜,這個圓形的工具可以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師:真的嗎,那老師請你們去試一試,但老師有兩個小要求:請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輕輕地走到桌子前去試一試,試的時候呀要往上面吹,不要吹到小朋友的臉上,還有電腦裡的音樂停了,小朋友就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聽清楚了嗎? (配班老師事先把圓形工具盒一杯泡泡水事先準備好)
師:那我們就去試試吧!《音樂泡泡不見了》(三分鐘後,幼兒回到位置上)
師:剛才你們用圓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呀?
師:原來這個圓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出示記錄表,把小朋友的試驗圓形工具的結果先記錄下來。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個新的泡泡器,我們來認識一下,出示三角形和正方形泡泡器,
師:請幼兒猜猜他們能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
出示記錄表,把幼兒的猜想結果記錄下來,
師:那到底能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呢?我們再去試一試,試的時候的要求還和前面試的一樣。我們拿起每個泡泡器都試一下。(三角形工具和正方形工具事先準備好)
師:剛剛小朋友都去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泡泡器,開始的時候小朋友猜了他們能吹出各種形狀,那請小朋友說說剛剛你用他們吹出了什麼形狀。
師:請若干小朋友起來說出自己試的結果,最後請大家一起說出試驗的結果。
師:老師記錄最後的結果。
二、老師總結
小朋友,我們今天玩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泡泡器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和圓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一樣的,都是圓圓的。
有的時候,我們想的不一定是對的,只有自己去試一下,才能知道結果。
三、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吹泡泡。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1課。
教學目標:
1、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3、培養敢於、善於提出猜想與假設,願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
實驗器材:
食鹽、燒杯、筷子、熱水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課前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積極的驗證。老師這還有更難的呢!敢接受挑戰嗎?(敢)好,讓我們走進第一關,智力猜猜猜,(閃閃紅星,小紅軍帶鹽的故事)請大家開動腦筋猜猜看,小紅軍是怎樣把鹽藏起來的?(板書課題)
(用生動的故事,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故事情節造成的懸念,引起學生大膽的猜想,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二、自主探究
1、學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請大家分組討論,選出我們的最佳方案(學生選擇,並簡單的說出理由)
……
看來大家一致認為,鹽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對不對呢?想不想透過實驗來驗證?(想)那麼,要做這個實驗需要什麼器材呢?(生交流)
請各組組長來材料超市選擇你們需要的材料。
2、實驗揭秘
哪個小組願意彙報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
……
對,鹽真的能化在水中,那麼像鹽這樣消失在水中的現象叫溶解。(板書)同學們,你們太棒了,老師宣佈,第一關成功!讓我們走進第二關:比比誰最快!
3、探究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
小紅軍很聰明,把鹽溶解在水中,但當時處境一定非常危急,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怎樣能幫小紅軍將鹽儘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組討論,交流彙報)
想法非常好,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透過實驗來驗證,現在請個小組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
……
大家真了不起,設計好了自己的實驗,老師很佩服你們!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
實驗用品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簡單的語言填寫實驗報告單。
好,現在實驗開始。
彙報交流。
誰能根據以上小組的彙報,對加快食鹽溶解的條件總結一下?
生總結匯報。
剛才大家參與得非常積極,實驗做得很認真,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真是太棒了,老師興奮得告訴大家:第二關闖關成功!下面讓我們走進第三關,看誰想得多!
4、聯絡實際學科學
其實,溶解在我們生活中用途特別廣,現在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樣加快溶解?
……
第三關闖關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來,我們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僅心細,而且聰明。故事中的小紅軍也很聰明,他把鹽化成水藏在棉衣裡帶上山。那麼,鹽該怎樣取出來呢?想知道嗎?請大家課下先進行猜想,試著探究,並記錄下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發現。
反思: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伙伴,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選擇實驗材料,這樣學生才會有一種我就是科學家的感覺,科學活動才是愉悅的。
4.2.1 水落“鹽”出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經歷控制變數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教學重點:
對水的三態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教學難點:
經歷控制變數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由上節的故事引入,回顧問題:“小紅軍是怎樣把掩藏起來的?誰能再說一下?”找個學生重述一遍。複習“溶解”的概念。
提出問題:“小紅軍把鹽藏到水中帶到了山上,可紅軍怎樣把鹽從水中取出來呢?”,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板書課題《水落“鹽”出》。
二、集體探究。
1、教師提問:我們怎樣讓鹽再變回來,怎樣變比較快?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與假設。建議搞一次競賽:比一比,看哪一組能讓鹽儘快地“變”出來。
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會有一些學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發的方法析出食鹽。
2、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1)學生假設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組交流。
(2)制定實驗方案。
(3)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4)交流彙報實驗結論,師生共同評議糾正。
(水蒸發的快慢與下列三個因素有關:水的表面積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氣的流動,水的溫度。)
4.2.1 水落“鹽”出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經歷控制變數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教學重點:
對水的三態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教學難點:
經歷控制變數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匯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提出問題:“水到哪裡去了?
2、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探討和閱讀,瞭解水的三態變化的知識。接著就引導他們圍繞新的問題:“水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狀態變化?”進行猜想。
3、實驗驗證。
學生分組實驗:(1)研究水變成水蒸氣。(2)研究冰變成水。(3)水蒸氣變成水。
①水蒸氣固化成霜的實驗,是透過在冰水中加鹽,令冰強行融化,從而杯內溫度低於0℃,空氣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時就會凝結成霜。這個實驗能夠比較清楚地觀察到水結冰的過程,實驗時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溫度計進行觀察。用金屬杯做這個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實驗時要提醒學生不能對著杯子呼吸,否則他們撥出的熱氣會使這個實驗失敗。
②冰熔化成水的實驗比較簡單,但由於要用到酒精燈等器材,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水的物態變化和杯內水溫的變化。重點觀察冰水共存時的溫度和水沸騰時的溫度和現象,並記錄下來。由於當時的實際氣壓可能不會正好是一個大氣壓,再由於水的純度和溫度計的精度及讀數的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測得的沸點會比100℃低。屆時可向學生說明。
③水變成水蒸汽的實驗在前面水中“取”鹽活動中已經做過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安排。如把這個實驗與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結合起來,則更有利於解釋問題。如教材43頁“水和水蒸氣”實驗圖所示,同時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兩個過程:一是酒精燈加熱使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汽遇到裝冰的勺子又變成水。這個實驗證明了水變成水蒸氣的條件是遇熱,而水蒸氣變成水的條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學生指明的是,水加熱後在水上方出現了“白氣”,有很多學生以為那就是水蒸氣,要讓他們知道這實際是水蒸氣遇到冷空氣變成的小水珠,這實際就是天上的雲,地上的霧。
三、總結與交流
討論水的蒸發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透過各組彙報與交流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與結論,總結出水的蒸發快慢(鹽析出的快慢)與什麼條件有關。
討論水發生三態變化的條件,總結出水蒸氣、水和冰兩兩之間發生變化的條件。比較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
四、拓展活動
討論生活中蒸發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時間長了怎麼少了?怎樣晾衣服幹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態變化的例子。如:燒開水時,鍋蓋上可觀察到的現象。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從室外到室內,眼鏡片上發生的現象。
4.3 沉與浮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3課。
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瞭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應備條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瞭解和體驗物體沉浮應具備一些條件,可以透過改變這些條件來控制物體的沉浮。
3、繼續培養學生敢於提出猜想與假設、願意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
材料準備:
老師用:大玻璃缸、白菜、蘿蔔等常見的生活物品。
學生用:玻璃缸、木塊、塑膠塊、鐵塊、石子、雞蛋、鹽、橡皮泥、鉤碼、測力計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肯定和激勵,並以此作為阿基米德小組的獲得要求。)
一、認識各種材料(木塊、石頭、雞蛋、泡沫塑膠、蘿蔔、橡皮塊、回形針、牙籤、蠟燭)
師:同學們透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幫小紅軍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我們把鹽藏在了什麼地方?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材料。
二、猜想實驗,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這些材料也會像鹽一樣溶解在水中嗎?
師:我們猜測一下哪些會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據是什麼
師:讓我們動手也試一試吧!
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透過實驗我們剛才的猜想正確嗎?
大家還有什麼新的發現或者問題嗎?
學生彙報。
師:“為什麼有些物體浮在水面,而有些物體則沉在水底?”誰能說出自己的猜想。
學生猜測。
這個問題曾經吸引許多科學家進行研究,大科學家阿基米德也研究過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中有所發現的小組,我們給命名為阿基米德小組。(指阿基米德小組獎章)
三、感知浮力
師:剛才同學們猜想水對浮在水面的物體有向上的託力,大家試一試,是真的嗎?
學生親身體驗。
師:說說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體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對它的託力呢?
學生猜想。(不止一種)
師:你猜想的有什麼根據嗎?根據是什麼?怎樣為“我們的猜想”找到證據呢?
學生設計實驗。
動手實驗。
彙報交流。
師:像這樣浸在水裡的物體,會受到水對它向上的託力,這種力叫浮力。
四、誰主沉浮
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真是太棒了,真像一個小阿基米德,那老師這還有一個問題:“怎樣使雞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誰願意接受挑戰?
動手動腦,大膽猜想和實驗。
師:你們是怎麼做的?解決問題了嗎?
學生彙報交流。
師:大家的表現太精彩了,下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遊戲比賽。
遊戲。(看誰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動
在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利用浮力的。
六、課堂小結
我們看看是哪個小組獲得了“阿基米德小組”的稱號?有請阿基米德小組的同學上臺,我們來給他們合影留念!(教師給上臺同學拍照)
其實這節課每個小組的表現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學家一樣的嚴謹有序,相信我們班以後會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樣的科學家的。
把實驗的材料整理好,準備下課。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