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三年級科學沉與浮課件

三年級科學沉與浮課件

三年級科學沉與浮課件

  三年級的同學們,大家知道科學課程《沉與浮》?是否讀懂其中的道理呢?

  三年級科學沉與浮課件1

  一、教學內容

  大象版三年級《科學》第四單元第三課《沉與浮》《把固體放入水裡》。

  二、教學目標

  (一)透過激趣,觀察、探究感知沉浮的存在,初步瞭解哪些固體放入水中可能沉浮,哪些固體放入水中可能懸浮,哪些固體放水中可能溶解。

  (二)培養學生敢於提出猜想與假設,養成自主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並體驗動手操作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固體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現象。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沉浮懸浮與溶解的差別。

  實驗材料:小木塊、泡沫塑膠塊、鋼塊、鐵塊、石子、沙子、糖、鹽、水、2個水槽、2個燒杯、雞蛋、茶匙、勺子。(把這些材料分組放好;第一組:小木塊、泡沫塑膠塊、水、水槽;第二組:小石塊、沙子、鋼塊、鐵塊、水、水槽;第三組:糖、鹽、水、燒杯、勺子;第四組:鹽、燒杯、水、雞蛋、茶匙)

  三、教學過程

  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CAI出示大海上停放著的輪船,清澈的海底世界。

  (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CAI裡面的每個畫面,並認識與本課有關的物體。

  (二)教師:“同學們透過觀察後你們各有什麼新發現?”

  (三)教師緊扣學生們的回答,再問:“為什麼輪船會浮在海面上?而石塊沙子等之類的固體會沉入海底?有些物體還會懸浮在海底和海面之間?海水為什麼會是鹹的呢?”

  (四)“同學們,根據你們的發現,你們今天想探究哪些知識?”緊扣學生們的回答引出課題《沉與浮》——《把固體放入水裡》。

  四、探究活動

  (一)老師先把學生分成三大組,各組準備好不同實驗材料,每個組都自由選好組長(第一組放浮在水面上的材料;第二組放沉入海底的材料;第三組放溶解在水裡的材料;第四組放懸浮在水中的材料,老師演示。)

  1.緊扣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本組的實驗材料後,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固體放入水中可能會出現哪些現象呢?”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後作出猜想,由組長彙報猜想結果,教師寫板書(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懸浮在水中)。

  2.教師:“同學們,你們要怎麼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要怎麼樣做才能找到證據呢?”

  3.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各組進行實驗動手操作活動,感知找證據的樂趣。

  4.同學們活動完以後,各組組長再次進行彙報證實結果,看看他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老師進行指導,直到操作正確找到證據為止。

  (二)教師:“為了公平公正,老師也要用實驗來證實老師的猜想是否正確,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老師的活動。”(老師演示:清水和鹽水中的雞蛋是沉還是浮)

  1.在杯中倒半杯清水,用勺子將雞蛋輕輕放入水中,發現了什麼呢?(雞蛋沉入水底)

  2.把雞蛋撈出來,往水裡加10茶匙鹽攪拌,這樣鹽水就調好了。

  3.把雞蛋放入鹽水中,發生了什麼呢?(雞蛋浮在水面上)

  4.把雞蛋再撈出來,慢慢地向杯中加入清水,一直到加滿。

  5.再把雞蛋放進去,發生了什麼呢?(雞蛋懸浮在杯子中部)

  (三)根據同學們和老師的操作,引導學生回答觀察到的操作現象?教師板書(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懸浮在水面上)。

  五、知識拓展

  (一)引導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固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是沉在水底的?哪些是溶解在水裡的?哪些是懸浮水中部的?

  (二)鼓勵學生在家也可以透過做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六、小結全課

  教師:“我們今天探究了哪些知識?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你們還想探究哪些知識?我們下節課再探究。”

  三年級科學沉與浮課件2

  知識點描述

  “觀察物體的浮與沉”、“感知浮力”兩項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浮沉現象、感知浮力的存在、意識到科學要用實驗來驗證,要尊重事實、尊重資料。探究過程為:“提出問題——對結論的猜測——實驗驗證——科學結論”,讓學生體驗科學證據對於科學結論的重要性。

  預備知識

  自制小船、石塊、透明水槽、氣球、乒乓球、木塊、泡沫塊、圖釘、蘋果、直尺、橡皮泥、雞蛋、蠟燭、礦泉水瓶、曲別針

  適用物件

  三年級學生

  設計思路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學生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說,小學生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

  教學過程

  一、片頭

  同學們,先看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如果把它們同時放在水中,你們猜會怎麼樣?(出示自制小船和石塊)

  學生觀察,預測,回答。

  今天,老師就想和聰明的你們一起探討一下第九課《浮與沉》

  【設計思想】:根據所選材料等條件,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明確主題。

  二、正文講解

  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浮與沉

  1.提問:首先,老師先了解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都看到過哪些物體在水中是往下沉的,哪些物體又是浮在水面上的?

  2.學生舉例說明自己的預測,提出看法

  3.總結:看來,同學們不但聰明生活經驗還挺豐富的。現在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物體,憑你們的生活經驗猜一猜哪些物體在水中是往下沉的,哪些是浮在水面上的。

  4.小組討論,認識材料

  【設計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現象,並對現象背後的原因進行思考的習慣。引導根據所選材料等條件探究問題

  5.認識實驗物體---課件播放

  6.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指導

  學生實驗:觀察物體的沉浮並做好記錄。

  7.提問:實驗結果如何?請同學們來說一說。

  談話:結果與我們原來的預測是否一樣?

  8.(課件演示,根據學生彙報適當的調整)

  小結:看來搞科學不是想當然,一定要親自去實踐,用事實來說話,實踐出真知。

  9.整理實驗材料

  彙報交流:透過實驗意識到科學不是想當然,一定要親自去實踐,用事實來說話,實踐出真知。

  【設計思想】體驗探究活動訓練,培養描述探究過程和結果的能力,意識到科學不是想當然,一定要親自去實踐,用事實來說話,實踐出真知。

  感知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1.引導質疑

  提問:透過實驗我們發現,有的物體是往下沉的,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那麼,為什麼物體在水中有浮、有沉?是什麼力量使物體浮在水面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請同學們用手緩慢往下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特別是礦泉水瓶,體驗瓶壓入水中的過程的感受。

  (學生領取材料進行探究並做科學記錄)

  2.學生活動:學生用手緩慢往下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特別是礦泉水瓶,體驗瓶壓入水中的過程的感受。

  3.交流概括:有什麼感覺?(生髮現:水對瓶子有向上的託力)物體在水中會受到水向上託的力,這個託力就是水的浮力。(重複一遍)

  (板書:浮力)

  【設計思想】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激發學生提問的'慾望,感悟科學探究過程,培養資訊交流意識。

  4.教師引導,感受下沉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猜測:我們剛才感受到了水對浮在它上面的物體有浮力,那麼,水對下沉的物體是否也有浮力呢?同學們猜測一下?

  師敘述:光猜還不行,要用實驗來證明,為了驗證水對下沉物體有沒有浮力。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實驗,同學們一起來看看,行不行?首先用細繩捆好石頭。然後用彈簧秤稱出石頭的重量,記錄好彈簧秤的讀數。第三,用彈簧秤提著石頭放入水中。觀察彈簧秤上的讀數是否變小了。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想不想來體驗一下?

  5.學生實驗進行小組分工寫下記錄專案。討論分工。

  6.小結:透過實驗我們知道在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並學會用科學的觀察、實驗方法來體驗浮力的存在。

  【設計思想】明確研究內容與方式,加深對科學研究方法的體驗,學習做科學記錄。

  瞭解浮力的作用

  1.觀看課件

  2.課件播放教師講述: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可大了,比如潛水艇、用於高空科學探測的氣球等。

  3.學生活動:觀看課件,整理小組活動資料。

  4.小組交流,討論生活常見。

  【設計思想】進一步激發學習科學的熱情,培養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三、結尾

  這節課我們透過兩個探究活動我們瞭解到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會受到浮力的作用。請同學們思考,一艘小船從河裡行駛至海里,是浮上來一些還是沉下去一些?怎樣使沉在水底的雞蛋浮起來?下節課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怎樣改變物體的沉與浮。

  【設計思想】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自我教學反思

  (一)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真正“做科學”。

  探究既是小學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主

  要方式。本課的浮與沉就是要學生有一段研究科學的經歷,透過神情專注的觀察,一絲不苟的記錄,滿懷激情的交流,充滿喜悅的彙報,熱烈友善的爭論,讓學生經歷浮沉的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在“做”的過程中理解科學,體會科學的真諦。

  (二)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典型的生活化材料。

  在本課教學中我選取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橡皮泥、氣球、直尺等材料進行研究,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從而更加親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