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地理課件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地理課件,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地理範文一
第四節 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1)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透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徵,並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徵,瞭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3、 教育目標透過鹹海以及亞歐人口問題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理念教育。重點、難點亞洲、歐洲的主要 河流和湖泊。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媒體: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請說說你瞭解西亞。(學生回憶,並回答。)
二、匯入新課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佈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是資本主義工業化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裡還曾經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這個地區的旅遊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的各國遊客。這就是歐洲( 透過簡單介紹 引起學生興趣。)
板書課題:第四節 歐洲西部
三、講授新課
一. 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於歐洲的西部, 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二. 輪廓、範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三. 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英國——倫敦 法國——巴黎 德國——柏林 義大利——羅馬 荷蘭——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蘭、西 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瑞士、希臘、梵蒂岡、摩納哥、聖馬利諾、列支敦斯登、馬耳他、安道爾四.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徵、河流特徵、氣候特徵。
四、地形特徵
透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及分佈特點料瞭解歐洲各國 。南北兩側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五. 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六. 氣候特徵
深受大西洋溼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 候。
總結:利用地圖簡單總結。
作業:利用填充圖冊15頁,目標檢測上的題目作為練習
教學後記: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學習後,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課程的設計注重知識的遷移,舊 知識與新知識遷移,從亞洲遷移到歐洲。有的學生可能如魚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學生畏難,在課堂上要注意啟發、引導、鼓勵。
初中地理範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的土地型別及其特點;知道我國耕地、草地、林地的分佈情況。
2.透過聯絡前面的氣候、地形知識進行讀圖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並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係。
3.透過學生了解我國土地資源在利用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使學生正確認識土地資源與人類的關係,以及治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土地資源的意義,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地關係觀點、地區差異觀點、因地制宜觀點以及正確的資源觀。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三部分:首先從開發的角度介紹了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利用型別,並透過思考題的形式安排學生讀圖,最終了解我國土地資源在利用型別構成上的特點。
第二部分是從空間分佈的角度來介紹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其基礎是“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同時透過聯絡氣候、地形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開始就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土地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是由於人類的不合理利用,我國出現了嚴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場資源超載、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在土地資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礎上,教材又提出瞭解決措施,包括制定法規、“開源節流”和保護建設,尤其介紹了我國的“退耕還林還草示範工程”,這是對待土地資源破壞問題的最積極的方法,應該讓學生對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型別、構成特點、當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採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難點:我國土地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對土地基本國策的認識。
教法建議
由於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資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讀“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圖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型別都屬於土地資源,從而消除學生習慣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錯誤觀念。
在講述“土地資源及其分佈”時,應充分利用“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和“我國土地利用結構百分比圖”,將土地資源的特點和利用狀況結合起來,並聯繫到農業生產上,以認識其利弊。
首先,農業用地所佔比例小且分佈不均,農業生產的發展缺少物質基礎。其次,農業用地的'人均佔有量小。這一點教材上沒有提及,需要結合前面的資源總特點以及一些資料資料使學生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因為此,再加上難以利用的土地所佔比例大,所以農業生產的發展潛力受到了約束。第三,農業用地,尤其是耕地又遭到嚴重的破壞,人為地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從利用的角度出發來認識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
教學設計方案1
[匯入]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源”,這說明的是什麼意思?
[學生回答]說明土地是一個國家農業生產的基礎。
[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土地資源的狀況如何。
[板書]第三節 土地資源
[解釋]土地資源指目前和可預見到的將來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土地,它是人類最寶貴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引導讀圖]結合“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和“我國土地利用型別結構百分比圖”,分組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土地按利用型別,主要分為哪幾種?(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農業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師可進一步指出林地與森林、草地與草場、草原的區別。
2.不同的地形分別以什麼土地利用型別為主?為什麼會這樣?
3.我國以哪種土地利用型別所佔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多少?難以利用的土地資源佔了多少?這會導致哪些問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