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說課課件
透過對三角形特性的學習,既可以對已有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打下基礎。以下是要給大家介紹的三角形的特性說課課件,歡迎各位的參考!
三角形的特性說課課件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意義
《三角形的特性》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本節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已有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打下基礎。此外,《三角形的.特性》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 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特徵和特性,並會給三角形畫高。
(2)學會透過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獲得學習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在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3.重難點:
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特徵和特性,並會給三角形畫高。
難點:給三角形確定高和畫高。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絡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態,採取:“觀察←→討論←→操作←→觀察”的迴圈教學模式是激發學生展示個性、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節課屬於幾何知識概念課,因此在設計中我十分重視為學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每個概念都是讓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故此,本課把學生的觀察、操作、演示、歸納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研究、探索,為學生創造一個又一個觀察和操作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去想方法作結論,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獲取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本著新課標的精神,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我將設計思路擬定為“創設情境,複習引入——合作交流,探求新知——深化訓練,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努力構建探索型的和諧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1.在PPT上出示一些不同的三角形讓學生欣賞,在欣賞的同時思考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2.生活中和很多這樣的三角形,那麼這些三角形都是怎麼形成的,他們都具有什麼特性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三角形的有關知識。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三角形的定義
先讓學生在本子上畫幾個三角形,然後以書上的人字梁為例,說一說你對三角形的認識,最後師生總結三角形定義。
2.三角形高的畫法
先讓學生透過自學瞭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定義,在此基礎上調動已有知識經驗,在三角形上畫出一條高,然後教師在示範講解三角形高的畫法,讓學生透過觀察——獨立探索——動手操作這幾個步驟,讓學生知道三角形其實有三條高。並讓學生在本子上分別畫一下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在畫的過程中有學生可能會提出疑問,直角三角形的高怎麼畫,這時老師會進行講解,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就是這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只需在畫出以斜邊為底的高即可。
(三)深化訓練,拓展延伸
1.輔導學生完成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等題,透過這些有序而多樣的練習,不僅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學習你知道嗎?(三角形的穩定性)
先請同學說一說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然後質疑:“這些三角形有什麼作用呢?”接著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教具,透過對比,推拉三角形和四邊形,小組交流對比結果並歸納得出結論: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都掌握了什麼,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後請幾位學生起來回答。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突出重點,體現本課時的內在聯絡,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特徵和特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