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1
縱觀整節課教學,我認為已經基本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在講解“方程的解”定義時,能從驗算例子答案出發,讓學生體會到“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特徵,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的定義。
在講授“解方程”定義概念時,我主要從教材思想出發,透過讓學生說出採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求解方程的解,讓學生明白“解方程的各種方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求出解,但不同的方法有自身不同的求解過程”著重讓學生理解“求解過程”。
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討論發現兩個概念定義之間的區別。
在講授“解方程:X+7=13”例題時,我安排一個成績中等的學生上來解答(因為是新課,學生還沒有接觸過正確規範的書寫格式,學生的求解方法和過程步驟,能代表整個班級的情況。況且學生的求解過程能起到反例的作用,為下面比較教學——從對比中認識正確的求解過程做好鋪墊)
板書正確書寫格式後,讓學生透過比較發現該如何正確規範地求解方程的解。
整節課教學存在幾點不足:
1、學生課堂練習量少。這與定義的教學花費太多時間有關。
2、對學生新課之前的求解方程的解的方法缺少關注。解方程是可以有很多方法的,需要鼓勵學生的多向發散思維。
3、教師課堂上雖然提到“對於一個X的值,它究竟是不是方程的解呢?為什麼?”,但還是缺乏相關練習,因為這一內容對理解“方程的解”有極強的意義。
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2
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參與進式子,利用順向思維,降低思考的難度。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簡易方程”。為了更好地實現小學與初中知識的接軌,新教材對簡易方程的解法進行了一次改革,將舊教材利用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關係解方程,改為讓學生根據天平的原理來學習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方程。舉個例子:
舊教材:
x+48=127
x=127-48
依據運算之間的關係:一個加數等於和減另一個加數。
新教材:
x+48=127
x+48-48=127-48
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相等的數,等式不變。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同舊教材的方法相比,現行教材中的這種解法,學生更容易接受,他們不必再去記“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這些關係式了,只需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想辦法讓方程左邊只剩下X就行。學生很快就將這種解法運用自如,毫不費力。
可是,當學到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卻出現了狀況。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時,有一個相應的調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迴避掉了。因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a-x=b、a÷x=b,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然而,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以上兩種型別的方程。如:“一本書有65頁,王紅看了一部分後,還剩27頁。王紅已經看了多少頁?”學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這樣的方程。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細讀教參,發現編者的思路是,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這樣的處理方法倒是可以繼續迴避上述的兩種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現了。
我們知道,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參與進式子,利用順向思維,降低思考的難度。這是方程方法的優越性。然而,在刻意迴避a-x=b或a÷x=b這樣的方程時,往往會出現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違背的現象。
如“6枝鋼筆比4枝鉛筆貴12元。鋼筆每枝3元,鉛筆每枝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應是“設鉛筆每枝X元”,從順向思考,列出方程為“6×3-4X=12”。然而,按新教材的編排,學生無法解這樣的方程,只能轉列成“4X+12=6×3”。再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組,每組8人,學生們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等到解方程時才發現利用天平的原理沒法繼續,只好改列成8X=128。
如此一來,學生怎麼能充分體會方程順向思維的優越性?
如果說用舊教材的思路解方程對初中學習有負遷移,需要改革,現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同樣出現問題,如何是好?
我只能把新舊教材兩種方法進行互補,告訴學生,遇到這類方程時,一種解決的辦法是按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解答;另一種方法就是先按等式的性質,把方程的左右邊都加或乘一個x,然後把方程的左右兩邊交換一下位置,再按照a-x=b及a÷x=b的方法進行解答。
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3
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探索並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二是應用等式的性質解只含有加法和減法運算的簡便方程。解方程是學生剛接觸的新鮮知識,學生在知識經驗的儲備上明顯不足,因此數學中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引領學生經歷將現實、具體的問題加以數學化,引導學生透過操作、觀察、分析和比較,由具體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質,並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並掌握等式的性質應是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關鍵。
一、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
課開始,老師出示天平並在兩邊各放一個50克的砝碼,“你能用式子表示出兩邊的關係嗎?”學生寫出 50=50;老師在天平的一邊增加一個20克砝碼,“這時的關係怎麼表示?”學生寫出50+20>50,“這時天平的兩邊不相等,怎樣才能讓天平兩邊相等?”學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邊增加同樣重量的砝碼;“你有什麼發現嗎?”“自己寫幾個等式看一看。”透過具體的操作為學生探究問題,尋找結論提供了真實的情境,輔以啟發性、引領性的問題,讓學生經歷瞭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問題的解決中發現並獲得知識。
二、讓學生在發現中操作
引入了等式的性質,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應用這一性質去解方程,第一次學生解方程,學生心理上難免會有些準備不足,為了幫助學生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教者先利用天平所顯示的數量關係,引導學生髮現“在方程的兩邊都減去100,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透過這樣有步驟的練習,幫助學生逐漸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4
教學重難點是掌握較複雜方程的解法,會正確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教學目的是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小節內容是在前面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應用題的基礎上,教學解答稍複雜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例1若用算術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維難度大,學生容易出現先除後減的錯誤,用方程解,思路比較順,體現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
一、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入手,降低問題的難度。
解答例1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題裡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為了幫助學生找準題量的等量關係。我從學生喜歡的足球入手,引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生熱愛體育 1
運動的.良好情感,又為學習新知識做了很多的鋪墊。
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選擇解題最佳方案。
讓學生當小老師,從問題中找出數量之間的關係,弄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展示講解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這樣既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然後,我大膽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方法來解答例1,最後老師讓學生把各種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析哪種解法合理,再從中選擇最佳解題方案。這樣既突出了最佳解題思路,又強化了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和解題的關鍵,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
應用題的教學,關鍵是理清思路,教給方法,啟迪思維,提高解題能力。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敢於大膽放手,讓學生觀察圖畫,瞭解畫面資訊,白色皮多少塊,黑色皮多少塊,白色皮比黑色皮少多少等資訊,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再在練習本上畫線段圖,然後指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
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所以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 學會分析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一句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
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兩個概念;會運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簡單的方程。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安排上,儘量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服務,因此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講解方程的解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的,告訴他們:“解方程就是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個神奇的數,由此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透過練習讓學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處。
1.本課主要對解方程進行了解題練習。透過搶奪小紅花等遊戲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興趣!
2、透過本課的作業檢測,有少量學生還是對本課的內容練習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師在課下不斷的指導。
3、學生對於方程的書寫格式掌握的很好,這一點很讓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