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現大自然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2、初步嘗試用浮花吸附的手法表現大自然的色彩,並能大膽想象。

  3、樂意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審美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色彩有初步的認識,並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的的大自然色彩。

  物質

  2、物質準備:希沃電子白板、人手一盆清水、材料超市:紙盤、彩色油墨、吸管、牙刷、排筆等。

  3、環境創設:大自然色彩的圖片;作品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欣賞大自然色彩圖片,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師:最近我們都在玩學做色彩大師的活動,我們也找來了許多關於大自然景色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吧!

  師小結:原來大自然就像個天然的調色盤,可以描繪出五彩斑斕的景色,你們想留住這些美麗的色彩嗎?

  二、結合希沃白板課件,欣賞彩墨畫作品,初步瞭解彩墨畫的創作方法。

  1、幼兒欣賞彩墨畫作品,引起幼兒作畫興趣。

  師:今天老師就把自己喜歡的色彩變到了圓盤上,美嗎?美在哪裡?(色彩,紋理)看上去像什麼?

  2、幼兒觀看操作影片,初步瞭解彩墨畫的製作方法。

  師:彩墨滴在水中時候輕輕撥動,當你撥動的方向不一樣時,產生的紋理也不一樣。我在材料超市裡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你們想好需要的材料後,就可以拿著籃子去選擇。

  3、教師提出創作注意點:

  (1)注重色彩的搭配,並嘗試大膽想象。

  (2)彩墨要小心使用,避免碰到衣服。

  三、幼兒創作彩墨畫,教師重點指導色彩的搭配。

  四、師幼共同欣賞作品,交流分享自己的審美體驗。

  師:你喜歡哪幅色彩,美在哪裡?變出色彩像什麼景色?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美工區:繼續開展學做色彩大師的活動,投放紗布、牛皮紙、卡紙、玻璃、宣紙等材料,進一步感受不同材質下所呈現出的多種基理效果。

  科學區:投放油和水,探索水油分離的現象。

  2、親子活動:週末與爸爸媽媽繼續去戶外尋找大自然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活動反思】

  一、活動由來:

  在之前美術集中活動和區域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們在色彩的運用和審美上有兩種現象,一種是喜歡把所有的顏色都填進作品中;另一種是隻用色彩很單一,大部分孩子都不注重顏色協調。於是我們就開展學做色彩大師的活動,在平日中與幼兒談話過程中發現孩子們更傾向於吃、玩,較少的孩子會發現大自然的美,於是就根據《指南》中藝術領域的核心“欣賞、感受、創作、表現。”藝術領域中也提到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作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中萌發幼兒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我就以大自然色彩為切入點,以“浮水畫”為載體,開展彩墨遊戲“大自然的色彩”美術活動。

  二、材料的準備:

  活動前期,我們在開展“學做色彩大師”的活動,所以我們班的孩子們對吹畫、滴畫、水粉畫都有著一定的經驗。在活動前期孩子們都和爸爸媽媽到戶外去發現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也找了自己喜歡的大自然色彩的圖片,在活動中我用孩子們找來的圖片進行分享,讓更多孩子去發現大自然的美麗色彩。我還將孩子們找來的大自然景色都列印成圖片,用展板的形式圍繞在活動區的四周進行環境創設,在美術活動中要讓孩子在美的環境中有美的感受。

  物質準備中呈現的作品我只單一選擇了紙盤,因為我個人認為紙盤有個凸面,而且吸附效果很好,孩子們操作時候可以抓著紙盤兩邊,這樣小手就不會碰到彩墨,因為孩子們都是第一次操作,沒有任何經驗,所以紙盤會更方便操作並且展示效果也很棒。孩子們在操作中選擇材料,我是利用了材料超市,孩子們可以自由自主的去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和工具進行操作創作。

  三、活動中的不足:

  1、本次活動中教師過於關注幼兒的色彩搭配,在感受美景圖片時候,教師可以用到美的語言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美景,並不一味的強調色彩的理論,如“相近色、對比色等等”這樣會使活動變得很生硬。

  2、活動中根據孩子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們有著豐富的前期經驗,教師在活動中可以強調到大自然光的作用,讓孩子們進行感受體驗美景。

  3、播放操作創作影片過於單一,教師只錄了一種方式“拉、灑”其實可以多錄製不同的影片,例如,“滴、吹等等”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多種的方式創作出的效果。

  4、孩子們在創作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活動中可以讓孩子多操作,不單單隻讓孩子操作一副。例如:第一次先讓孩子們去感受彩墨滴到水中裡的變化,印出來又是什麼樣的?再讓孩子們去想象怎樣才能創作出大師這樣的作品,然後再進行播放影片讓孩子們觀看,再用上工具來第二次操作。在分享作品時候,讓孩子們進行想象,你變出了什麼樣的景色,用了什麼色彩等。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童話裡的小屋》這一課就是利用廢舊紙盒的自然形態(如六面體、圓柱體、多角柱體等),或在自然形態的基礎上略作加工,形成不同形狀的體塊進行組合。這樣就能使房子外形富於變化更加美觀生動。

  用紙盒做房子是一堂開發智力,訓練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課,這一課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聯想能力,而且還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生分析:

  透過課下調查,學生看過大量動畫片,例如《藍貓淘氣3000問》、《數碼寶貝》、《海爾兄弟》、《天線寶寶》等等,但是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之類的`動畫片,看過的卻寥寥無幾。由於學生只有5、6歲,識字量少,所以閱讀能力較差,對童話故事的閱讀也極少。再有,由於學生只有5、6歲,識字量少,所以閱讀能力較差,對童話故事的閱讀也極少,所以,我意識到孩子們對童話裡的這些城堡沒有多深的印象,也不瞭解歐洲建築的特點,根據這些情況,我決定在引導階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大量的歐洲風格的建築圖片及童話中的小屋的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另外透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學生在製作上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應該透過觀察、拆、分範作能夠自己研究出製作方法。根據這一情況,我在每組的桌子上都安排了一座已做好的房子,供學生自己探索、研究。

  設計思路:

  先放錄影《灰姑娘》的片段給學生創造一種情境,讓學生在動畫片的那種美崙美渙的意境中,感受童話中的小屋的美。再放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歐洲風格的建築,感受歐洲建築造型的與眾不同,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的同時,感受房子造型的美、色彩的美。再透過學生觀察、拆、分老師的範作,自己研究製作方法,培養探究性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然後,老師利用實物投影演示房子的製作過程,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製作方法。最後,出示用聖誕樹組成的森林的畫面,並告訴學生,我們的小屋做完之後要把它放到森林之中,而且你還要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學生被聖誕樹上掛滿的閃爍的小星和可愛的聖誕老人深深吸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作慾望被再一次昇華。最後學生利用彩紙貼上、紙盒拼剪、橡皮泥塑造等方法合作《童話中的小屋》。

  教學目標:

  1、透過製作紙盒房子,培養學生想象力和立體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紙盒透過多種手段創造形狀各異的漂亮房子,達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

  2、能說出小屋裡住著誰,他喜歡做什麼。

  3、小組或全班同學將作品擺放在一起,組成一個莊園、城堡或村落。

  課前準備:紙盒. 彩筆. 蠟筆 彩紙 橡皮泥 剪刀 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引導階段 (欣賞.評述)

  1.放《灰姑娘》的動畫片片段,並告訴學生看完以後回答老師:“這是哪個童話故事?在這個童話故事裡你最喜歡誰?她住在怎樣的屋子裡?”

  2.出示幻燈片(歐洲風格的建築圖片):

  邊看邊欣賞這是哪的建築並提問:“看完以後告訴老師你最想說什麼?”

  教師總結學生髮言並讓學生感受歐洲風格的建築門、窗及屋頂的造型有什麼特點。

  3.實物投影(童話中的城堡彩色圖片):

  師:“好、我們再來欣賞幾張圖片,然後告訴老師你覺得這些房子哪最漂亮。”

  請同學們自由討論:你最喜歡哪種型別的小屋,喜歡它的什麼地方。

  (教師總結:顏色、屋頂、門、窗)

  問:“屋頂都有什麼形狀的?”

  問:“門窗是什麼形狀的?”

  問:“牆是用什麼建成的?”

  問:“你覺得顏色有什麼特點?”

  4.出示實物、講授做法(探索.發現)

  在你們每組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設計了一座小屋,用什麼做的?怎麼做的?你們能自己研究研究是怎麼做的嗎?看誰觀察的仔細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用實物投影演示作法。)

  5.學生思考、準備製作

  根據自己手中的紙盒思考你準備做一個什麼形狀的屋頂,怎樣做(加上或剪出)?門、窗分別做在哪裡?怎麼做(能開嗎)?

  (二)發展階段(設計.應用)

  1.學生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分組製作,合作完成)

  輔導重點:先定好門、窗的大概位置,再用繪畫或剪貼、撕貼、橡皮泥塑造的方法來製作小屋,裝飾完之後,重新使紙盒回到原來的立體狀態,變成童話裡的小屋。

  2.出示幻燈片(用聖誕樹組成的森林,樹上掛滿了閃爍的小星)

  學生把製作好的小屋擺到森林中展示,並結組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收拾、整理

  讓學生在作品做完之後,整理東西,收拾桌面及地面。

  四.課後拓展

  回家後思考:除了小屋,紙盒還可以做什麼?

  課後總結:新的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但是,他們之間不是孤立,而是相互作用的。在合作學習中,有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滲透,合作學習不能孤立地進行。例如:課的引導階段,我讓學生透過看動畫片,幻燈片欣賞了大量的歐洲風格的建築,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感受建築的造型美、色彩美。這也就是自主學習、探索性學習。另外,在教授製作方法的時候,我是讓學生透過自己拆、分老師的範作,研究製作方法,這也是探究性學習的體現。在學生製作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兩個人或三個人制作同一個小屋,有的人畫房頂,有的人貼上,有的人拼剪,有的人用橡皮泥塑造。再有,我覺得一年級美術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受到美的陶冶,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給學生準備欣賞圖片的時候,我力圖使每一張圖片都非常精美,學生看後總會發出一片讚歎聲。最後,我覺得上一年級美術課,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親和力,要用孩子的語氣,給學生親切的、和藹可親的感覺,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1、欣賞修拉的作品,感受彩點畫面的趣味,

  2、嘗試用彩點合理的組合顏色畫一幅的畫,

  3、體驗彩點組合畫面的樂趣,同學合作愉快。

  教學重點: 水色比例的控制、顏色的組合搭配。

  難點:水色比例的控制、顏色的組合搭配。

  教學準備:彩筆、畫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出示一個畫滿紅色、黃色、藍色的三個酒杯,

  2、演示在畫了紅色點點的酒杯中點上黃色,

  你覺得這個時候的酒杯裡顏色發生了什麼變化?

  再請你眯著眼睛看看,感覺怎麼樣?

  二、探究發現

  1、請學生上臺來在另外兩個酒杯中跟別添上藍色和紅色的小點點。

  眯著眼睛侃侃同學的作品,現在酒杯裡的顏色分別變成了什麼顏色呀?

  2、欣賞畫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你發現這幅畫在用顏色上有什麼特點?這樣畫給我們什麼感覺?

  3、拿出幾幅範畫欣賞、討論這些畫。

  提問:“你們看漂亮嗎?能給它取個合適的名字嗎?”

  知道這幾幅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嗎?請你們選用桌面上的工具兩人合作也來試試畫一畫。

  (1) 學生討論作品的不足之處。

  (2)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呢?大家討論一下。

  (3) 學生共同解決不足。

  4、下面來看看我的演示對你是否又有幫助呢?教師演示

  (1)先把紙用毛筆塗溼,如天氣較熱,紙面上水分蒸發很快,可以塗兩次,讓畫紙充分吸水,但紙面不能有積水,若有積水可以用毛筆將積水吸掉,使紙面溼潤,保持平整。如作畫在雨天,天氣比較潮溼,紙面只要溼潤即可,接著便是點色。在點色時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來。

  水色量比要適當,並要使筆肚吸色到飽和程度,即將筆豎起,用手指擠一下筆肚,使色水滴下來,毛筆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樣子,才能捏擠。

  (3)彩點點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還可以把兩個點並聯起來,讓它們相互交融、滲化,出現另一種顏色。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水與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嗎?現在你的問題都能解決了嗎?誰能來說一說。

  6、學生回答講解。

  齊讀兒歌:一點、兩點、七八點,

  牽牽手兒拉長線,

  九點、十點、無數點,

  肩並肩兒連成片。

  7、學生再次嘗試繪畫:既然問題都解決了,那現在請大家都拿起畫筆,畫出你胸中最美的彩點畫吧。

  8、學生作業,教師指導巡視。

  (1)能基本掌握水與色的比例。

  (2)能表現水彩色的特點。

  三、評價總結

  1、展示作業。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嗎?把你們的作品貼在黑板上,互相欣賞一下,再和範畫比較一下,看看你們的作品畫的完美嗎?哪些地方不一樣?

  2、互評作業。

美術教案 篇4

  香甜的水果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透過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美術教案-香甜的水果。

  2、 學習用橡皮泥做各種水果的方法和步驟。

  3、 能正確選用橡皮泥做自己想要做的各種水果。

  4、 透過展示、評價讓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並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教學重點:目標1、2、4。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師準備:橡皮泥、範作。

  學生準備:橡皮泥、各種色彩的紙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材料準備情況。

  二、匯入新課

  1、 指名把自己知道的水果說給同學們聽聽。

  2、 指名說說你喜歡吃什麼水果,為什麼喜歡?

  3、 教師出示範作,讓學生說說這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4、 觀察並說說感受。

  5、 學生說後教師引入課題,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 觀察、欣賞、討論,幼兒教案《美術教案-香甜的水果》。

  (1) 學生獨自觀察、欣賞書中作品,自我感受、體驗。

  (2) 同位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同位交流用橡皮泥做各種水果的方法。

  (4) 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5) 教師小結。

  2、 教師引導觀察、學習做法。

  3、 出示範。

  (1) 欣賞。

  (2) 引導分析。

  (3) 討論、總結方法和步驟。

  4、 演示。

  (1)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2) 指名演示,師生觀察。

  四、學生實踐,教師巡視輔導。

  五、課堂小結。

  1、 展示優秀作品,師生欣賞。

  2、 師生評價作品。

  板書設計

  香甜的水果

  捏一捏 搓一搓

  美術教案-香甜的水果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觀察、比較、歸納,學生能夠的藝術特點。

  2、透過學習,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評價馬蒂斯的作品,能力強的學生能發表自己較為獨特的觀點。能學習馬蒂斯剪紙的表現手法,創作一幅作品。

  3、激發學生不滿足過去,勇於創新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馬蒂斯藝術特徵,學習他一生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2、學習欣賞馬蒂斯剪紙作品的方法,體會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給觀者帶來的觀感。

  教學難點:

  對馬蒂斯教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電腦、電視機

  學具: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20世紀的藝術的師——馬蒂斯

  出示馬蒂斯的肖像。

  二、欣賞斯的作品

  1、《藍衣女人》創作於1937年。

  組內談感受

  2、《金魚》創作於1912年。

  面對這幅畫誰願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欣賞剪紙作品

  (馬蒂斯的照片)這是他手術後正在創作,猜猜看,他在搞什麼創作?

  《常春藤與花》是他晚年的優秀作品。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幾種顏色?給你什麼感受?

  欣賞馬蒂斯的《王者之悲》、《小鸚鵡與美人魚》

  四、評價

  1、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麼?

  色塊的組合對比()

  誇張的裝飾色彩()

  細膩的寫實色彩()

  2、你認為馬蒂斯最愛使用的顏色是什麼?

  3、透過本課欣賞,你對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馬蒂斯的繪畫()

  馬蒂斯的剪紙()

  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

  馬蒂斯與野獸派()

  其他()

  五、小結

  你們知道嗎?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還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和一位出色的設計師呢。談一談學習本課後的收穫。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運用造型元素,描繪出線條流暢、平塗均勻的想象中的鮮花世界。

  二、過程與方法:

  1、在欣賞中激發聯想;

  2、在比較中感受小畫家的創造性想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鮮花的形態美、色彩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美的追求。

  教學重點

  運用造型元素,大膽表現心中花的世界。

  教學難點

  能從花的形態、色彩特徵進行創造性相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以花的趣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想象的鮮花。(1分鐘)

  二、講授新課:

  1、欣賞各種鮮花的圖片。

  重點引導學生欣賞花的形態美和色彩美。(2分鐘)

  2、以音樂歌舞的形式讓學生感受花的文化,激發學生聯想。(師:剛才我們看到的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非常地美,大家能不能把花的美唱出來,表演出來呢?好!全體起立,想象自己是一朵鮮花,可以自由地表演花的形態,全班齊唱《娃哈哈》)(音樂伴唱)(2分鐘)

  3、小組討論:想象中的鮮花世界是怎樣的?(2分鐘)

  4、叫各組回答討論的結果。(4分鐘)

  5、透過欣賞學生作品激發學生的聯想。(採用“欣賞—自學—指導”模式,讓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並透過比較與體驗,瞭解同齡人是如何表現想象中的鮮花,在這一基礎上由學生選擇借鑑大膽地探索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層層深入,突破難點。)(5分鐘)

  6、教師示範繪畫步驟。(1分鐘)

  (1)先畫出寫實的花;

  (2)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18分鐘)

  作業要求:

  1、基本要求:

  能表現花的形態及色彩特徵並進行簡單的想象。

  2、較高要求:

  能自己想象創作的鮮花世界命題或寫一句話。

  3、個性探究:

  創造性地用材料、工具、描繪出獨特、與眾不同的想象中的鮮花。

  四、作業展示,師生共評。(3分鐘)

  1、作業展示,把學生作業貼到黑板上。

  2、師生共評,提供評價要點:

  (1)構思奇特,想象豐富。

  (2)造型美觀色彩鮮豔。

  五、歸納總結,完美課堂。(2分鐘)

  1、學生小結:我學會了什麼?(體現教學重難點)

  2、教師總結。表揚學生,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