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課內課外齊進精讀泛讀並舉論文

課內課外齊進精讀泛讀並舉論文

課內課外齊進精讀泛讀並舉論文

  關鍵詞:文言文 課內課外 精讀泛讀

  文言文一直被視為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瓶頸。它難在兩點:一是文字障礙,二是年代隔閡。但文言文又一直是高考的重點之一,近年來還有不斷加重的趨勢。複習文言文有什麼總的原則?歸納為兩句話:課內課外齊進,精讀泛讀並舉。

  所謂“課內課外齊進”,指的是既要全面梳理高中階段學過的文言文,尤其對一些重點篇目,更要爛熟於心;又要儘量多讀課外的文言文,以養成對文言文的“語感”。

  但現在有不少考生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他們認為,反正高考中不直接考課文,對課內的文言文不必過於認真。其實,雖然高考中文言文不考課內的文章,但所有的考點都與課內文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有的聯絡是直接的。如2003年上海卷第二道文言文題中,要考生解釋文中兩個“絕”字的含義:一是“人跡絕矣”,二是“無不絕也”。“絕”的這兩種含義在高中語文課文中都出現過。前者如《與朱元思書》的“天下獨絕”,後者如《勸學》中的“而絕江河”。如果對課文非常熟悉,這樣的題目真如囊中取物。

  有的聯絡是間接的。

  同題中就出現了不少文言文知識點,如名詞活用作狀語就有好幾處,如“東越二嶺”的“東”、“鬥深百丈”的“鬥”、“猿掛蛇行”的“猿”和“蛇”……雖然不一定能在課文中找到完全相同的詞語,但只有我們熟悉課文中出現過的詞類活用現象,做這類題目也不會太難。

  所以考生應始終把課內文章視為基礎中的基礎,反覆研讀。可以按篇目把課內文言文涉及到的各項知識用表格的`方式整理出來。要爭取做到,只要看到某句話,就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

  如果5句話中你只能回憶起2-3句,說明你對課內文言文還非常陌生,你得趕快補救,再老老實實地把高中階段所有的文言文全部通讀幾遍。這個工作一定要做,否則你很難在高考中得心應手。

  但僅僅靠課內這幾篇文言文又不足以對付高考。我們必須儘可能多地閱讀課外的文言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與我們平時交流用的現代漢語已有較大距離。而學習語言需要“語感”,它可以極大地增加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這和學外語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文言文學習的最好狀態是:以課內文章為基礎,輔以一定量的課外閱讀。前者採用精讀的方法,後者則採用泛讀的方法。兩腳並行,相輔相成,自能收到最佳效果。

  建議考生讀一些短小而雋永的文言小品。如《世說新語》《聊齋志異》《古文觀止》等,可以每天讀一兩篇,細水長流,持之以恆。這樣既可以保持對文言文的“語感”,又可以從中積累寫作材料。後者也可算是一種“意外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