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識其人先觀其友美文摘抄
明代江陰縣令顏之介手下有兩名小吏,一個叫宋如貴,另一個叫文濤,兩個人都在縣令手下做文案工作,水平相當,與顏之介相處得都很好。若干年後,顏之介升任知府,到任的第二年,他管轄的一個縣縣令空缺,上面讓他推薦一人做這個縣的縣令,他便推薦了文濤。文濤當上縣令後,果然不負所望,成為了一個造福百姓的好官。有一個老朋友問他:“你為什麼推薦文濤而不推薦宋如貴呢?他們二人當初表現得都不錯啊!”顏之介說:“他們二人的工作表現的確都不錯,但我私下裡觀察,發現和宋如貴來往的人,都是一些喝酒吃肉的酒肉朋友;而文濤所交往的那些人,都是一些讀書的.士人,所以就推薦了文濤。透過一個人所交的朋友的型別,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啊!”
戰國時期,魏國國君魏文侯想選拔一個賢能的人出任相國,他覺得大臣魏成子和翟璜都適合做相國,一時不知道選擇誰好,於是就向謀士李克請教這個問題:“我應該如何考察他們兩人呢?”李克回答道:“欲知其人,先觀其友,考察一個人,只要看他平時和哪些人親近,他所親近的那些人的品質可以反映出他的為人。”魏文侯聽罷,對李克說:“我知道怎麼選擇了。”魏文侯後來選擇了魏成子做相國,因為魏成子結交了許多當時的名士,翟璜卻常與小人為伍。魏文侯由此看出了二人的品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社交範圍往往就能體現出他的品性,在人際交往中,透過觀察一個人的朋友的素質,就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品質。“欲觀其人,先觀其友”是一種處世智慧,無論對於選拔人才還是交朋友,都具有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