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放下人生更從容美文摘抄

放下人生更從容美文摘抄

放下人生更從容美文摘抄

  在藏區,隨處可見藏族老阿媽右手搖著轉經筒,左手撥著佛珠,嘴裡唸唸有詞。

  旅行者問藏族老阿媽:“你們經年累月一直搖著轉經筒,撥著佛珠,念著經,希望得到什麼呢?”

  老阿媽睜開微閉的眼,看著旅行者,緩緩地說:“不希望得到什麼。”

  旅行者驚訝地問:“那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老阿媽說:“希望失去點東西。”

  旅行者更為驚訝:“希望失去什麼呢?”

  “希望失去貪、嗔和痴。”

  人的一生,善惡相對,得失相成。但在現實中,多數人都是歡喜求得,而不歡喜求失。當歷經一切滄桑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求失去比求擁有更踏實。

  柳宗元筆下的蝜蝂是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放到自己的背上。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蝜蝂的背很粗糙,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於被壓得爬不動。有人可憐蝜蝂,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蝜蝂只要還能爬行,又會把東西像原先一樣抓取過來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以致最終摔死在地上。不懂放下的蝜蝂,可悲可嘆。

  懂得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學會放下,是一門心靈的學問。

  南非的曼德拉曾被關押27年,受盡困苦。他就任總統時,邀請了三名囚禁過他的看守到場。當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行禮時,在場所有人乃至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

  放下小,得到的是大;放下近,得到的是遠;放下假,得到的是真;放下醜,得到的是美;放下惡,得到的是善;放下恨,得到的是愛;放下卑鄙,得到的.是高尚;放下冷漠,得到的是溫暖;放下煩惱,得到的是快樂……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放下恩怨牽絆,轉而努力做事,這種境界方為人生最佳。

  寒山與拾得是唐代的兩位高僧。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個絕妙的問答,蘊含了面對人我是非的處世之道,因此雖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英國詩人藍德晚年寫過一首《生與死》的小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此詩的翻譯者楊絳先生曾這樣感悟:“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懂得放下,才能收穫更充實、飽滿、豐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