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少拿情懷說事兒美文

少拿情懷說事兒美文

少拿情懷說事兒美文

  某大學的一個工科男生給我留言,說他由於一直奉行“君子不器”,所以在大學期間,專業課從沒好好學過,而是看了很多文史哲系列的書。於是,他成績很差,現在就業困難。他為他的情懷付出了代價。

  如今,“情懷”這個詞,已經被用濫,成了無數在某方面能力有硬傷,而又不願意透過努力改變現狀的人逃避現實的遮羞布。

  逃課打遊戲被包裝成了“追求恬淡的生活”,掛科而後退學被美化成了“跟著喬布斯的步伐”,逃避家庭責任被展現為“不向世俗低頭”,玩物喪志被標榜為“堅守兒時的夢想”。

  為什麼我們會熱衷於給自己披上一件“情懷”的外衣呢?

  因為太多的時候,我們無能、懶惰,而且虛榮。於是,我們訴諸情懷,用一些虛幻的精神勝利法,來麻痺真實的自我帶來的痛苦。

  這些痛苦包括無能的恥辱,沉溺現狀的焦慮,面對責任的懦弱,認清現實的惶恐,吹彈可破的虛榮,苦心經營的體面,等等。

  當滿是精神壓力的我們拿情懷說事兒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舒坦,因為情懷把我們的一切“不行”“不能”“沒機會”都變成了“不屑”“不值”“無所謂”。

  比起辛苦的磨鍊技能獲得財富,直接以精神高貴者的姿態否定財富的意義不是更輕鬆嗎?

  與其刻苦磨礪自己為人處世的品格和技巧,不如直接“不向虛偽的世界低頭”,進而活在自以為是的幼稚世界,這樣不是更輕鬆嗎?

  既然數學公式那麼難記,工程技術那麼晦澀,每天讀兩本普及性的人文讀物,一邊顯得自己特別努力,一邊奚落學霸,豈不是提高幸福指數的捷徑?

  蔡康永有一個關於“夢想”和“妄想”的論述:“如果一想到就怨懟,就不甘,就掉進無力感,那只是一個與我們實際人生無關的'妄想;如果一想到就來勁,就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東西要學、有障礙要排除的,那才叫夢想。”

  同樣,如果你一想到你的情懷,就感到疲倦、惶恐、抱怨,那是虛偽的情懷;如果你想到你的情懷,滿滿都是切實可行的操作步驟、清晰可見的方向、按部就班的節奏,那你擁有的是真情懷。

  情懷的基礎,從來不是無能、懦弱和逃避。情懷的前提,從來都是實力、勇氣和擔當。

  一切真正的情懷,都是以勤勉努力、踏實進步、及時內省和當仁不讓等為表現形式的。

  平心而論,當我們拿情懷說事兒的時候,我們內心深處到底是為複雜的人際關係抓狂,還是真的對真誠直率嚮往?

  我們內心深處到底是對財富不屑,還是不敢面對我們能力平庸的現實?

  我們內心深處到底是肯為了藝術和文學義無反顧,還是隻是無奈於解決數理難題時智力和精力不足的硬傷?

  實力不行,少拿情懷說事兒。一切用“情懷”當自身能力和品質遮羞布的行為都是可恥和可悲的。

  氾濫的虛假情懷不僅傷害了真情懷的高貴和尊嚴,也傷害了自己的品性和未來。如果你嫌自己掩耳盜鈴的嘲笑聲還不夠大,想想那一句:“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