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憤怒美文
2003年上映的本片不失為一部佳作。觀看本片感觸頗多,本片脫離傳統的說教方式,不再是靠言語來擺脫憤怒,相反,他更是以一種新興的方式——遊戲來規勸人們。本片的故事是圍繞一群人展開的。就這樣故事開始了。
戴夫是一家玩具公司的職員,在公司幹了五年,他為公司盡心盡力,本來打算接下一樁大單後就可以升職,但是就是這樣五年的努力,在老闆將自己本來該獲得職位給了一個沒有自己努力的人。情緒無法控制。女友琳達看到戴夫的舉止和言行,認為戴夫需要一種方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琳達看到醫生巴迪的書,就萌生了一個好的想法,她要和醫生巴迪導演一場戲,導演一場讓戴夫發現自己,進而認識自我,最後改變自我的戲,希望透過這個遊戲來讓戴夫找回自己。
遊戲開始了。
戴夫在小時候就被人欺負,所以在心裡留下一些“陰影”,始終伴隨著戴夫。在航班上,巴迪匯出一場讓戴夫故意傷害乘務員的戲,這樣遊戲就算進入開始階段,因此戴夫被送進巴迪的憤怒控制班,在那裡有一群和戴夫一樣的人,被生活的種種憋到無處可逃,也許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易怒的世界,只是沒有一根導火線,一旦導火線被點燃,後果可想而知。
戴夫和這群人生活在一起。每個人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當巴迪醫生問戴夫:現在讓戴夫來說自己的故事,很清楚地記得巴迪說的話:下面讓戴夫來告訴大家他是誰?巴迪醫生的話就是想讓戴夫認識自我,可是戴夫拒絕別人走近自己的世界,而且還憤怒地想要離開控制班。
在酒吧,戴夫又因為毆打女服務員再次被起訴,這是一場遊戲,所以遊戲的參與者就必須遵循遊戲規則,很明顯,戴夫再次敗訴。不得不再次進入控制班。後來巴迪入住到戴夫家裡,監控戴夫的行為,為了證明自己無罪,戴夫開始找巴迪的弱點,試圖為自己洗脫罪名,但是沒有奏效,巴迪則是循循善誘,讓戴夫去面對現實的`一切。巴迪會讓戴夫因為一頓早餐發怒,會讓戴夫因為生活的瑣碎而不安。一個目的就是想讓戴夫勇敢面對。重拾生活的信心。
接下來,戴夫和巴迪進行了無數次的交火。雖然每一次都是失敗,很明顯,因為巴迪是這場戲的導演。巴迪和戴夫去到波士頓,那裡,巴迪讓戴夫去和異性搭訕,忠實的戴夫自然不會這樣做,巴迪就以自由作為條件,戴夫無奈只好照做。這就是教會戴夫不要膽怯,要與異性正常接觸,不懦弱,勇敢些。
再後來,巴迪讓戴夫狠狠地揍了一頓小時候作弄自己的玩伴,戴夫的情緒漸漸好轉。最後電影的高潮是球場的表白,戴夫終於敢於表達自己,不害怕,不畏懼,在眾人的目光下和女友琳達緊緊相擁。結局戛然而止,讓人深思。
整部影片都是充滿歡笑,旨在讓人不會覺得本片的枯燥。歡笑之餘,教會人們的更多。
每個人也許都有“陰影”,都在生活的壓力下,等待情緒火山的爆發,學會正確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憤怒,是一門藝術。學會緩解壓力,是一門科學。本片就是讓人們思考如何找到最好的方式來適應自己的情緒。
你膽小,懦弱,自卑,不敢表達自己,你孤寂,寂寞,你內心狂躁,易發怒……所有有關負面的情緒在這裡都不是重點。找到最佳的方式來發洩。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的生活的奴隸。
不念過去,不懼現在,不畏將來。這也許是本片的最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