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圖示法的運用

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圖示法的運用

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圖示法的運用

  英美文學在國內許多高校對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是一門必修課,因此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對吸引更多的學生了解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以及吸引學生對文學產生興趣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對英美文學課的課堂教學改革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以及提高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筆者認為可以從教學內容入手,採用圖示法講解複雜的文學文字和文學史,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掌握文字的內容,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和批評能力。在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的眾多教學法中,圖示法是一種較為重要的、簡單易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理論依據

  人體生理學的理論證明大腦兩半球功能存在差異。左半球的專門化功能主要是計算、邏輯分析和思維、語言能力、理解能力、聽覺和空間辨認等功能;右半球的專門化功能主要是情緒及感情方面的能力、音樂才能、美的意識和歌曲感識、非語言視覺影象、重視三維影象等方面的功能。右半球支配著空間方位定向和圖形認知,有著方位知覺、觸覺、繪畫、雕刻等藝術活動方面的優勢。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採用圖示法教學,用方框、箭頭、線條、括號等基本圖形組成可視、形象、生動的圖示,能夠開發右腦半球,促進學生進行形象思維。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B(A(克魯捷茨基圖示(視感覺)在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中起著主導作用。其研究表明,有80%-90%的資訊是從周圍世界透過視覺分析器進入人腦的;人腦對於資訊的處理操作有80%是在視覺控制下進行的。而F(克里克斯和P(麥茨勒提出了視覺表徵於概念結構有直線聯絡的假設。其實驗結果表明在形象編碼的情況下更容易解決判明語義關係的問題。

  二.何謂“圖示法”

  所謂的“圖示法”,就是透過方框、箭頭、線條、括號及其簡筆畫等組合的方式來傳授知識,理清思路和表達思想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具有簡潔、明瞭、生動、直觀性強等特點。“圖示法”打破了傳統理論教學模式過分重視文字理解的桎梏,實現了認知過程和圖示過程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過程,提高記憶速度,從而大大加快理解過程,同時也減少了教師講授複雜文字和理論的難度。用簡單而又形象的圖示可以使這些無形、抽象性的文學作品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判斷和歸納文字內容裡的難點,促進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研究“圖示法”在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讓文學作品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情節線索清晰化、具體化和條理化。同時此項研究也能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活躍課堂討論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培養他們分析、判斷、推理、歸納、綜合等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將主要探索“圖示法”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運用,圍繞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文學史的梳理來探索圖示法在其中的運用。

  三.圖示法在詩歌教學中的運用

  眾所周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的結構技巧和語言技巧都很高,幾乎每首詩都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詩集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前126首,獻給一個年輕的貴族朋友(有人說這位貴族也是詩人的贊助商),在前126首詩中莎士比亞熱烈地歌頌了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們的友情;第二部分為第127 首至152首,獻給一位皮膚黝黑的女人,描寫了自己對她的愛慕之情。如今仍不清楚是否這些人物代表了真實的人,也不清楚是否詩中的“我”代表了莎士比亞自己,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讚美莎士比亞在154首十四行詩裡表達了自己對愛、性慾、生殖、死亡和時間的本性的深刻思索。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中涉及的知識涵蓋了法律、園藝、生殖、航海、自然等現象,因此要想把這些詩歌能夠準確地講授並讓學生欣賞到詩歌中的美,對許多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在講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時候,對某些隱晦難懂的詩歌用圖示法配合講解,將起到一目瞭然的效果,更加容易讓學生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內容。在莎士比亞的第143首詩中,有評論家認為“莎士比亞用一個母親追逐公雞,對啼哭的孩子毫不理會的這個普通的家庭故事影射了莎士比亞和自己的朋友以及黑女人之間的三角戀關係。”(詩歌全文略,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 在這首詩歌中,如果不用圖示法來顯示其中人物的關係,就比較難理解三者之間的關係。這首詩歌中,讀者看到的是一個母親在緊緊追趕著從自己家中逃離的一隻公雞,絲毫不顧自己身後嚎啕大哭的`孩子在拼命地追著自己。傷心的孩子多麼希望母親能夠停下追逐的腳步來擁抱自己,給自己一個甜蜜的吻。詩歌暗示了莎士比亞和英俊瀟灑的贊助商以及魅力無窮的黑女人之間難以說清的三角戀關係。

  莎士比亞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啼哭的、渴望得到母親關愛的孩子,把自己內心中深愛的黑女人比喻成那個忽略孩子的母親,而把自己的朋友兼贊助商比喻成那隻從家裡逃離的公雞。透過圖示法的表達,很容易讓學生明白莎士比亞非常傷心,他愛上了那個魅力四射的黑女人,希望黑女人也能夠回饋他同樣的愛。但是讓他難過的是黑女人另有所愛,她的心中情人卻是莎士比亞的贊助商,一個不僅年輕富有而且還長得英俊瀟灑的小夥子。透過以上的圖示,學生對詩歌中的比喻和三者的關係肯定有個十分清晰的認識。

  四.圖示法在文學史教學中的運用

  講授文學一定離不開文學創作的背景,因此在英美文學課堂上讓學生了解文學歷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了解了文學歷史的主要脈絡,才能夠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麼時代背景會產生什麼樣的文學作品。在講授英國文學這一漫長的文學史,應抓住幾個重要的與英國文學的創作息息相關的時代背景才能夠讓學生對英國文學史和文學作品有一個直觀性的清晰的瞭解。如果使用圖示法就可以讓學生對英國的文學歷史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清晰的理解,並且能夠從汗牛充棟的英國文學作品中記住主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期間的作品主要為史詩,代表作品是《貝爾武甫》,之後是英國文學之父喬叟寫的《坎特佈雷故事集》。中世紀之後,英國文學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透過圖示,很容易讓學生明白文藝復興時期是戲劇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中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寫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著名戲劇。文藝復興之後,17世紀的英國文學沒有什麼文學運動,也沒有太多的著名作家和作品出現,主要的作品有彌爾頓的《失樂園》和班楊的《天路歷程》。之後在王政復辟和啟蒙運動時期是英國文學史上以理性主義為核心的時期,主要推崇經驗和事實。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運動之間出現了哥特小說和傷感文學。在以理性為主導的啟蒙運動期間,人們已經厭倦了長期統治文壇的理性主義,希望自己能夠從過度理性中緩解自己高度緊張的精神,因而哥特小說和傷感文學就自然而然地誕生了。啟蒙運動之後進入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時期,出現了6位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以描寫自然和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的詩歌為主。浪漫主義結束之後進入了維多利亞時期,這個時期是小說繁榮發展的時代,許多作家創作了許多小說。進入20世紀之後,小說在主題、結構、創作風格和敘事方法等方面都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給英國文學增添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文學作品。透過圖示法,可以把浩瀚無邊的文學史和文學作品用幾個圖示就清晰地展示出來,讓學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英國文學史的主要脈絡和重要的文學運動以及重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在圖示法的基礎上,老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關於作家的生平軼事,讓學生把作家的寫作背景與作品聯絡起來,以便更容易記住這些繁雜的內容。

  五.圖示法在小說文字分析中的運用

  在講述小說文字時,有些情節、內容和敘事結構比較複雜,因此需要用圖示法來顯示其中錯綜複雜的內容。在現當代小說家巴克的小說《另一個世界》裡,巴克圍繞兩條故事主線平行敘述。在兩條平行主線裡,巴克描寫了3起謀殺弟弟的悲劇。在第一條主線裡,巴克敘述了兩個不同年代但是先後居住過同一棟房子的家庭都發生了弒弟的悲劇。巴克巧妙地將這兩個悲劇安排在兩個家庭結構幾乎完全相同的家庭裡上演。當尼克搬進這棟曾經發生弒弟悲劇的房子,在重新粉刷牆壁時,他無意中刮開了畫在客廳牆上的一幅畫,畫像中的人是90前居住於此的凡賽一家。從畫像中人物陰鬱的表情,尼克猜測這是個並不幸福的家庭。後來他特意去查閱了關於凡賽一家的歷史,才瞭解90前發生在凡賽一家的弒弟悲劇———因為嫉妒備受父母寵愛的同父異母的弟弟,11歲的羅伯特和他13歲的繼姐穆里爾倆人合謀殺害了尚未滿兩歲的弟弟詹姆斯。90後,當尼克一家人搬進這棟房子時,歷史幾乎要重演。11歲的加雷思跟隨母親和繼父尼克,還有13歲的繼姐米蘭達和不滿兩歲的同母異父的弟弟賈斯伯搬進這所大房子。加雷思和米蘭達因嫉妒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兩次企圖殺死他。同時,小說中兩個少年殺人犯羅伯特和加雷思的“連鎖”再現和弒弟情節的重複,為另一條故事主線做了一定的鋪墊。小說的另一條主線講述的是另一個弒弟的悲劇──尼克101歲的祖父加迪在一戰戰場上親手殺死被炮彈嚴重炸傷的弟弟哈利。哥哥殘害手足兄弟的主題在《另一個世界》裡被重複了三次,由於小說中人物較多,在兩條平行主線裡發生,容易讓學生覺得情節和結構比較混亂。但是如果把這幾個相似的弒弟情節用圖示法表示,則可以讓學生在瞬間瞭解小說情節,並起到一目瞭然的效果:

  透過圖示,很容易看出小說中的兩條弒弟主線,第一起弒弟案發生在戰場上,老兵加迪在戰場上殺害了自己的弟弟哈利;而第二條主線發生了兩起弒弟案,即羅伯特和穆里爾合謀殺死了自己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弟弟詹姆斯,而90年後加雷斯和米蘭達企圖殺害自己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弟弟賈斯伯,所幸並未成功。運用圖示法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比較複雜的內容用非常清晰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夠很快地掌握小說的內容。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圖示法輔助教學,以具體而又形象的圖示法來講解詩歌、小說和文學史,可以讓本來抽象的、隱晦難懂的作品以及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化和生動。但在對圖示法的教學設計中要做到內容與形式、內容與思路、文字與圖形、結構與條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完美結合,使圖示法脈絡清晰,符合教學法、心理學和美學的要求,以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的提高。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