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書開斜陽分外香美文欣賞

書開斜陽分外香美文欣賞

書開斜陽分外香美文欣賞

  夕陽把餘輝無私地灑向校園,紅色的教學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乾淨的水泥地面上散發出令人毛孔舒張的溫熱;曲槐與垂柳,苜蓿花與三葉草,婆娑楊與寶塔松,自然之軀在陽光下瘋長……

  晚飯後,孩子們走出餐廳,走出公寓,懷揣書本,散落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或動而誦,或靜而思。操場邊的垂柳下,兩個女生背靠背,屈膝作幾,展書而讀,聲音婉轉如流鶯鳴柳;讀書花園的石几旁,幾個男生圍成圈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氣勢豪邁如飛浪衝天;窗明几淨的閱覽室裡,座無虛席,時而書頁嘩嘩,時而筆尖沙沙……真是夕陽無限好,書香滿校園啊!

  觸景生憶,昔日的夕讀情景,像過電影一樣清晰地展現在我眼前——

  我們上中學的時代,正是以家為單位農耕繁忙的時代。放了晚學後,會有好多活計等著你——挑水砍柴,剷草餵豬,掏糞積肥,推磨打場……幹完了這些,就空著肚子回校學習。也許是因為生活的貧窮與單調吧,讀書,就成了豐富我們生活的最好方式。

  學校後面是山,山下是一塊塊梯田。日暮時分,路畔、田埂、山腰,便出現三三兩兩讀書的學生。夕陽、晚霞、炊煙、青山、碧水、綠樹,恬靜淡雅的鄉村晚景,因為有了讀書者的影子而更加迷人。口乾舌燥,飢腸如鼓的時候,我們就偷偷鑽進山下的.豆地,盡情地品嚐那鮮嫩嫩水生生甜脆脆的豆角。讀書讀得厭倦了,還可盤上山去,遙望瀑布掛前川,靜聽溪流滿溝喧。從山崖上滲出的溪流,斜鋪下來,在落日餘暉照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或仰躺在綠茵茵的草地上,看白雲狼奔豕突,唱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心緒寧靜後,繼續把書讀,直到把夕陽讀下西山,把晚霞讀得昏暗。

  大學生活中,記憶最深刻,回憶最幸福的,還是那夕讀的情景。

  學校教學樓後邊有個湖,湖邊蘆葦叢叢,湖面清波粼粼。時有忙者放鴨,偶有閒者垂釣。晚飯後,湖畔上,又滿是如飢似渴讀書的學子。那時候,我們對詩詞曲賦,散文小說,歷史地理,逸聞趣事,凡是自己喜歡的東西,無不涉獵。讀了一卷又一卷,讀了一遍又一遍。從詩經一路讀來,真有點“中華五千年文化,盡藏吾胸”的感覺。

  有時,我們也會懷揣書本,到郊外的田塍上去,一邊讀書,一邊體會“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的自由與爽心;做一些“霞光/像南國紅豆一樣芬芳/蒼鷹/為尋找一片藍天奔忙/山,睡了又醒了/草,枯了又綠了/生生息息的自然之物/偱一定軌跡/迴歸往昔/只有思情/悠悠似夢/欲圓/難圓”的幼稚詩句。

  歲月滄桑,花發染鬢,不變的,還是夕讀的信念。

  公餘飯後,我也偶臨街邊棋攤,看楚河漢界間劍戟齊鳴,烽煙滾滾。下棋,本來是愛棋者在虛擬戰場上的智慧較量,卻往往演繹成“棋手”在街邊“你說我棋臭,我給你臭氣”的小兒對壘以致大打出手的莽夫行徑;我也常聞麻將愛好者的閒談,往往為了一兩元錢爭得朋友反目,父子成仇,更有甚者,賭得債臺高築,妻離子散……事事這般糟,莫若讀書好。我覺得,在世俗的生活中,讀書,應該是消遣夕陰、和諧關係、明理尚德、清風正氣,傳遞正能量的最好方式。古人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夕讀夜思,當獲趣無窮,獲益無窮。

  現在,下班後回到家中,我已習慣了去書架上隨便抽一卷書,坐在窗前,面對入窗斜陽,細讀、慢品,瀏覽、粗觀。斜陽把光點照射在一個個蠅頭似的文字上,文字閃閃發光,油墨的香味一直飄到歷史的深處……頓時感到富有而心胸開闊,一種活潑的、健康的情緒充盈胸中。或搬把木椅,放在門前的杏樹下,面對夕陽,在瀰漫著泥土氣息和葵花、蕎花、菜花芳香的黃昏裡,聽溪流淙淙,蛙鳴陣陣;看書中三國,品人間滄桑,吟採菊東籬,唱大江東去……或端坐書案前,仰倚沙發上,斜靠床頭邊,品香茗,讀經典,體悟聖賢思想,感悟自然之理,口轉心用,陶情益智……

  古人云:“關了門,閉了戶,把斷了四路頭,此正讀書時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幹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裡,關上門窗,嚴把出路通道,一心一意,排除雜念,這正是讀書的好時候。是啊,人到中年後,書開斜陽時。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享受讀書的情趣,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