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佳作:我愛故鄉的荷
一直很喜歡北宋詞人周邦彥的《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億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初讀這首詞時,只是覺得上片寫景的部分清新之中透著些許的活潑俏皮,因著鳥雀和風的緣故,雨後的荷葉也呈現出一種動感之美,反覆吟唱,琅琅上口。下片詞人由眼前的荷塘美景遙憶故鄉遍地芙蓉也即荷花的美景,一楫小舟,便夢迴故鄉。隨著年齡的增長,詞中游子的思鄉之情便越讀越深,越品越濃。
我的家鄉遍地都是荷花,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總能見到她們的身影。紅蓮並不多見,大多是白色的,較之紅蓮,多了一種冰清玉潔之感。孩童時,並不懂得欣賞荷花的美,那時也不曾讀過周敦頤的《愛蓮說》,不知道淤泥之中的荷花竟是這樣一種清高聖潔之物,只覺得那荷塘是一個玩耍的好去處。夏天和小夥伴們摘了大大圓圓的荷葉,蓋在頭上,當作帽子以遮烈日。荷花鵝黃色的花蕊也被我們揪了來戴在頭上當裝飾,在炎熱沉悶的夏天便是一抹亮色。有時候用荷葉盛了水,看水珠在荷葉上滴溜溜地滾呀,轉呀,甚是有趣。記憶最深的是蓮蓬成熟的時候,我和妹妹趁著中午大人午睡之時,偷偷溜了出去摘蓮蓬吃。無奈水太深,只敢在岸旁淺水處徘徊,於是多少個炎炎午後,我和妹妹帶著一腳的淤泥和一褲腿的汙水空手而歸,可是第二天依舊興致勃勃地溜出去。那時候,荷塘便是我們的一小方樂土,年復一年,我們在荷塘邊玩耍嬉戲,童年在荷花和荷葉的清香之中悄然度過。
不只是小孩,大人們也愛這片片荷塘。荷葉正青的時候,婦女們摘取最肥大圓潤的荷葉,洗淨墊在蒸籠下面,蒸出來的包子饅頭帶著一種荷葉的清甜,大人小孩都愛,那是自然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到了荷花開敗,淤泥裡孕育出果實的時候,便是收穫蓮藕的時候了,生著吃,生津止渴;炒著吃,清甜爽口;煲了湯,有綿軟甜糯的口感。
後來慢慢讀了一些文人墨客關於荷花的詩作文章,再去看那荷花時,開始懂得欣賞那種亭亭玉立的姿態美和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此時,荷花不再僅僅是這天地間盛放的一種美麗的水生植物了,她更讓我看到一種精神,一種意境。家裡有一方小小的魚塘,我每次讀到王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詩句時,都會遺憾家裡的魚塘沒有種上荷花,不然每年打漁時,我也可以感受一下蓮動下漁舟的和諧畫面,該是怎樣一種恬靜淡雅的漁家情致啊。
讀大學的'時候,在武漢的東湖,湯遜湖見到了很多紅蓮。我本以為荷花天然一種小家碧玉的清新淡雅之美,卻沒想到大氣的湖泊讓這荷花呈現出了一種驚心動魄的美。綿延數里的荷塘一眼望不到邊,片片荷葉挨挨擠擠,層層疊疊,筆直的莖稈青翠飽滿,朵朵怒放的紅蓮傲然佇立,在湖邊站的久了,只覺香風攢動,讓人只欲醉倒在這片紅雲裡了。柳永《望海潮》裡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說的就是湖中廣植荷花,待到花開時節,給人分外華麗的視覺。楊萬里有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說的也是紅蓮在陽光照耀下越發美麗紅豔的景緻。這兩首詩詞雖然說的都是西湖之景,此地此情此景,卻也再適合不過了。以前看家鄉的白蓮,從不覺得她豔麗,只覺得清新脫俗,而如今這一片紅蓮卻叫我看到了她的華美豔麗,然豔而不妖。顏色的豔麗,大面積的種植造就的磅礴氣勢,卻難掩荷花的聖潔品質,她出塵離染,清新無暇始終為世人歌頌。到了傍晚十分,又是另一番景緻了。夏日的夕陽照紅了半邊天,湖中的一片紅雲被鍍上更為亮麗的一層紅,瀲灩水光的映照下,疊加的紅反而增添了她的朦朧和嬌羞。蛙鼓陣陣,蟬鳴聲聲,仲夏的晚風中,這一片荷花少了磅礴大氣之美,顯得愈發優美恬靜了。
大學宿舍有一位舍友,來自陝西,除了電視上的畫面,她從未見過荷花。有一次,我專門從湯遜湖給她帶回兩枝荷,一朵全開,一朵含苞,匆匆而歸,花的模樣還十分鮮嫩。而她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驚喜,只是淡淡地欣賞一番。我將兩枝荷插在水中,第二天便蔫了,三五日便完全枯萎下去。荷花於她,只不過是一種新鮮事物罷了,些許新奇而已。她常常提起的是另一種花,她時常回憶小時候是怎樣將一串串的槐花自樹上捋下來,嚼著吃,吃得滿嘴清香。那潔白的花串,淡雅的香氣是她童年裡不可或缺的記憶。那時候,我對於她不愛荷花這個事實無法理解,而今我才知道,那是因為,荷花再美,不及槐花,荷花再香,也不及槐花。於她,槐花才是家鄉的味道。
而今遠在北國的我,已經很少能看到荷花了。又值荷花盛開之時,分外想念故鄉的那一片片荷塘。我多想像周邦彥一樣,只一葉輕舟,便夢迴故里,夢迴荷塘。故鄉的荷啊,你何時入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