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失卻的人文情懷(美文賞析)

失卻的人文情懷美文賞析

失卻的人文情懷(美文賞析)

  于丹不是一個褻瀆經典罪人,反而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大眾化的功臣。

  最大眾化的方式、最樸素的道理,使最廣泛的大眾接觸經典、對經典感興趣,使大眾認同一種積極向善的生存哲學,這就是于丹。也許她個人對經典的詮釋偏頗之處,也許她的一些理解與悟化是非主流的,但它們之於生活、生存是沒有誤導的。之於人文精神,它們是向上的磚瓦,僅以此,我們可以說:于丹無罪。

  反對者的邏輯與其說是“為學術”,不如說是以學術的名義在為精英“圈地”,是一種典型的高高在上“自我神聖化”的姿態。可是人們恐怕忘了,接近大眾的、接近平民的往往才是最樸素的真實,才有最廣泛的意義。土地不髒,自以為高閣之上騰雲駕霧就能自絕於灰塵了嗎?只要心中有塵眼底汙濁,那世間就沒有乾淨的東西。

  2007年4月24日十博士之首徐晉如接受TOM文化訪談,檢點一下:

  之一,“孔子的思想並不複雜,只要認真讀書,用心思考,其實不難掌握。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於丹是既不思,更不學。儒家講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才是真的“知”。而於丹是“強不知以為知”,完全曲解孔子的思想。”

  檢點:(1)、答非所問,顛覆了自身作為一個學者的能力;(2)、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之二,“我認為,人民有接受正確知識的權利,于丹用她個人觀點去曲解《論語》本義,明顯會造成觀眾、讀者對《論語》本義的誤解。想一想,如果一個高中生,要參加高考,但因為她受了于丹的影響,答題時按照於教授的解法去解,不丟分才怪。”

  檢點:(1)、假設於丹在曲解《論語》,可於丹一直在說這是她的個人見解;而假設你們在曲解于丹,卻用了“十博士”聯名的“金剛”帽子。有理還不在聲高呢?既然行走經典之間尚且遊刃有餘,何苦如此興師動眾地在風口浪尖上以反叛者的姿態去迎接大眾的口水呢?雅量!素養!(2)、有句話說得好“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是自己修養不夠”,高中生?“與其說是別人誤導你,不如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都不懂,那麼恐怕不僅僅是我們的高中教育值得商榷了?我想博士該懂,應該。

  之三,“以閹割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為樂事的高學歷文盲”,“一個古漢語知識連初中文化水平都達不到的‘影視學博士’”。

  檢點:曾幾何時,白前輩等人說韓小生無家教,今天真正看到了什麼是家教了,每一個字都對謙遜的于丹是一種接近人格的侮辱,拜託呀,我們最最尊敬的前輩們,開口之前用一秒鐘想想于丹都說了什麼,你們不覺得汗顏嗎?也許好多人會有不敬的言論,但每一種反抗都不是沒有緣由的,檢討一下吧,就算再高層次的知識分子,若沒有一點平民意識,於社會也是無益的。

  之四,“有多少人會真的去看《論語》原著?很少。所以我認為更多的人,會認為《論語》就是于丹所說的那個樣子。在不懂的人看來,她所講的就是孔子的想法,這太可怕了。你講心得可以,但你不要強加給孔子……人們本來讀《論語》是為了提升自己,結果按她的讀法,人的素質反而下降了。”

  “我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文學者會成為于丹的粉絲,我也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個認真讀過原著的人會成為她的'粉絲。那些所謂的學者,也許在自身領域卓有成就,但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說是一無所知,也差不多了。我敢保證他們連一篇古文斷句都斷不對。潘光旦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是教會人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但現在很多人唸到研究生,也只是會考試。他們根本沒有讀過原典,同樣是高學歷文盲。一千個無知,加起來不等於一點點有知。”?

  檢點:無法再評論下去了,簡直是讓人窒息的一席話!也終於明白,什麼是高學歷?“高學歷”是簡簡單單一張紙。什麼修養?什麼氣度?什麼邏輯?什麼社會責任?碰到靡非斯特就都見鬼去吧!

  之五,“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自由主義教育的終極目標。而中國大部分人的,從小接受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從來就沒有人告訴他們,教育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些支持者連《論語》的原文都沒讀過,又怎麼敢那麼肯定於丹講的是正確的呢?又怎會對這些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呢?”

  ? 檢點:怎麼聽都是偉大的民族殉道者屈原在高呼“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好大的氣魄啊!于丹不夠優秀,但她做了她力所能及的,而“優秀的”卻只懂得以惡言相向的方式去高喊只有他們才有資格去履行社會責任,且坐著。

  之六,“知識精英和大眾有沒有一個橋樑可以溝通?答:有一個橋樑。這個橋樑就是敬畏。”

  之七,“于丹有沒有成績?如果有,主要有哪些?答:她的成績就是讓出版社在經濟上翻身了,從而有能力多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學術著作。”

  之八,“而且《三國演義》、《紅樓夢》,都是新文化運動以來才被吹起來的‘經典’?我個人不認為它們是經典。”

  之九,“可是《論語》的經典價值也是存在爭議的。答:認為《論語》不是經典的人真是極度的無知和狂妄。”

  之十,“《論語》只能講一節課。真正的思想是不能言傳的。我只能講提要,也就是給你壓縮餅乾。”“你們說,“中國文化已經到了最危急關頭”。那麼,怎樣才能拯救?答:應該多一些人用孔子所說的大人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有美德的人多了,文化才有希望。”呵呵……

  之十一,“我的理想國,就是孔子的理想國,也是英國思想家埃德蒙、柏克的理想國。簡單說,這個理想國應該尊重知識、尊重美德。也就是要“以愚昧無知為恥”。”

  之十二,“中國文化在目前來說,最需要的不是普及,而是傳承。應該從小學開始就增加傳統文化課程。我檢點自己,為中國文化傳承所做的事,目前只有兩件:一是在高校中開設了詩詞寫作課,二是開設了京劇文化導論課。”“保證自己方式的正確,很簡單。科學講實驗,人文講積累。我們的知識儲備使得我們對自己有自信。”

  ……

  說了這麼多,無意在攻擊和批判。經典的意義若只在於束之高閣,那麼“經典”之於“經典”二字將名不副實。“經典”就象一頂侷促的黃金帽子,價值昂貴,但如果只戴在頭上,盡享高高在上的輝煌而不能遮風擋雨,那麼它的價值不就浪費了嗎?我們該有對“經典”的敬畏,但不可以只是遙遠的仰望,而是要把它融在每一個人的心裡,教育學中說,最好的教育是能改變人的行為的教育。

  媒體有錯,“把關”失當,也許一種讓大眾更具選擇權的方式而非一以貫之,會既有利於學術又更能讓大眾接受的;于丹有錯,對“經典”的理解有不當的地方;“十博士”呢?我想,就“經典”來說,你們一定比于丹有更深的見解,弘揚經典和校正於丹的辦法不是攻擊,而是把你們的學術研究成果拿出來,學術爭鳴、論戰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了。

  熱愛學術、熱愛經典,就要真的愛它。

  春秋、百家,多好,為什麼經典會現於那個時代?真該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