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事蹟材料> 【熱】平安家庭事蹟材料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

【熱】平安家庭事蹟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事蹟材料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安家庭事蹟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1

  家庭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和諧平安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河西街道辦事處廣場社群大修廠新居5棟304室楊新華家庭,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互相照顧,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樹立了榜樣,成為當地家庭的楷模。

  楊新華和其愛人建立家庭已有25個年頭,現一家4口人。她一家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社群的各項活動,為廣場社群建立“平安家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楊新華自20xx年參加社群工作,積極投身於社群服務建設工作中來。她和愛人知法守法,積極倡導無暴力、無犯罪、無違法的“三無”文明戶的宣傳活動,努力做到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四防”,做安全文明之家。作為社群幹部,她積極配合物業搞好社群的治安巡邏,提醒居民防盜、防火,在她的帶動下,大修廠新居小區治安秩序良好、環境衛生乾淨整潔,居民安居樂業。

  在家庭中,楊新華既是一位好妻子、好媽媽,還是一位好女兒。她們夫妻倆在家裡時常交流思想及工作方面體會,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援。在楊新華的培養教育下,兒子就讀貴陽財經大學。

  在社群,她和鄰里的關係相處的也非常好,每當誰家有困難,她都熱心幫助,儘自己所能為她們解決矛盾。現擔任河西街道辦事處廣場社群副主任的楊新華,她經常帶領小區居民積極參加社群、街道組織的環境衛生清理整治的各項活動。楊新華是家庭是我社群千百戶家庭的一個縮影,射出河西街道辦事處廣場社群是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社群,“平安和諧家庭”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我社群推薦楊新華家庭“平安家庭”示範戶,希望社群幹部及居民向她學習,為和諧社群的建設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2

  “國是由社會和家族組成,社會是國的血肉,家是社會的細胞。家和,則社會和諧,國家穩定;家興,則社會興旺,國家興盛;家庭平安,則社會團結,國家穩定。”到社群參加活動的居民,經常能看到一位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向居民們講述家庭和諧、社群平安的重要性,做好“七無一好”的必要性。他就是屏城中學高階教師吳文勝。

  吳老師的家庭是一個學習型家庭。父親吳培銓原是屏南職專一位德高望重的高階教師,退休後筆耕不輟先後編撰了《蘭陵坑頭吳氏族譜》和《屏南吳氏聯譜》,為弘揚祖國源遠流長的家譜文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妻子劉金華是屏南二中一級教師,省小提琴協會會員,為屏南培養了大批小提琴人才。女兒吳星瑾就讀於集美大學,曾獲得校配音大賽一等獎,廈門市英語口語秀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學金,被學校推薦優秀學生。吳文勝為福建省作協會員,常利用課餘時間鑽研鄉土文化,在《福建文學》《山東青年》《閩都文化》《生活·創造》等數十家文學刊物發表文章200多篇100多萬字,曾獲得“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全國第三屆“書寫人生第二春有獎徵文”二等獎,“中華情懷·旅遊故事”全國首屆旅遊美文大賽三等獎等多個全國性獎項。20xx—20xx年,被借用到屏南縣委宣傳部負責輿情資訊和口黨委辦工作,所負責的輿情資訊工作年年都名列全省前茅。五年間,他個人受省級表彰一次,市級表彰三次,縣級表彰一次;集體受省級表彰兩次,市級表彰三次。

  吳老師的家庭還是一個助人為樂型家庭。鄰居陳某,夫婦倆皆好賭,常常早出晚歸。孩子小汪十分優秀,因長期缺乏管教,體驗不到家的溫暖,逐漸厭學,成績一落千丈。夫婦倆先是互相指責,最後竟動手打架,孩子嚇得大聲尖叫,吳老師夫婦聽到後,立即上門做思想工作。經疏導,夫婦倆和好如初,並戒掉賭博陋習。兩年後,小汪考上大學,夫婦倆心存感激,特意給這一對好鄰居送上了喜糖。

  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是一個以12座明清古民居為展館,展出文物30000多件的民間博物館。文物在防火、防盜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吳老師充分發揮文字特長,一家三口人經常前去幫助館長張書巖建立文物檔案,建立文物資料庫。並從“七防一好”的角度出發,建設法律、廉政、消防、耕讀、健康文明、平安安全和拒絕毒品等文化知識長廊200多米。博物館免費開放七年來,接待23個國家地區遊客30多萬人次,皆平平安安,未發生安全事故。為建立平安博物館打下堅實基礎。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3

  王東鶴和愛人都熱心公益志願服務,在平凡的點滴小事裡奉獻愛心。王東鶴積極參加單位“跑腿服務”志願小組,為長期堅守工作一線的職工家屬和退休病困職工提供選單式服務,積極參與黨員進社群志願服務,利用工作之餘參與《津南公路》雜誌編輯,帶領志願者開展鄉路諮詢志願服務,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

  愛人孫巖是津南區優秀志願者,慰問抗美援朝老兵,透過婦聯愛心媽媽公益活動結成幫扶對子,和同事們資助病困兒童、參加“衣舊暖心”幫助貧困山區兒童,都是她經常參與的公益志願活動。在父母的感染下,孩子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類公益活動,傳遞著溫暖、傳遞著愛心、也傳遞著正能量。

  一家人互敬互愛、團結和睦,在奉獻中收穫著溫暖與快樂。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4

  蔣家橋村宋介沾一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相信科學,樂於助人,積極參與平安家庭建設,深受鄰里的好評。他們夫妻倆一直以來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宋介沾同志全家對國家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積極地影響著每一個家人,全家人積極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支援改革開放,是一個政治上信得過的家庭。全家人遵紀守法,沒有不良記錄。一直以來,宋介沾同志都是本著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投身於工作、事業中。宋介沾同志長期任蔣灣組組長一職,在工作上堅持原則、兢兢業業、克己奉公,曾因工作表現優異多次受到表彰,他還帶領本組村民興修水利,硬化本村道路,為村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宋介沾一家對長輩尊敬、孝順;對鄰里也是熱心幫助,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深受村民的尊敬。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5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和諧穩定事關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廣大群眾安居樂業,事關廣大群眾生存發展,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礎。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和諧平安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宅鄉立信居委會李泉鳳一家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家庭中無吸販毒、酗酒、賭博等違法犯罪和不良嗜好的發生。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家庭和睦、尊老愛幼,教子有方,團結鄰里,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了家庭、事業的雙豐收,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為廣大居民樹立了榜樣。

  李泉鳳和愛人姜亨和結婚近三十年來一直互信互愛,有問題出現就及時溝通,心平氣和地商討解決,很少吵架,更沒有出現過動手打人的現象。在家庭大事決策方面始終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在對重大家庭事件作出決定前都要召開“家庭民主會”,徵求各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妥善做出決定。李泉鳳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在家裡時常交流溝通,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援,彼此間的共同觀點是做人放在第一位,不管社會上的環境如何變化,堅持走自己的路。

  為教育好孩子,夫妻二人付出了很多艱辛。無論工作再忙,回到家,總要抽出時間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她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李泉鳳和愛人雖然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但李泉鳳從來不搞“家長專制”,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長空間,從沒對孩子制定過任何強制學習目標,也沒強迫孩子學習過任何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

  在生活中,李泉鳳和愛人既是生活中的知心伴侶,又是孩子的好父母,更是父母的好兒女。夫妻二人對於雙方老人關愛有佳。父母年齡大了,沒有經濟來源,為了讓老人安度晚年,李泉鳳夫妻商量後,主動承擔老人的經濟支出。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李泉鳳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老人,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工作和學習而有絲毫的怠慢。家人的生日,她記在心裡,放在心上,總會燒上一手家人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她總是不忘給家人買些禮物;天寒了,她早早地就為父母們送上棉衣棉被,還為他們買保暖內衣;天熱了,就及時為他們裝上電扇。平時還總是給老人們買營養品,讓他們加強營養。李泉鳳不僅在生活上關心、體貼老人,而且在思想上也很關心,經常與老人談心,讓老人心裡暖烘烘的。

  身為一名黨員,李泉鳳主動和鄰里之間處好關係,每當誰家有困難李泉鳳都能熱心幫忙,為她們解決矛盾和困難。多年裡李泉鳳一家從來未與鄰居紅過臉,吵過架。村民們都說李泉鳳一家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

  在努力搞好家庭內部關係和鄰里關係的基礎上,更是不斷加強對各項法律法規和安全防範措施的學習。特別是鄉、社群組織的各類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學習安全防範技能,提升安全防範意識,並將學來的知識技能向鄰居們傳授,帶領左鄰右里一起維護周邊環境的穩定和諧,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積極倡導無家庭暴力;無吸、販、制、種毒;無違法犯罪;無不良嗜好。努力做到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防詐騙“四防”。

  老有所養,平等互愛,鄰里和睦,共建和諧,“平安家庭”在李泉鳳家裡得到了很好地詮釋。在李泉鳳的家庭的帶動下,周圍群眾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質,提升了安全防範意識,也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全居的移風易俗做出了貢獻。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6

  其木格是達茂旗達爾汗蘇木金旗嘎查一位普通婦女,她有一個崇尚文明、相敬相愛的家庭: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共同進步,共同致富,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尊老愛幼,教子有方;孩子們熱情禮貌、健康上進、奉公守法,贏得了周圍人們的稱讚。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樹立了榜樣,成為當地所有家庭的楷模。其木格同志和家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德治家,遠離“flg”等邪教組織,並敢於和不法行為做鬥爭,譜寫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動人樂章,成為建立“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

  其木格和丈夫阿拉塔於19xx年建立的家庭,至今已有x個年頭。現一家x口人,父母、孩子。一家人和睦相處,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積極參加政治法律學習,擁護黨的改革開放的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在建立“平安家庭”標兵戶的活動中,作為全嘎查的帶頭人,她和愛人知法守法,積極倡導無毒品、無賭博、無暴力、無犯罪的“四無”文明戶的宣傳活動,努力做到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四防”,做安全文明之家。在家庭中,其木格是一名好媳婦、好妻子、好媽媽。對於雙方父母,她不管多忙也要抽出時間,買上營養品去探望,並經常與老人家談心,不僅在生活上關心、體貼老人,而且在思想上關心老人,讓父母生活的快樂、健康。老人的生日,她記在心裡,放在心上,她總會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飯菜;天寒了,她給老人買來保暖衣,讓老人心裡暖烘烘的。為教育好孩子,她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白天她和丈夫在牧點上勞動,晚上回到家,總要抽出時間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在嘎查裡,其木格不僅細心的照顧自家老人,和鄰里之間的關係也相處得很好,每當誰家有困難,或吵嘴什麼,她都能熱心幫忙,為她們解決矛盾,隔壁鄰居都非常尊敬她,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關心,遇事有商量,牧民們都稱其木格一家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

  20xx年,在達茂旗黨委、政府提出以草定畜,退牧還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號召下,她和丈夫開始實施育肥羔羊計劃。為了尋求增收致富途徑,其木格和丈夫翻閱大量資料圖書,訪遍了畜牧業技術人員,以市場為導向,開始嘗試舍飼圈養育肥飼養方式,變頭數型畜牧業為效益型畜牧業。20xx年發展壯大育肥羔羊363只,純增收入5.4萬元,在他的示範下,20xx年組織牧民自己購買了德美種公羊,改良牲畜400只。20xx年,他們轉變生產經營方式,賣羊買牛,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他們第一個自籌資金購買肉牛50頭,並加強房舍、棚圈、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種植面積,料足草肥,效益頗豐,種草種料純收入2.3萬元,現已有肉牛56頭,育肥30頭,出售後,獲純利潤3.5萬元,年收入達到了11.2萬元。其木格和丈夫成為金旗嘎查頗有名氣的致富能人,但她致富不忘眾鄉親,她把自己的養殖技術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周邊的牧民,尤其對於生活在貧困線上的牧戶,他們投注了更多的精力和關愛,主動為他們做貸款擔保人,並出資、出力提供致富資訊,及時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秋收青貯季節,牧民為了趕農時,在霜凍之前青貯完畢,戶戶都在自家地裡忙碌著,牧民小巴特爾家既沒交通工具,也沒有青貯器具,更缺乏勞動力,其木格就主動動員其他牧戶一起幫扶小巴特爾青貯入窖,解決了小巴特爾的後顧之憂。她和丈夫的熱心和真誠有目共睹,受到了牧民的好評,並影響了一大批牧民。在她和丈夫的帶動下,牧民的思想觀念,有很大程度的轉變,逐步認識到育肥羔羊、肉牛是他們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在蘇木政府的引導下全嘎查牧民買羊,共育肥牛136頭。20xx年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40元,較20xx年純增837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婦女是社會的“半邊天”。她以文明立家、廉潔治家、和諧安家為宗旨,營照了溫馨健康的平安家庭,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個家庭也當之無愧為“平安家庭”示範戶。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7

  家庭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和諧平安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陽溝社群澳麗嘉園3幢204室程紅家庭,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互相照顧,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樹立了榜樣,成為當地家庭的楷模。

  程紅和其愛人建立家庭已有32個年頭,現一家5口人。她一家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社群的各項活動,為大陽溝社群建立“平安家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程紅自20xx年從南京火車站客運主任的崗位退休下來,積極參與到社群工作中來。她和愛人知法守法,積極倡導無暴力、無犯罪、無違法的“三無”文明戶的宣傳活動,努力做到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四防”,做安全文明之家。作為社群積極份子,她積極配合物業搞好社群的治安巡邏,提醒居民防盜、防火,在她的帶動下,澳麗嘉園小區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樂業。

  在家庭中,程紅既是一位好妻子、好媽媽,還是一位好祖母。她們夫妻倆在家裡時常交流工作體會,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援。在程紅的培養教育下,女兒大學畢業現就職於東南大學行政秘書,女婿研究生畢業就職於深圳華為南京研究所,現如今只有兩歲的外孫女是一守規矩、懂禮貌的孩子。

  在社群,她和鄰里的關係相處的也非常好,每當誰家有困難,她都熱心幫助,儘自己所能為她們解決矛盾。現為澳麗嘉園合唱隊付隊長的程紅,帶領了一支上到80高齡下到7歲玩童的合唱隊伍。她所帶領的隊伍積極參加社群、街道組織的各項活動,這支合唱隊曾多次受各大報社的關注,今年的10月16日《揚子晚報》曾已一個版的刊面發表的演出圖片。程紅是家庭是我社群千百戶家庭的`一個縮影,射出大陽溝社群是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社群,“平安和諧家庭”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我社群推薦程紅家庭“平安家庭”示範戶,希望社群居民向她學習,為和諧社群的發展繼續做貢獻。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8

  蘭寶俤、雷金珠家庭是一個四口之家,雖然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諧、鄰里和睦,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全家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立和諧社會盡心盡力,獲得了領導和廣大村民的普遍稱讚,是武巖村名副其實的“平安家庭”。

  作為村民主任,蘭寶俤十幾年來,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嚴以律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從群眾利益出發,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做到了讓領導放心,讓群眾滿意。他堅持了自己的基本原則,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在日常工作中,蘭寶俤主動和鄰里之間處好關係,每當誰家有困難,或吵嘴什麼的,他都能熱心幫忙,為他們解決矛盾和困難。鄰里有什麼困難或是心裡話也都願意與蘭寶俤溝通,與他無話不說,隔壁鄰居都非常尊敬他。

  雷金珠在家庭中,是勤儉持家的愛妻和成功的母親。這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家庭——夫妻恩愛和諧、兒女成績優秀。由於丈夫工作忙,妻子承擔起了家庭管理的大部分事務。她不僅注重女兒兒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兒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時時關心兒女沿著正道走,勉勵兒子勤奮刻苦學習,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絡,瞭解、關心兒女的成長狀況。蘭寶俤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閒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著幫妻子做點事情。日常生活中,夫妻倆和睦相處,雙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經濟支配權,相互信任,互相關愛,互相促進,有問題出現就及時溝通,心平氣和地商討解決,很少吵架,更沒有出現過動手打人的現象,共同營造和諧家庭。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的兒女在這個和諧氣氛十分濃厚的家庭薰陶下,從小就非常懂禮貌,尊重長輩,遵紀守法,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裡是好兒女。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不但得到長輩們的讚揚,鄰里間的好評,在學校裡年年獲得學校的表彰和獎勵。作為兒女,他們把長輩的優秀品質,當做鞭策自己成長的動力,努力學習,不甘落後,以優異的成績雙雙考取了武夷學院和閩南學院。他們的成長映射出一個文明、和諧、平安的家庭帶給他們的無盡精神食糧。這些都和夫妻倆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時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蘭寶俤一家在努力搞好家庭內部關係和鄰里關係的基礎上,更是不斷加強對各項法律法規和安全防範措施的學習。平時積極參加並組織好鄉、村組織的各類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學習安全防範技能,提升安全防範意識,並將學來的知識技能向鄰居們傳授,帶領左鄰右里一起維護周邊環境的穩定和諧,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積極倡導無家庭暴力;無吸、販、制、種毒;無違法犯罪;無不良嗜好。努力做到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防詐騙“四防”。

  二十多年來,雷金珠夫妻倆,相敬、相愛,他們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的家庭也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但他們一家的行為不但讓周圍群眾提高了自身素質,提升了安全防範意識,也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力地推動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開展,對促進和諧平安鄉鎮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9

  家住東僑國泰小區1號樓504室的餘根田,曾經是一名非常優秀的社群工作者,家庭能夠幸福平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互敬互愛,家庭和睦

  餘根田在家庭中和妻子之所以能和睦相處的最大秘訣就是相互之間互敬互愛、經常溝通交流。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都是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誰說的對就聽誰的,很少在小事上爭爭吵吵,做到辦每件事都讓大家心情舒暢。他曾經說過:我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傢俱用品,洗涮買燒也都和妻子、子女共同商量,從不在小事上發生矛盾。

  二、重視教育,培養子女成才

  老餘家中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和培養。首先,老餘認為教育他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努力學習,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其次,在生活上嚴格要求,他說:家是我們共同的家,所有的家庭責任要每個人共同承擔,要養成持家的良好習慣,讓子女都來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務,讓他們懂得父母的辛苦,把精力同時用在學習、工作、家庭上。另外,老餘夫妻以身作則,給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做人的道理,教他們怎樣待人接物,教育他們從小就要做一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對人有禮貌。在他們的嚴格要求和教育下,子女都非常爭氣,曾經在學校成績優秀,團結同學;在單位工作出色,同事讚揚;在家幫助鄰里,受到鄰居的好評。

  三、團結鄰里,服務社群

  餘根田雖然現在不在社群工作,但是經常接觸社群的方方面面,經常參加社群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目前,僑興社群有什麼大事小事,大家依然誠懇的請教他,他都熱心幫助,依然發揮著潛能,還常常走訪社群困難群眾和老黨員,為他們排憂解難,為了社群的安定穩定,他真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平時在小區裡,老餘不論見誰都是笑臉相迎,經常為社群群眾講解國家的各項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充實自己,老餘每天都抽出時間認真學習國家法律法規、社群服務常識和各種安全知識,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還讓家裡人跟著學習,一起宣傳,繼續做好居民群眾工作。

  老餘的家庭雖然不太富裕,但一家人都遵紀守法,勤儉節約,和和睦睦。對待子女上,耐心細緻,嚴格要求;對家人,關心體貼,家庭成員之間寬容、謙讓、平等。他經常說:時間不等人,雖然年紀大了,但還要用心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開拓創新,建立學習型家庭,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平安家庭”示範戶。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10

  在磚牆鎮三和村前和自然村,人們傳頌著一個平安家庭的感人事蹟,讓人十分欽佩。

  40歲的周小雙和39歲的妻子王美美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獨生女兒在磚小讀6年級。同胞兄長周大雙和妻子卞迎花在xx長期打工,獨生女兒在寧讀初中,父母親都已有60多歲。他夫妻倆尊老愛幼,寬容謙讓,鄰里和睦,為人熱心,尤其是在開展'平安建立家庭'建立活動以來,更加增強了家庭成員的懂法守法意識、安全防範意識、健康文明意識、和睦相處意識、男女平等意識,積極參加各項'平安家庭'的系列活動。

  周小雙是原我鎮一個廠裡的下崗職工,因廠裡倒閉自己在家中開辦了一個個體加工廠,白天時間做好本職工作,晚上時間積極參加'紅袖標'活動的巡邏工作,在巡防中配合村委做到'四防',即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使村上鄰里更加文明融洽、社會環境更加和諧穩定。

  妻子王英英也主動投入到平安家庭建立中去,原來老長輩(爺爺奶奶)的老框框思想,兄弟倆雙胞胎都是生的女孩,老長輩的意思是要生男孩,加上兄弟倆雙胞胎是屬一胎生育,無照顧二胎,二孫媳婦的態度就是很堅決,生男生女都一樣。

  在爭創文明家園示範中,在村組織每次的'五五普法'學習中,能夠不僅做到自己帶頭,刻苦學習而且對別人也一樣。前二年,五星文明戶的評比工作最為激烈,同胞兄弟是五星戶,而自己卻是四星文明戶,找不出差距,後經村委幹部提示找出了差距,最後還是得到了好評,拿到了五星家庭的牌子。

  周小雙一家在實施文明新風進家庭,開展美德進農家活動中,能夠引導全家人遵紀守法,大力樹立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倡導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敬老愛幼,鄰里團結,拒絕黃、賭、毒等不良現象對家庭的影響,用家庭的和諧文明促進了社會的和諧進步。《平安型家庭事蹟材料》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11

  社會的和諧穩定事關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廣大群眾安居樂業,事關廣大群眾生存發展,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礎。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和諧平安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萬福村燕米山組夏登秀一家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家庭中無吸販毒、酗酒、賭博等違法犯罪和不良嗜好的發生。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家庭和睦、尊老愛幼,教子有方,團結鄰里,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了家庭、事業的雙豐收,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為廣大村民樹立了榜樣,成為當地所有家庭的楷模。

  夏登秀和愛人結婚近二十年來一直互信互愛,有問題出現就及時溝通,心平氣和地商討解決,很少吵架,更沒有出現過動手打人的現象。在家庭大事決策方面始終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在對重大家庭事件作出決定前都要召開“家庭民主會”,徵求各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妥善做出決定。他們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在家裡時常交流溝通,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援,彼此間的共同觀點是做人放在第一位,不管社會上的環境如何變化,堅持走自己的路。

  為教育好孩子,夫妻二人付出了很多艱辛。無論工作再忙,回到家,總要抽出時間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她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夏登秀和愛人雖然很重視對兒子的教育,但他們從來不搞“家長專制”,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長空間,從沒對孩子制定過任何強制學習目標,也沒強迫孩子學習過任何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

  在生活中,夏登秀和愛人既是生活中的知心伴侶,又是兒子的好父母,更是父母的好兒女。夫妻二人對於雙方老人關愛有佳。父母年齡大了,沒有經濟來源,為了讓老人安度晚年,他們夫妻商量後,主動承擔老人的經濟支出。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夏登秀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老人,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工作和學習而有絲毫的怠慢。家人的生日,她記在心裡,放在心上,總會燒上一手家人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夏登秀總是不忘給家人買些禮物;天寒了,她早早地就為父母們送上棉衣棉被,還為他們買保暖內衣;天熱了,就及時為他們裝上電扇。平時還總是給老人們買營養品,讓他們加強營養。他們不僅在生活上關心、體貼老人,而且在思想上也很關心,經常與老人談心,讓老人心裡暖烘烘的。

  身為一名黨員,夏登秀主動和鄰里之間處好關係,每當誰家有困難,或吵嘴什麼的,她都能熱心幫忙,為她們解決矛盾和困難。鄰右裡有什麼困難或是心裡話也都願意與夏登秀溝通,與她無話不說,隔壁鄰居都非常尊敬她。多年裡夏登秀一家從未與鄰居紅過臉。村民們都稱夏登秀一家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

  夏登秀一家在努力搞好家庭內部關係和鄰里關係的基礎上,更是不斷加強對各項法律法規和安全防範措施的學習。平時最關注電視裡的法制欄目,積極參加鄉、村組織的各類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學習安全防範技能,提升安全防範意識,並將學來的知識技能向鄰居們傳授,帶領左鄰右里一起維護周邊環境的穩定和諧,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積極倡導無家庭暴力;無吸、販、制、種毒;無違法犯罪;無不良嗜好。努力做到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防詐騙“四防”。

  老有所養,平等互愛,鄰里和睦,共建和諧,“平安家庭”在夏登秀家裡得到了很好地詮釋。在她家的帶動下,周圍群眾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質,提升了安全防範意識,也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全村的移風易俗做出了貢獻。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12

  社會的和諧穩定事關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廣大群眾安居樂業,事關廣大群眾生存發展,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礎。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和諧平安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巧珍一家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家庭中無吸販毒、酗酒、賭博等違法犯罪和不良嗜好的發生。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了家庭、事業的雙豐收,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為廣大村民樹立了榜樣,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突出貢獻。

  張巧珍和愛人結婚以來一直互信互愛,有問題出現就及時溝通,心平氣和地商討解決,很少吵架,更沒有出現過動手打人的現象。在家庭大事決策方面始終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在對重大家庭事件作出決定前都要召開“家庭民主會”,徵求各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妥善做出決定。他們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在家裡時常交流溝通,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援。

  張巧珍一家在努力搞好家庭內部關係和鄰里關係的基礎上,更是不斷加強對各項法律法規和安全防範措施的學習。平時最關注電視裡的法制欄目,積極參加各類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學習安全防範技能,提升安全防範意識,並將學來的知識技能向鄰居們傳授,帶領左鄰右里一起維護周邊環境的穩定和諧,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積極倡導無家庭暴力;無吸、販、制、種毒;無違法犯罪;無不良嗜好。努力做到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防詐騙“四防”。

  作為一名黨員,張巧珍同志組織開展“七一”黨員志願者進社群活動。為華僑新村社群居民提供政策、教育、計生和安全使用天然氣諮詢活動。透過志願者進社群的便民活動,是歸僑僑眷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安全意識,同時也加深了農場機關黨員、社群支部黨員以及黨員幹部與僑民之前的聯絡。

  在張巧珍家庭的帶動下,她身邊的每個家庭、每個成員都樹立了建立意識,“建設文明新農村、構建和諧是每個居民的職責”深入人心,營造出和睦美滿的家庭環境、守望相助的鄰里環境、誠信友愛的人際環境、安定有序的治安環境、文明安全的社群環境;進一步增強了家庭成員的懂法守法意識、安全防範意識、健康文明意識、和睦相處意識、男女平等意識,農場整體保持和諧穩定。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13

  時輪村程國狀一家積極參與平安建設,遵紀守法,家庭成員和睦相處,無家庭暴力、無吸食毒品、無非法宗教信仰、無賭博、無鄰里糾紛、無參與“黃”、“醜”行為、無違法犯罪,且做好安全工作。夫妻倆相敬相愛,平等互助,在工作上互相照顧、謙讓,在生活中尊老愛幼,教子有方,取得了家庭事業的雙豐收。程國狀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工作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連任十屆村支書以來,在政治、思想上和黨保持高度一致,忠於黨、熱愛祖國。程國狀的家庭成員也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正確擺正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程國狀夫妻倆對老人極為孝順,夫妻倆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從未讓老人家吃過一口冷飯剩菜,不僅在生活上關心、照顧老人,在思想上經常跟老人家談心,體貼老人,真正的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14

  長興縣林城鎮周吳岕村婦女主任吳興美的家庭,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照顧,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尊老愛幼,教子有方,取得了家庭、事業的雙豐收。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樹立了榜樣,成為當地所有家庭的楷模。

  吳興美一家現有5口人,她一家人和睦相處,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政治學習,擁護黨的改革開放的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帶頭踐行科學發展觀。吳興美同志自1995年擔任村婦女主任後,她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積極上進,為全村的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勤勤懇懇的耕耘。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標兵戶的活動中,作為全村的帶頭人,她和愛人知法守法,積極倡導無暴力、無犯罪、無違法的文明戶宣傳活動,努力做安全文明之家。在她的帶動下,全村所有家庭全面開展了爭創文明戶家庭活動,全村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樂業。

  在家庭中,吳興美是一名好媳婦、好妻子、好媽媽。對於雙方的老人,她在繁忙的計劃生育工作之餘,總是要抽出時間,買上營養品去探望,還要為老人端茶送飯,從未讓老人家吃過一口冷飯剩菜;並經常與老人家談心,不僅在生活上關心、體貼老人,而且在思想上關心老人,讓父母生活的快樂、健康。為教育好孩子,她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她的丈夫是一名醫生,工作特別忙,因此一切家務活兒及照顧老人的事情都她一個人承擔,但她從未有怨言,盡心盡力做好家務事,不給丈夫添一絲煩惱,全心全意支援丈夫的事業。無論工作多忙,一回到家,她總要抽出時間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

  在村裡,她不僅細心的照顧孤寡老人,和鄰里之間的關係也相處的很好,每當誰家有困難,她都能熱心幫忙,為她們解決矛盾。隔壁鄰居都非常尊敬她,兄弟姐妹之間更是無話不說,相處得很融洽,她們之間從未紅過臉,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關心,遇事有商量,村民都稱吳興美一家是一個和諧、幸福、平安的家庭。

  老有所養,平等關愛,有事業上的成就,也有學業上的飛躍,在這個家裡每個人都努力實現著自身價值,為社會大家庭在盡職盡責,“平安家庭”就在這裡得到了清楚地詮釋。在她們的帶動下,全村村民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質,也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全村的移風易俗做出了貢獻。

平安家庭事蹟材料15

  社會和諧需要平安,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平安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純池鎮儒源村婦女主任李規銀一家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和睦共處,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不離不棄;家庭中無吸販毒、酗酒、賭博等違法犯罪和不良嗜好的發生。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戶的活動中為廣大村民樹立了榜樣,成為當地所有家庭的楷模。

  李規銀和愛人結婚三十多年來一直互信互愛,有問題出現就及時溝通,心平氣和地商討解決,很少吵架,更沒有出現過動手打人的現象。

  這三十多年來李規銀一家並非順風順水,而是經歷了常人未經歷過的苦難,早在1996年的一天,河北保定傳來了一個噩耗,外出務工的丈夫陳華乾因為煤氣爆炸,全身嚴重燒傷。當時的陳華乾一心尋死,聽到妻子懇求醫生:只要丈夫還有一口氣,都要救!陳華乾才接受治療。在妻子的細心照料下,陳華乾在保定住院了46天,擺在眼前的鉅額醫療費他們已經無力承擔,只能選擇出院回老家。陳華乾要保持每天打針掛瓶吃藥,否則就會頭皮發腫,眼睛流膿,親戚們左挪右借湊足了20xx元讓他繼續治療,他擔心到鄉鎮衛生院治療會嚇到別人,就把醫生請到家裡來打針掛瓶。俗話說久病也成醫,李規銀日復一日地看著醫生診療,自己也學會了打針和掛瓶。在病災面前,他們沒有低頭,沒有抱怨,而是攜手用愛鼓勵彼此,不離不棄,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

  轉眼春天就到了,陳家人的生活也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機!1996年3月,李規銀從鄰居那買了三隻小羊崽,試著當起了羊倌。陳華乾在全家人的照顧下,病情也有了好轉,不但生活能夠自理,還能幫助家人做一些簡單的農活。看著妻子因為過度勞累而憔悴的面容,陳華乾心疼極了,他接過妻子手中的鞭子,每天下午負責放羊的任務。李規銀也不閒著,抓了一窩的兔子回來養,一有空閒,李規銀就上山拔草喂兔子,最多的時候,窩裡養著40多隻兔子,羊和兔子賣了錢,家裡的日子寬裕多了。此外,李規銀還種了3畝田,春耕時節,別人家的田裡都是男人在插秧,而陳家的田裡,總是出現一個紅色的背影,李規銀嫻熟的手法絕不遜於男人。就這樣,他們靠著養羊、養兔和種田在維持生活,每年收入也從600元增加到現在的5000元。他們平等互愛,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並迎來了生活的春天。

  20xx年,在親戚的支助下,陳家蓋起了新房,李規銀帶著陳華乾94歲高齡的母親,一家人從木板搭的危房搬到了3層的磚瓦房,可惜在新房沒住多久,陳華乾的母親就去世了。回憶起和婆婆一起住的28年,李規銀感觸特別深,她說,老人家多福多壽,身體和精神都很好,脾氣也特別好,從她嫁進陳家,婆媳從來沒有吵過架,老人看他們的生活過得艱苦,所以日常生活都是自理,無需別人照顧,對她和孫兒非常疼愛。

  在生活中,李規銀和愛人既是生活中的知心伴侶,又是子女們的好父母,更是父母的好兒女。夫妻二人對於雙方老人關愛有佳。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李規銀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老人,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工作和學習而有絲毫的怠慢。

  在村裡,李規銀主動和鄰里之間處好關係,每當誰家有困難,或吵嘴什麼的,她都能熱心幫忙,為她們解決矛盾和困難。鄰右裡有什麼困難或是心裡話也都願意與李規銀溝通,與她無話不說,鄰居們都非常尊敬她。三十幾年裡李規銀一家從未與鄰居紅過臉。和兒媳之間更是無話不說,相處得很融洽,遇到什麼事都主動商量,相互說著知心話,婆媳間總有說不完的話,不是母女,勝似母女。

  李規銀一家在儒源村是地道,本份農民,兒女均已成家,長子現在上海開個水果店,次子在老家養殖山羊,女兒一家在上海經商,夫妻倆種些稻穀,蔬菜,養點雞鴨。

  老有所養,平等互愛,鄰里和睦,共建和諧,“平安家庭”在李規銀家裡得到了很好地詮釋。在她家的帶動下,周圍群眾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質,提升了安全防範意識,也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全村的移風易俗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