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樂獲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音樂獲獎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感悟音樂的表現和創造,逐步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兩部作品中發揮的不同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
學習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透過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探究音樂要素在不同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學會聆聽》節目,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在我們開始聆聽音樂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歌嗎?透過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麼,可以舉例子說明。
(生舉手發言)
師:音樂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播放一段音樂時,我們不只是聽,還要會聽,聽它在音樂方面的特點,聽它表達的情感狀態等等。我們可以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鑑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鑑賞兩首作品,那麼大家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鑑賞嗎?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些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授
1.回顧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聲等等。
一般音樂是透過其形式要素來體現情感和特點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賞《草原放牧》
(1)欣賞並回答問題
①哪些音樂要素髮揮了主要作用?(節奏、力度、速度等推動音樂的發展變化。)
②獨奏樂器是什麼?(琵琶)
③音樂情緒是怎樣的?(生機勃勃、活潑的,能想象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於1972年春。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著使用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琵琶為主奏樂器和西洋管絃樂隊結合,來表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現實題材。
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樂曲採用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與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將有情節的敘事性與純音樂的抒情性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這部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優秀音樂作品。
(2)分別欣賞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
學生練習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再加入旋律線哼唱主題旋律,最後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題情感。透過練習對比分析兩個主題:
①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著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這一主題經過幾次反覆,透過節奏、配器上的一些改變使音樂趨向熱烈、歡快。
②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著如歌似的讚美,又好像在描畫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旋律。
3.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欣賞並回答問題
①作品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緩慢的哀歌)
②說出這個樂章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b小調,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第六(悲愴)交響曲》是柴科夫斯基創作的最後一部交響曲,也是他最鍾愛的一部作品。通常,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都是熱烈歡騰的快板,而這部作品的第四樂章卻是一首緩慢的哀歌,其中浸透著“安魂曲”一樣的情緒。
(2)再次播放音樂,並分小組討論其中一些音樂要素的發展變化。之後每小組抽代表,教師分段播放作品,小組代表邊聽邊解說,主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
(三)鞏固提高
最後分別完整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學生比較兩個不同感覺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麼不同。
透過比較發現不同風格情緒的作品透過各自的音樂要素體現出來,可見音樂要素在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結作業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瞭解如何聆聽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同學們課下先自己欣賞一下《長江之歌》,並學唱。下節課,老師找同學先來進行歌曲的解說。這節課就到這裡,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