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

數學二年級《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瞭解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4.發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第二冊時已經認識了“釐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能體驗1米和1釐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這節課是有關長度的第二階段的學習,透過教學使學生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透過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在操作學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估測活動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位於市中心,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好,班級配備有電腦、電視及投影等電教設施,便於日常教學工作的使用。此外,學生對數學有著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並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餘地。

  〖教學設計〗

  (一)認識分米

  1.設定情境,質疑匯入

  (1)請同學們猜測老師的年齡、體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時用到了“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

  (2)動手操作:用“米”或“釐米”作單位量自己課桌的寬。(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釐米”做單位時,量得很麻煩。)

  2.獨立探索,發現新知

  (1)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想像: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2)小組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釐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彙報並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寫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從0刻度開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量一量,估一估,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用手勢分別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長度。

  (4)討論米、釐米、分米之間的關係。(板書:1分米=10釐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認識毫米

  1.設定情境,質疑匯入

  (1)猜一猜老師手中的鉛筆有多長,你有什麼好辦法?

  (2)學生動手操作,測量鉛筆的長度。(課件演示測量結果的放大圖——6釐米3毫米。)

  (3)看到這個測量的結果,你想說些什麼?問些什麼?(引導學生質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麼。)

  2.自主探索,發現新知

  (1)教師或學生講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讓學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學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個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點。(小、細、短……)

  (2)在學具袋中找到長度、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如:1分硬幣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張撲克牌的厚度,1分硬幣上表示年份的小數字“1992”中“1”下面的“”長,撲克牌中“K”一豎的寬度,膠帶的厚度……)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怎樣驗證手勢是否準確?(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再用另一隻手將其取走,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空隙大約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兒聽說過“毫米”這個詞?(課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國降水量分佈圖、蜂鳥圖、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圖、世界上最薄的手機圖、眼瞼及腳底皮膚的厚度圖、手指甲及腳趾甲生長速度圖等。)

  (4)知道1釐米=10毫米。

  (課件演示)淘氣和笑笑為了“1釐米長,還是10毫米長”這個問題而爭吵。數學博士認為:1釐米與10毫米同樣長。

  為什麼數學博士要這樣說呢?聽了他的話,你明白了什麼?(引導學生理解:1釐米=10毫米;進行長度比較時,不僅要看數字,還要看長度單位。)

  自己在尺子上數出10毫米。

  (三)複習鞏固,應用提高

  1.手指遊戲

  (1)教師邊說邊演示:“手指兄弟親又親,大哥掛帥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記得牢,手指開表進率,相等空間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們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說出來。)

  (2)學生互相動手錶演。

  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大哥二哥到底有什麼秘密呢?明天我們就一起來揭密。”

  2.看圖說出回形針和課本的長度。

  3.自己測量樹葉標本的長度和寬度。

  4.剪出長度為30mm,2cm,5mm,1dm的綵帶。

  5.先估測各種實物的長度、寬度或厚度,再進行實際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