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特殊教學背景】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選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與文化巨人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文壇泰斗雨果的《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說》、著名學者傅雷的家書(節選)一起構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題單元,編者意圖在於透過對名家作品的品讀,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使學生對人生、事業、愛情、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毫無疑問,《致女兒的信》“承擔”了這系列思想風采中的愛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題深刻。文章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愛情是一種生命體驗,“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是告訴我們只有積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實地為愛下一個定義,這無疑為指導學生正確對待“早戀”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寫法獨特。書信對“愛情是什麼”沒有作枯燥的理論上的闡述,而是以一個童話故事為基本框架,透過上帝三次視察人間詮釋了愛的偉大:愛情的力量征服了無所不能的上帝,人類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為書信體,文章有很多細膩的抒情與描寫。行文意味深長而又文采斐然。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風險”。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各種傳媒對愛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們對愛情的好奇與瑕想,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初涉“愛河”,蘇霍姆林斯基對年輕人的“不設防”和寬容稍有不遜便會演變成“鼓吹”與“教唆”。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難度。本文是篇思想、藝術價值都很高的經典美文,愛情又是學生較為敏感的話題,就主題糾纏過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愛情”為主題的班會課,而忽視它的語言特質和藝術價值。

  【創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致女兒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卻淺顯易懂,可以一個課時學完。依據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的課堂理念,每堂課直奔語言,把握幾個要點就行。

  本人選擇了三點作為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忐忑、繁衍、化為烏有、無與倫比、一抔黃土、怒不可遏”等詞語的讀音、詞義,並學會運用。

  2、體悟細節,學會運用細節描寫進行表達。

  3、品味語言,感受作者語言的哲思(對愛情的獨特詮釋),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

   為避免“主題至上”對語言特質的干擾,我確定了以“說聽讀寫”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加上課前的音樂欣賞,共分為五個教學板塊:

  1、賞愛情名曲:

  課前十分鐘播放揚琴名曲《梁祝》。

  2、抒(說)愛情見解:

  學生略講梁祝愛情故事,引出課題,並就自己的理解談談什麼是愛情。

  3、聽愛情故事:

  以“自身經歷”(教師本人化身為蘇霍姆林斯基)演繹《致女兒的信》中的故事,並隨著教師的“講”、“演”顯示教學目標中要求積累的詞語。

  4、讀愛情經典:

  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品味語言,歸納主題,領悟細節,並進行細節寫作訓練。

  5、寫愛情體悟:

  賞析哲理語句,昇華文章主旨;寫作訓練,進行內化:以蘇霍姆林斯基女兒的身份給蘇霍姆林斯基寫一封回信。

  三、教學機智的運用

  1、“美文美講”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進入文字前,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課文故事。這種機智的運用脫胎於韓軍“新語文教育”課堂理念的“美讀吟誦”。韓軍認為文字是有體溫、有生命、有動感的,傳達文字生命動感的最好辦法是誦讀,這更切合“讀圖時代”的學生心理:學生對聲音和影象的敏感遠甚於文字。“美講”就是“美讀”的一種變式。800字的文章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略顯冗長,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學生在聽到美妙的故事後,更有興致研讀文字。

  2、“體態解詞”提升積累效率:

  本課設計在積累語言方面另闢蹊徑,運用了“體態解詞”的教學機智,即教師講故事時,根據語境配以體態語言突出並同步用多媒體顯示本課要求學生掌握、積累的詞語。這樣做能是使學生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詞的含義與用法,從而提高語言積累效率。

  3、“故意出錯”突出主題思想:

  本文從多方面提示了愛情的真諦。更應對當今中學生要突出的觀念是:愛情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繫,而不是一時的衝動!課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後第二次來到人間見證愛情就說明了這點。我在講故事時(學生未進入文字時),故意把五十年錯講為十年。學生在進入文字時很快發現了這個錯誤,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設計(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為什麼愛情要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見證?這樣,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便更為深刻。

  【精彩教學片斷】

   一、片斷一

  師:老師的故事講得好,還是作者的故事寫得好?

  生:老師講得好,富於變化的語調使故事引人入勝;同時還配有手勢輔助,很形象。

  生:作者寫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畫面。

  師:其實,老師講得不夠好,同學們的評價太高了。老師講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夠細緻,如老師講到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看到這對男女(前二次)和他們的後代(後一次)時的情形,只用了簡單的一句話:他們幸福地生活著。作者卻描述了三個生動感人的畫面。我們現在把這些動人的畫面找出來讀一讀。

  生:(朗讀。)

  那正是清晨,太陽昇起的時候。他看到窩棚旁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裡是一片成熟的穀物。而在他們旁邊放著一隻搖籃,搖籃裡躺著。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裡一片見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老頭兒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時而望望紅豔豔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色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師:誰能說說這三個畫面感人的地方到底體現在哪裡?

  生:它描述的生活場景很美,如第一個畫面中的“成熟的穀物”、“熟睡的嬰兒”……這些畫面色彩明麗,氣氛祥和,彷彿把我們帶到了古樸的鄉村。

  生:它表現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這句話在三個畫面中都有出現,刻畫出了兩個人心靈默契、無聲勝有聲的情感交流世界……

  師: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畫面呢?

  生:有。中秋節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燒烤、賞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師: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場景的確感人。老師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現在,老師再跟你們欣賞幾個幸福的畫面。

  (投影顯示圖片一)這是電影《坦塔尼克號》的劇照:男女主人公張開雙臂迎風而立……(依次出示圖片二、三)。

  師:這些畫面和我們同學開始描述的場景一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能不能象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用文字表達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學生寫作,教師巡迴指導)

  (5分鐘後)師:現在,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聲情並茂地讀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畫面。

  生:一個幽靜的小院裡,有一個小涼棚,這小涼棚似乎專為等候一對老人而設。看,他們又來了,相互攙扶著來到涼棚下,頭頂是幾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上的小鳥在歡快在唱著歌,他們就這樣相擁著聆聽這動人的歌聲。有時他們又相互凝視著,捋捋彼此的白髮,臉上盪漾著淺淺的笑……

  生:……

  二、片斷二

  師:老師講故事之前,認為我的女兒心智不夠成熟,課文裡與“心智”這個詞相近的詞是什麼?請找出有這個詞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生:(朗讀)“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

  師:從這兩句話裡你能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對“早戀”持什麼態度?是支援還是反對?你怎樣理解“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

  生甲:蘇霍姆林斯基是支援“早戀”的,他把愛情寫得那麼美好。“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戀愛了,我們現在不是個個挺聰明的嗎?(學生笑)我想……,他是支援的……

  生乙:錯。蘇霍姆林斯基應是反對的。他跟老師一樣認為自己的女兒不夠成熟。“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說明了他的觀點:他認為自己的女兒還沒有成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愛情的幸福。

  師:我支援生乙的觀點。那麼,生甲把這句話裡的“智慧”理解成“聰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種理解更接近於作者的本意?誰能就一就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有智慧的人”到底應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學生分小組議論。)

  生(小組代表):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有智慧的人”應指成熟的人。作者說: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們小組討論的結論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獨立,經濟能自主,才能是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生活本事的人。而這些只有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擁有!(掌聲)

  ……

  師:我們來做個設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可能是戀愛了,她心中有一個心儀的“白馬王子”或是有一個男孩在追她(學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問她父親愛情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的。收到父親這封信後,她明白了什麼?她會怎樣對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認識到愛情是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繫的,而不是一時的衝動。

  生:她認識到愛的精神力量遠甚於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認識到她還沒有成為一個智慧的人,她不能戀愛,她會拒絕那個男孩(學生笑)。

  ……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們也能正確理解愛情,當我們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後,我們會擁有自己圓滿幸福的愛情。

  【深度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設計我先後在九、八年級的兩個班級作了實踐。教九年級時只有這個設計的雛形,感覺不錯,便有了更完美的設想,並精心製作了課件,在八年級班的教學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級學生沒有教材不知道上課的內容也為很多教學機智的運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級學生剛好是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時他女兒的年齡──十四歲,接受這樣的教育也正合適):學生有些心靈上的收穫,語言訓練上也較到位。這堂課的設計完全來源於自己的獨創,事先沒有查閱任何有關的教學設計。後來上網查詢有關資料,才知道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招牌”展示,竟暗自慶幸事先沒有理解更多的教學設計資料,也就沒有受他人的影響,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於設計和操作上的不足,這堂課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學目標設計沒注重學科思維訓練:

  本堂課安排了二次說話訓練:進入文字前讓學生談談對愛情的粗淺認識,學習課文後讓學生結合文章哲理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對愛情的認識。第一次因學生缺乏心理暗示,學生參與度不夠;第二次因把握了文字,學生有自己獨到的思維和見解(見教學片斷二)。

  教後我想,這堂課在設計時應有一個說話訓練的目標,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力爭做到有條理、有依據。雖然這一目標在課堂“生成”時達成了,但由於教師事先缺乏“預設”,沒有給足充分的時間,沒有達到思維訓練的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對每一篇文章我們可針對文字的特色,著重於聽說讀寫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2、“美文美講”對教師個人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美文美講”在教者的教學活動中不是第一次嘗試,但因為這次有了理論支撐(不久前聽了韓軍老師有關“美讀吟誦”的講座,並聽了他誦讀《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對課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個人情感。課堂氛圍有了不小的改觀,激發了學生挖掘文字美的興趣,但由於教者水平所限,沒達到應有效果,不失為一個遺憾。

  新的語文課堂要求語文教師能讀、能講、能演,這就在個人素質修為上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課堂資源引用要貼近學生興趣與愛好:

  本堂課為了營造課堂氣氛、提前介入課文主題,在課前安排了學生欣賞揚琴名曲《梁祝》。課堂匯入時問學生這首曲子的名稱,全班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事後有些感慨:經典國樂在青少年中的市場已完全被流行音樂侵佔。國樂經典教育是個社會風尚問題,這是個更深層次的教育話題。留給我們語文教師的思索是:我們在引用課堂資源時不能依據自己的教育背景想當然地選擇,而要更多的研究學生實際,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興趣愛好的資源,比如這堂課的背景音樂,在學生熟知的流行音樂中也有很多主題健康的愛情歌曲可供選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為促進教師對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活動宗旨,開展語文組教師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二、活動目標

  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教法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三、參賽物件

  一年級語文全體老師

  四、參賽要求

  1、選題要求: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空白課時進行比賽,本次比賽課題定為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比尾巴》。

  2、內容要求

  一般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選教材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點;選擇該教材的依據和實際教學效果;教材的重點難點、結構體系;本課時所講授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課時教學目標。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

  第三、本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分析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並說明依據。

  第四、教法和學法。說明選擇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及依據。

  第五、教學過程安排。

  第六、板書設計。

  3、其他要求

  (1)在教學過程設計時,要說明所設計教學環節的意圖及理論依據。

  (2)教學設計中儘量體現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現教師本人的教學理念和觀點。

  4、截止時間

  20xx年11月6日。

  方案二:教學設計評比活動方案

  一、主題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要求:充分體現學科教學特點,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效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說服力。

  二、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必須是本人認真設計的真實成果。在設計中要求做到《標準》、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符合學生及小學學科教學實際,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

  1.特色教學設計應以課堂活動事實為基礎,貼近學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學設計應對課堂活動作出具體敘述,能夠體現出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學原則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報送的課堂教學特色教學設計,稿件文責自負,嚴禁抄襲,一經舉報或被發現抄襲者,將取消其參評資格並進行通報。

  4.教學設計封面頁請提供以下資訊:課題、年級、作者姓名、工作單位、

  5.內容格式不作統一規定,但一般應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學目標(3)教學準備

  (4)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看圖說話:

  師:先請同學們來看這樣一幅畫,你看到了什麼?

  媒體出示圖片配樂。

  學生說。

  看到如此美妙的情景,你想到了些什麼?

  學生說。

  老師把你們所想到的用一個詞來概括──遐想

  (板書:遐想)

  師:在黑暗的夜空中,出現的那一輪月亮是那麼迷人,引起了我們無限的遐想。

  出示句子: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麼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你能來讀讀這幾句話嗎?──自己練──你覺得怎樣才能讀好它?(自言自語,充滿想象)──生說──指讀。

  2、揭題:

  月亮是那麼清幽,那麼神秘,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這輪明月,總會激起無限的遐想。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

  (板書課題:22、月球之謎)

  二、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開啟書本,要據老師的要求,自己來讀讀課文。

  要求:

  1、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劃出生詞,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通順,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找一找,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謎”?

  學生自讀。

  反饋:

  1、出示詞語: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估計、年齡、神秘、探索(小老師領讀──齊讀)

  2、課文共幾個自然段?我們請一個小組開小火車讀。其他同學仔細聽,老師等會要請他評一評。

  3、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評讀。

  4、讀通難讀的句子:

  月球上滿是塵土、岩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

  (注意不漏讀“滿”字,不讀破句。)

  三、精讀品味

  1、課文讀通順了,老師請同學們再快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中寫了哪些月球之謎。

  2、反饋,媒體出示:

  月球是從哪兒來的?

  上面有些什麼東西?

  它跟地球一樣嗎?

  難道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

  為什麼不同植物在月球塵土中生長情況不同?

  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

  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

  3、師:老師把同學們說的月球之謎都打出來了,那你們看看,能給這些月球之謎分分類嗎:

  ⑴ 可以按照登月前,登月後劃分。

  ⑵ 可以按已解之謎,未解之謎分。

  4、那登月前的月球之謎有答案了嗎?你從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⑴ 研讀月球的奇異景色:

  請同學們來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從這段話中讀懂些什麼?

  ① 我瞭解到首次登上月球的是美國的兩名宇航員。

  ② 我瞭解到登月的時間是在1969年7月20日。

  ③ 我瞭解到月球的樣子……

  課文中有一個詞來評價宇航員所看到的月球

  奇異(板書)

  你看到了哪些奇異之處?奇異在哪裡?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請學生遐想)

  出示圖片:如果你是宇航員,你第一眼看到這樣奇異的景像,感覺怎樣?

  (驚訝、奇怪、激動)

  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試讀──指名讀──小組讀

  同學們,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這之前,人們為了探究月球的真面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宇航員一腳踏上月球表面時,你認為他們的心情又會怎樣?

  (激動、自豪)

  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齊讀:

  這是小小的一步,卻是整個人類偉大的一步,它承載了全人類的夢想,跨過了五千年的時光。那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一刻啊!可宇航員們為了這一刻,付出了多麼巨大的努力。

  媒體出示資料,請同學們來讀讀:

  面對這麼偉大的宇航員,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四人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宇航員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出示: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齊讀: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⑵ 研讀月球難解之謎:

  登上月球,僅僅是探索月球奧秘的開始,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登上月球后發現的難解之謎:

  媒體出示四個月球之謎。

  你能根據課文猜想一下這些月球之謎的答案嗎?

  (板書:猜想)

  這些難解之謎現在有答案了嗎?你無法確定,老師甚至是科學家也無法確定,真是令人費解啊!

  (板書:令人費解)

  這一部分你準備怎麼來讀?

  四、小結

  月球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人類探索月球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隨著對月球的探索和研究,還有更多的月球之謎被提出來,但老師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同學們會加入到解開這些謎團的隊伍中去,讓月球不再有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理解其特點與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麼關係。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掌握鮮豔、疾飛、銳利等詞語意思。讀懂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教學思路:

  針對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怎樣理解詞語,在本課教學時應力求落實此專案的訓練,在教學環節安排上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兩種方法:、聯絡上下文。教學時以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為線來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應注意啟發學生弄清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是有關係的。如翠鳥為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注視著水面?那是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翠鳥為什麼目光銳利?那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為什麼在疾飛中能叼起小魚?與翠鳥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有直接關係。同時也要告訴學生,翠鳥的捉魚本領不只是因為身體某一部分有特點,而是由於它身體各部分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學生預習課文,理解詞語。

  1、初讀課文,介紹翠鳥的生長環境。

  (1)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2)理解詞語鮮豔、疾飛、銳利。

  2、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教師重點指導,學習生字。

  (1)讀課文有關句段,找出生字的詞語和句子,指導理解字義。

  (2)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時告訴學生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

  (3)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加深理解。指導學法:聯絡句子理解詞語。

  二、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讀課文,劃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作業。

  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從上節課中我們知道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麼辦?()除了以外還可以怎麼辦呢?這節課我們將用另外的方法來理解不懂的詞語。

  二、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1、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翠鳥的外形特點。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幾句話?

  完成填空練習:

  一雙()的爪子;一雙()的眼睛;一張()的嘴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聯絡圖畫和課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鳥的顏色:(頭上、背上、腹部)

  (3)齊讀描寫翠鳥身體的句子。用曲線畫出表示顏色的詞。

  (4)從上到下說一說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理解詞語鮮豔的意思(透過聯絡上下文來理解,並告訴學生這種方法叫做:聯一聯,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從幾個方面寫的?(喜愛、習性、顏色、形狀)

  (6)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翠鳥活動特點。

  (1)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有幾句話。

  (2)畫出表現翠鳥活動特點的詞語。

  理解疾飛的意思:先,然後聯絡上下文來理解,這也是理解詞語的方法。

  (3)指導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瞭解翠鳥的捉魚本領。

  (1)讀讀課文,想想翠鳥怎樣捉魚。

  按等待、發現、叼走的順序說一說翠鳥捉魚的過程。

  (2)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翠鳥它一動不動是因為它有一雙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翠鳥能發現小魚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能叼走小魚是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3)指導理解:儘管還是、像一樣、只有還在還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4)讀第二、三自然段。

  翠鳥之所以能貼著水面疾飛是因為它小巧玲瓏。

  (5)從圖和文可以看出翠鳥外形、動作怎麼樣?(美、快)

  4、學習第四自然段,重點理解我們為什麼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1)我們為什麼想捉一隻翠鳥?又為什麼要打消了這個念頭?

  (2)為什麼作者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結合前後內容,指導理解。)

  三、課後小結。

  1、透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麼?翠鳥不僅外形美,而且有本領。(會捕魚會隱蔽保護自己)。

  2、在這節課上還學會怎樣理解詞語。

  附:板書

  6、翠鳥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

  按三層意思去背誦。第一層意思講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第二層意思講翠鳥身上羽毛顏色非常鮮豔。先總說,再一步步就頭部、背部、腹部分別具體說。第三層意思講翠鳥小巧玲瓏。

  2、指導背誦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貼著、疾飛、停在、注視、等待指導理解背誦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銳利、眼睛、蹬開、飛過去、叼起、貼著、搖晃、盪漾等詞句,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本課生字較多,可歸類學習。

  (1)舊字帶新字(部件法)。

  豔、腹、褐、襯、靈、待、銳、泡、飼、疾、逮。

  (2)重點指導

  翠:上邊羽和羽進行區分。

  赤:上邊是土字。

  希:注意上邊 第一筆為撇 ,下邊是布字。

  2、出示卡片,讀一讀生字新詞。

  四、指導課後練習。

  1、重點指導第2、3題。

  (1)按課文原文體會括號裡所填詞語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鳥捉魚動作的詞語)

  (2)指導理解詞語,用鮮豔、疾飛、銳利各說一句話。

  ① 用和聯絡上下文方法解釋第3題詞語的意思。

  ② 找出這鮮豔、疾飛、銳利三個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教師點撥。

  ③ 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例句,用鮮豔、疾飛、銳利各說一句話。

  五、作業:

  寫生字詞。熟練背誦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係。這兩部分內容互相關聯。正因為太陽那麼大,溫度那麼高,距離我們又那麼遠,才能給地球送來適合人類生存的光明和溫暖,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會這麼美麗可愛。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瞭,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因此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三、教學過程

  匯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前兩句(學生自由讀)

  (2)、說一說: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故事?(指名說)

  師:《后羿射日》是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神話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文《太陽》與它在寫法上完全不一樣。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將會給我們介紹些什麼呢?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詞多拼讀兩遍,把課文讀通,不通順的地方再讀一遍。

  (2)、學生按要求自讀。

  (3)、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①、課件出示:(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攝氏度差不多 生存繁殖估計殺菌治療蔬菜比較凝成

  ②、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4)、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教師:概括起來講,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學習課文(l-3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l-3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介紹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

  (2)、學生彙報交流。

  ①、交流“遠”的特點:

  a、師:我們知道太陽離我們居住的地球很遠很遠,那到底有多遠呢?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它說清楚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b、比較:“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

  c、師:這樣寫好嗎?為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透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說明,這些數字要精確、有科學依據。用人們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學生很容易理解)

  (板書:列數字舉例子)

  d、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熱”的特點:

  (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a、“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作比較列數字)

  b、“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打比方)

  c、“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列數字)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麼遠,它與我們的關係是不是也很遠呢?

  4、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

  (1)師: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太陽與我們密切的關係?

  出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指名讀)

  (2)交流: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師:可見,我們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陽帶來的。也就是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5、學習4-7自然段

  1.默讀4-7自然段,思考: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在學習小組內交流、討論自讀情況。

  3、選代表交流彙報。

  (l)課文是從太陽同動植物、同人類生活的關係、太陽同氣象的關係以及太陽同防治疾病的關係這幾方面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講太陽和動植物及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太陽與動植物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說明的:“如果有了太陽……、如果沒有太陽……”

  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是從吃的、穿的、燒的三個方面舉例進行說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講太陽和氣象的關係,是透過雲、雨、雪、風的形成來說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講了太陽和防治疾病的關係。

  ④第八自然段總起來說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這是從正面說。

  第二句“如果沒有太陽……自然也不會有人”。這是從反面說。

  在從正反兩個方面說的基礎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內容歸結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聯絡自己的生活,說說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6、總結全文

  《太陽》這篇課文集中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是從它具有的特徵和它與地球的關係兩方面來具體講的。透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7、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四個人的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生字的。

  (2)教師重點指導“蒸”“蔬”等字的書寫。

  (3)讀寫詞語。

  8、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必須背誦最後一段)

  (2).課外閱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閱讀書籍,也可網上測覽。

  (3)、練習寫《太陽的自述》,

  教案點評:

  本課的重點是:讀懂課文,瞭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闡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說明事物的。為很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師從啟發談話引入新課,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機指導,在學生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影片演示,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佈置學生透過書刊和網路蒐集、瞭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透過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探究。

  戴善娣評

  《太陽》是一篇科學說明文,作為三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但文章語句優美,多種說明方法並用。教學中抓住太陽的特點和人類的關係一條主線,透過讀,品評來感受說明文的語言,培養語感。這樣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以一種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態投入了學習過程,我想學生定會學得情趣盎然。

  竺亦瑾評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善於抓住其內在的活的語言文字的因素,促使學生能喚起這些活的因素,從而成為自己可以加以靈活應用的有益部分。在課後設計練習寫寫《太陽的自述》,能夠使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而又因語言的運用有章可循,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運用語言文字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⒈自主學習生字,理解“嫵媚萬分”、“觸景生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描寫維也納森林美景的詞句。

  ⒉結合課內外資料,體悟維也納森林和驚世之作誕生之間的聯絡,感受蘊藏在森林中的動人故事賦予維也納森林的無窮魅力。

  ⒊能將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⒋領會以人文景觀為主的遊記的特點,並進行寫作遷移。

  教學重點難點:

  ⒈積累描寫維也納森林美景的詞句。

  ⒉體悟維也納森林和驚世之作誕生之間的聯絡,感受蘊藏在森林中的動人故事賦予維也納森林的無窮魅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⒈媒體演示,師述:維也納自然風光優美,建築藝術典雅,更讓人難忘的維也納時時離不開音樂。

  ⒉出示第一小節,齊讀。

  ⒊今天,我們將來到維也納又一個著名的景點,一起去《穿越維也納森林》。

  二、整體瞭解

  ⒈開啟書本,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初步領略了維也納森林的魅力,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維也納留給你的印象。

  ⒉學生交流,教師梳理,小結板書:優美的景色動人的故事。

  三、學習課文

  ㈠優美的景色

  ⒈課文是怎樣描寫維也納的美景的?

  ⒉交流,出示:

  這片蒼翠而幽靜的森林從維也納市的西南部向南綿延展開,連綿起伏。美麗的美倫納河悠悠流過,溪泉淙淙,百鳥爭鳴。兩岸蔥鬱的樹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綠,蕩遊其間,嫵媚萬分。

  ⑴正音:淙、嫵,理解詞語。

  ⑵指導讀句。

  ⑶帶著美好的感受讀這段話。

  ⑷指名讀,齊讀。

  ㈡動人的故事

  ⒈維也納森林的優美景色確實令人陶醉,但我想他之所以聞名天下,絕不僅僅因為這些。(引讀第三節一、二句)

  ⒉這樣的村莊,這樣的驚世之作,這樣動人的故事,你又瞭解了哪些呢?簡單交流。

  ⒊選擇你喜歡的故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這個故事會留給你那麼深刻的印象?

  ⒋交流:

  ▲施特勞斯的故事

  ⑴指名交流

  ⑵理解:觸景生情。

  ⑶播放錄影,創設情境,體會施特勞斯在森林中觸景生情,譜寫了驚世之作。

  ⑷完成練習:

  在維也納森林中,施特勞斯欣賞到了這樣美麗的畫面:,他感受到了 ,於是,他。

  ⑸指導朗讀。

  ▲貝多芬

  ⑴指名交流。

  ⑵出示補充資料,體會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指導讀句。

  ⑶貝多芬之所以稱得上偉大就在於他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出示補充資料。

  ⑷談談此時最大的感觸?指導讀句。

  ⑸整段朗讀。

  ▲舒伯特

  ⑴交流所見。

  ⑵我們是不是也能透過這些來想象當年的場景。出示:

  磨坊菩提樹水井舒伯特故居

  我彷彿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清晨。

  ⑶指導朗讀。

  ㈢情感昇華

  ⒈整體回顧,深入體會維也納森林的魅力。

  ⒉指導朗讀最後一節

  ⒊完成練習:

  維也納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著迷人的魅力:

  你

  你

  你

  你

  四、拓展

  ⒈領會以人文景觀為主的遊記的特點。

  ⒉進行寫作遷移。

  板書:

  穿越維也納森林

  優美的景色

  永恆的魅力

  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