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彙編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彙編九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盡。

  2、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於求成,要按事物規律辦。

  3、 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透過讀懂詞句,理解寓意。

  三、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寓言兩則》。寓言就是透過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以前,我們也學過幾篇,誰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1、 下面來學習另一則寓言《揠苗助長》,看它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 板書課題,齊讀。

  3、 釋題:理解助、長、揠。

  4、 聽故事。

  (二)、 初步感知課文: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把字音讀準,不要多字少字;

  (2) 邊讀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2、 檢查初讀情況,認讀生字。

  3、 請四個同學分別朗讀,其它同學思考三個問題,在書上劃下有關詞句。

  (1) 那個人為什麼幫助禾苗長高?

  (2) 他是怎樣幫助禾苗長高的?

  (3) 幫助長高的結果怎樣?

  (三)、 學習課文: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個問題。

  (2) 理解:巴望。

  (3) 思考:為什麼那個人覺得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4) 還有哪個詞能看出他非常著急?

  (5) 指導朗讀,體會那個人著急、渴望的心情。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個問題。

  (2) 理解:筋疲力盡。

  (3) 指導朗讀,體會他高興的心情。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個問題。

  (2) 禾苗為什麼沒和長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師演示。

  (四)、 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學生表演,再現課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要按事物規律辦,否則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學生舉出生活中類似揠苗助長的事。

  4、 看板書,指導背誦。

  四、板書:

  揠苗助長

  巴望長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裡拔--禾苗都枯死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透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

  1、體會古詩並有感情地朗讀。

  2、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談話匯入。

  1、看圖(太陽圖),瞭解“日”、“日當午”的意思,自主識記“午”,學生描紅(提示寫字姿勢)。

  2、看圖(整幅圖),認識“禾苗”,自主識記“禾”,學生描紅(提醒描紅要求)。

  3、匯入課題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個詩人叫李紳。(板書:唐李紳)有一天,他就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還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名詩——《鋤禾》。(板書課題)鋤禾就是在田裡為禾苗鋤草。

  二、初讀古詩,掃清障礙。

  1、藉助拼音初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相機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領,自己就把古詩讀正確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讀。

  (一)觸控“辛苦”。

  1、過渡,引出詞語“辛苦”。

  2、教學“辛苦”兩個字

  (1)看看這兩個字都是什麼結構呀?

  (2)引導學生觀察上下兩部分的大小,橫畫的長短:橫畫長短有變化,遠近距離要適當。

  (3)教師範寫。

  (4)學生描紅,再次提醒寫字姿勢。

  3、農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們一起到古詩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詩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學第一句

  (1)出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讀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讀出感受。

  ①看圖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們,讓我們再細細地看看這位農民伯伯,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從外貌、衣著、動作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②師生對話,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體驗,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陽在烤,田裡被曬得像蒸籠,農民伯伯打著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還是不停地流下來,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裡。在腦海中想象著這樣的畫面,把這兩行詩讀好。

  (5)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2、教學第二句

  (1)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覺得農民伯伯很辛苦,於是寫下了後兩行詩。(出示後兩行詩)指名讀。

  (2)認讀“二類字”。

  (3)將生字寶寶送回詩句,再指名讀。

  (4)讀了這兩行詩,你知道詩人在想什麼呢?(穿插理解“盤中餐”)從一粒種子到收穫,農民伯伯需要做些什麼呢?

  (5)引導感情朗讀:這一粒一粒的米飯包含著農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農民伯伯一把鋤頭一身汗,種出了多少糧食,養活了多少人。讀好三、四兩行。

  (6)詩人不僅自己感受到了,他還要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引讀後兩

  行詩)

  (三)內省悟情,誦讀全詩。

  1、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辛苦。(板書:粒粒皆辛苦)糧食來得這麼辛苦,這麼不容易,我們平時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讀古詩,將看到的情景、體會的辛苦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創設情境,背誦古詩。

  1、這幅畫面是詩人李紳出外遊玩時看到的。他沒有注意郊外如畫的風景,而是看到——(引讀一二兩行詩句),想到——(引讀三四兩行詩句)。李紳把辛辛苦苦勞動的農民裝在心裡!你們能記住農民伯伯的辛苦嗎?自己試著背一背這首古詩。

  2、創設情景背古詩

  五、複習鞏固,教學生字

  1、複習生字,開雙列火車:一個讀生字,一個給生字組詞。

  2、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所學四個生字。

  3、評價。

  六、作業:將這首詩背給家長聽,並和爸爸媽媽說說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桑娜、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導學生合理的想象。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桑娜、漁夫的優秀品質。

  2、指導學生合理想象。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知窮人。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窮人一課,齊讀課題。思考: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

  板書:桑娜漁夫西蒙

  二、學習1—7自然段。

  1、課文中哪些內容描寫他們窮呢?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出示幻燈: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孩子們沒有;吃的是,菜魚。西蒙的兩個孩子他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他們!

  2、學生練習填寫。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三、學習描寫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貧窮,當她發現西蒙死了,就毫無猶豫的把兩個孩子抱回家。回來後她想了些什麼呢?同學們默讀8-—11段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2、同學讀自己畫的句子。

  3、教師出示幻燈,逐句學習。

  (1)幻燈內容:“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教師追問,你覺得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出示幻燈:“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部,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

  (4)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體會漁夫的品質。

  1、不僅桑娜有這樣的品質,還有誰有呢?(找出描寫漁夫品質的句子學習。)

  2、出示幻燈:“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3、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漁夫、桑娜可能。

  孩子們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們今後的生活會怎樣呢?請同學們根據書上的插圖描寫。

  板書設計:

  窮

  桑娜 漁夫 西蒙

  人 抱 熬

  擔憂 害怕 堅定

  善良

  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本課參加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榮獲一等獎。被教育部電教館收錄於《全國優秀教師課堂實錄》錄影帶中並出版發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山市》處於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繼《〈論語〉十則》後第二篇文言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學現象,蒲松齡用精煉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發展和消失的經過,極富想象力。本課學習主要以誦讀為主,並能根據描述想象山市美景,瞭解科學知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文言字詞不需要重點掌握,但也得作些瞭解,以幫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學思路:

  對誦讀目標的處理,我設計了七讀(時間是30分鐘左右,其中理解讀8分鐘,背讀5分鐘,其它各遍讀都在3分鐘左右):先聽師範讀,掌握生字新詞,再初讀感知,瞭解文章大意,然後大聲讀,把課文讀通暢,接著進行默讀,理解課文內容,然後學生想象讀,根據所讀到的文字來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礎上,學生美讀全文,深化領悟,最後大聲背讀。這些步驟使學生漸漸地熟悉理解了課文,反反覆覆的誦讀培養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對第二個目標的處理(用時10分鐘左右),我打算是課上稍提激趣,課下自主解疑。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亮點:一是匯入階段,用優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給學生以薰陶;二是討論反饋階段,透過做遊戲來掌握字詞,使困難的文言字詞學習變得活潑有趣,符合六年級學生特點;三是深化領悟階段,在同學和老師的渲染下,學生腦海裡有了山市美好景觀的畫面,此時學生美讀,可能掀起一個高潮。四是激趣探究階段,學生七嘴八舌獻計獻策,師引導學生透過自主探究來了解科學知識。五是作業佈置階段,給蒲松齡先生寫信說明山市的科學成因,既是對課文的鞏固和延伸,又是對探究習慣的督促檢查。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難點:山市的有關科學知識。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感覺到秋天已經來到了嗎?天空中秋風颯颯,秋雨瀟瀟,田野裡枯枝顫抖,黃葉飄零,一派秋的莊嚴。是啊,秋天的滿地落紅,冬日的漫天飛雪,春時的嫩芽嬌花,夏季的綠樹濃蔭,這些自然現象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種美麗神奇的自然現象卻好多年都難得一見,多數人一生都無緣看到。這種自然現象就是海市蜃樓。幸好清代有一位寫狐寫鬼的文學家蒲松齡,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描繪了一次這樣的`景觀——山市(山市蜃樓),彌補了我們不得一見的遺憾。今天,讓我們走進《山市》這篇課文,透過文字描述來欣賞一下這種奇特的景觀。

  板書題目作者,學生記住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二、誦讀施標:

  1、初讀感知階段:

  ○1師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標劃生字詞,並聽出師故意讀錯的生字。然後打出電子詞典,指定一學生領讀生字。

  ○2學生自由朗讀2至3遍,力爭讀得聲音飽滿,通暢無阻。

  讀完之後,試著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學習階段:

  老師先學了這篇課文,覺得這篇課文的目標可以有這兩個。大家看同意嗎?

  打出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

  ○3師佈置自學任務,出示自學指導:

  結合註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比一比誰理解得快。時間8分鐘。

  3、討論反饋階段:

  ○4師生、生生之間以做遊戲的形式來檢查詞句理解情況。

  遊戲:

  甲:我來問,你來答。

  某詞的意思是什麼?

  乙:這個問題難不倒我。

  ……

  師與一學生合作舉例。如:

  ……

  然後學生之間熱鬧遊戲,快樂掌握。師巡迴聽聽。

  ○5請學生根據文中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描繪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一兩名學生描繪出畫面。

  師藉機描繪:

  你不經意地一抬頭,看到不遠處,突地出現青塔白樓,樓閣殿堂,街道里巷,並且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然後一陣大風,塵土飛揚,煙霧瀰漫,只剩下那座高樓,燈光點點,人影屑屑,可是隻一會兒,樓漸低,減低,直至如拳如豆消失不見。的確是很神奇啊!

  這麼美好的景觀,我們得用同樣美的朗讀讀出來。引入下一階段。

  4、深化領悟階段:

  下面請同學們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美讀課文——投入感情,放飛想象,如醉如痴,物我兩忘。

  5、激趣探究階段:

  ○6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師生共同想辦法探索“山市”成因。

  師引導:這樣的美景,古人卻給它起了個瘮人的名字“鬼市”,為什麼?

  學生回答。

  師點撥引導:古時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對所看到的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葉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鬼神。可是現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秘面紗。同學們,我們透過什麼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樓的知識呢?

  學生七嘴八舌獻計獻策,然後明確:可以透過查字典、上網、《物理》課本、《十萬個為什麼》等資料。

  學生快快行動,查字典,看誰先查到誰讀出來。

  師引導:你明白這種現象是怎麼回事了嗎?這個解釋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慾。同學們,要做明白人,就必須自己動手,探索研究。

  那麼,交給大家一個光榮的任務:六人一組,課下查閱資料,得到海市蜃樓的有關知識。然後整理成文,給蒲松齡寫一封信。

  三、作業佈置:

  請學生查閱資料後給蒲松齡寫一封信,解釋“山市”的科學成因。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理解:

  這是一首介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變化的詩歌。它以擬人的寫法,抓住四季的特點,生動地描繪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詩語言親切,句式相似,情感濃烈,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的好教材。

  教學理念:

  (1)強化以生為本,進行先試後導。

  (2)重視感悟體驗,培養語感能力。

  (3)加強學科溝通,促進學科整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積累好詞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點;在盡情地朗讀中感悟一年四季的變化及特徵;透過誦讀及探究,發現詩歌的語言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讀兒童詩歌,在詩歌優美的韻律中感受四季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感知,個體感受

  1、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四季的美麗景色,教師朗誦。

  2、師生對話: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二、自主選擇,有感而發

  選擇一景,嘗試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表達。

  三、呈現文字,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自主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語言感悟,探究學習

  1、師生合作讀文,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

  2、探究學習,發現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

  二、情感感應,合作學習

  1、選擇季節,分組自主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讀出四季不同的特徵。

  3、誦讀全文,再現四季之美。

  三、學科整合,昇華情感

  1、譜曲歌唱。

  2、美景欣賞。

  3、聯絡生活。

  4、總結提升。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滿井遊記》教學設計8。

  2.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3.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美的意境,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遊記散文的獨特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

  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曆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

  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滿井遊記》教學設計8》。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先錄製好的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並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注意的問題:①讀音是否正確;②停頓是否分明;③語調的輕重緩急有無區別;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師選四位同學回答,分四組。

  明確:(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 xiā jiā léi

  (3)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4)huī lì wū

  2.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時作 作:起。 土膏微潤 膏:肥沃。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於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 新開:新開啟。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著杯、騎著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 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②一詞多義。

  ③難句翻譯。

  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遊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豔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餘寒景象”,寫了欲遊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遊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遊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遊路線;接著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後分寫山、水、柳條、麥田、遊人、鳥、魚,並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遊緣由

  及作記時間,結束全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優美的意境。

  (1)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2)選三位同學發言,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3)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於早春特徵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遊人相偕出遊,作者將

  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讚美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本課以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並透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昇華。

  本課的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6個字。

  2、瞭解水的不同形態和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樹立環保意識

  一、多種形式朗讀,質疑問難。

  1.匯入新課:今天有一位學習夥伴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它就藏在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裡,它是誰呢?(板書課題)請大家小聲讀課文,把它找出來好嗎?

  (課開始設定一個懸念,學生的心緊緊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誰,具有撩撥好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功,與本課最後一句: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麼?互為呼應。)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然後,想一想:學習夥伴是誰?(水)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在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用筆勾勒出不懂的詞、句,記不明白的問題。

  3.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教師對難點字音及輕聲音節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創新識字。

  (老師出示課件:我巧記:一隻小黑狗,長著四個口(器)。水大好發電(淹)。禾苗的家(稼)。家裡玩火(災)。闖了大禍一隻腳踢三球,一腳踢到樹上頭(躁)。學生猜字謎,並自編字謎。如:學生說: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陽在西邊(曬)透過這個環節增加識字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4.以讀促思,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朗讀課文後,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如極小極小是什麼意思?汽為什麼會變成雲?為什麼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麼?等等。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質疑,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解答。(a師問:透過讀文,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質疑。b師梳理、歸類,給學生提供一個自學網站:現在進入小讀者網頁,根據提示來學習,我的變化,我的脾氣,我在哪裡,自學完後,小組內交換意見,再推薦彙報。)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課文的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依據自己的閱讀思考理解感悟,把閱讀心理過程外化,學生經歷:提出問――分析問――解決問的完整訓練,主體地位凸現。

  二、資訊科技與語文整合嘗試

  1.利用全文動畫來突破難點,激發興趣。

  (1)學生討論雲變成雨、雹子、雪的過程後。透過動畫演示雨、雹子、雪形成過程,給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適當點撥向學生解釋雹子是空中降下來的冰塊,多數出現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後伴隨雷陣雨出現。冰雹給農作物帶來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對人、畜、建築物也會造成危害。)

  (2)揭示謎底: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汽在空中會變成雲,雲在空中遇到冷空氣又會變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見,雲、雨、雹子、雪都是由什麼變成的?(水汽)

  (3)小節:其實,我們剛才所認識的雲、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呈現出的不同狀態。

  2.進入專題網站水,生命之源,拓展知識,揭示水的利與弊。

  (1)學生進入專題網站,選擇感興趣的知識讀,引導學生把興趣點和課文內容聯絡起來。

  (2)聯絡實際討論: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

  在教學中用電腦提高了教學質量,豐富了感性知識,透過專題網站,拓寬知識面,使學生既能一邊學課文,又能一邊瞭解到平時生活中不能看見,或不能理解的事物運動變化的全過程,接觸到更多的資訊,從而獲得新知識,豐富形象思維。課件製作出生動形象的畫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複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1.引導啟發:誦讀本文,會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彷彿是千變萬化的水,先乘著陽光到了空中飄浮,變成雲,遇冷凝結,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覺、散步、奔跑、跳舞。水為人類做了許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壞事,要完全降伏它,還需要人們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呢?

  2.學生在校園BBS中就上述話題留言。

  資訊科技適時、適度、有效的運用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利用網路提供資源,豐富了學習的內涵,提高了學習效益。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讀、書寫本課8個生字,進行滲透性識字;能組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並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體會狐狸媽媽對小狐狸無私、偉大的愛。引導學生在感受愛的同時,試著表達愛。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課文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狐狸媽媽翻山越嶺為飢餓的小狐狸摘來葡萄,路上卻遇上獵人,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開獵人。狐狸媽媽死了,而她放在樹下的葡萄卻在若干年後長了起來,結了串串葡萄,讓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三、學情分析

  1、這篇課文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因此學生對內容應該很感興趣。老師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多采用集體讀的方式,讓學生儘快熟悉課文。再採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好:摘、嗚、歇等字的寫法。

  2、課文重難點突破:讓學生透過多種方式讀文,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含義,使學生懂得親情的偉大與珍貴。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推理與豐富的想象複述課文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自身感受突破重難點。

  四、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

  師:學了前兩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世界上親情的無私與珍貴,那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過令人感動的親情故事嗎?說說看。

  生自由交流。創設氛圍。

  師:知道嗎?這樣感人的故事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動物之間也有同樣的感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童話故事。

  (二)通讀識字

  1、初讀: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你不認識的字。

  2、測字:

  請同學們拿出生字卡片開始測字。把你生活中認識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交流之後你還能認識哪些字。

  學生活動:學生先把生字邊讀邊分成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兩部分,把認識的字讀給同桌聽,如果有同桌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3、教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4、再讀: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還有哪些讀不準的字重點讀讀,同時數數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5、檢查認字,指導寫字。重點指導摘、嗚、歇字的寫法。

  (三)細讀理解前七個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你都讀懂了什麼??

  2、同桌互讀。畫出描寫狐狸媽媽言行的語句,同桌交流你體會到了什麼?

  3、學生品讀。抓住表示狐狸媽媽言行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中母愛的事例體會親情的偉大。

  師:你們在父母愛的懷抱中長大,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狐狸一樣的經歷吧?說說看!

  4、表演讀。

  (四)教師小結。

  師:後來小狐狸在山裡到處找媽媽,一年、兩年,小狐狸不知不覺長大了,那它找到媽媽了嗎?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後三段。

  1、學生自由讀。質疑。

  2、指名朗讀。

  思考:山洞附近樹下的葡萄是從哪兒來的?小狐狸明白了什麼?

  3、學生交流。

  4、再讀課文,體會小狐狸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師:想一想如此無私的母愛,如果你是小狐狸會如何報答媽媽呢?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

  (二)品讀全文昇華情感。

  1、小組內合作讀文,體會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練習複述課文,培養學生想象力。

  師:這麼感人的故事,你們不想講給爸爸媽媽聽嗎?

  現在我們先把故事講給你的小夥伴聽聽,注意聽的同學可以幫他補充說明,看看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講明白,還要生動感人。

  生自由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合理的加進複述內容。)

  (四)總結全文。

  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珍貴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其中最偉大的莫過於親情了。我們一出生就被這種濃濃的親情圍繞著,清晨媽媽為你倒上的一杯濃濃的牛奶、摔倒時爸爸扶起你時那有力的臂膀、夜晚奶奶為你掖上被角、暑假裡爺爺和你一起釣魚這些你都感受到了嗎?這就是親情!不論幾年、幾十年,這份親情將永不褪色。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學習目標:

  1、感受書籍在我們生活、學習中起到的作用巨大。

  2、學習作者用對比的方式展示書的神奇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這首詩。

  學習要求:

  1、在對詩歌的誦讀中感受到書的神奇。

  2、學習作者的寫法,試仿寫一節。

  3、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感受到書對人類的神奇作用。仿寫詩歌。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課前蒐集資料,匯入新課

  1、說說和書有關的名言名句。

  2、從這些話語中,你能夠認識到什麼?

  3、小結,板書課題。

  二、朗讀感知,把握內容

  1、師範讀詩歌。

  2、生試讀通課文。

  3、交流評議朗讀情況。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去朗讀這首詩歌?

  三、讀中明理,掌握寫法

  1、點生通讀全詩。

  2、為什麼作者為用“神奇”二字來形容“書”?

  3、課文中用了哪些事物和書作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仿照前兩段的寫法再寫一節,抒發你對書的感情。

  5、交流,評議。

  四、全文總結。

  五、課堂作業

  1、練習生字。

  2、背誦詩歌。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