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背影》的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寫於1925年10月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也是敘事的線索作者除了對背影作了筆酣墨暢的細緻描寫外,還以背影為中心,安排了許多精彩的襯托和鋪墊《背影》無論記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卻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在一個平凡、樸素的背影上刻下了兩個質樸而深沉的大字“父愛”而這一主題的表達在物質充裕的`今天,無論對我們還是學生都具有極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二、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積累詞彙,明確“狼籍”、“躊躇”、“賦閒”、“頹唐”、“觸目傷懷”等詞語的含義
2、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文章主旨
3、 學習文章飽含深情的、樸素的語言
(二)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誦讀,深入體會文中表現的父子情深
2、 找出文章中描寫人物的語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仔細揣摩文中各種描寫手法的表達作用
(三) 情感態度價值觀:
珍愛親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心他人
教學重點
三、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及其作用,人物描寫手法的運用,領悟父子間的濃濃深情
四、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質感的語言,領悟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五、課前準備製作課件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 二課時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入題:(課件投影:播放歌曲《父親》)
師: 世界上,有許多愛包圍著我們,有些愛是細緻的,有些愛是厚重的;有些愛和風細雨,有些愛轟轟烈烈父愛、母愛、夫妻之間的愛、子女的愛、親人的愛……愛,已經成了中華文學史上永恆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的《背影》,讓我們來真切的體會一下濃濃的父愛 (板書《背影》)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裡。《背影》是記實散文,寫於1925年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三)寫作背景
《背影》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作者,走進《背影》
二、檢查預習:
1、指學生導讀準字音:
2、指導學生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背影》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父子浦口送別)
2、理清課文結構(全文分為四個部分,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3、我與父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
祖母去世 父親失業 家境慘淡 父子離別
4、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的?
以“背影”為線索組織材料,
第一次(在第1段):懷念父親 惦記背影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買橘 刻畫背影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 惜別背影
第四次(在第7段):別後思念 再現背影
4、為什麼要多次描父親的背影呢?(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寫背影最具體呢?(第二次)
讓學生齊讀課文第六段
5、自由發言:讀了這段,你感受到了什麼?或聯絡自己的實際你想說些什麼?
四、小結:
在你的生命過程中,父母的關愛一直陪伴在身旁,請你隨時留意,一定會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片段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習題“一1”
2、熟讀課文,找出文中你覺得寫得精彩的文段,並說說理由
六、板書設計:
第一次(在第1段):懷念父親 惦記背影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買橘 刻畫背影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 惜別背影
第四次(在第7段):別後思念 再現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