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律詩特點,讀出韻味。
2、理解詩歌內容,讀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透過聯想,感悟情境。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讀出情感。
【教學難點】
品味意象,透過聯想,感悟情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老師檢測預習,請學生們齊讀詩歌。(學生齊讀)
師:大家沒有讀錯字,節奏把握得還行。
二、瞭解學習目標。
幻燈片顯示學習目標:1、瞭解律詩特點,讀出韻味。2、理解詩歌內容,讀出情感。3、品味意象,透過聯想,感悟意境。
(請一個學生大聲朗讀)
三、活動一:瞭解律詩,讀出韻味。
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個“律”字,請學生們組詞。
生:律師、法律、嚴於律己……
師:《爾雅》中說:“律,法也。”律的本義是規定和法度。律詩又稱格律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法度最為嚴謹的一種詩歌體裁。
幻燈片展示: 律詩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師:請同學們齊讀律詩的章法。(學生齊讀)。律詩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號為單位,數一數律詩是幾句?
生:八句。
師:不錯,八句以上的律詩我們稱之為“排律”。“句有定字”,再請一個同學來理解“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生:“五言律詩”就是每一句是五個字的律詩;“七言律詩”是指每一句是七個字的律詩。
師:“五言律詩”簡稱為“五律”;“七言律詩”簡稱為“七律”;他們八句分為四聯,請大家根據每一聯的名稱的意思,思考一下應該對應哪一聯,連連線。
幻燈片展示: 第一二句 尾聯
第三四句 首聯
第五六句 頸聯
第七八句 頷聯(頷:下巴)
(學生回答:老師提示根據人身體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記憶: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師:現在我說哪一聯,你們快速的讀出詩中的句子。(師生共同完成活動:或齊答、或開火車。)
(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1、律詩的平仄:
師:“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個字,該平該仄,必須逐字講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這樣分:
幻燈片展示: 平聲:約為今音的一二聲 仄聲:約為今音的三四聲
例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師:平聲聲調漫長,有綿延之感;仄聲短促有力,含頓挫之意。請同學們在讀平聲時,延長聲調,一個平聲緩緩的晃一圈頭;讀一個仄聲時,晃半圈頭。我們用這種“搖頭晃腦法”把握韻律,還可以治療頸椎。(生笑)
(活動練習:老師搖頭晃腦的範讀首聯,學生各自模仿亦搖頭晃腦的讀,選一兩個讀得好的表演一下)
師:這樣平仄相間,形成了詩歌均勻而多變的節奏,抑揚頓挫,婉轉和諧,下面我們用“搖頭晃腦法”將這整首詩的平仄讀出來。大家看黑板的板書,為了方便大家區分把握平仄。老師用“─”表示平聲,用“│”表示的仄聲。
黑板板書展示: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綠水 前。
│ │ ─ ─ │ ─ ─ │ │ ─
潮 平 兩 岸 闊,風 正 一 帆 懸。
─ ─ ─ │ │ │ │ │ ─ ─
海 日 生 殘 夜,江 春 入 舊 年。
│ │ ─ ─ │ ─ ─ │ │ ─
鄉 書 何 處 達,歸 雁 洛 陽 邊。
─ ─ ─ │ │ │ │ │ ─ ─
(活動練習:學生各自模仿亦搖頭晃腦的讀,老師搖頭晃腦的範讀,然後學生單個、齊讀表演。)
2、律詩的押韻:
師:律詩的音韻之美除了平仄婉轉和諧之外,在詩歌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是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這叫押韻。
幻燈片展示: 押韻:全首詩通押一韻,通常壓平聲韻。
一三五七不論,二四六八分明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詩歌中找出押了韻的韻腳字是哪些。
生:應該是:前、懸、年、邊。
師:看看韻腳字都在哪幾句上?
生:在第二、四、六、八上。
師:對的.,這就是押韻的一個規律即:一三五七不論,二四六八分明。請同學們在讀韻腳字時,聲音適當的延長,這樣能使朗誦吟詠時,產生音韻和諧之感。
(學生活動:學生先自己體會讀有韻腳字的詩句,然後加上平仄的“搖頭晃腦法”,一起齊讀詩歌。)
師:這一次的吟詠韻味十足,比課前的第一次讀得棒多了,但感覺仍缺少些情感。下面我們進入到今天的第二個活動。
四、活動二:理解詩意,讀出情感
1、談初讀感悟:
師:請同學們結合你的初讀感悟,思考一下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生:對家鄉的思念。
師:很棒,你把詩歌的大致意思讀懂了。
2、知人論世:
師:讀詩還講究知人論世,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資料,並結合詩人的情感,思考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幻燈片展示: 王灣,唐代詩人,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寫這首詩時,詩人經過鎮江到江南一帶去。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詩人的形象:一個漂泊羈旅、思念家鄉的遊子。
3、深入研讀:
師:請找出體現詩人漂泊外地、思念家鄉的字句,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交流討論,五分鐘後交流答案。)
生:“次”是停泊之意,題目的意思是作者暫時停泊在北固山下。
師:是啊,這僅僅是詩人旅途中的一個驛站,不是最後的港灣。
生:詩人在綠水之上乘著“行舟”,駛向青山之外的“客路”,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羈旅在外,車馬勞頓。
師:你言簡意賅,很好的詮釋了首聯的含義。
生:作者思念家鄉,寫了一封“鄉書”,希望“歸雁”能夠幫他帶回洛陽。
師:“鴻雁傳書”是古詩歌中經常用的典故,同學們要把“歸雁”和“小燕子”這兩個“yàn”字區分開來。
師:這首詩寫於什麼時候?哪一句詩點明瞭寫作的時令?
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結合註釋看,這首詩應該是寫於年末春初,黎明之前。
師:是啊,這個時候一般的人家都是親人團聚,其樂融融。而詩人卻孤身漂泊在外,且時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頓生思鄉之情?
五、活動三:品味意象,聯想意境。
1、師:詩歌一般來說是“詩中有畫”,你覺得哪一聯最有畫面感?
(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用簡單的語言勾勒詩歌的圖畫。)
2、師:現在請發揮你的想象,描述“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情景。
生:江面潮水漲起來了,風吹著船帆鼓鼓的。
師:是這樣的嗎?同學們,要描述詩歌的情景,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首先,請同學們找出這句詩寫了哪些景物?
生:潮、兩岸、風、帆
師:根據詩人的描述,想象一下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兩岸闊是潮平的結果,我們可以感悟到潮水湧漲,江水浩渺。風 “正”, “正”應該理解為“和、順”,微風和順;帆“懸”,“懸”是端端直直的高掛著,可見波平浪靜。
師:那麼看到這樣的景物,詩人的心情會是怎樣?
生:應該是心胸開闊,心情愉快。
師:對的,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3、總結提升:
師:現在,我們歸納總結,如何品味詩歌意象,描繪情景。
幻燈片展示: 品味詩歌意象,描繪情景
第一步:找景物——品特點——悟情感
第二步:發揮想象,綴連成文。
六、學以致用:(課後作業)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發揮你的想象,描繪頷聯的情景。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透過三個活動,吟詠詩歌的韻味,品味詩歌的情景,有方法,有規律,希望同學們能將所學,應用到以後的詩歌學習中去,謝謝大家!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3、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2、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於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怎麼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範讀後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麼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麼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湧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裡”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並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盪,後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麼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麼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執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裡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絡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透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後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裡”“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