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精選28篇)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精選28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P62—6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透過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教具準備:三角板,活動角,課件,兩個角。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三角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出示三角板)

  師:你知道,三角板為什麼叫做三角板嗎?(預設:因為它有三個角。)那你知道什麼叫做角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課題:認識角)

  師:我們先來摸一摸角,說說你摸到的是角的什麼樣的?(預設體會: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師:你還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嗎?(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角

  1、抽象出幾何角

  (課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鬧鐘等物體中的大小不同的角)從生活中的物體表面抽象出角。

  師:誰能找出這些物體中的角?學生一個一個指。

  師:如果把這些實物上的角搬下來,就成了下面的圖形角。(課件出示抽象出角)

  師:像這樣的一些圖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個角嗎?同桌互相評一評對不對(師巡迴指導)

  3、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老師畫了一個角,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

  (1)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板書)

  直直的,我們叫它“邊”(板書)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頂點,兩條邊)

  (2)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用給角起名字的方法來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4、畫角

  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畫一個角?把你畫的角標上頂點和邊,並且給它改個名字,看看它應該記作什麼(師邊看邊指導)

  5、畫角時應該注意:先畫頂點,再畫邊

  6、練習

  判斷下面圖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二)、比較角的大小

  1、玩一玩

  師:老師今天還做了一個角,老師的這個角還會變呢?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佈置遊戲要求: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要使角變大,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要怎樣?(抽同學來演示)

  2、我們怎麼讓角變大變小的呢?

  合攏角的兩邊,角就變小;拉開角的兩邊,角就變大。

  師: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呢?

  總結: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程度(角的開口大小)有關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為什麼?

  (2)比較兩個三角板的大小

  三、課堂練習

  1、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

  2、一張正方形紙有4個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四、總結延伸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2、延伸:回家後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並指給他們看,好嗎?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個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四冊,認識角

  三、教學重點

  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四、教學過程

  ()談話匯入:

  ()操作實踐感知

  1、抽象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個別指一指

  B、引導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C、小練習: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動手做角,(準備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圓片、)

  (1)學生動手做,(選擇自已喜歡的材料)

  (2)適當展示,以學生介紹為主

  3、比較大小

  (1)觀察多媒體中演示的剪刀開啟關閉時角的大小變化,學生動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張開的程度有關)

  (2)直接比較,多媒體演示,一眼看出,(四個鐘面)

  (3)自主探究,誘發思考,還可以怎樣比較?(兩個鐘面)

  ()、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二題,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2、想做做第三題,下面的圖形各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你有什麼發現?

  3、動手剪一剪,一張紙剪一刀後,還有幾個角?

  4、遊戲擺一擺,用小棒擺一個有角的有趣的圖形?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那麼五角星能和你成為朋友嗎?不過五角星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小朋友,我真的只有五個角嗎?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透過讓學生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在合作中培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程度有關,探索比較角的大小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一些實物或圖形,課件。

  學具:活動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紙條,圖釘。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三角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出示三角板)

  師:你知道,三角板為什麼叫做三角板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

  識角。(預設:因為它有三個角。那你知道什麼叫做角嗎?)

  (板題:認識角)讓學生試著畫一個角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課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鬧鐘等物體中的大小不同的角)從生活中的物體表面抽象出角。

  (2)角的組成一個頂點兩條邊

  (3)找出教室裡物體表面的角。

  同桌協作:摸一摸角的頂點與邊,進一步明確角的組成。

  (4)讓學生利用小棒來擺一個角,加深對角的認識。

  A、學生擺角後交流。

  B、教師用兩根小棒擺一個不是角的情況學生判斷,並請學生說出為會麼不是角。

  師總結:看來,要擺出一個角,至少要用2根小棒,我們把他們叫做角的邊,這兩條邊相交的點叫做角的頂點。

  (5)判斷角:正確讓學生標出角的頂點和角的邊,錯誤說明原因。

  (6)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A、用給角起名字的方法來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B、學生標出圖形中的角,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明確角的記法、讀法。

  2、比較角的大小

  (1)出示三個鐘面,觀察它們的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同學們,你覺得:哪個角大?為什麼呢?

  (角的兩邊*開得大角就大。)

  課件顯示:把最小角的鐘面變大。你覺得:哪個角大?為什麼呢?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2)大小嘴巴的遊戲,讓學生明白角是有大小的。

  師:下面我們要來動腦筋了。看老師的這個角,你能調整手中的角,使它比這個角大嗎?你能調整手中的角,使它比這個角小嗎?

  想一想:你如何使角變大變小的?

  (把兩條邊向外拉,張口大,角就大:向裡推,張口小,角就小。)

  (3)與老師比賽:

  你能夠製作一個角,比老師這個角大嗎?

  學生做角。

  學生上臺演示:為什麼說你的角比老師的大嗎?小結比較的方法。

  同桌兩人比較角的大小:你是如何判斷的?

  (4)比三角尺上角的大小

  拿出相同的三角板,猜測:哪個角最小?師生合作比較角的大小。

  三、鞏固拓展

  1.第65頁想想做做

  2.拓展一:給你兩張紙頭,最多可以擺成幾個角?三張呢?

  3.拓展二:一張長方形紙頭,有幾個角?如果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呢?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穫?

  師:角的用處很大,角身上的秘密也很大,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小秘密。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

  《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由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銳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後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

  三角尺、直尺、白紙、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瞭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透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藉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然後分類驗證。並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啟發匯入

  1、(出示遊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並與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彙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選,實物去掉、只剩角)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遊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透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獲得新知

  (一)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彙報結果,並說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滲透方法

  1、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臺驗證,並說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說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銳角。和老師一起說:銳角銳角。快找一個銳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說:鈍角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透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後,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透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鬆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深化發展

  1、做角: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並給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是什麼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麼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說一說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麼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製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說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說學生畫,然後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鬆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穫?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教學片段實錄:(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片段實錄)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組彙報結果。

  師:你們是根據什麼來分的?

  小組1: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一類。

  小組2:不對。應該分三類。直角的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比直角大的也一類。

  其餘小組:對,我們也分三類。

  師微笑:你們都贊同分三類,那分兩類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思考)

  稍一會兒。

  生1:我知道了,分兩類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是按角的大小分,他們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兩種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標準不一樣。

  師:是呀,很多時候,數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們給角分類一樣,標準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做角、畫角、認識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1個頂點、2條邊,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能辨認角,能在物品圖片上找到角,並畫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動做角、用紙折角等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操作感知

  1、師生談話,引出用小棒拼圖形,先討論“拼”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個什麼圖形?再動手拼,最後交流拼出的圖形。

  用小棒拼圖形是學生喜歡的活動,用4根小棒拼圖形是學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動手拼,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拼圖形,高興嗎?知道“拼”是什麼意思嗎?

  生:一根接一根的連在一起。

  師: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拼,然後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來。

  如果學生拼出菱形(平行四邊形),告訴學生圖形的名稱。

  2、讓學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並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使學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個三角形,為認識角生成對此的素材。師:請同學們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麼圖形?

  學生拼完後,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拼出開口的圖形,如,,先給予肯定。然後,指導學生把開口拼在一起,成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來。

  3.讓學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並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

  在學生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都是“開口”的。師: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麼圖形呢?試一試!

  學生自由拼圖,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拼擺。

  師:誰願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

  學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擺角,展示4-5名學生拼成的開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有利於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師:請同學們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圖形,你發現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麼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這樣的圖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圍起來的圖形……

  只要學生的回答意思對,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5、教師簡單小結,同時,告訴學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角,初步認識角。師:同學們說得對,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圍起來的圖形,數學上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也就是沒有口的圖形。(指著學生拼成的各種形狀的角)像這樣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叫做角。

  板書課題: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讓學生觀察拼出的角,說一說有什麼共同點。

  觀察、發現圖形的共同點,為認識角以及各部分名稱做準備。

  師: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角,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個對接的點。

  如果學生說出: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給予表揚。

  2、教師結合小棒拼成的圖畫角,並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後,認識角有1個頂點、2條邊。從具體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關角的空間觀念。師: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角的圖形上表示出來。這樣畫:先畫出兩根小棒拼在一起的點,再從這個點畫出兩條直的線表示小棒。

  教師邊講邊畫出一個角。

  師:在數學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邊講邊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現在,誰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稱說一說角的共同點。

  生: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

  三、角的大小。

  1、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利用活動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課程素材。

  師:我們初步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現在,我們用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的角。

  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2、轉動活動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並畫出這些角,標上角度符號。

  轉動活動角,再畫出大小不同的角,為下面比較角的大小做鋪墊。師:同學們,看老師轉動手中的活動角,看一看有什麼發現?

  生1:老師我發現這個角會動。

  生2:我發現轉動活動角的一邊可以形成許多角,形成的角開口不一樣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師:好,請同學們一起跟老師畫出幾個角。

  教師轉一個角,照樣子畫一個角,畫出大小不同的角。並在圖上畫出角度線。

  3、讓學生指出畫的角的各部分名稱。鞏固對角的認識。師:你能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嗎?用手比劃一下每個角。

  再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讓學生指出畫出的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討論: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使學生了解,角的兩條邊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角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在充分操作、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形象直觀地體驗和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那麼,你們知道我們畫的這些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學生先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說明理由。使學生了解“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把這個較小角的兩條邊延長,觀察一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為什麼?

  生:這個角沒有變大,因為兩條邊延長後,頂點那角度並沒變。

  師:那麼,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和什麼沒有關係。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6

  一.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68頁“認識角”。

  二.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1.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透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觀察、操作、抽象思維等能力。

  (3)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2.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會用尺子畫角,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隻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3.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尺、活動角

  4.學具準備:紙、尺子、長角形卡片,活動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時間:1分鐘)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角,你們想認識它嗎?(板書課題:初步認識角)在學習新課之前,讓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簡單明瞭,直入主題,親切的兒童語言能具有親和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時間:1分鐘)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培養觀察、操作、抽象思維等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

  三展開活動,學習新知(時間:30分鐘)

  1.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脫掉漂亮的外衣,變成這樣。(多媒體演示紅領巾、扇子、鬧鐘、剪刀,將物體隱藏,出現三個角)(出示例1圖).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設計意圖:二年級學生感知能力差,讓抽象圖形,形成表象,有利於學生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找角

  師:同學們,除了大螢幕中的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或者在我們的教室,許多物體上都有角,請大家仔細看一看,認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說給你的同桌聽,好嗎?(同桌交流)

  師:哪位小朋友願意說說你找到了哪些角?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角有一定初步的感知時,再次鞏固對角的初步理解,為突破重難點奠定基礎。)

  (3)認識角:

  ①誰能說說角是什麼樣的嗎?

  先讓學生摸教師的三角形,摸任意一個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樣的,再自由發言,最後老師告訴學生: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②學生任意摸摸身邊的角,邊摸邊說角的各部分名稱,從而鞏固角的各部分名稱。

  ③小結:原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邊講邊螢幕板演)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突破重點。)

  (4)判斷角

  角爺爺過生日,設宴請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員,瞧,這些圖形都說自己是角,趕來參加宴會,小朋友,快幫幫角爺爺,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動手實踐,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紙,動動腦筋,看誰能用手中的紙折出一個角。(同桌交流)(投影學生折的角)

  (2)認識角的大小

  .課前老師給每組發了一個活動的角,請大家拿出來,

  (一)出示學習指導(共10分鐘)

  學習指導:

  步驟一:拉一拉角的兩邊,看看角的變化。

  步驟二:討論:想一想,什麼情況下角會變大,什麼情況下角會變小?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二)彙報交流:

  1.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師引導:原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係,張開的口大,這個角就大,張開的口小,這個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係嗎?(相應出示幻燈片填空: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係,張開的口(大),這個角就(大),張開的口(小),這個角就(小。)

  2.比大小:老師也做了兩個角,分別是藍角和紅角,(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邊的長度不同的角),你們覺得老師做的怎麼樣?猜一猜哪個角大?瞧!哥倆在爭吵呢?他們在吵什麼呢!結果如何,讓我們趕快去看看吧!得出小結:(角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然後出示《兒歌》,幫助學生記憶。

  3.認真觀察,體驗畫角。

  教師示範畫角,學生模仿用手在紙上畫角。

  (設計意圖:透過以上環節來突出難點)

  四.鞏固練習,拓展新知。(時間:6分鐘)

  1.講述藍貓去夢幻樂園的故事,看到這樣幾個字母:MFT,原來這是一個密碼,只要找出這裡面有幾個角,洞門就會開啟,你能幫幫他嗎?

  2.藍貓進入夢幻樂園:

  (1)遊戲:射籃球(數出下面圖形有幾個角和幾條邊)

  (2)拓展題:坐火箭:給你一個長方形,只能剪一刀,現在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鞏固對角的認識。)

  五.課堂小結,昇華新知。(時間:1分鐘)

  小朋友,你們今天學得開心嗎?請閉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學會了什麼?誰表現得最好。

  (設計意圖:再次鞏固學習這一課的新知。)

  六.課後作業:

  (時間:1分鐘)我們今天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去仔細觀察一下,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角,聽說過哪裡有角,明天跟老師或同學們分享一下,好嗎?(設計意圖:鞏固本課學習的新知)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邊

  記作: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操作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2.經歷角的大小變化的過程,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團結合作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景匯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新課,看老師板書:角,齊讀課題。

  師:生活中,你們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到過角?

  生:桌角。

  師:能指一指嗎?大家也來指指。

  (生指桌角時,僅會指某個點,並不是數學概念中規範的角)

  生:書角。(指的方法同上)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特徵。

  (1)直觀對比生活中的角與數學中的角,並逐步形成表象。

  師:老師也帶來了兩個圖形(貼剪刀、鬧鐘圖樣),能在剪刀上再來找找角嗎?

  師:剛才大家指的都是自己印象中的角,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角。(師邊說邊示範)舉起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指一指。

  師:好,我先把它畫下來。剪刀上還有這樣的角嗎?

  師:誰來指鐘面上的角?

  生指鐘錶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角。(指的動作非常規範)

  師: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指角的過程非常規範。

  師畫出鐘面上的角。

  師:認識老師剛才畫角的工具嗎?(三角尺)對,誰能找出三角尺上所有的角?想好的同學舉手。

  生指出所有的角。(動作也很規範)

  師:現在老師選擇其中一個角畫出來。(畫一個直角)

  (2)抽象角的特徵。

  師:比一比這3個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

  師:能來指一指嗎?(生指)

  師:同意嗎?(同意)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這個尖尖的地方,有一個點(師描),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生:都有兩條線。

  師:對,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邊)

  師:誰能指出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

  生邊指邊說(師引導規範指認)。

  師:現在數一數,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齊說: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多樣練習,強化角的認識。

  師:現在來辨一辨,哪些圖形是角?(課件出示:教材第65頁,想想做做第1題,生自己思考)

  師:想好的同學和同桌互相交流,看哪組同桌交流得好,找得全?(略)

  師:這道題目做得不錯,再來一道(課件出示第65頁,想想做做第2題)。能自己讀懂題意嗎?想好後,把答案用自己的小手錶示出來,藏到身後,我喊1、2,出,大家一起把答案打出來。

  2.感受角有大有小,並且角的大小隻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製作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師: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師:現在看看你們的本領大不大?聽要求:能把你的角變得大一點嗎?再變大一點,再大一點。(生操作)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生:我把角開啟,角就變大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

  師:說得真好,(師演示)確實是這樣的。現在你們能把角變得小一點嗎?再小一點。(生操作)這次又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生:把兩條邊合回來,角就變小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師:(演示)非常正確。

  師:看,我現在撥了一個這麼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撥一個比我大的角。撥好的同學舉起來,同學們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確)能不能撥一個比它小的角?同學們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確)

  師:哦,(師邊演示邊說)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據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第65頁的鐘面圖)一起說吧。

  生齊:第一個角最大,第三個角最小。

  (2)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師:看著老師的角,咔嚓,咔嚓,(把角的兩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沒有?

  生:變小了。

  生:沒有變。

  師:我剛才聽到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角變小了,一種是沒有變。認為角變小的先來說說理由。

  生:角的邊短了,角就沒有剛才大了。

  師:認為角的大小沒有變的同學也來說說。

  生:沒有變。(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剛才它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沒有變。

  師:他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角的兩條邊僅僅是變短了,但是角叉開的大小沒有變化,角的大小不變。

  師:現在大家回想我們剛才的操作過程,(演示角變大變小的過程)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現在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嗎?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小嗎?

  生:我知道了,現在角的兩條邊沒有再叉開,也沒有再合住,所以它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對,說得真好。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越多,也沒有合住越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演示)咔嚓,咔嚓,角的兩條邊又短了,角大小變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演示:只剪短一條邊)再剪,角的大小這次變了嗎?(沒有)角的邊都這麼短了,還沒變啊?

  生: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更多,也沒有比以前合住更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很好,能聽出來同學們對於角的變大、變小有了更深的理解。恭喜你們!

  (3)繼續感受角的大小,為下節課鋪墊。

  師:(指三角板上的直角)還記得這個角嗎?能從你的三角板上也找一個和它一樣大的

  角嗎?找到的同學小組內互相指一指。(生活動,師巡視)

  三、總結收穫(略)

  四、延續探究

  師: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又有了新的進步,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師:同學們,你們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張長方形紙,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角?

  師:現在試著猜一猜,如果剪一刀,剩下的圖形有幾個角?

  生:4個。

  生:5個。

  師: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下課後同學們還可以繼續實踐、研究。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透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透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探索角的大小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

  師:說說你的理由,為什麼這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絡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觀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願意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你能找出它們上面的角嗎?

  師:(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麼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紅領巾圖)你在紅領巾的什麼地方發現角?(學生上前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鐘面圖)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課件紅線標示)

  師:下面,我們把上面的這些角請出來.(課件顯示)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二)認識角

  1.師:仔細觀察,說一說角長什麼樣子?

  生:尖尖的。

  師: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以外,還有什麼?

  師生共同觀察,還有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2、摸角並感知角.

  師: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角的兩條邊。(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範)。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感受器。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三)畫角、介紹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你能在紙上畫幾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

  教師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並在黑板上示範畫一個角,並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再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

  師:為了便於區別很多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後在它的後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後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四)、練一練(課件)

  師: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不能和角成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麼?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

  師:同學們開啟課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角並標出來嗎?試試看。

  展示學生作業,集體交流。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理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師:看來你們已經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來我們來玩遊戲吧!

  教師出示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就藏在你們課桌裡面,請你拿出來,玩一玩。在玩的過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師:你怎樣使得角變大、變小?

  生:我把角的兩邊拉開,角就變大,我把角的兩邊合起來,角就變小。

  師:角的兩邊拉得越開,我們就說,張口變大,相反,就是張口變小。你能說說什麼樣的角大,什麼樣的角小嗎?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個角大?(展示兩組角,第一組可直接判斷大小,第二組是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

  師:第二組無法直接判斷大小,要怎麼比呢?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名學生上前比,老師指導比的方法:頂點和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比另外的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那個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我這兒還有兩個角(張口一樣大,一個邊長,一個邊短),你們觀察一下,哪個角大?

  生:邊長的角大。

  師:怎樣知道哪個大?

  生:兩個重合。

  比兩個角。課件演示

  師:哪個大?這說明了什麼?

  師生共同小結:角的大小隻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總結評價內化延伸

  師:學了這麼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學生介紹角。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五、聯絡實際,瞭解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用一用)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秘密.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記作:∠1

  讀作:角1

  教學反思:

  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和分類的知識入手,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能很快將圖形分成兩類,一類有角,一類沒有角,這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後面的探索知識創設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瞭解:角是尖尖的。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要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到數學層面,教學讓學生在剪刀、紅領巾、鐘面等實物上找角,並利用課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抓住角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透過摸角、畫角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累操作活動經驗,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生活經驗到數學概念,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聯絡實際生活,說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最後再次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

  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不足:

  1、讓學生畫出不同的角,學生的思維受先前老師示範性的影響,有的學生畫出的角張口方向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可以將問題的指向性再明確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在探索眼睛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的比較方法時,先讓學生討論後說一說方法,再讓一個學生上臺比給其它學生看,學生操作的全員參與面小,可以讓

  同桌合作,用活動角做出一樣大的角,使學生不得不思考怎樣操作才能做一個一樣大的角,從而進一步體驗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於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透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個活動的角。

  【學具準備】

  活動角、球、圓柱、長方體、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透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並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透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裡,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

  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透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裡。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鑑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藉助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3、重資訊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4、堅持面向全體,發展為本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並透過親身實踐、經歷的過程,初步認識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兩棵樹圖片(樹幹由一些竹竿支撐著),提出疑問:你知道為什

  麼這兩棵樹要用竹竿支撐著嗎?有什麼作用?

  2、課件演示竹竿與樹幹、地面之間形成了夾角,引出“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感覺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角的興趣。)

  3、出示剪刀、扇子、鐘面圖,引導學生知道身邊的物體就有角,引出課題。

  二、聯絡生活,探索新知

  (一)認識角

  1、摸角:

  讓學生分別摸一摸,仔細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長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圖形上有角?

  2、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到的角是什麼樣的。

  (設計意圖:從熟悉的圖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從而感受到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

  3、出示一個角,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再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組成,小結角的特點。

  4、學生用小棒擺角,再展示。

  5、找角:學生與同桌討論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設計意圖:透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的動態過程,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二)標畫角

  1、質疑,引出標畫角。

  2、示範標畫角。

  3、學生在兩個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角並標畫出來。(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體驗中反思,準確、科學地掌握標畫角的方法,深化對角的認識。)

  (三)比較角的大小

  1、引導學生玩一玩活動的角,感受角是怎樣變大、變小的。

  2、引導學生小結: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3、讓學生把剛才在兩個三角形中所標畫出的兩個不同的角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角大?是怎麼比較出來的?

  4、讓學生在數學書上找一個角,再和課桌上的一個角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角大?引導學生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設計意圖: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缺乏感性的經驗,只有透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於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根據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特設計實際操作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三、鞏固知識

  1、判斷下面的圖形哪個是角,哪個不是角?

  2、比較每組中兩個角的大小。

  3、拓展練習:找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透過這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得到昇華,檢測學生的認知效果。)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總結過程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自覺地將知識系統化,並在自我評價中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五、欣賞角

  給學生欣賞一組圖,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

  (設計意圖:用美麗的圖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角為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再一次體會角無處不在,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透過“找一找”“摸一摸”“認一認”“擺一擺”“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透過“比一比”活動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猜物匯入:

  這個盒子裡有一樣東西,是什麼呢?老師不告訴你。我請一位同學上來,請你用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然後告訴同學們,讓大家猜猜看是什麼東西?那你猜是什麼東西?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它為什麼叫做五角星呢?哪五個角?誰上來指一指?我們今天就要來認識一下角。(板書:認識角)

  二、感受特徵:

  活動一:找一找

  (出示紅領巾)這是我們同學每天佩戴的紅領巾,它上面有角嗎?有幾個角?誰上來指一指。(課件展示)

  (出示鍾)你能在這兒找到角嗎?在哪裡?(生說)你上來指一指。(課件展示)

  (出示剪刀)這上面有角嗎?在哪裡?師示範指一指。跟老師一起指一指。

  除了這些,你還能找到哪些地方有角呢?(生說)你能用手指給大家看一看嗎?

  我們找到了這麼多角,那你能用小棒擺一個角嗎?

  老師把它畫到黑板上,看老師是怎麼畫的?

  活動二:認一認

  (指著黑板上的角)我們把尖尖的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這個頂點出來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跟老師一起說一下。用手指一指你剛才擺的這個角的頂點在哪裡?邊在哪裡?

  一個角就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同時在電腦中演示畫角的過程)

  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和兩條邊,你有什麼感覺?這兩條邊是(直直)的。

  這兩條邊之間的部分就是這個角,我們可以用“)”標出角。角有個專門的符號:“∠”,同學們覺得這個“∠”的符號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比較像?它們完全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為了方便記錄和說出這個角,我們可以用序號1來表示。記作:∠1。讀作:角1。

  都認識角了嗎?

  活動三:指一指

  (嘗試練習: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角,是角的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不是角的說出為什麼,如何使它變成角?)

  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你用“︵”標出來。(實物投影)你可以把它標在書上67頁的指一指。

  三、比較大小:

  看樣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角。

  活動一:做一做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用裡面的材料做出一個角。

  慢慢轉動角的兩條邊,看看角有什麼變化?(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

  活動二:比一比

  ⑴比較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大的畫“√”。

  哪個大?同意嗎?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紅色的角大。除了用眼睛看,你還有別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嗎?都認為這個角大嗎?那你發現比兩個角的大小,其實就是比這兩個角哪個角的(張口大)。那現在呢?看樣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那這兩個角誰大呢?為什麼?

  ⑵大小三角板比較

  王老師手上有一塊三角板,你手上也有一塊三角板,你覺得老師手上三角板的這個角和你手上三角板的這個角比的話,誰大?為什麼?

  (3)同桌兩人每人撥一個角,然後比一比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四、動手實踐

  在發現角的這麼多秘密後,你能用自己的身體創造一個角嗎?

  五、總結收穫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個新朋友?如果你是角,你會怎麼跟大家介紹你自己呢?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內容設計

  這部分教材是初步認識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第2道例題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並在操作活動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並透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著教材還介紹了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3題,主要是從圖形中辨認出角或數出角的個數,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4.5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並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二、編寫特點

  1、初步認識角時,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實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抽象出角的圖形,指出這就是角。然後,讓學生從教材所給的圖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這樣,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

  2、教材設計了做一個角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活動。活動編寫開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滿足學生不同學習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給出想法、做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既可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

  3、教材加強與其他知識內容的聯絡,體現綜合性。比較角的大小時選擇“鐘面”作為學習素材,透過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轉動,不僅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變化,而且也深化了對有關鐘面的認識。

  4、教材結合已經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其他的多邊形,讓學生數出這些圖形中角的個數,引導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這樣既鞏固了對角的初步認識,又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對多邊形的認識。這些安排對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有關數學內容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很有意義的。

  5、例題的編寫有層次,有一定的彈性,條理清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如“你知道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等啟發性的語言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例題和習題可操作性強,調動了教師的能動性,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真正體現了《標準》提出的教材編寫思想。

  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

  2、並透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在多樣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每人準備一副三角板,一些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實物素材(鍾、瓷磚、五角形、三角板等)。

  1.導學:瞧!同學們,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禮物,喜歡嗎?請每個小組拿出這些禮物摸一摸,看一看,他們各是什麼樣兒的。(學生觀察、相互議論、師參與)

  2.展交:你們發現了嗎?這些禮物裡藏著一些新的幾何圖形,瞧!(課件演示抽象角的過程)我們把這些圖形就叫做“角”。

  這些角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請仔細觀察、找一找,是幾部分組成的。(先讓學生說,如有困難教師幫助。)

  3.組織互學:你還能找出這些禮物的哪些地方還藏著角嗎?(自己找一找,然後在小組裡指一指、說一說。小組長彙報學習情況。)

  4.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後指給同學或老師看一看。(相互評價)

  [設計思路:教師提供各種典型的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參與性。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後,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豐富對角的表象積累,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二、動手做角,加深認識

  5.導學:從叔叔阿姨送來的禮物中我們認識了角,你能說一說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嗎?(相互說說後指名說)你能想辦法做一些角嗎?請動手試一試。

  6.組織展示。(教師評價、鼓勵)

  7.引導自學:看看蔬菜老師們又是怎樣想辦法做角的(引導學生讀圖)?你也拿出自己的學具學一學,做一做。做出後相互看看。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我在教學中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然後組織展示,給學生創設充分表現自己的環境,讓學生變“聽眾”為“主人”,由消極接受變為積極發現,並在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肯定自我傾聽他人意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觀察比較,感悟大小

  演示活動:教師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叉開的大小,感知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與角的大小的關係。

  1、導學:剛才我們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時看出兩針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展示交流:根據你的想法判斷教材74頁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判斷後在小組裡說一說,相互評價。)

  3、導學:我們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先判斷教材75頁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然後再看看蘿蔔老師是怎樣比較的。(課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較方法)

  用這種比較方法比較老師給你們畫的兩個角的大小,並給你的同伴說出比較的結果和比較的方法。

  導學:你知道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

  論後組織展示交流)

  ?設計思路:我先讓學生看角的大小,然後用比較的方法來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既提高學生的求知慾望,又學習新的比較方法,同時也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最後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並組織交流,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流中拓寬知識,發展數學思考

  四、應用拓展,積累經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同學們表現真棒,從叔叔阿姨們送來的禮物中學會了這麼多的數學知識,老師也想考考你們,請完成第1題。

  組織交流,評價鼓勵。(作出判斷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判斷的理由。並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2.自己測試。

  完成“想想做做”2、3題。(老師報結果學生自己評價)

  引導思考:“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組織全班交流。

  按規律判斷。(師說圖形生判斷,相互評價)

  3.玩一玩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紙扇和剪刀按老師的要求玩一玩。(師說要求,生親自操作。)

  多玩幾次後組織說說得出的結論。

  根據剛才的結論你能很快判斷一些角的大小嗎?請試試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區別的角。)

  4、總結評學,拓展延伸

  總結評學。

  從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設計思路:認識角後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積累活動經驗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應用:“導學、展交、訓練”教學模式,按照“由實物抽象出圖形並認識圖形、做角並認識角的大小、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巧妙地把導學、展教、訓練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而展開教學。課堂活動中把課件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對角的認識,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動手操作’這一學習方式的有效性。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做到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鬆,學得愉快。真正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2

  【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6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夠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透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

  教學過程:

  遊戲匯入:

  一、遊戲匯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談話:同學們,在平面圖形的王國裡,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遊戲:老師這裡有一個袋子,裡面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誰能閉上眼睛,在裡面摸出圓來?

  (學生紛紛舉手。)

  指一名學生上臺來摸。學生摸出後,加以激勵。隨後提問:如果讓你

  們來摸你也能摸出來嗎?(生齊答:能!)

  師:你們都這麼確定能摸出圓來,請問有什麼竅門嗎?

  (學生答:因為別的圖形都有角,可是圓邊上都是滑滑的,沒有角。)

  師:同學們真有辦法!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國裡的一個成員。(板書:認識角)

  2、找角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除了圓,其餘的圖形中都有角,那麼我們就先拿出三角形,請你把角找出來。

  指名學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學生找角只摸頂點。)

  教師示範指角:剛才同學們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確的摸角方法應該是這樣的:(教師從頂點出發摸兩條邊)。

  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個角。

  師:現在讓我們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構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學生自由的找角,並全班進行交流。)

  師:將這些物體面上的角移下來就成了數學上的“角”。(教師邊說邊點選課件從剪刀、三角形、鬧鐘上抽象出角。如圖:)

  2、畫角

  師:(教師邊示範邊講解)下面看一看老師怎樣畫角?先畫一點,再從這點出發畫兩條直直的線,再在裡面畫一條弧線,就成了角。(教師分別在黑板上畫出以上三個角。)

  3、角的組成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畫的三個角,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教師板書:如圖)

  邊

  邊邊

  頂點頂點頂點

  邊邊邊

  提問:角的邊又有什麼特點呢?(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追問:如果有一條邊是彎的行不行?

  4、練習

  判斷: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題。

  判斷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在追問: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操作,指名到影片展示臺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況。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

  1、認識角有大小

  (1)談話:我們的這個新朋友真的很調皮,它還會變化呢!

  出示一個分針和時針夾角很小的鐘,然後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逐漸變大。提問:分針和時針形成的夾角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師再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變小。

  提問:現在這個角又發生了什麼變化?這說明了角怎麼樣?(板書:角有大小。)

  (2)課件出示例題2中的三個鐘面。

  讓學生比較那個角最大,那個角最小,並說說是怎麼比較的。

  全班交流彙報。(學生可能是觀察邊叉開的程度,也可能數格子,都肯定鼓勵學生。)

  2、做角活動

  (1)談話:角有大小,那麼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呢?我們來做個實驗。用準備好的材料做活動角。

  (2)同桌每人做一個角,比一比誰的角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發現憑觀察難以比出大小的角,讓這兩位學生上臺全班進行比較。

  引導學生用重疊法比較。

  多媒體課件演示用重疊法比較的過程,讓學生觀察。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發現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題。

  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角?(剪刀、扇子)引導學生把扇子和剪刀

  慢慢開啟或合攏,觀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變化。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B、“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明確題意。

  學生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提問:你發現折出的角中,那個最大?那個最小?指給同桌看。

  四、全課總結,拓展角

  1、談話: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那個圖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樣介紹自己。指名學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角娃娃非常高興,要出個腦筋急轉彎:4-1=?課後試著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比誰的剪法多?

  3、實踐作業: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3

  本課時《認識角》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觸控和體驗中學習新知,就是要求教師依據新課程理念,引導學生進入實質性的、體驗性的學習程序,讓學生自己多實踐、多操作、多交流,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這正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典型體現。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透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製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進行編寫,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摺紙、制角、比較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透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裡。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鑑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藉助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在幾何知識教學中,資訊科技參與數學教學,提供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的圖象能促進學生建立空間觀念並培養空間想象力。小學中的幾何初步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們在獲得空間觀念的過程中,視覺、觸覺、聽覺及其相互結合起著重要作用。空間想象力是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空間想象是高一級的心理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現思維過程,以促進學生這一能力的提高。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透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3、重資訊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根據資訊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透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昇華。

  4、堅持面向全體,發展為本。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並透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象",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昇華"。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獲取的絕大部分數學知識都首先是在對現象感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表象從而形成概念的。所以在課的開始,我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從圖形王國裡的圖形元遊戲匯入,讓學生找到躲在實物中的角娃娃,抽象出角這個圖形,從而揭示課題。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三關。鼓勵他們,只要課上能積極動手、動腦,用自己的智慧順利地闖過三關,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我為學生開啟"學習闖關"這扇窗,為他們展示一個具有吸引力、新奇鮮活的數學世界,進而在挑戰和體驗中學習新知。

  第一關: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認識角。我將出示一些學生身邊熟悉的實物圖,如三角板、剪刀、數學書等,讓學生找實物圖中的角,由實物圖過渡到幾何上抽象的直觀圖,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便於學生理解,同時滲透了"一切客觀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絡"的啟蒙教育。接著,透過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讓學生親身感受一下角的特點,聯絡觸控時的感覺,從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稱,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然後透過一些判斷練習,進行辨析,可以說學生對角的學習是一種"體驗性"的學習,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觸控式"、"體驗式"、"建構式"的學習。正如皮亞傑所說:"只有要求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

  第二關:做角。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裡,我將充分體現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工具,用自己的方法來做一個角,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去經歷一個過程,因為過程肯定和一些具體的知識、技能或方法聯絡在一起的。做完角,選擇一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說折角過程,以便全體學生觀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第三關:比較角的大小。這部分內容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在上課前,我反覆研究教材,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猜測到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長短有關;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怎樣能直觀的將這兩種情況演示給學生看,並能驗證到底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緊跟著展示角這個環節,我選兩位同學上前出示自己做的角,(其中有一個是活動角)。即而提出問題: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呢?學生果然出現兩種答案。這時候,我不急著判斷,我出示一個實物鐘面,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學生很容易發現,時針和分針構成的角在逐漸變大,於是我追問:"可是,時針和分針的長度並沒有變化呀!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自然地,將學生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學生將更容易得出正確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將學習的角度重點指向了學生,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必須在教學中體現這一角度的轉換。在學生順利地闖過了這三關以後,我設計了一個"角樂園"的情境,伴隨著輕鬆的音樂,學生閉上眼睛,老師準備好一個帽子,帽子裡有三角形,長方形、五邊形、圓等各種圖形,老師走到某個學生身後,他將有機會在老師的帽子裡摸一個圖形,只要他摸到的圖形上有角,那個圖形就送給他了。我將再一次讓學生體驗觸控的感覺,而這次是有選擇性的,因為一不留神就會摸到圓這樣沒有角的圖形。這樣設計的目的,第一,我想讓學生與數學知識來一次親密接觸,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是觸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縮短與數學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第二、履行了課一開始自己的諾言,大家闖過三關以後,將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老師的諾言,對孩子們來說,是異常重要的,而這些五顏六色的圖形,在孩子們心裡已經是個不錯的獎勵了。短短几分鐘的輕鬆,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有益又有趣。

  本課的練習,我設計了三種。第一:在初步認識角之後,隨之出現5個圖形,讓學生判斷該5個圖形是否是角。這個練習我把它叫做"跟隨"練習,即剛學會一個新的概念,認識一個新的圖形之後,緊跟著的一個比較容易的以選擇和判斷為主的練習。第二:在完成認識角、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的所有教學之後,設計了一次練習,我把它叫做"鞏固"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做一次運用,難度稍加大,但學生能做出來,並且能找到練習中的規律,能享受到一種成就感。第三:在課的最後,留下課後練習,我把它叫做"開放"練習。題目是這樣的:試著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看看還剩下幾個角。比一比誰的方法多。這個題目不止一個答案,是留給學生課後做的,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完成。

  以上就是就《認識角》這節課進行的教學反思。更多的是想將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實驗的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與大家一起探討,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和幫助,以此來更好的完善我們的教學。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國標本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64-66頁的內容。本課是第1課時,主要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感悟角是有大小的,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教具準備

  活動角、多媒體課件、白紙等。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紙、一個圖釘、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角

  談話:數學王國裡住著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們要來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大家歡迎嗎?(……)瞧!(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邊唱邊跳走過來的情形。)他們來了。(課件動畫:一個三角娃娃得意地跳著舞……甩掉了一條邊。)……咦?這個三角形娃娃怎麼少了一條邊呢……原來調皮的三角形把一條邊給弄丟了,出示,它少了叫它---角。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並與“角”交朋友,好嗎?

  二、探索新知,認識角

  1、抽象角,認識角。

  (1)從實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幫我們請來了很多“角”娃娃,“角”娃娃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願意嗎?(出示多媒體畫面:長方形紙、三角板、鐘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這些小客人嗎?看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說說,你從哪裡找到了角?並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結:原來調皮的角就藏在這些物體中,小朋友真聰明。

  師(驚喜狀):這會兒,角娃娃藏到教室裡來了,你能在教室裡找到它嗎?

  生:……

  (2)折角,體會角的特徵。

  出示一張白紙。

  師:角跑到老師這張紙上了,你能幫老師找出來嗎?

  這張紙還能變出很多角呢,誰會變出一個角來?請小朋友拿出一張紙折一折。

  請學生將紙對摺,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師:小朋友,用你折出來的角對著自己的手心或臉,戳一戳,試一試有什麼感覺。”(師邊說邊示範)

  為什麼會有痛的感覺呢?(……)對,因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兩邊還戳人嗎?有什麼感覺?(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樣子。

  小朋友,角的本領可大了,它不僅能藏在物體的身上,還能從物體身上走下來呢。(學生睜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課件動態演示角從剪刀、三角尺、鐘錶上移下來的情景)學生髮出驚歎聲。

  2、演示畫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剛才小朋友找到了許多角,老師也找到了一個,並把它畫在電腦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麼畫的?(課件動畫演示“手握鉛筆”畫角的過程。)

  誰來說說你看到老師剛才是怎麼畫角的,先畫什麼,再畫什麼。你能自己畫一個角嗎?指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有意識讓學生畫開口方向不一樣的角。)

  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麼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第64頁裡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學生交流後,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練一練,鞏固角。

  a.數學王國的圖形娃娃聽說我們在學習角,都爭著說自己是角。誰說得對呢?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b.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想想做做”第2題。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

  1.圖形王國裡兩個角在爭吵,都說自己大。到底誰大呢?請看螢幕。

  學生爭議後,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兩個角重疊。(頂點對齊,其中的一條邊對齊。)

  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們學得這麼認真,給我們送來了一件禮物,看!(動畫演示鳥銜“活動角”的一邊不斷活動的情景。)

  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老師也有一個這樣的角,因為它的兩邊可以活動,所以我們叫它——活動角。

  拿出你們的活動角(老師和學生的活動角兩邊同樣長),誰能上來拉一個和老師同樣大的角。

  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和老師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個同學再過來拉出一個比老師拉的角大一點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師小的角嗎?

  小結: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師生比活動角的大小:邊一樣長的活動角相比,邊不一樣長的相比。交流:你有什麼發現?

  (2)讓學生拉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提問:如果老師把你的活動角的兩邊給剪掉一段,你還敢和老師的角比大小嗎?

  討論: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小結: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4、活動角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見過像這種大小會變化的角嗎?說給同學聽聽。

  你知道剪刀、扇子設計成活動角有什麼作用嗎?

  四、鞏固拓展,應用角

  1、拿出兩支鉛筆擺角

  ⑴擺出1個角

  ⑵擺出2個角

  ⑶擺出4個角

  學生擺,師指導。

  2、數一數有多少個角?

  3.最後“角娃娃”送給我們一把金剪子,讓我們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看還剩幾個角?我們動手做一做吧。

  五、總結評價,延深角。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學得快樂嗎?你能用角說一句話嗎?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初步學會做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4.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5.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

  教學準備:三角尺、小棒、紙、釘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新知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看:

  藍貓: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多媒體演示:帶著紅領巾的藍貓,一隻手拿數學課

  本,另一隻手拿一隻插著吸管的杯子)

  師:藍貓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新本領:認識角。(出示課題)

  (評析: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物藍貓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情緒,使學生對所要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和期盼。)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讓學生邊觀察自己的數學課本邊找出藍貓手中數學課本封面上的角。

  指導學生用手勢正確地比劃出角。(首先由教師用手勢演示第一個角,接著讓舉出數學課本,與教師一起用手勢表示出第二個角,然後讓一名學生演示第三個角,最後讓全體學生一起書空比劃出多媒體上的第四個角。)

  師:你們看,藍貓也是一位光榮的少先隊員呢。我們再來找一找紅領巾的面上有沒有角,好嗎?

  生:有三個角。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紅領巾上的角。(多媒體邊演示)

  師:我們剛才在數學課本的封面上、紅領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們看看還有角嗎?(多媒體演示吸管。請學生上臺用手勢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藍貓: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對,這些都是角。(多媒體演示:隱去三件物品顯出三個角。)

  請學生拿出三角板。

  師:那麼你們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嗎?找出角,並用手勢表示給你的同桌看,好嗎?

  (評析: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因勢利導,精心安排了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透過對實物的觀察以及手勢演示初步體會角的含義,加強感性認識。同時,在抽象角的圖形時,應用媒體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由實物的角變化為圖形的角的過程,促使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

  2、摸一摸

  師:(讓學生摸一摸角的頂點處)有什麼感覺?

  生:尖尖的。

  師:(在多媒體裡出示第一個角的頂點)對,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

  師:(再讓學生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有什麼感覺?

  生:直直的。

  師:(在多媒體裡出示第一個角的邊)直直的,我們叫它邊。

  那麼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呢?

  (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讓學生分別指出第二、第三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3、辨一辨

  師:藍貓的好朋友都來了,他們都畫了一個角,你們看看它們畫的對嗎?

  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如果是角,要說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說出理由,

  (評析:讓學生透過觸控感受角的頂點和邊,突出了角的本質特徵,再透過判斷所畫角的正誤,自然地引入畫角的教學)

  4、畫一畫

  首先請學生自己動手畫角,同時讓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然後讓多媒體演示藍貓畫角過程,接著讓學生按藍貓畫角的方法再畫一個角,並將自己所畫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指給同桌看一看。

  (評析:創設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先鼓勵學生嘗試畫角,其間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可以自己畫,也可以討論,還可以看書,尊重學生的主觀意願;針對畫角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尋找畫角的正確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媒體動態演示,使學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畫法,從運動的觀點來加強對角的認識。)

  5、數一數

  藍貓:你們真棒!我想邀請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嗎?(多媒體演示出藍貓家的外景)

  師:藍貓又遇到難題了,開門的密碼忘了,門打不開,怎麼辦?你們願意幫它找密碼嗎?(多媒體出示藍貓家窗戶、屋頂和門的邊框圖形)

  師:只要你們能正確找出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就能知道密碼了。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每個圖形中角的個數。

  (評析:溝通了角與多邊形之間的聯絡,滲透聯絡的觀點,加深對角的認識。)

  6、做一做

  師:哈哈,門打開了,咦,桌子上放了一個信封,裡面寫的是什麼內容呢?

  (展示信紙內容:小朋友,你們好!剛才你們認識了角,現在我為大家準備了吸管、小棒、彩色紙等材料,請你任選一個你喜歡的材料做一個角。加油吧!)

  讓學生各自選用吸管、小棒、活動角、彩色紙等物品做一個角。

  學生上臺演示自己的作品。

  (評析: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7、玩一玩

  師:(介紹活動角)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可以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佈置遊戲要求: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麼有關?角變大了,看看角的兩邊叉開得怎樣了?角變小了,角的兩邊叉開得怎樣了?

  學生活動後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的概念。

  8、比一比

  師:你們做一個比周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師:你們能做出一個和它一樣大的角嗎?

  教師取一名學生做的角來比較大小。(介紹重疊法)再請一名學生自己上臺比較大小。

  (評析:由學生自己操作活動角的模型,既訓練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角的認識,蘊含了邊的叉開程度決定角的大小的道理,還為將來從運動(旋轉)的觀點理解掌握角的定義埋下伏筆,完全是一舉多得!)

  師:剛才我們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們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我們就要用重疊法來比較了。

  師:(多媒體演示藍貓的牆上掛著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轉動就形成了角,這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其餘兩個呢?怎麼判別這兩個角的大小呢?看看哪個小組想出來的辦法多。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多媒體演示兩種比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藍貓: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學本領可真開心啊,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謝謝大家。

  師:藍貓很開心,你們開心嗎?說說你學到了什麼知識。(讓學生在小組和班內談收穫)

  小組集體找角。

  師: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周圍找到了很多角,,課後我們還可以利用書本、網路繼續探索角的奧秘。

  (評析:透過從生活引入學習,在學習後回到生活,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進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師:今天小朋友學得太棒了,我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五角星。你們知道它的面上也藏著角,有幾個角呢?請大家課後可以一起討論研究。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角的大小比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釘子板、三角尺、紙、小棒、活動棒、繩、剪刀、扇子等學生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手工嗎?(出示主題目)。

  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看看他們都用了哪些東西?(剪刀、手工袋、直尺……)

  二教學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嗎?(有)(指名指指)

  生:指點認為是角。

  師:出示鉛筆的筆尖說:“筆尖也有一點是不是角?”(不是)(老師把學生指的點寫下來)

  師:“所以角還有兩條邊(邊說邊比劃,從點出發摸角的兩條邊)尖尖的這一點叫它頂點。”

  “你還能在三角尺上找到角嗎?(指名比劃)同桌相互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要求說出我摸的是角的什麼?並且體會:角的邊是直的,頂頂點是尖尖的。

  2、師:誰能找出剪刀、三角形和鐘面上的角在哪裡?學生一個一個指,

  師:如果把角畫下來會是怎麼樣的呢?請你仔細看好(抽象出角)

  出示:

  師:這些圖形都是角,是我們數學上的角,教師也來畫一個角。

  說明:畫時先畫一個點,再從這個點開始用直尺畫兩條直的線作為角的邊。認識頂點和邊,這個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角。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3、誰能指出其它物品上的角的頂點和邊嗎?(電腦演示)

  4、透過學習,現在你知道我們數學中的角是什麼樣的嗎?

  生回答:演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5、師:老師想考考我們小朋友,學得怎樣?

  練習:

  1、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

  A、指名判斷第1題:是角、請你指出它的頂點和邊。

  B、不是角是,請你說說判斷的理由。

  2、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能找到哪些地方有我們今天學習的角?

  三、做角

  師:我們剛才看看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個角呢?(想)

  師:老師給你準備很多材料,有紙、小棒、繩子等,你能用你身邊的材料做一個角嗎?(同桌合作做角)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生:

  (1)小棒:

  A指名擺一擺,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B誰能擺個比他更大的角?

  (2)用釘子板圍出一個角(指一指角的頂點和2條邊)

  (3)紙:(指名演示用紙折一個角),如果想把角多大怎麼辦?變小呢?和同桌比比誰的角大?

  集體比較:A選出有明顯差異的.角先比一比

  B再選出有細微差異的兩個角請大家比,

  師:你是怎麼比出來的?(指名演示)(重疊的方法)

  (4)兩根小棒做個活動的角(全班一起做一個活動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兩手捏住角的邊一起張開,慢慢地合攏,這時你發現了什麼?

  引伸: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角?(扇子、剪刀)引導學生自主活動體驗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變化.

  (5)師:除了用這些東西外,還可以用什麼做個角?(繩,但要拉緊)

  四、角的大小比較

  師:其實,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到處都能發現數學中的角,瞧朱老師隨意轉動分針和時針,鐘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1、出示四幅鐘的面圖,你能一眼看出這些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第一個鐘面上的角最大,第三個最小)

  2、出示第二、四個鐘面圖

  師:這兩個鐘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有的說第一個大,有的說第二個大。

  師:誰說的對,同桌討論,想個辦法,能不能利用一些工具比較角的大小。

  學生活動(事先用習題低印好相印的兩個鐘面,發給學生)指名彙報,交流,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第一種:目數格子的方法:第一個角分針與時針之間正好3大格,第二個角分針與時針之間3大格多一些,得出第2個角大。

  第二種:用紙第一個與第一個角同樣大的角,把它放在第二個角上比出大小。

  第三種:用活動角比較將活動角,拉成與第一個鐘面上的角一樣大的角,再把它放到第二個鐘上,得出第二個鐘面角大。(指名演示)

  3、你還有其它比較方法嗎?

  4、老師有這樣一個角,(用手勢在板書的角的基礎上,把邊無限延長)你能說出這個角和剛才的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和角的開口大小有關,和邊的長短無關)

  四、想想做做

  1、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個()個()個

  2、下面的圖形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出示)

  ()邊形()邊形()邊形

  ()個角()個角()個角

  (1)學生先判斷是幾邊形,再說說有幾個角(指名數一數)

  (2)師:奇怪四邊形有4個角,五邊形5個角,六邊形有6個角,那七邊形、八邊形呢?

  你知道這裡有什麼規律嗎?(邊數=角的個數)

  猜測十邊形有幾個角?(10個角),下課我們可以自己驗證。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誰來說說你對角有了哪些更深的認識?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我們今天學習角嗎?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和無關,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

  3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

  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朋友,想不想見一見?

  生:想。

  師:請看大螢幕,你認識它們嗎?

  生自由回答。

  師:最後一個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嗎?

  生擺三角形

  師:現在請你拿掉一個小棒,現在你還認識它嗎?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師將領著大家一起去認識它。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學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處處都存在的。你能從你身邊找到角嗎?給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師示範指角

  師:看大家這麼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麼指給你看的(師示範指角)。

  指名學生指角,有錯及時糾正。

  師:剛才大家都在身邊找到了角,老師這裡有些漂亮的圖片,你能從中找到角嗎?(課件出示,從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師:看完這些角,同學們原不願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學生拿出三角板,

  老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感受角,讓學生說感受。

  三、學角

  1、師示範畫角,

  師:下面同學們說著,老師畫一個角好嗎?

  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後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在看看這個點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記法

  師:角的各部分還有自己的名字。

  這個尖尖的點就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那麼怎樣來標記這個角呢?我們可以用一個小弧線把兩邊連起來,再寫上數字1

  記作:讀作:角1

  師:這裡只有一個角,我呢用數字1來標記,同學們還可以給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數字2、3等,還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組成呢?

  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小結: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四、運用新知,辨別角,數角。

  1、練習,判斷是不是角

  師:現在我們對角的瞭解越來越多了,下面請大家當一次孫悟空,練一練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廠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投影出示,讓學生到前面指出頂點和邊)

  2、練習,在圖形中數角

  師:剛才大家可真厲害,從造角工廠出來,好客的小猴子要請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卻忘記了門的密碼,你能幫它嗎?

  課件出示習題,數圖形中角的個數。學生拿自己練習題到前面展示。最終揭示密碼是圖中角的個數。

  五、比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發現角有大小

  師:進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麼玩具?

  生從抽屜裡拿出活動角

  師:它的名字叫活動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麼變化。

  生:可以變大,還可以變小

  師:這說明角是有大小的。那麼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裡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2、遊戲變角,比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變角遊戲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學生放進抽屜,師喊123齊拿出。找出大小差別大的角讓學生辨認,能直觀看出大小。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一名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後請一名學生上臺做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生生活動,分工:左邊學生出示角,右邊同學變一個和他一樣大的角。

  3、探究與角大小的相關因素

  師:我們玩的這麼高興,有兩個夥伴也來了,瞧,是誰呀?

  課件出示: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1、2)。

  師:你認為哪個角大?

  生可能會說邊較長的角大。

  師:我們要用事實說話呀。怎樣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比一比。

  課件演示比角,最終結果一樣大。

  師:那為什麼剛才會有人認為1大呢?

  生:因為它的角邊很長

  師:那麼現在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係沒?是不是邊長了角就大,邊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師:事實已經證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那和什麼有關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麼呢?

  課件出示:角的大小和有關,和無關。

  六:總結回顧

  同學們,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呢?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四冊第64—66頁例題、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5、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建立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透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教法:

  引導、點撥、探究

  學法:

  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釘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紙、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課件出示64頁例題圖)看!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說說這幅圖上有哪些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其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還藏著一位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上面的圖形都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認識角)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並配有動畫的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去學習)

  二、認識角

  1、感知角。

  摸角:

  請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摸一摸這個角,有什麼感覺?

  誰來說一說?(角的這部分尖尖的)

  摸一摸角的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誰再來說一說?

  2、介紹角並畫角。

  老師就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依據三角尺其中的一個角畫)

  剛才同學們摸著尖尖的地方,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標:頂點)

  剛才同學們摸著平平的地方,從這個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標:邊)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頂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

  3、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圍找一找這些角嗎?看看它們都藏在什麼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頂點和邊?

  (1)學生在小組裡交流

  (2)指名學生舉例。

  (本環節透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並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徵。)生活中找角。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19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角。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3、知道角有大小,理解與角的大小有關的因素。

  【學習重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2、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能辨認角。

  【學習難點】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具學具】大三角板、學具袋(三角板、絨線繩、剪刀、圖釘、摺扇、硬紙條)。

  學習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出示4幅建築物的圖片)找出與其它三幅圖不一樣的地方,並說出理由揭示課題。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2、明確目標:

  (1)、認識角

  (2)、學習畫角

  (3)、比較角的大小

  3、效果預期:

  二、民主導學

  1.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議一議生活中角的特點。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指一指:圖形中角的頂點和邊。

  在角上標出來。

  3.判一判:下列圖形是不是角。

  是角的畫對號,不是角的畫錯號。

  4.數一數:給定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5、畫一畫:按要求畫角

  (1)、給一條射線,畫一個角。

  (2)、給一個頂點畫一個角

  6、唱一唱: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後畫邊。

  7、擺一擺:

  (1)從學具袋中尋找材料,看誰最快擺出一個角。

  (2)同桌合作,把你們準備好的絨線變成一個角。

  8、開合折扇或自制的活動角

  觀察:角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越大角越大。

  9、補充歌謠:要知我的大和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三、檢測導結:

  1、檢測目標:課本練習八第一、第二題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角

  2、小組檢查完成情況。

  3、反饋檢測結果。

  四、課後拓展:

  課後觀察一下,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角,聽說過哪裡有角,然後把它們寫下來,題目就叫《我是一個小小角》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0

  在教研基地活動中,我進行了冀教版二年級上冊56~58頁《角的認識》一課的教學展示。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透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或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圍繞著這樣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情境創設:

  師:我們先來看一幅圖(出示圖)這幅圖上有許多我們認識的圖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把你發現的圖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擺出來(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擺完後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擺了哪些圖形?分別用了幾根小棒?(全班彙報交流)

  生1:我用四根小棒擺成了一個長方形;

  生2:我用三根小棒擺成了一個三角形;

  生3:我用四根小棒擺成了一個正方形;

  生4:我用四根小棒擺成了一個菱形;

  生5:我用兩根小棒擺成了一個角;

  ……

  隨學生的彙報,教師把用兩根小棒擺成的圖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針對教材呈現的用四根、三根、兩根小棒進行再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字路口的情景圖,圖中蘊含了很多圖形,讓學仔細觀察圖,把你發現的圖形用小棒擺出來,這個開放情境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新的挑戰,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發現圖形,同時拉進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師:剛才經過大家的認真觀察、積極動腦,我們擺出了許多圖形。其中像這樣用兩根小棒擺出的圖形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圖形角。哪個是角呢?角就是這兩根小棒相夾的部分。請大家也像這幾位同學這樣用兩根小棒擺成一個角。拼完後,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勢告訴老師。

  (揭示角、擺角、指角、用手勢比劃角,透過一系列的動手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了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為下面進一步認識角打下了基礎。)

  二、探究與體驗

  師:剛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個可以活動的角,請大家用準備好的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角(學生操作)

  師:把你做的角舉起來,同學們做的都不錯!請大家像老師這樣移動角的一條邊,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和你同桌說一說。

  生彙報:

  生1:我發現移動一條硬紙板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

  生2:我發現移動一條硬紙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3:我發現兩條紙板的張口越大角越大,張口越小角越小。

  ……

  (移動角的一條邊你發現了什麼?這一開放性問題的設計符合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透過同桌交流,發現並進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師:移動一條硬紙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請大家舉起來(找幾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較一下誰得角大?誰的角小?

  師:總結,也就是說可以形成這幾種型別的角(電腦出示實物圖)如果把這幾種角畫下來是這樣的(電腦出示角)這就是角,我們把它叫角1、它叫角2、它叫角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個角,你發現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彙報。

  師:我們把這兩條直線叫角的兩條邊(出示)這個點叫角的頂點。

  師:剛才透過大家的積極動腦認真操作我們認識了角,並製作了一個活動角,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摺紙的遊戲好不好?請大家用準備好的彩紙折一個角,折完後,同桌互相說一說哪是角的邊,哪是角的頂點?

  生:交流(找4—5人展示)

  (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安排用彩紙折角的遊戲,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明確角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地方有角,誰來說一說你在哪見過角?(指名說)

  (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數學知識擴充套件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學生情緒一下子調動了起來,從教室中找出了許多角,並能筆畫出哪是角,雖然找出了許多角,但學生仍有語言未盡的感覺。)

  師:大家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個角?

  教師示範,學生認真觀察說一說應怎樣畫,請大家開啟書58頁,自己試著畫出三個大小不同的角,畫完後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邊和頂點。

  三、實踐與應用

  1、出示教材58頁2題。同桌互相說一說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麼?

  2、問題討論”欄目,哪些圖形裡有角,哪些圖形裡沒有角?說明理由。

  課上完了,回想《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由於學生對角的認識生活經驗不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精神,創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感覺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點: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39頁

  【教材分析】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本節內容位於第三章第一課時,學生已經對圖形影象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加在第二章100以內的加減法和第四章乘法的初步認識之間可以有效地緩衝計算所帶來的枯燥與單調。學習了角的初步認識,可以使學生先對幾何圖形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為以後學習更加複雜的圖形做鋪墊。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雖處於初級階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佔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二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教師上課組織課堂紀律並不難,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容易調動。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2.透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角的特徵,並能正確判斷角。

  難點:畫角。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匯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探究新知→認識角,會用直尺畫角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匯入】

  (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才從螢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題圖)這些同學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出示園丁在剪草的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裡拿著的剪刀,張開就形成了這樣的圖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也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是角。(板書: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探究新知】

  1.在主題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學生說)學生說到一個,課件演示一個,教師跟著複述一遍,並及時表揚。

  2.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麼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師帶來了三件物品,它們身上有角嗎?(出示例1的圖畫)

  等學生觀察後,把剪刀、鐘錶、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問: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的:(課件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

  ①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一個角。

  ②師(再指課件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分別抽出兩名學生)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3)判斷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課件出示課本第43頁的第1題)

  學生先判斷再說理由。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的錯誤。

  (5)師:你們看,下面幾個圖形裡也有角,快跟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吧。(出示課本第43頁第3題,同桌互相指著看看,再指名學生說一說)

  (6)找生活中的角。

  ①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裡,也都有好多角陪伴著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裡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②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並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裡有這麼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

  3.操作、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摺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還不知道的學生輕輕地開啟課本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②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

  ③展示最快的學生做的角。師(讓生拿上來):這是一個角嗎?它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請摺好的同學把你折的角指給同桌看看,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兒?

  (2)做活動角。

  ①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你們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的活動角?用老師發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生做)

  ②展示兩學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麼辦法知道?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重疊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在展示臺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裡面,這說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之間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果了嗎?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和線段,認識射線,掌握射線的概念與特徵,並能區別射線、直線和線段。

  2.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其表示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

  3.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絡和變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絡,掌握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角的形成。

  一、複習直線、線段,教學射線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

  提問:

  ①老師畫的是什麼?

  ②描述一下直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直線:直,沒有瑞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2.直線上點上兩點並擦去其餘部分,變成......

  提問:

  ①這個圖形是什麼?

  ②說一說什麼是線段?

  ③線段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線段:直,兩個端點,有限長,可度量)

  3.把線段的一端延長,改畫成射線,

  指出這個圖形是射線(板書:射線)並提問:

  ①根據老師的畫法,說一說什麼叫射線?

  ②射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直,一個端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舉出生活中射線的例子。

  4.對比直線、線段和射線,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階段練習:指出下列圖形,哪個是直線、線段、射線。(圖略)

  二、角的認識

  1.投影出示下列圖形並提問:哪些是角?(圖略)

  2.教師畫角。(畫角時要慢,先點頂點,再畫兩條射線)

  提問:①根據剛才畫角的過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種什麼樣的圖形?

  ②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板書:頂點、邊)

  ③講解用符號表示角的方法,注意“∠”與“<”的區別。

  3.引申。

  ①做活動角,拿兩個硬紙條,把它們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一根硬紙條,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角(邊做、邊講、邊演示)。你自己做一個活動角。

  ②把活動角演示成平角、周角。

  組織學生討論後回答:這兩個圖形是不是角?為什麼?

  4.研究角的大小。

  ①研究角的大小變化。

  A.出示活動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後提問: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B.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C.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與什麼沒有關係?

  ②比較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了直觀、重疊、度量三種方法,並分別給以評價:直觀法不準確;重疊法準確但不實用;只有度量法既實用又準確,下節課學習。)

  找學生說出重疊法的要點並配合投影演示。

  5.階段練習。

  畫出一個角,標出這個角的頂點、邊,並用符號表示;再畫出一個大一些的角。

  [教學設想]:這個環節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綜合適用講解法和觀察法進行教學;特別是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自己總結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哪些內容?(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①一個角有()條邊和()個頂點。

  ②角的大小與()的長度無關。

  2.判斷。

  ①直線是無限長的。()

  ②射線有一個端點。()

  3.完成書第52頁第1、2、3、4、5題。

  4.比較兩個三角板各個角的大小,並突出相等的兩個角是直角。

  [教學設想:1.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事物間相互聯絡、相互變化的觀點,使學生對直線、線段和射線有了較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2.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注意了適當孕伏,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創造了條件:一是在角的認識時,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較角的大小時孕伏了下節課內容“角的度量”;三是在鞏固練習時孕伏了直角的認識。

  3.本節課的練習採用邊講過練的形式,避免集中練習給學生造成疲勞感。力求達到“新”、“活”、“實”、“用”的目的,使學生做到有張有馳,從而形成理解、記憶、應用、發展的學習水平。]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數學思考和創新意識。

  3.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互助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透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具準備

  課件、三角板、五角星、剪刀、紙扇、釘子板、皮筋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尺)把你的三角尺拿出來,你能找一找它身上的角嗎?再用手摸一摸哪裡有角。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認識角。

  課件顯示:鐘面、剪刀、長方形、五角星。

  談話:它們都是角的好朋友,從自己帶來的這些物體中能找出它們身上的角嗎?再摸一摸。

  在課件上把這些物體的其他部分隱去,留下角的輪廓。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角有一樣的地方嗎,根據學生的敘述寫上角各部分的名稱。

  追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設計意圖:透過“看”、“找”、“摸”的活動,體會角在面上,並藉助課件幫助學生體驗角的抽象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做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做一個角嗎?(每個小組都有多種可做角的材料。)

  用你喜歡的方法做一個角,感覺你做的角與同桌做的角大小怎樣?展示一下你做的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做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3.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做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麼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麼得到的?

  (2)課件演示例3鐘面圖(7時、3時、2時、7時20分)。談話: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有沒有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3)生活中,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課件演示(3時、7時20分)鐘面,小朋友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麼方法比較的?(可能有學生用課本介紹的方法,也前能透過數分針與時針之間有多少小格來比較。)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 “想想做做”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課件展示“想想做做”第1題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課件展示“想想做做”第2題,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想想做做”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課件展示題目。小組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1)動手拉扇子、合攏剪子。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2)給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啟發學生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的情況。

  [設計意圖: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起學生的興趣。]

  四、總結全課,佈置作業

  談話: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課後反思

  1.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啟用生活經驗。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絡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有興趣。《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我透過設計“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教學中我能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多種感官協同作用。本節課設計的“找”、“摸”、“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這一環節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貫徹執行新課標的理念與目標並非易事。本節課我對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關注不夠,這方面,今後還應作更多的思考,並嘗試更好的方法。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4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資訊窗一第一課時(課本73-74頁)。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該資訊窗呈現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機繁忙的作業景象。觀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機器,興奮地交談。擬藉此情境引導學生透過討論“剷車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麼樣的角”的問題,引入對角的知識的系統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的大小關係。

  2、在觀察、操作、驗證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角的知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自覺運用角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周角並會畫平角、周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直尺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1、師:(課件)仔細觀察資訊窗,你發現了什麼?

  (將發現集中到: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生1:畫面上有4臺挖掘機和一輛大卡車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發現挖掘機上有角。

  生4:剷鬥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師:誰能用手指指一指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哪位同學願意到臺上來指出角來,大家看仔細,看看有哪些發現?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師:要指一個角,正確的方法是從頂點開始,分別指出兩條邊。(動作說明)

  生再次指角。

  (動作與語言相結合:從頂點出發,先指出一條邊,再指出另一條邊)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麼多角,你們真了不起!

  3、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的各種角分別是什麼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下面我們運用我們製作的活動角研究一下。

  師提要求:

  (1)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

  (2)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

  (3)小組同學說一說,你得到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

  生:學生自主研究,根據要求進行操作。

  (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操作,並隨時指導。)

  師:哪組的同學願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轉動的角?

  生1:我透過轉動得到了一個銳角

  生2:我得到了一個鈍角

  生3:我得到了一個平平的角

  ……

  2、,並且教師選擇學生畫的有代表性型別的角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3、彙報交流、分類

  看黑板上的角,認識它們的名稱。(老師指,學生進行辨認)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生4:平角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學生動手操作)

  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生1我把直角分為一類

  生2:我把銳角分為一類,

  生3:我把鈍角分為一類。

  ……

  4、認識平角。

  (1)質疑:

  方案一:學生畫出平角

  師:剛才有位同學畫出了這樣一個圖形(指著學生畫的平角)這個角是誰畫的?

  生回答

  師:你是怎麼得到的這個圖形?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轉動,轉到兩條邊成一條直線。

  師:“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是,因為他仍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認為不是角,因這裡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認為不是角,因為它看上去是一條直線。

  師:有的同學說是,有的同學說不是,請問同學們角是怎樣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

  生2: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

  方案二(預設):學生作品中沒有出現,教師演示,面向提出疑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釋這個圖形也是角

  (2)畫平角

  師:那麼平角怎麼畫呢?自己試著畫一下

  生動手試著畫角。

  (規範畫法,示範平角的畫法,學生跟著一塊畫)

  師:先畫頂點,再畫一條邊,然後再畫另外一條邊,這樣就可以了嗎?

  生1:感覺像一條直線。

  ……

  師:想一個辦法,能使它看起來更像平角?(學生疑惑的表情告訴老師“他們沒能相出辦法”)

  還記得剛才我們是用什麼辦法得到的平角嗎?

  生1:轉動的辦法

  師:看來只有在圖中把旋轉表示出來,看起來才更像是平角。那麼,用什麼符號來表示旋轉呢?

  生1:箭頭

  ……

  師:一般情況下,在角的兩條邊之間畫一條“弧線”來表示旋轉所成的角。你們修改一下吧!

  生:動手修改。

  5、認識周角。

  師: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1)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2)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問: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我認為是,從剛才的討論中我發現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形成的,而且是旋轉了一週,所以,我認為是角。

  生2:我認為不是,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這裡只有一條射線,所以不是角。

  生3:我補充,因為這兩條射線重合了,其實是有兩條射線的。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螢幕(一起用活動角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

  畫周角

  師:好,跟著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並提醒學生,用弧線表示旋轉。)你能自己再畫一個嗎?

  生自己畫

  6、小結(用課件):今天我們見到了以前學過的銳角、直角、鈍角,又認識了兩種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認識他們了嗎?他們都有哪些特點?

  生彙報:生1: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生2: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練習:課件出示課本77頁自主練習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義放前面小結,畫法與前面重複)

  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生思考,創造符號(兩生上臺板演)

  師: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師: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動角研究一下。(小組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生1:我們發現: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還是平角的2倍

  師:同意嗎?(學生都點頭同意,師板書)

  三、迴歸生活

  1.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課件播放,學生回答:直角、銳角、鈍角、平角)

  2、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角,比如在鐘錶中就有角的學問(出示課件,看鐘表中分針和時針所成的夾角)

  生彙報交流

  3.師: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角?

  生1:三角板上有銳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開就是一個平角,中間是頂點

  ……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好,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存在著角。

  請看大螢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畫面:國旗、鐘錶、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說什麼?

  生1:角有很多用處

  生2:生活離不開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顧整理

  師: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生1:我認識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會畫平角和周角了

  ……

  師:同學說的真好!是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角,書包裡、教室裡、家裡、校園裡、上學的路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角,角的世界豐富多彩,角的知識奧妙無窮,今後我們將會了解更多關於角的知識,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5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經歷折一折、畫一畫等過程,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透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4.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對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從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學會用尺子畫角,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學生每人2條硬紙條和一個按鈕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課件呈現主題圖“美麗的校園”

  1. 仔細觀察你在“美麗的校園”裡看到了什麼?

  2. 你能找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二)揭示課題

  大家都善於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校園,其實,這裡面還藏著很多的“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伊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找平面圖形這一環節,既複習了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又為新課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學生小組合作,在主題圖中指出角。

  2.彙報交流時課件呈現有色線標示出角。

  (二)描一描,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從主題圖中提取教學素材,課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紅線):

  2.讓學生仔細觀察,分別找出角並在圖上描畫出來。

  3.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4.比較觀察:這些角有什麼相同之處?

  5.交流歸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圖文結合板書)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動手操作:用圓形紙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誰折的角大?你是怎麼比的?(重疊)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動手做一個活動角。

  2.用活動角做“變大變小”遊戲。

  3.引導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張開的大小程度有關。

  (五)畫一畫(例2),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1.小組合作,嘗試畫角。

  2.師生交流,完善畫法。

  3.教師範畫,小結畫法。

  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設計意圖:創設“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畫一畫”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也使角的形成具體化、動態化,加深對角的直觀體驗,進一步認識角,進而使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一)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2題

  1.課件出示: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學生獨立判斷,師生交流時強調判斷的依據。

  3.在圖上標上角各部分的名稱。

  (二)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判斷這些平面圖形中有多少個角。

  (三)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1題。

  1.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畫出來。

  (四)用角組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讓學生在觀察、判斷、畫圖等數學活動中,加深對角的認識,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動,又讓數學知識迴歸於現實生活,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的應用美。】

  四、課堂小結

  (一)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二)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設計意圖:透過歸納總結、談收穫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下課,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單元主題圖“校園早晨”,引導:校園的早晨不僅美麗,而且還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圖中許多物體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嗎?

  2.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的三角板、剪刀、時鐘等實物中找角。

  3.(課件閃爍)三角板、剪刀、時鐘上以及伸開兩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匯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學生接觸過生活中很多廣泛意義上的角,對角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上課伊始,教師藉助單元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有角,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實物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罐、水龍頭。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你能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

  (2)學生從例1的圖中找角,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這些物體中所隱藏著的三個不同方向的角。

  (3)學生從身邊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引導學生談談對角的感受,說說角的組成部分。

  (2)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9頁,思考: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3)引導學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頂點和邊。

  3.判斷角、數角。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4.折角、變角。

  (1)用圓形紙片折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用圓紙片折出一個角。

  ②讓幾個學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並介紹該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2)用繩子變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繩子,同桌兩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繩子拉出一個角。

  ②全班學生聽教師口令把拉出的角變大或變小。

  ③小組討論,在變角的遊戲中,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彙報。

  5.比較角的大小。

  (1)從剛才的變角遊戲中找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並說說比較的方法。

  (2)比較兩個大小相等、兩邊長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但兩邊長短不同的角。

  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比較的方法,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比較課本中第42頁第三題中兩個角的大小。

  ③學生彙報比較方法和結果,並演示比較的過程。

  ④多媒體演示兩個角動態重疊的過程,證實兩個角大小相等。

  6.體驗畫角。

  (1)教師示範畫角,學生觀察後說說畫角的步驟。

  (2)學生動手畫兩個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讓學生展示所畫的角,師生點評欣賞。

  (4)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

  (5)多媒體直觀演示畫角的完整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剪刀、吸管、水龍頭等實物中找角,透過課件演示,直觀地展現角的抽象過程,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對數學意義上的角的研究。接著,讓學生從身邊的實物中找角、指角並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進一步體驗到角就在身邊,感受到角的特徵。然後,讓學生透過自學課本瞭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折角、變角的動手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從中感悟到: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係,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最後,運用觀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三、創新設計,拓展提升

  1.多媒體出示:由角組成的美麗的圖形。

  2.學生觀察欣賞圖形,說說觀察後的發現。

  3.學生自由創新設計:用角創作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全班欣賞交流,分享創作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角、瞭解角、會畫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用角來設計作品。這是一個拓展提升練習,既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又能放飛學生的思維,彰顯自由發展的個性,點燃學生的創造性思想火花。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7

  教學內容

  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6~58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學會畫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大三角板、圓形紙、活動角。

  學生準備:學具袋(內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圓形紙、20釐米長的線繩一條)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趣匯入。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數學的圖形王國裡走一走,看看在那裡能學到什麼新知識,獲得什麼新本領,好不好?

  (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一:猜圖形,揭示角。

  1、課件出示四個圖形,每個圖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們的角,猜猜他們是什麼圖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角,課件演示將角剪下來。

  活動二:觀察角,認識角。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角的樣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出示幾個典型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

  (從學生熟悉的四個圖形中引入角,透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逐漸滲透了“角是由一點出發,引出的兩條線”這一知識,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識的滲透,為學生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活動三:聯絡實際,找角

  1、在生活中找角。

  2、在圖形中找角。

  課件出示

  (讓學生從身邊找角,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在圖形中找角,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

  活動四:動手操作,做角。

  學生每四人為一組,組長拿出學具袋,小組內每人任選一樣物品做角。

  活動五:玩活動角。

  1、學生操作:讓其中一條邊不變,轉動另一條邊,有什麼發現?

  2、師拿出兩個一樣大的角,但邊一長一短,讓學生比較角的大小。從而體會到教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透過做角,玩角,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組成和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些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活動六:體驗感悟,畫角。

  課件演示畫角過程,學生在本上畫角。

  三、總結提升,自我建構。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共同編一首兒歌做總結。(板書)

  一個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2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8、39頁、做一做及練習八第1~3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由於學生在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前,透過對許多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透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動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角,會畫角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教材在編排上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如主題圖“美麗的校園”和例1的內容都是學生熟悉的;二是強調在實際活動中掌握知識,如安排了“做角”“畫角”等若干活動,都是想讓學生在親自的動手操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設計理念:

  1、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聯絡,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學。

  2、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角的概念。

  3、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的優勢,透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初步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透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並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透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活動角,不規則紙,繩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師出示小黑板(分別是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一個圖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

  讓學生猜一猜。

  師: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遊戲,猜一猜是什麼圖形?(先猜圓形)

  追問:“你們為什麼不猜成是圓形?你是根據什麼來猜測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

  1、聯絡實際找角(課件出示主題圖)

  (1)、學校就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都要愛這個大家。瞧,在這個美麗的畫面中,人們在幹什麼?哪兒有角?(生仔細觀察彙報)

  生1:老師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鐘錶的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生3:老爺爺手裡拿的剪刀上有角。

  ……

  (2)、再仔細觀察我們周圍,你發現哪兒有角?把你的發現小組裡說說。學生交流,師巡視。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出發,聯絡實際尋找生活中的角,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角”有時很淘氣,藏在物體中,找一找這些物體的身體中哪裡藏有角?

  (課件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飲料筒”、“水龍頭”)

  學生討論後,電腦閃爍各角,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

  師:觀察這些角,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這些角有什麼地方不同?

  小組討論並派代表彙報結果。讓學生知道角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大小。

  這些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彙報後,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

  仔細觀察這些角,你知道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嗎?

  (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透過課件演示形象直觀的把角從物體中抽去出來,客觀地比較出角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降低了教學難度,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動手操作折出角

  師:同學們認識了角,想不想做一個角?(想)

  (1)、師:請同學們拿出圓形紙片,這張紙上有角嗎?你知道怎樣才能折出角呢?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紙對摺,再對摺,折出一個角。折得角有大小)

  (2)、把你摺好的角指給同桌看。

  (3)、摸角

  學生摸一摸自己折的角,發現什麼?有什麼感受?並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同學聽。

  小組彙報:(有一個尖尖的地方是頂點,和兩條直直的線叫邊。)

  (在動手摺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參與、合作交流能力。)

  4、動手做活動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不僅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還能正確摸出有角的物體。那你們能不能用桌面上的2根硬紙條和1個圖釘,做出一個角來呢?(生做,師巡視,隨機指導)

  師:玩玩你做的角,你能讓它變大變小嗎?你能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怎樣讓角變大,怎樣讓角變小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師:如果老師把角的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嗎?再剪短,變了嗎?把你手裡的活動角的兩邊減去一些,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想想剛剛的活動,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兩條邊張開大小有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這本是很枯燥難講的知識,教學中透過對活動角的操作,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它們之間的關係,達到了設計的目的。)

  5、角的畫法: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折出了角,也做出了角,想不想畫角呢?(想)

  (1)、(課件演示)師再示範,請同學們仔細看,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生先說畫法,再動手在紙上畫。

  (3)、展示學生作品。(選有代表性的貼在黑板上)

  (在動手操作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學的高興,學的開心。)

  三、目標訓練,拓展提高。

  1、做一做。(看誰的眼力好)練習八第1題(課件出示)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數一數,下面圖形分別有幾個角。練習八第2題(課件演示)

  3、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練習八第3題(課件演示)

  (以闖關的形式進行練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始終處於樂學、愛學的心理狀態。)

  四、歸納總結,共同點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稱,還會找角、折角、做角、畫角。同學們學的很認真。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嗎?(學生自由發言)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邏輯思維能力,使學過的知識形成系統性。)

  五、課下作業,拓展延伸。

  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再數一數有幾個角。

  (培養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