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囫圇吞棗”的原意,知道這個成語現在的意思。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談話匯入
1.同學們都吃過棗吧?怎麼吃的呢?
2.要是一口吃下去會是怎麼樣的呢?
3.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關吃棗的成語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講故事(配樂)
從生活入手匯入課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讀課文
理解詞義
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讀生字、讀通課文。
1.檢查生詞
2.理解詞義:
學生提出不懂得詞語,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處、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3.檢查讀文情況:
按自然段指名學生讀文,其他學生聽後評議。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
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認字,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理解課文
1.看看你能讀懂什麼?
2.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交流讀後的收穫。
3.文中的人為什麼要“囫圇吞棗”呢?
4.分組討論:這個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麼問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5.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理解“囫圇吞棗”的含義。
隨即指導感情朗讀。
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朗讀,分組表演,複述故事,根據課文展開討論等多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情感
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展延伸
學了這個成語故事,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課下把自己喜歡的成語故事講給家人或好朋友聽。
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並引起收集其它成語故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