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黔之驢教學設計範文

黔之驢教學設計

黔之驢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的]

  德育點:懂得無所畏懼、敢於而且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勝貌似強大的東西的深刻道理。

  能力點:翻譯文言文;學習本文心理和動作的細緻描寫;理解本文的內容和寓意。

  知識點:積累一些文言詞彙,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教學重點]

  積累一些文言詞彙,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教學難點]

  學習細緻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法設計]

  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討論來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課前可透過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註釋、翻譯課文等方式方法進行預習。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經常遇到一些成語,成語中有不少來源於我國古代寓言故事,“黔驢技窮”就是其中一例,它來源於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而要正確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就必須先來一起接觸這篇寓言。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所謂“寓”就是寄託的意思。透過故事藉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所以,我們閱讀本文時,要看它講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並理解這個故事含有什麼深刻的道理。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予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積極參加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被貶官永州、柳州。在十幾年的貶逐生活中,他有機會深入瞭解人民的疾苦,也遊覽了一些山水名勝,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文。這階段雖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學上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範讀課文

  聽課文朗讀錄音後正音。要求:聽準字音;基本瞭解故事大意。

  給加點字注音,然後齊讀三遍。

  黔好事者窺駭遁噬狎不勝跳踉

  三、串譯全文

  師生共同解答疑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求:能結合課文註釋翻譯全文;合上書本後能準確、生動地講述故事。)

  1.請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註釋。

  “船載以人”:“以”,連詞,相當於“而”。

  “龐然大物也”:判斷句,“也”,表判斷語氣。

  “他日”:有一天。

  “甚恐”:“甚”,很。

  “益司其聲”:“益”:更加。

  “終不敢搏”:“終”:始終。

  “稍近”:漸漸靠近。

  “以為”:①把(它)當作,“以為神。”

  ②認為。“以為且噬己也。”

  “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於是。“因跳踉大闞。”

  “之”:①的,結構助詞。“黔之驢。”

  ②它,代詞,代驢。“放之山下。”“虎見之。”“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

  “然”:“……的樣子”,形容詞詞尾。“龐然大物也。”“憖憖然。”

  2.提醒學生注意兩個句子的翻譯。

  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船”,這裡是“用船”的意思。名詞充當狀語。現代漢語中除時間名詞外,名詞一般不能充當狀語。)

  ②驢不勝怒,蹄之。(“蹄”,踢,用腳踢。這裡作動詞用。)

  四、問題研討

  學生朗讀基本成誦後,重點討論下邊問題。

  方法:先獨立思考,再互相討論。教師可巡迴指導。理解每個問題,均應結合課文相關語句。

  1.課文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各層次中表現虎的心理的詞語分別有哪些?它們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虎開始為什麼害怕驢?虎後來又為什麼吃掉驢?

  ——文中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可分為六個層次,即

  (1)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4)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

  (5)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第一層,寫虎被驢這個“龐然大物”所嚇住,“以為神”三個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寫活了。下面極形象地用“蔽”、“窺”、“稍”等詞,勾畫出老虎既好奇、急於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態。

  第二層,寫虎漸漸出來靠近驢,“憖憖然”寫出虎小心謹慎的樣子,希望能摸清驢的底細而又小心謹慎的心理。

  第三層,寫虎被驢的叫聲嚇了一大跳,遠遠地逃走,以為將要來咬自己了。驢子不僅外形大,而是嗓門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驢的叫只是它的本能,並沒有對虎構成威脅,所以虎來來回回又觀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第四層,寫虎日久天長,更加熟悉了驢的叫聲,又試探地靠近驢子,在它周圍走動,心有餘悸,始終不敢向驢進攻。

  第五層,寫虎又漸漸靠近驢子,又進一步戲弄它,碰闖、依靠、衝撞、冒犯它,來激怒驢子,看看驢還有什麼本領。果然,驢禁不住發起怒來,使出了自己的絕招“蹄之”。經過多日的調查研究,虎終於摸清了驢的虛實,自然非常高興。

  第六層,寫虎吃掉了驢,取得了勝利。這一層寫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風大震,“跳踉大闞”,從動作、聲音兩個方面寫出它一往直前的氣勢,終於把龐然大物的驢吃掉。

  ——各層次中表現虎的心理的語句分別是“以為神”、“覺無異能者”、“莫相知”、“終不敢搏”、“以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見驢時,虎“蔽”“窺”,勾畫出虎既好奇、急於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驢一鳴,虎大駭,遠遁”,“駭”“遁”,進一步刻畫了虎的恐懼心理;接下來“稍出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後”直至“蕩倚衝冒”而激怒驢,寫虎再三試探,處處可見虎的生性大膽和工於心計;最後的“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等語句,句式短促,節奏鮮明,寫出虎乾脆利落、志得意滿的情態。

  這些語句生動逼真地描繪了虎對驢的認識的全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且使其波瀾起伏,引人人勝。

  ——虎見到驢形體大,是個“龐然大物”,把它當作神奇的東西,所以非常害怕驢;又因為虎透過多次觀察,知道驢的本領只不過“鳴”和“蹄”,“技止此耳!”沒有什麼別的能耐,才吃掉它。

  2.黔驢之技有哪些?驢的如此本領可用一個什麼成語表示?

  ——黔驢之技不過一“鳴”一“蹄”,這兩個詞生動傳神地寫出驢在“龐然”的形體掩蓋下的平庸技能;驢的這種本領可用成語“黔驢技窮”(或“黔驢之技”)來表示。

  3.“龐然大物”“黔驢技窮”“黔驢之技”均可比喻本領不過如此,被人看穿,多用於貶義,諷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無法解決的窘境等等。請同學們試用這幾個成語造句——

  例①:帝國主義看起來是龐然大物,實際上外強中乾,沒有什麼可怕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

  例②:囚犯想了個越獄的辦法,但黔驢之技,怎能逃得出保衛人員的眼睛!

  例③:小明誇下海口,說他會修理電視,等到他家的電視真的壞了,他卻黔驢技窮,束手無策了。

  4.怎樣概括驢、虎兩個寓言形象的特點?

  ——黔驢:龐然大物,善於怪叫,蹄踢,裝腔作勢,藉以駭人,虛有其表、實際無能。老虎:在沒有弄清對方底細之前,存有恐懼心理;它反應迅速,行動靈活,謹慎小心,善於觀察,反覆試探,在摸清驢子的底細以後,大膽果斷地攻擊對方要害,立即致敵於死命,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形象。

  5.故事的寓意在哪裡?

  ——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現實性。本文意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聯絡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又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上層人物。但我們也可以不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四、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寓言。我們既可以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文章的寓意。顯然,作者的寫作目的,在於透過一頭驢子被一隻老虎吃掉的故事,諷刺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某些上層人物,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貌似強大的東西,不足畏懼,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勝它。

  本文寫得真切生動,作者善於透過對虎一系列動作、心理的細節描寫把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寫得十分逼真,層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驢的形體“龐大”和動物本能“鳴”、“啼”來寫,對驢著墨不多,卻形象傳神。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選出跟“驢不勝怒”的“勝”同義的一項(D)。

  A.不可勝數B.百戰百勝C.引人入勝D.不勝其煩

  3.解釋下列成語並造句:

  ①龐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黔驢技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黔之驢》選自,作者,字,代文學家。黔,地名,包括現、等省的部分地區。

  5.古代散文,簡稱古文,是和相對的文體。唐朝、等人提倡古文運動,後經、等人繼續努力,古文終於戰勝了駢文,在文學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6.語段閱讀。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①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蔽林間窺之遠遁

  以為且噬己也驢不勝怒

  ②翻譯下列句子。

  蔽林間窺之。

  稍近,益狎,蕩倚衝冒。

  ③根據這個故事寫出兩個成語(意義相近亦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這個寓言故事比喻。

  6.就本文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黔之驢

  柳宗元

  驢:“鳴”“啼”“技止此耳”(龐然大物)

  虎:恐→疑→探→喜→計→吃(機智勇敢)

  【附】

  (一)譯文:

  貴州這地方本沒有驢,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進一頭驢來,運到之後卻沒有什麼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腳下。一隻老虎看到它是個形體高大、強壯的傢伙,就把它當成神奇的東西了,隱藏在樹林中偷偷觀看。過了一會兒,老虎漸漸靠近它,小心謹慎的,不知道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有一天,驢大叫起來,老虎嚇了一大跳,逃得遠遠的;認為驢子將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來來回回地觀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漸漸聽慣了它的叫聲,又試探地靠近它,在名周圍走動,但終究不敢向驢進攻。老虎又漸漸靠近驢子,又進一步戲弄它,碰闖、依靠、衝撞、冒犯它。驢禁不住發起怒來,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興,心裡盤算著說:“它的本事也就如此而已!”於是跳起來大聲吼著,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然後才離開。

  (二)黔驢後傳

  想必諸位還記得古文《黔之驢》吧,不記得?不要緊,“黔驢技窮”這句成語一定聽說過。呶,故事就不必贅述了,總之,黔之驢是被黔之虎給吞掉了。如果故事到此打住,也就罷了;偏偏這隻驢本是個風流哥兒多情種子,生前在原籍處處拈花惹草,因此有了一段孽債,遺下了一枝後裔來。

  且說黔之驢的死訊傳來,驚動驢界,其遺孀遺腹子遺腹孫皆痛哭流涕,欲替先人報仇而後甘心,奈力有不歹,徒唏噓數十年,惟以先人之故事以教後代,嘗聯強族之婚姻以延子嗣。自此驢丁日漸興盛,惟報仇之思念念不忘。

  至某一朝某一代之某一日,驢家族中終於誕生了一位頂天立地的偉驢子。自出生之日始,即異於常驢,不僅體格雄偉,身手敏捷,更兼勤學好問,事母至孝。至成,母始以先人之仇告之。驢痛哭流涕,誓報此仇。自此聞雞起舞,不敢稍懈;更兼尋訪名師,苦練絕技。閃展騰挪,撲剪縱躍,刀槍劍戟,鞭斧鉤鉞,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至此藝始成。

  一日,驢辭母赴黔,欲報大仇。千辛萬苦,終赴彼地。然荒山禿嶺,草木已衰,不復當年虎踞驢蟠之地。驢貓步蛇行,尋訪月餘,終至一林。潛窺之,見一虎瘦骨嶙峋,俯臥於地,猶抱驢先人之枯骨舔之。蓋因林木被伐,水土日失,草木漸枯,鳥獸遠遁:無果腹之食也。驢睹此狀,怒火填膺,伸前肢,弓後腿,曲腰擺臀,疾竄而出。虎抬頭視之,見一物威風凜凜,如天神驟降。虎大驚,然凝目視之,依稀憶起此物與當年入黔之驢甚似。遂大喜而立,叉前腿,蹬後腿,將身一抖,塵埃盡落。虎大吼一聲,躦勁疾撲,使出一招久已不用的“餓虎撲食”,利爪抓向驢的咽喉要害。然驢隔三日,當刮目相看也。但見其一招“懶驢打滾”輕鬆避過。雙方你來我往,大戰三十餘合。驢越戰越勇,一腔怒火直欲將虎焚化。虎以久疏戰陣,豈是猛驢之對手?眼見不敵,好虎不吃眼前虧,虎乃俯伏於地,渾身顫抖,低聲哀鳴,豈其饒命。

  驢視之良久,欲食其肉,寢其皮,奈無處下口;又見虎搖尾乞憐,心甚鄙之,乃長嘯一聲,揚長而去。

  至家,驢以實告之。俄頃,驢界一片歡騰。以嫩草饗之,以清水飲之,乃競日歌舞,俱以大仇已報。驢亦安然受之,不復以練功為念。

  數年之後,黔驢後代復又湮沒無聞,聯姻於百姓之家,通婚於羸弱之戶,而不知有黔之驢也。

  (三)“黔驢技窮”教學圖片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黔之驢》教學設計》全文共70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