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方案範文
第一、二兩段
1、文章開篇寫雨有何作用?
答:開篇寫雨①渲染了一種潮溼、陰冷、悽切的氛圍,②給全文奠定了一個悽楚的情感基調,③烘托了綿密憂鬱的鄉愁。
2、為什麼說“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這句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答:黑白片是冷色調,給人一種凝重的感覺,回憶祖國的一切像黑白片,事實上是在中國歷史上的鄉愁之濃,鄉愁之深,鄉愁之廣。 比喻、誇張。
3、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陸的思念之情。
4、“磁石一般的向心力”指什麼?
答:指對民族文化的一種歸宿感,一種赤子之情。或同源同根所產生的民族凝聚力。
5、為什麼說“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
答:因為漢字“雨”部包括了“霜雪雲霞雷電霹雹”等字,幾乎描述了全部的天氣變化。也表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五段
1、“聽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一句中“美感”具體指一種怎樣的美?
答:一種淒涼,悽清,悽楚之美。
2、為什麼身在臺灣回憶起大陸上的秋雨“在悽楚之外,更籠上一層悽迷了”?
答:因為在臺灣回憶大陸上秋雨又平添了幾分悲傷、悵惘的鄉愁。
3、為什麼說“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
答:即使英雄也忍受不了多少鄉愁的折磨,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痛及年華易逝,歸鄉無望的感慨。
4、文章引用蔣捷詞的用意是什麼?
答:①巧借蔣捷之詞抒發現實生活中天涯飄零之感,②烘托了有家難歸,有國難回的苦悶與痛楚;③擴充套件了文章的內容,增加了文章的詩意,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第十一段
1、“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絕響”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成為絕響?
答:消逝了的最美的音樂作品。因為“臺北一下子長高了”,瓦屋變成了一幢幢無瓦的公寓,再也聽不到雨打灰瓦的美妙音樂。
2、“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一句中的“灰蝴蝶”指什麼?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答:指瓦片。借喻。3、“現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牆上”一句沒有用標點符號,有何好處?
答:透過特殊的`形式突出了再也聽不到雨打灰瓦的美妙音樂所產生的惆悵,就如長長的不加標點的句子一樣。
4、為什麼說“七十年代”的臺灣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答:因為瓦屋變成了無瓦的公寓,曾經雨濺在瓦上形成的音樂成了絕響,情韻消失了。表達了作者一種種深深的遺憾。
5、“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你認為這句話寫得好嗎?為什麼?
答:好。運用了比喻的的修辭,化無形為有形,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了雨點濺在瓦上的美妙意境。
第十二段
1、文中的“他“具體指誰?“他”是哪一類的代表?
答:具體指余光中。“他”也是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遊子的化身。
2、為什麼“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
答:再冷一些灰雨就會結成故鄉的白雨,就可以補償作者二十五年來未曾領受故鄉白雨祝福的傷痛,更能讓作者追憶故鄉的溫暖,更能表現作者的濃濃鄉愁,也更能讓讀者感受作者心頭的感傷。
3、“一位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一句有什麼含義?(答:同第五段③)
4、 “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一句中“苔蘚”具體指什麼?
答:指鬱結成堆的鄉愁。
5、為什麼說雨是“冷”的?
答:①突出雨在春寒料峭中給人的真實的觸覺感受 ②表現了作者遠離祖國而產生的內心的淒涼。
6、“向晚餐後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有何含義?
答:寫出了作者對故園、故國的思念之深,之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