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教學設計範文

《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教學設計

《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教學設計範文

  篇一: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64頁到第65的“認識成反比例的量”。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以及成正比例的量,認識常見數量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對兩種數量保持積一定的變化,理解反比例關係,滲透初步的函式思想。透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量關係的認識,同時這部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還是今後進一步學習中學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認識成反比例的量,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反比例的量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的不同數學模型,提升思維水平;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思考、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匯入新課

  1、舉例說明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許多事物之間有一定的聯絡,複習相關聯的量的數學概念。

  2、說明數學中也有許多相關聯的量,並且規律性更強,引入新課。

  二、自主合作,探究發現

  1、購買筆記本問題

  (1)(出示表格)學生說說表格中的資訊後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2)小組合作:

  找一找:表中有相關聯的量嗎?如果有,是哪兩種?

  想一想:單價發生變化,數量是怎樣隨著變化的?

  猜一猜:表中相對應的每組數的和、差、積、商,什麼是一定的?

  驗一驗:透過計算,驗證一下你的猜想,看看正確嗎?

  (3)全班交流。

  (4)引導觀察,說說其中相關聯的兩種量的變化規律,這種規律與成正比例的量的規律有什麼不同?

  (5)小結:在這裡,單價和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單價變化,數量也隨著變化。當單價和對應數量的積總是一定(也就是總價一定)時,我們就說筆記本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成反比例,筆記本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是成反比例的量。(課件出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成反比例的量。(揭示課題)

  2、運水泥問題

  (1)(出示表格)學生讀一讀題目,並根據已知條件把表格填完整。

  然後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2)學生活動:

  看一看:誰和誰是相關聯的兩種量?

  算一算: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各是多少?

  想一想:這個乘積表示的是什麼?你能用式子表示它與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之間的關係嗎?

  說一說: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成反比例嗎?為什麼?

  (3)全班交流。

  3、用字母式子表示反比例的意義。

  教師:根據上面兩個例子,你也能像學習正比例的意義時那樣用一個字母式子來表示反比例的意義嗎?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應用,深化發展

  1、完成“練一練”

  讓學生判斷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是否成反比例,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全班交流、評議。

  2、根據情況選擇完成練習十三第6~8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生活中有許多成反比例的量,只要注意觀察,用心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用我們的聰明和智慧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吧。

  附:板書設計

  認識成反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 單價×數量=總價(一定)

  是成反比例的量

  × y = k (一定)

  成反比例

  每天運的噸數 × 天數 = 總噸數(一定)

  是成反比例的量

  篇二:六年級數學下冊 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第64—65頁的例3和“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6—8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從具體例項中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 使學生在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 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2. 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資料,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可先讓同桌相互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透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單價擴大,數量反而縮小;單價縮小,數量反而擴大。

  小結:數量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單價變化,數量也隨著變化。

  3. 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表中的資料,找一找這兩種量的變化的規律,啟發學生從“變化”中去尋找“不變”。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規律。

  教師可根據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引導學生透過計算確認這一規律,並有意識地從後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如果學生髮現不了上述規律,可引導學生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與時間的比,並求出比值。

  4. 根據上面發現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麼?上面的規律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關係式:數量×單價 = 總價(一定)

  5. 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係作具體說明:數量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單價變化,數量也隨著變化。當單價和對應數量的積總是一定,也就是總價一定時,單價和數量成反比例,單價和數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二、教學“試一試”

  1. 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已知條件先把表格填寫完整。

  2. 根據表中的資料,依次討論表格下面的三個問題,並仿照例3作適當的板書。

  3. 讓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麼關係。

  三、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1.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2. 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 和 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表示它們的積,反比例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係式:

  四、鞏固練習

  1. 完成第65頁的“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作出判斷,再要求說明判斷理由。

  2. 做練習十三第6~8題。

  第6、7題讓學生按題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思考過程。

  第8題

  (1)讓學生根據左邊表格中的要求收集資料,並回答問題(1)。

  (2)(1)讓學生根據右邊表格中的要求收集資料,並回答問題(2)。

  填好表格後,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積一定時,它們才能成反比例。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穫?

  篇三:成反比例的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1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經歷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義,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例項,並與同學交流。

  3、對現實生活中成反比例關係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斷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並會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係。

  難點: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設計

  一、 回顧整理,啟用舊知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正比例,知道了什麼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並且認識了正比例關係的影象。下面請同學們回答幾個問題:

  1、什麼樣的兩種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要看比值是否一定。

  3、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寫出等量關係式,並說明理由。

  (1)文具盒的單價一定,買文具的個數和總價。

  (2)一堆貨物一定,運出的和剩下的。

  (3)比值一定,比的前項和後項。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學習例題,初步認識成反比例的兩種量。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讀書,許多同學特別喜歡讀童話故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本童話故事書,你們看是什麼?

  出示《安徒生童話》,可瞭解一下誰讀過這本書。

  師:猜一猜,這本書有多少頁?

  學生猜測,然後實際看一看,知道是180頁。

  師:你們知道嗎?我們書中的四個同伴都讀過這本書,而且記錄下了他們每人讀書的情況。

  請同學們看黑板。

  黑板出示:

  師:觀察這個統計表,從表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

  學生可能說出很多,如:

  ●亮亮每天看12頁,看了15天。

  ●紅紅每天看15頁,看了12天。

  ●聰聰每天看18頁,看了10天。

  ●丫丫每天看20頁,看了9天。

  ●丫丫看的最快,只用了9天,亮亮看得最慢,用了15天。

  師:觀察表中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學生可能會說:

  ●每天看的頁數越多,看的天數就越少;

  ●每天看的頁數越少,看的天數就越多;

  ●每天看的頁數乘看書的天數,積是一定,都是180。

  第三種意見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啟發:

  師:把他們每天看書的頁數和看的天數分別乘一下,看發現了什麼。每天看書的頁數與看書天數的乘積就是這本書的頁數,你們能總結出一個數量關係式嗎?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即板書:

  每天看的頁數×需要的`天數=書的總頁數(一定)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當書的總頁數一定時,每天看的頁數和看的天數之間有什麼變化規律?

  生:當書的總頁數一定時,每天看的頁數越多,看的天數就越少;每天看的頁數越少,看的天數就越多。

  師:在四個同伴看同一本書這件事情中,看書需要的天數是隨著每天看書的頁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每天看的頁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就縮小;反之,每天看的頁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就擴大。而且,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師: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縮小,而且他們的乘

  積相等的事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下面,我們就共同來看一個換零錢的問題。

  教師出示表格,並拿出一張10元的人民幣。

  師:老師這有一張10張的人民幣,如果要把它換成5元的,能換幾張? 生:能換2張。

  師:如果換成1元的呢?

  生:能換10張。

  師:那要換成5角的,2角的,1角的呢?

  學生說,教師填在表格中。

  師:仔細觀察表中資料,你都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說:

  ●換的錢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張數就越少;換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張數就越多;

  ●表中面值與張數的積是一定的;

  師:你們能總結出這裡的數量關係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錢的面值×張數=10(元)

  師:觀察這個數量關係式,誰能說一說什麼量是一定的?什麼量是變化的,怎樣變化的?

  學生可能會說:

  ●10元錢是一定的,錢的面值和換的張數是變化的,錢的面值變大,錢的

  張數就變小;錢的面值變小,張數就變大。

  ●錢的總數是一定的,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是是變化的,錢的面值越大,換的張數就越小。反之,錢的面值越小,錢的張數就越多。

  師:透過看書的事情,我們知道了什麼樣的兩個量叫反比例,現在老師提一個問題:零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這兩種量成反比利嗎?為什麼?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討論後,多請幾人發言。

  師:現在請同學們分析一下上面的兩個例子和數量關係式,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可能會說:

  ●它們都是乘積一定,一個量變大,另一個量變小。

  師:像上面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兩種量相對應的積也一定,就說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稱為反比例關係。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第13頁,把這一概念劃下來。齊讀。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叫成反比例關係的量,誰來說一說,成反比例的量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學生可能會說:

  ●是兩個相關聯的量。

  ●這個量的乘積一定。

  ●一個量變大,另一個就變小;一個量變小,另一個就變大。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試一試”,自己判斷一下,每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要說明判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