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面積》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42至44頁。
教材分析:
面積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北師大版數學教材把面積概念獨立教學,目的是改變以往偏重面積計算及單位換算,不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現象。面積的概念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這一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擺一擺都將成為課堂中學生親身經歷的活動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創設了涵蓋知識內容又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情境,充實學生的'實踐活動,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例項和塗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能力目標:①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②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思想目標: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例項和塗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在塗色中感知:
(1)出示:
(1) (2) (3)
有三組圖形,請同學上來幫忙塗色,比一比,看同組中誰先塗完。
(1)看這兩位同學塗色後,你想說些什麼?
(2)引導學生髮現: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二、在摸中感知:
(1)用手摸一摸課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的表面。並說說有什麼感覺。
(2)反饋。
(3)引導學生髮現:課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摸和塗色中知道了什麼是面積(課件出示課題:面積)。能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面積嗎?
四、概括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請同學們說一說生活中你所接觸的面積。
1、把課件中的五個圖形按面積從大到小的顧序排列。
2、出示兩個不能直接看出面積大小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找驗證策略:
(1)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想出辦法來驗證?
(2)反饋:哪位同學想到驗證方法?請說一說。
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驗證。
②、反饋:小組代表展示驗證,並說明理由或想法。
③、鼓勵學生互評。
④、教師點評。並用課件演示比較動畫過程。
⑤、比較哪種驗證方法較好?
⑥、小結: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
過程必須科學、認真。
五、鞏固練習(課件出示題目)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並說出理由。
2、這兩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3、在方格中畫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
學生畫完後投影展示
六、總結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從學習內容、學習習慣和方法等方面來交流)
2、有關面積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