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網上呼救》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積累“網”和“救”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根據提示把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和芬蘭有關方面聯絡的經過,以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4 瞭解網路傳遞資訊速度快,波及面廣,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難點:
讀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救援人員的真情、愛心使蘇珊在短時間內得救。
教學過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課題:
1 學習“網”字。
● 出示象形字:網猜猜象形字,說出理由
●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畫來表達事物,演變到小篆字的筆畫更漂亮,而新宋體更簡潔,這裡的撇點撇點就像網裡縱橫交錯的網格,古時候,人們用網來捕魚,這就是漁網。
出示:漁網注意漁網的漁是有三點水的
2 聯絡生活積累“網”字組成的賜予。
● 線織成的網?你還看到過什麼?
● 出示:網兜球網蜘蛛網
3 現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麼網?
出示:網際網路
4 現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5 揭示課題
● 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
板書:網上呼救
6 理解“呼救”的意思
● 網上呼救是什麼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網”是什麼?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網際網路,網羅的是什麼?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路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繫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 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後得救了嗎?
板書:救援得救
2 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指名回答1:板書蘇珊
三、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絡生活經驗,瞭解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求救
● 通常我們透過什麼途徑呼救?
● 蘇珊為什麼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
● 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唯一能夠藉助的就是網路,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螢幕上出現了一行黑體字:
● 出示:我不能動,呼吸困難,請幫助我,蘇珊。
四、研讀課文,感受網際網路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師:麥克無意中收到了蘇珊在網上的呼救,
● 出示:一天下午,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遊。(學生讀句)
● 他是如何進行救援的呢?
根據回答出示:將近六點六點十分十分鐘後六點三十分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網際網路的什麼特點?
● 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於北歐地區的一個發達國家,而美國是位於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路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 再次配合讀,感受網路的快捷。
五、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裡,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 再次默讀課文,藉助填空說一說(同座互說):
一天下午,()男孩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遊。
將近六點,麥克的電腦螢幕上出現了來自()的女孩蘇珊的呼救。
六點十分,麥克撥通了()的電話。那裡的工作人員一邊和()聯絡,一邊向麥克詢問蘇珊的詳細地址。
十分鐘後,()和()取得了聯絡。
六點三十分,()的蘇珊得救了。
2、集體交流。
● 從填寫的內容中又讀懂些什麼?
板書: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師隨機點撥:芬蘭的有關方面應該哪方面?——板書: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指導讀好——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兩個長詞語。
3、聽錄音,補充麥克與美國救援中心聯絡的對話錄音。
● 我們來聽聽麥克是怎樣和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聯絡的,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4、藉助“一邊……一邊……”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感受救援人員的愛心。
● 我們來看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讀第五節
引讀:美國緊急救援中心一邊……一邊……。
你從一邊一邊中看出些什麼?
(為什麼兩件事情可以同時做呢?為什麼要兩件事情同時做呢?)
(老師問,讓學生自己談讀了這句後的感受)
再讀句。
板書:熱心
● 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麼?
默讀課文的5-8節
出示:挺住!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讀句體會麥克給予蘇珊的鼓勵。
試著用一邊……一邊……完成練習
並列句式“一邊……一邊……”是本課中知識技能學習的要點,但學習離不開文字,作者用這樣的句式是為了幫助他表達時間的緊迫,人們抓緊一分一秒去挽救蘇珊的生命。所以在語言訓練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所表達的情感。
● 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 遷移練習,感受芬蘭有關方面的愛心救援。
● 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與芬蘭有關方面聯絡的呢?以錄音為例,同桌用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 引讀:因為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有關方面得到訊息後立刻組織了救援。在這麼多人熱心人的幫助下,蘇珊得救了!
六、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引讀全文,感受人間的真情。
透過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到網路的神奇魅力。正在網上聊天室漫遊的美國男孩麥克收到了來自芬蘭女孩蘇珊的呼救……,蘇珊選擇網上呼救是因為當時……,接到呼救訊號後,麥克立即行動,你們聽,六點十分……,麥克在網上詢問蘇珊的時候,蘇珊已經快支援不住了,麥克鼓勵蘇珊……,是眾人的關心,熱情相助給了蘇珊力量,她用盡最後的力氣打出了地址。十分鐘後……,六點三十分……。蘇珊最終得救不僅藉助於網路傳遞資訊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們給予她的愛心,關切、鼓勵讓她的生命有了希望,讓網路使我們的心相近,情相連,使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2 課後作業,練習正確運用引號、冒號。
● 對話的形式多種多樣,今天的作業是請你為這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 出示: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接通了芬蘭有關方面的電話 是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嗎
是 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回答道
你們這裡有一名叫蘇珊的女孩呼吸困難 生命垂危 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著急地說 希望你們儘快組織救援
芬蘭緊急救援中心繼續系詢問道 你們知道蘇珊的`詳細地址嗎
芬蘭西貝柳斯學院圖書館
好 馬上到
請儘快 謝謝
板書設計:
網上 呼救
(快及時) (求救)
↑
蘇珊 ← 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 救援 (熱心愛心)
得救
課後反思
《網上呼救》這篇課文有許多語言的知識技能訓練內容,如表示時間的詞語、並列句式“一邊……一邊……”、對話語言的掌握等。孤立於文字的語言知識技能訓練是機械的操練,對學生的語言掌握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這些知識技能學習應當與課文內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領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作者運用這樣的語言技巧進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把握它們之間的聯絡,不僅讓學生學會怎麼用,還要知道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用,以後自己在作文時也可以這樣用。
本文作者按時間順序描寫了整個救援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出了各時間的節點,從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時間只有短短半個小時,然而在半個小時中許多人為了挽救蘇珊都積極地行動起來。時間的一再出現,救援行動的積極展開,最終蘇珊在三十分鐘內成功得就了。透過師生相互呼應的朗讀,學生不僅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同時也體會到了時間與救援行動之間的相互關係。
最常見的句式訓練莫過於給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沒有語言環境,句子的表達是毫無意義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邊……一邊……”,工作人員為什麼要同時做兩件事情,因為時間緊迫,所以他這樣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這樣描寫他,是環境所迫。那麼同樣的麥克也因為時間緊迫同時做著許多事,可課文略寫了,於是教師把這個情景創設給學生,讓學生學會運用句式的同時,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用意。包括教學中讓同桌用對話的形式演一演美國緊急救援中心是如何與芬蘭有關方面聯絡的,也離不開原有文字的情景,時間緊迫對話語言的設計就必須簡短、清晰、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