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範文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範文

  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瞭解課文描寫了哪些內容,感受《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3、 培養“圖文對照讀懂課文”等自學方法。

  二、 環節設計

  (一)激趣交流,學習第一小節。

  1.揭題,提出希望學生自學讀懂課文的要求。

  2.檢查預習成果,出示本課新詞,重點正音三個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名揚中外”的意思,知道這幅名揚中外的畫就是指《清明上河圖》,並板書。

  4.結合預習時查詢的資料,交流對《清明上河圖》的瞭解。

  5.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同學們真會學習,你們已經預習中把課文第一小節的內容學懂了。能讀好它嗎?齊讀第一小節。

  (二)欣賞感知,明確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圖》的摹本,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自己看後的體會。

  2.老師激趣:從剛才同學們驚奇的眼神、讚歎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圖的喜愛。這幅圖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的課文對它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會更喜歡它。想用什麼方法來讀懂課文呢?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3.引導學生讀讀課前的閱讀提示,明白學這一課可以用“圖文對照法”。

  (三)看圖讀文,激發情感。

  1.默讀2—5小節,對照圖畫找一找課文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

  2.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隨機2—4小節。

  (1)讀第2小節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透過讀句子,並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來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體會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畫出來的畫了不起。

  (2)讀第3小節,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各異”,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佈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3)讀第4小節,先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體會畫的生動、精彩。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四)抒發情感,運用語言。

  1.學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礎上,朗讀課文第5小節。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麼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說什麼?

  2.老師出示自己寫的小詩,與學生共勉。

  歷經風雨八百年,

  繁華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態眾生相,

  盡在綿綿畫中間。

  揚名海外震國威,

  驚世絕技人人贊。

  絕!

  中華文化真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