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學設計範文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學設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學設計範文

  【學習目標】

  1、 找到並理解作者觀點。

  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3、 聯絡學習實際,培養科學實驗精神。

  【學習方法】

  1、用“圈點批註”的方法自讀文章。

  2、在自讀中質疑提問。

  3、查詢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相關資料,做適當摘錄或製成電子作品。

  (本文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強調讓學生養成動筆墨讀書的習慣;著重培養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意識;強調學生在課外拓展學習中擴大知識視野。)

  【重點、難點】

  重點:

  1、找到並理解作者觀點。

  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3、聯絡學習實際,培養科學實驗精神。

  難點: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瞭解作者。

  2、藉助工具書理解和掌握以下詞語。

  格物致知 誠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觀 一帆風順

  二、技能訓練

  1、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⑴ 朗讀課文;

  ⑵ 默讀全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完成課後練習一。

  ⑶ 討論、自學批註的內容,談出自己的見解。

  2、研讀課文,質疑問難。

  ⑴ 精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有疑問的語句、內容,並標註符號。

  ⑵ 小組討論解疑,彙總、概括得不到解決的疑問。

  3、重點細讀,討論交流。利用課後練習二,讓學生聯絡自己學習實際,展開大討論或辯論,思考:

  ⑴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⑵ 聯絡實際反思自我。

  ⑶ 怎樣改進?提出建議和方法。

  4、課外探究學習,拓展延伸課堂內容。

  ⑴ 歸納概括探究主題:

  教師將各小組解疑時留下的疑難問題彙總為1~5個探究主題,在班級公示。

  探究學習參考主題:

  ① 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差異比較。

  ② 儒家思想淺探。

  ③ 事例證明實驗精神在科學發展史上的作用。

  ④ 東西方學生素質能力比較。

  ⑵ 傳授探究學習方法

  教師教給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及步驟:A、確定主題;B、查詢資料;C、概括結論;D、交流評價。

  ⑶ 劃分小組,明確任務: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選擇探究主題,自願結成探究學習小組,在課下利用圖書館、閱覽室、因特網等資訊資源庫,作探究學習,並將各小組自主探究學習成果寫成小論文或製成電子作品。 3—5天后,可利用語文活動時間讓學生交流探究學習成果。

  (解說:學生作探究學習時,教師指導要注意以下幾點:1、協助學生完成小組內的分工與合作,不要單打獨做。2、幫助學生學會廣泛查詢、下載相關資料。 3、指導寫作小論文或解決製作電子作品的技術問題。 4、探究題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學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結論,只要談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三、自我測評

  1、下面一段話中橫線上應填的詞語是( )

  A、眼光 勇氣 毅力 B、勇氣 毅力 眼光

  C、毅力 勇氣 眼光 D、眼光 毅力 勇氣

  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小心具體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為整個探索過程的嚮導。至於這個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_____和______。由此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基本知識上的突破不是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瞭解,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