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成長的煩惱》教學設計範文

《成長的煩惱》教學設計

《成長的煩惱》教學設計範文

  【活動目的】

  1、給學生一個傾吐真情的空間,讓學生能坦然地排遣成長中的鬱悶,培養學生善於表達樂於傾訴的習慣。

  2、通過了解和體察他人的煩惱,培養知情達理善解人意的品質,同時理智地認識自己,增進化解煩惱的能力。

  3、能繪聲繪色地描述煩惱,能用生動凝練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能寫出有一定感染力的作文。

  【活動指導】

  1、善於傾訴自己的煩惱

  教師導說:有人總結有一條人生經驗:一份快樂與人分享,就成了兩份;一份煩惱向人傾訴,就只有了一半。這句話告訴我們,歡樂要與人同享,煩惱要善於傾訴。

  有了煩惱,並不是一件可羞的事。生活中有陽光朗照之日,必然也有陰霾籠罩之時。剛剛步入中學的我們,正處於青春斷乳期,環境的改變、課程的增多、心理的蛻變、青春意識的萌發,都會給稚嫩的我們帶來煩惱。何況,敏感的心靈往往是煩惱的溫床!

  學生敞開心扉,自由傾訴,教師作最虔誠的聽眾。

  (拒絕評價,因為此時教師的任何評價都是拙劣的、不合時宜的)

  然後請每位同學把自己遇到的煩惱列個清單,並用一兩句話形象描述自己當時的心理感受。

  2、勤於瞭解他人的煩惱:

  教師導引:我們很多中學生都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最痛苦的一個,就自己受的委屈最多,受的傷害最深。如果我們的注意力被這樣的思想困住了,不幸的感受就會因不斷的複製而被誇張,天長日久,就可能成為壓在我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但老師告訴你,你的感覺並非事實。不信,就抬起頭來,看看別人,看看別人走過的路,我們就能發現,在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痛苦並不孤獨。

  請同學們以小記者身份,採訪一下你周圍的成年人,看看他們成長過程中有些什麼煩惱,瞭解他們消負減壓的故事。

  教師可對學生的採訪計劃和內容作一些重點指導。

  採訪前一定要想想自己有哪些煩惱,在你的周圍,誰這些方面做得比較好,找他討教哪些問題。還可以聽聽他對成長中的煩惱有些什麼看法,對你有哪些建議。可事先設計一些便於溝通的話題。如: 你在少年時期曾有過哪些煩惱? 你當時最大的痛苦是什麼? 你是怎樣對待這些煩惱的? 現在重新審視,你怎樣評價當年的那些煩惱?過去的歲月如何改變了你? 你又是如何走近你的抱負的? 總之,採訪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採訪要做到事前有準備,事後有收穫。

  採訪後組織交流、評價。

  最後引導學生回首自己所述的成長的'煩惱:哪些現在是已消除了的,哪些用今天的眼光看已不成其為煩惱,哪些是真正給自己帶來不愉快情緒的。

  3、樂於替朋友解脫煩惱:

  教師導引:有了煩惱,生活就失去了光彩,憂鬱、感傷就會重臨於我們心頭。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人人都會背,但面對煩惱,未必人人都能樂觀處之。此時朋友的一聲關懷,一句勸語,無異於久旱後的甘霖,能給乾涸的心田以滋潤。如果出現了常君這樣的煩惱,作為朋友的你該為他做些什麼呢?

  學生各抒己見,增強化解煩惱的能力,同時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感。

  4、巧妙表達成長的煩惱──書面作文:

  實際上,上述三項活動中,一、二兩項滲透了選材技巧訓練,一、三兩項滲透了語言表達訓練。

  寫煩惱類作文應該做到:

  以真為本──敘真事,訴真情,不誇飾,不矯情。真,文章才有活力。

  以細感人──少回顧什麼人生經歷,少來什麼曲折故事,多生動描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細膩,文章才有感染力。

  以特取勝──表達獨特的感受,發表獨特的觀點,行文有獨特的風格,不人云亦云,不鸚鵡學舌。獨特,文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寫作時還要注意文體方面的要求。如日記和書信的格式,日記特點重記實、書信重傳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