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高二《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高二《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高二《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講五點:

  (一)具體指導學生預習,做好美讀的準備。

  駢體文有兩大特點:①全用對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統領字“所賴”“勃”、嘆詞“嗟乎”“嗚呼”和句末助詞“云爾”,無一不是對偶;②用典《多,如本文典故有三十多個。這也是教學難點 所在。指導要點如下:

  1.辨析上、下聯的關係,掌握全聯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聯的關係大致可分四種:①並言二事,如“物華”一聯,上聯說物美,下聯說人美。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聯,合起來說自己因省親而有幸參加這次盛會。③有主有賓,如“望長安”一聯中,上為主,下為賓;“地勢極”一聯中,上為賓,下為主。賓者,只有陪襯、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④重言一事,如“時運”一聯,“時運”即“命途”。

  2.瞭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著重學習事典。事典又稱“用事”,多用於比喻,如用賈誼、梁鴻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園事,比喻文士聚會;用鍾期事,比喻作者受知於閻都督。語典可略講,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雲遏”形容歌聲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師領讀全文,使學生初步感知本文的聲調美。

  駢體文不用韻,但講究平仄協調。讀前可略講平仄安排的原則:本句平仄相間,上下聯平仄相對,而以每拍末字為準。試以單句對為例(○表平聲,●表仄聲):

  注:雙句對中還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規定,可以不講。

  應注意的是:①文中有個別句子不合上述規定,謂之“不以聲害意”;②“接”“出”“惜”“託”等字古音是仄聲,讀時用輕聲最好。

  教師領讀後,可指定幾位同學依次接讀全文。

  (三)熟悉課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三步:

  1.匯入 文章境界,點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結尾使學生了解士大夫遊宴中必賦詩的風,介紹王勃平時為文習慣(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臥,起身後一揮而就,一字不改);再敘王勃作序故事(見《唐摭言》第五卷),然後提出以下問題:①閻都督聞報“星分”一聯後為什麼“沉吟不言”?(警句。視野開闊,氣勢宏偉,給人以山川秀氣與天上星光遙相輝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軫是烏鴉座,分野在楚)②“落霞”一聯為什麼使他發出“此真天才’之嘆?(奇絕。14字寫盡贛江的'明麗秋色。注:此聯要留到最後賞析)

  2.運用比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這一步要著重引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有三個環節:

  (1)複習舊課。先從遊宴詩集的序引出《蘭亭集序》,然後概述此文內容(敘遊宴、寫景、抒情和議論、作序緣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誦有關的語段。

  (2)比較本文與《蘭亭集序》的異同(內容大體相同而詳略不同;本文無議論成分),然後弄清基調,依次朗讀以下語段:①敘宴會〔熱烈、歡快〕:“臺隍枕夷夏之交……王將軍之武庫”及“爽籟”以下三聯。②寫景(明朗、開闊):第二段。③抒懷(鬱憤、蒼涼):“窮睇眄於中天……豈效窮途之哭”。④作序緣由(欣慰):最後兩段。

  注:作者被逐經歷可放“抒懷”一節裡作交代。

  (3)歸納全篇理路。(參見上文有關說明,可略講)

  (四)分段練習朗讀,進一步體會本文情辭聲韻之美。

  用說說讀讀的方式進行而以讀為主。說,是為了鑑賞,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餘地,重點是前四段,後兩段可略說;讀,即有感情地朗讀,要反覆練習。說與讀相結合才容易成湧。下面只寫出啟發和點撥的要點:

  第一段:①以“臺隍”一聯為過渡句劃層次。②鑑賞前一層(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著重品味“帶”“謝”“星馳”諸語(可參考杜甫句“春星帶草堂”、孔稚圭句“幹青雲而直上”、魯迅句“但奔星勁有聲”),體會作者居高臨下的氣概和奇特的想像。③鑑賞後一層(宴會之初),要先理出敘事順序(主人及貴賓到場;眾賓歡聚;贊眾賓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遙臨”(儀從之盛,威嚴之象)、“千里逢迎’”(眾賓紛至沓來之狀)諸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此時的感情狀態(可自由發揮)。

  第二段:①瞭解“披繡闥”一聯在結構上的作用(推出一層新意,由近及遠)並劃分層次。②鑑賞前一層(初來滕王閣),先理出描寫順序(總寫秋景;赴宴;登閣;閣外近景),說說對滕王閣的總體印象(背山臨水,宏偉壯麗),再品味“聳翠”(群峰競秀)、“流丹”(倒影之美)、“無地”(懸空之感)諸語,最後瞭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陸上有宮殿)。③鑑賞後一層(閣上遠眺),先理順序(遠處山水、城中江上、雨後),再品味“盈視”(目不暇接)、“駭矚”(怵目驚心)、“撲地”(參差十萬人家)、“彌津”(多不勝數)諸語。④雨後一節為最精彩之筆,要留到最後分析。⑤體會寫景的作用(既表現了滕王閣的臨觀之美,又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

  第三段:①體會先寫宴會場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賞心樂事,渲染歡樂氣氛,以示宴會高潮到來;伏下文“興盡”一語,為抒寫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襯)。②體會過渡語段之妙(“窮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極娛遊”句引出“興盡”二句。由歡轉悲)。③先結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點(“誰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對偶中的主賓(見上文),著重品味“望長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內涵(日近而長安遠;不得達於帝所;回京遙遙無期),指出這種低迴反覆寫法的好處(可自由發揮)。

  點撥;本段抒情基調是抑鬱,亦略見蒼涼。悲之一。

  第四段:①以“所賴”為界劃層次(“知命”承上,“安貧”啟下)。②鑑賞前一層,要引導學生理解:馮、李二事為賓,賈、梁二事為主;要問學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運,共體會“屈賈誼”一聯的內蘊(雖非“彰君之過”,卻也表現了憤激之情)。③鑑賞後一層,先歸納本層大意(窮困中不變操守;寄希望於將來;決不佯狂避世),而後抓住“窮”“涸轍”“賒”“已逝”“報國”“窮途”諸語,品味作者此時的處境和心境(雖自勵,亦難有作為,憤激又深)。

  點撥:本段抒情基調是憤激,更見蒼涼。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無路”一聯從兩個方面概括前兩段抒情內容,然後敘今日與宴緣由,稱頌主人及眾賓;最後一聯說志願作詩,表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無常說到賦詩作序。

  (五)賞析雨後景象一節。

  分兩步:

  1.討論;“落霞”一聯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說“與”“共”二字多餘,此說是否有理?(改後節奏不如原句節奏從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鮮明上聯重在寫“落霞”而以“孤騖”為襯,下聯重在寫“秋水”而以“長天”為襯,一俯一仰.動靜交錯,相映成趣。)

  2.討論:“漁舟”一聯所寫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嗎?(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陽,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謂“悄焉動容,視通萬里”,亦足見作者胸襟之開闊)

  以上所寫,目的在於說明如何用美讀的方式來教美文,不可以教案視之。文言文教材中,美文不少,美讀的問題很值得探討。本文寫得倉促,缺點很多,但只要能引起同行們探討的興趣,我將感到莫大的滿足。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