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評價>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評價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1

  一、指導思想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於音 樂教學的活動性、開放性,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透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目的

  透過正確多方位評價,讓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鼓勵並支 支援孩子進一步學習。以新課程為標準,著重從全面發展或富有個性和 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從多方位靈活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方 面做出評價。

  三、評價原則

  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在評定學生音樂成績時:一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二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三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的條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綜合評定。

  四、評價內容:

  看、唱、聽、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師、看黑板、看書、看同學表演等);唱(演唱、唱遊、說唱等);聽(傾聽、聽辨、聽同學發言等); 表(積極參與,大膽表現,敢於標新,結合相關知識、作品,表達自己的體驗、自由表演等)。

  五、評價方法

  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應予充分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可採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唱等方式進行。

  2、定性評價與定量測評相結合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交流合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等,可以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字進行定性評價,也可根據需要和可行性,進行量化測評,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要注意科學性。

  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

  對學生的評價可採用自評的方式,以描述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為主。由於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因此,學生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自我發展的縱向比較上。

  六、學期終結評價

  學期終結評價是目標達成評價,主要是總結、瞭解學生一學期或學年在學習過程中行為形成、能力培養、知識掌握等,它包括課堂練習、紀律、學習情感態度等,這一評價一定要和平時的綜合素質形成評價和教材最後的期末測試相互結合起來。

  綜合終結評價表 看 唱 聽 表 總評

  1、評價等級:A、B、C、D四個等級。

  2、採用自評和組評的方式 音樂測試應該讓學生感到輕鬆、愉快、評價方式要注意尊重學生的自評、同學的互評、教師的總評相結合。要做到即尊重學生又加強了同學間的相互瞭解;即是瞭解教師自己的教學情況、改進教學手段,也是激勵學生創新、實踐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感受愉悅、滿足和自信,感受成長的快樂。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2

  一、指導思想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於音 樂教學的活動性、開放性,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透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目的

  透過正確多方位評價,讓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鼓勵並支 支援孩子進一步學習。以新課程為標準,著重從全面發展或富有個性和 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從多方位靈活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方 面做出評價。

  一二年級低段

  一、評價目標:

  1.鞏固本學期的新知識、新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

  2.使學生獲得進一步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情感體驗。

  二、考核物件:

  一、二年級全體學生

  三、考核時間:

  第18周——第19周

  四、考核方法:

  評定等級:成績可按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評定。

  五、考核內容:

  (一)平時考核,記錄學生的點滴進步(佔總成績的20%)。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透過學生上課回答問題、參與表演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紀律等方面給一個評價,作為最後成績的一部分。

  (二)趣味考核,給學生自由的展示舞臺(佔總成績的80%)。

  1、歌曲演唱(佔50%) 學生自由選擇一首歌曲,要求是本學期所學習的內容。(加分內容:加動作進行表演)。

  2、你唱我點(佔30%) 教師選定考核的範圍從中選擇一首歌曲讓學生唱,要求學生完整演唱,咬字清楚,節奏正確。 注:歌曲有兩段的以唱第一段為主。

  三四年級中段

  一、評價目標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於音樂教學的活動性、開放性,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透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專案

  音樂成績考核為優、良、合格和不合格。

  1.學習態度:按照平時記錄的課堂紀律、歌曲學唱情況、欣賞表現、音樂知識學習運用能力等綜合評定。(40分)

  2.基礎知識:對本學期音樂知識的掌握,用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核。(30分)

  3.基本技能:演唱能力。(30分) 演唱水平:用抽籤的方式確定所唱的歌曲,歌曲範圍為本冊學唱歌曲。

  要求:

  1.用正確的姿勢、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演唱形式演唱學過歌曲,大膽不喊不恥,表情自然大方。

  3.能夠在唱歌時做即興地律動或動作

  三、評價注意事項

  由於學科的特殊性,音樂學科教學評價不同於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學評價,在進行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營造愉快和諧的評價氛圍,淡化學生的考試心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活動。

  2.要根據各學科不同的目標及學生不同的音樂水平恰當地選用評價形式和評價方法。 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透過科學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激勵我們老師進取,完善教學質量,全面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五、六年級高段

  一 、評價目標:

  音樂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價值。評價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透過評價,教師可以掌握音樂教學計劃和目標的實現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學生可以及時瞭解自己達到的能力和水平,促進今後有效學習;家長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績,鼓勵和支援學生有針對性學習。

  二、評價物件:

  小學五、六年級全體學生。

  三、評價方法:

  透過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平日表現與期末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進行綜合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的評定佔20%,終結性評價佔80%。將最後的綜合成績作為學生本學期音樂學科的有效成績(採用等級制)。 評定等級:優、良、合格和不合格。

  四、評價內容及標準:

  1.形成性評價 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應予充分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可採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唱(奏)等方式進行。因此,音樂教學要將對學生的經常性的形成性評價加以記錄,儘可能地對所有學生實施日常的形成性評價。音樂課代表輔助音樂教師進行記錄。 評價內容:

  (1)上課認真,帶齊音樂學習用品;檢查書籍愛護程度。(態度)

  (2)能認真演唱歌曲。(唱)

  (3)能用悅耳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情感)

  (4)能認真聆聽欣賞音樂。(聽)

  (5)能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說)

  (6)能隨音樂律動並會編簡單舞蹈。(創編)

  (7)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教學任務。(練習)

  (8)能與組員一起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合作能力)

  (9)參加課外音樂藝術活動。(興趣愛好)

  2.終結性評價 評價內容: 基礎知識、唱歌 考試形式: 隨堂考試。

  考試範圍:

  (1)基礎知識(包括音樂欣賞)——以試卷的形式進行卷面考試 年級全冊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包括樂理知識、音樂常識、作品分析以及音樂欣賞等。

  (2)歌曲演唱——以抽籤的方式進行考試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3

  1.教學內容解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數學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解析的目的是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教學的準、精、簡。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解析要做到:

  (1)正確闡述教學內容的內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闡明其核心,明確教學重點;

  (2)正確區分教學內容的知識型別(如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角度分析內容所蘊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2.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目標的設定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定並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後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5)明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內容,避免泛化。

  3.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學情分析的核心是學習條件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鑑於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複雜性,本標準著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透過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師幫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難點,並分析突破難點的策略。

  4.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後,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學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並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從學與教的現實出發選擇和組織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3)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

  設計“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的分析;

  (4)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5)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的分析。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活動步驟和方式。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注意說清設計意圖。

  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根據不同知識型別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和學習興趣,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理解、探索知識的數學思維活動,透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絡,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再現和糾正,使知識(特別是數學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機智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程序,透過觀察、提問和練習等及時發現學習困難並準確判斷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在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恰當運用學習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7)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4

  (1)個人自評

  ①提出問題

  A.能夠獨立提出問題,且問題具有進行科學探究的價值;B.能在老師同學協助下提出適合進行科學探究的問題;C.能夠提出問題,但問題沒有太大科學探究的價值。

  ②問題猜想與探究結果的符合程度

  A.完全符合;B.不完全符合;C.不是很符合。

  ③實驗過程

  A.實驗方案新穎,能正確使用實驗儀器,能如實記錄資料,能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處理;B.能夠制定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基本正確,資料記錄基本符合要求,能夠分析處理資料;C.實驗方案不成熟,實驗操作不熟練,實驗資料記錄與處理粗心大意。④科學探究方法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沒有掌握。【評價標準】將四項的分加起來,A為5分,B為3分,C為2分。總分>15分,為優;11分≤總分≤15分,為良;8分≤總分<11分,為差。

  (2)小組評價

  ①參與熱情

  A.積極配合分工,認真完成任務,善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建議;B.服從工作分配,完成任務,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C.在組員的提醒督促下基本完成任務,但不肯參加小組討論。

  ②學習態度

  A.善於動腦,提出問題並努力尋求解決;B.能在組員提示下或藉助輔導書解決問題;C.不善於動腦,遇到問題總想依賴別人。

  ③合作意識

  A.協調分工,堅持原則,尊重他人,善於與組員交流;B.能接受他人提出的合作要求,並完成自己的任務,不善於交流;C.只是完成分配的任務,不願多做,也不願和小組交流。【評價標準】將三項的分加起來,A為8分,B為6分,C為4分。總分>20分,為優;14分≤總分≤20分,為良;12分≤總分<14分,為差。

  (3)教師評價

  ①提出問題

  A.能認真思考,能提出適合探究的問題;B.能在老師的啟發下提出問題;C.提出的問題不具有科學探究價值。

  ②猜想與假設

  A.能對問題的解決方式與實驗結果提出合理的假設;B.對問題的解決方式提出假設,但不能合理預測實驗結果;C.對問題解決方式的假設與實驗結果的預測不合理。

  ③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A.能制定合理的探究計劃,設計的探究方案新穎,能有目的地選擇探究活動所需的器材;B.能在老師或組員的幫助下制定探究計劃,設計探究過程,選擇探究活動所需要的器材;C.照搬別人的探究計劃與探究過程,不能合理選擇探究活動所需要的器材。

  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A.能按器材說明書進行操作,多次反覆測量如實地記錄實驗資料;B.實驗操作基本正確,資料記錄基本符合要求,但實驗做得不夠精確;C.實驗操作不熟練,記錄資料不夠完整,有時會編造資料。

  ⑤分析與論證

  A.能對實驗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處理,能夠正確解釋與描述探究的結果;B.能夠分析處理資料得出結論,能基本解釋和描述實驗結果;C.誤差較大,實驗的結果有些牽強,不能正確解釋與描述實驗結果。

  ⑥評估

  A.注意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現新問題,不斷改進探究方案,能寫出詳細的探究報告;B.能發現一些新問題,但不能及時改進方案,探究報告不夠詳細;C.很少發現新問題,探究方案改進不足,探究報告寫得太過簡單。

  ⑦交流與合作

  A.在小組合作探究時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他人的意見,發揮團隊精神;B.基本上能表達自己的觀點,能接受他人的合作要求,能聽取他人的意見;C.不願和他人合作與交流,固執己見。【評價標準】將七項的分加起來,A為8分,B為6分,C為4分。總分>48分,為優;40分≤總分≤48分,為良;28分≤總分<40分,為差。

  (4)綜合評定

  【評價標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總成績(將三種評價得出的分數相加)總分>83分,為優;65分≤總分≤83分,為良;總分<65分,為差。綜合三方面的評價成績給出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的總的評價等級。總之,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評價,學生由評價物件轉為評價的主體,營造了積極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以上評價方法可根據學習內容、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和改進。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5

  教學設計方案是教學設計過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設計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課程標題和概述、教學目標闡述、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策略選擇、教學資源和工具的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習評價與反饋設計、總結與幫助等內容。對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有助於設計人員反思自己的設計過程,儘可能避免一些由於設計上的疏漏而導致試用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可以從教學設計方案的完整性和規範性、可實施性、創新性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1.完整性和規範性

  一份規範的教學設計方案必須體現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所有必需的環節應明確寫出,而且要前後一致,是一個整體的解決問題方案,而不是各個要素地簡單的堆砌。

  (1)教學目標闡述

  確定的教學目標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不僅反映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而且能體現不同學習者之間的差異;目標的闡述清晰、具體、不空洞,不僅符合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而且便於教學中進行形成性評價。

  (2)學習者特徵分析

  從認知特徵、起點水平和情感態度準備情況以及資訊科技技能等方面詳細、明確地列出學習者的特徵。

  (3)教學策略選擇與學習活動設計

  多種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最佳化組合;教學策略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能夠成功實現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和策略一致,符合學習者的特徵,教學活動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恰當使用資訊科技;活動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學資源和工具的設計

  綜合多種媒體的優勢,資訊科技的運用有效;資源能促進教和學,發揮必需的作用。

  (5)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思路清晰(有主線,內容系統,邏輯性強)、結構合理;注重新舊知之間的聯絡,重視新知識的運用;教學時間分配合理,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有層次性,能夠體現學生的發展過程。

  (6)學習評價和反饋設計

  有明確的評價內容和標準;有合理的習題練習,練習的內容、次數比較合理,有層次性,既能落實雙基要求,又注重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評價,提供了評價工具;針對不同的評價結果提供及時的反饋,而且以正向反饋為主;根據不同的評價資訊,明確提出矯正教學行為的方法。

  (7)總結和幫助

  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和困難有所估計,並提出可行的幫助和支援;有完整的有課後小結;總結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學習的主題,重點關注潛能生的需求。

  2.可實施性

  評價一個教學設計方案的優劣,還應從時間、環境、師生條件等方面來考慮其是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1)時間因素

  即運用此方案於教學時,所需時間的多少,包括教師的教學時間、學生的學習時間等。教師的教學時間應含教師佈置給學生的作業量,教學佔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量等;

  (2)環境因素:對教學環境和技術的要求不高,可複製性較強;

  (3)教師因素:方案簡單可實施,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特點及其預備技能;

  (4)學生因素:針對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預備知識、技能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較合理。

  3.創新性

  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法上有創新,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體現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有效應用。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6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相比,還是顯得落後。現實狀況也不容樂觀,職教類生源數量聚減,職業學校面臨生存的危機。慶幸的是,各個學校的領導階層已經關注到這些,校外辦班點,東西南北學校合作等措施的實施,已逐漸緩解生源數量的問題,但是生源的質量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就職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厭學、學不懂等諸類問題,與大家一起探討,旨在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職校學生能在學習上有所提高。

  一、職校教學現狀

  1.教材過少,學校制訂的教學計劃空洞。

  中職教師都知道,現在的中職學生素質逐年下降且學生成分較複雜,他們大多是中考成績較差的初中學生,這就對教材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中職教材只適應一般學生的教學,對於本校以初中為起點的學生來說顯得不相適應。如此,教師制訂的教學計劃就顯得空洞,不能切實有效地解決實際教學任務。

  2.理論教學“本本主義”較重。

  由於傳統教學觀念的誤導,許多職校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採取的都是單一的書本教學法,上課的時候教師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講授給學生就可以了。殊不知這些書本知識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不適應職校學生的學習要求,不能夠發揮他們的特長,更沒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必然會產生學生上課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

  3.師資隊伍結構比較單一。

  我國的職業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加上我校招收的教師大多剛剛畢業或者任教不久。因此,在這方面有所建樹的教師很少,什麼樣的教師適合職校教學,還在摸索探討之中。加上現在職業學校走的基本是以實習為主,培養學生動手技能,以理論文化課作為補充的新路。而由於現在的職業學生往往學習基礎較差,對文化課的學習總提不起精神,從學不懂到厭學再到不學,形成惡性迴圈,最終導致學生成績門門紅燈,而我們則失去了“因材教學”“因人教學”的意義。

  二、過程評價方案設計

  我認為,既然職業學校不是要求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研究性人才,而是培養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服務型社會勞動創造者,那麼怎樣上好職業學校的課,成了我們這些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一項艱鉅的任務。我經過五年的學習研究,設計出一個對學生過程評價的方案,並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表示:

  綜合評價分100%=試卷卷面分a%+平時綜合分(100-a)%

  其中平時綜合分100%=筆記分30%+作業分30%+上課表現30%+平時印象分10%

  公式中的試卷卷面分為最後考試試卷的最終得分,a取決於考試最終的難易程度分別為60和70。

  針對現在的職校學生上課不記筆記的現狀,我要求學生每節課都要記筆記,並且每個月檢查評分一次。評分等級為優100分、良90分、中80分、及格70分、不及格60分,如果有學生實在不能完成,則要求補全,並以及格計算成績。

  為避免學生抄襲作業,我一般會從90分鐘的教學時間中留20―30分鐘給學生完成作業。在學生做的作業中,如果認真完成的則在每次上課前進行表揚,得到表揚的則給予2分獎勵。

  上課表現分指學生上課時的各種表現。如回答問題,舉手並答對的加5分,答錯的加2分;點名回答正確的加4分,答錯的不加分。這種獎勵的措施優點是可以激勵學生回答問題,缺點是回答問題的總是那麼一些人。所以我就規定舉手回答問題的次數,一次課(兩節課)不能超過3次。

  平時印象分一般是指學生上課有沒有遲到、曠課、睡覺、講話,有沒有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做其他事情,等等。

  三、過程評價方案設計優缺點分析

  這種評價方案針對現在的職業學生的特點制定,我認為其優點有:

  1.教學中的多元互動性,可以讓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特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陷阱”。

  2.評價內容的多維性,這種評價範圍廣,改變了以往“一張考卷,一張成績單”的單一評價方式,它對學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校能、情感、行為、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方法,以及優勢、不足等都進行了記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而且能夠讓學生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更多的認識和感悟。

  3.評價形式的綜合性,這種評價形式可以充分把職業學校教學目的表現出來,能夠讓那些學習頭腦不“好”,但其他表現不差的學生也有機會進入優秀學生的行列。

  但是,這種評價設計也有缺陷,比如加減分值的設定有時流於隨意,考試考查科及實習教學科目的考查容易主觀化,我認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這種以教學過程評價方案為雛形的評價體系的建構,使我們能以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於教師、學生兩者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況且,從評價理念來看,此種評價方案也已經注意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能夠全面、真實地評價學生;也注意了評價主體的多元互動、評價內容的多維及評價方式的靈活多樣。從評價操作可行性來看,也容易操作,如綜合平時分也都是教師在對學生教育教學中已經做過的,只要做好個體的記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