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語文議論文指導:如何引入論據
考生是如何注意運用不同的“引用”方式“引入”論據,下面是小編整理瞭如何引入論據,歡迎閱讀。
不少考生都知道,寫議論文要從不同角度“引入”不同的論據論證中心,這樣才能豐富文章思想,突出中心論點。但不少同學可能還不瞭解,有了豐富的論據後,“如何引入”到文章中還頗有講究。在多年的高考評卷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少考生在引用材料時多采用“直接嵌入”式,即考生只是一味將論據簡單直接地“擺”在文章裡。由於引入論據的方式單一呆板,文章因而缺乏靈動之氣而難於進入更高的評分檔次,令人不勝遺憾。
為了讓大家能更具體地理解關於“引入方式”的意義,我們藉助下面這篇廣州市2010屆高三調研測試的考場,著重分析一下該考生是如何注意運用不同的“引用”方式“引入”論據而使文章形式活潑,並富有說理力度的。
善假者成大事
田徑場上,運動員藉助長竿一躍而上,在半空中盡力舒展,全力躍過心中的目標高度……這普通的一幕卻給我以啟示,很多事何嘗不是如此!善於藉助外物或外力,加上自己的努力,而獲得驚人的成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諸葛孔明巧借東風,武則天借亂世登基,拿破崙借地勢大敗歐洲聯軍,蘇聯紅軍借嚴寒突出納粹重圍……目標有時是人力所不及的,但善假於物的人卻能最終達成目標。奧巴馬當選前,他的對手是久居政壇、老謀深算的麥凱恩,年輕的奧巴馬無論是種族出身,還是年齡與資歷,無疑都處於劣勢。然而奧巴馬藉助當時民眾對金融危機的恐慌,提出了許多獨到的刺激經濟方案,得到了不少民眾的支援;又借中美關係僵持之勢,提出了改善中美關係的建議,贏得了多數華人的好感。最終他憑藉眾多支持者的選票力壓對手。同樣,希拉里巧妙藉助了丈夫貴為前總統的背景,升任國務卿。他們都是由於擅長借力,而得以打破傳統,登上高位。
有時,當人力能達到目標,善假於物又能使他們的成功錦上添花。郎朗在成為著名的演奏家後,憑藉一首“中國風”在國外廣受讚譽。由此觀之,善假於物者能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強的實力,甚至變劣勢為優勢,儘管“借力”能帶給人以便捷、成功,然而,物極必反,我們又不可過於依賴外物。
曾經的日本經濟極其依賴世界市場,雖然在一段時間內繁華無限,然而索羅斯掀起的一場金融風暴就將東京股市摧殘得面目全非,原因就是日本經濟對外界的過度依賴。
老人常說“信誰都不如信自己”。外物固然可以憑藉,但誰也說不清支撐你的柺杖什麼時候會折斷,你所站的平臺什麼時候會倒塌。在此種情況下,主要憑藉主觀努力,適當輔以外界幫助,才是正道。
同時,我們也應充分考慮自身情況,選準借力,就像選擇最合適的撐竿一樣。公安局在網路上釋出搜尋被拐賣兒童的啟事,卻回應極少。究其原因是拐賣兒童多數被賣到山區,而山區恰恰是網路普及率最低的地區,網路這個最便捷的工具反而不能發揮作用;反之,李連杰巧妙借用參加各種大型公開活動的時機宣傳“壹基金”,明星身份加上活動的吸引力,讓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這個基金的'存在。可見,只有全面考慮,選擇了恰當的借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物體總需外力才能改變運動狀態,人也一樣,巧借力,適當借力,恰如其分地借力,才能登上最高的階梯,願我們都能成為真正的善假於物者。
讀完全文,我們發現,短短的900字左右的文章引用了11個論據材料。如果將如此多的材料簡單地運用“直接嵌入”的方式將它們放進文章中,其表達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對該文引入論據的方式作進一步具體分析就可以看到,因文章引入材料的方式多樣化而收穫了內容豐富而不顯臃贅、說理充分而搖曳生姿的表達效果。
同類排比法。在文章第一段中,我們看到作者用結構相似的概括性句子一連組織了諸葛孔明、武則天、拿破崙、蘇聯紅軍等四個“巧借外物”的成功事例,論證“善於藉助外物或外力,加上自己的努力,而獲得驚人的成功”。這種圍繞論點將同類性質的材料概括列舉形成排比句式的“引入”方法,既體現材料的“豐富性”又能形成排比句式增強語勢,大大增強論證力度。這不失為考生易於掌握的一種引入材料論證觀點的方法。
但是,一篇文章若只是運用“同類排比”一種方法顯然是不成的。由於這種高度概括性的“引入”缺乏對材料的具體分析,在一篇文章裡用得過多,會使文章在內容上顯得空洞無力,同時容易蹈入“套作”的覆轍。本文作者是深諳此理的,在下一個文段的論據引用中,他立即換用了更顯深度的引入論據的“層進分析”法。
層進分析法。這種方法是先將論據所蘊含的意義從遞進一層的角度作出抽象概括,然後引述論據材料。文章第三段引入“在國外廣受讚譽”一例就是這樣。作者在引入論據前首先分析說:“有時,當人力能達到目標,善假於物又能使他們的成功錦上添花。”這樣的“引入”是在上文對“善假者”“獲得成功”的分析論證後“推進一層”到分析論證“善假者”更“錦上添花”,結構上承上啟下,又在內容上於引述前揭示出引入論據材料的特點和作用,同時它使行文收到“未見其材,先得其意”的表達效果,將材料蘊含“國際聲譽”的意義與“錦上添花”的分析緊密聯絡並加以突出。真可謂“一語三用,一箭三雕”!
相反相成法。在引入論據時,從正方相對的角度用轉折意義的關聯詞或短語引出論據分析和舉出對比性的材料,表達相反相成的思想。文章在論述了“善假於物”易於成功的道理之後說:“儘管‘借力’能帶給人以便捷、成功,然而物極必反,我們又不可過於依賴外物。”作者用“物極必反”引出下面的“日本經濟極其依賴世界市場,雖然在一段時間內繁華無限”,終被金融風暴“摧殘得面目全非”的事例,揭示“憑藉外物”和“依賴外物”的區別,從相互對比的角度引入分析,體現了論述的思辨性和嚴謹性,無疑增強了文章論證的力度和思想的深度。
綜合上述分析,思維敏捷的讀者可能已經認識到,議論文材料“引入方式”不僅僅是一個方法或者技巧問題,它是一條將論據與論點結合更加緊密的橋樑和紐帶,也是使文章論述更加嚴謹、思想更加深刻的依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