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滕王閣序》的教學設計(2課時)
引言:《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閣序》也是高中文言文重點篇目之一,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份《滕王閣序》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
【教學目的】
1.背誦全文。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瞭解駢文的兩大特徵--對偶與用典,進行文言仿寫訓練。
3.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基礎,熟讀本文直至背誦。
2.透過仿寫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徵。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預習,理解註釋中的重要典故,瞭解有關文化知識。
2.教學可分兩個層次:對於文言文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學目標應定位於\'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上;對於有一定文言基礎的學生,可定位於\'理解、背誦、仿寫\'上,即增加一個動手操作的環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課前出示一段中學生創作的文言習作:
悲哉秋心,蕭條悽瑟,西風颯過,萬木鹹荒。葦葉紛下,蕪杆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騷辭,從風流蕩,魚雁聞聲,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編《高考狀元作文》P271,文匯出版社)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這位同學參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氣息的作文獲得了高考作文滿分的好成績!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王光祖先生對他的作文評價是:\'思想嚴密,層次清楚,語言老到,體現出良好的語言素養。\'
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其作者則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
今天,我們的任務一是背誦這篇千古名篇;二要學寫一段文言。
(解說:同年人的成功對學生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新奇的任務往往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一般只要求學生讀懂、會背,進行文言文寫作對於學生而言似乎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激情。)
二、解題
1.關於本文的寫作
《唐摭言?卷五》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2.關於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稷山縣)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後因一篇遊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後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後,在前往交趾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三、研習課文
1.梳通文句,整體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為四個部分:①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②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③寫歡娛宴遊引發的的人生感慨。④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2.重點突破--學會\'精加工\'。
①教師示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接著,\'雄州霧列\'呼應\'星分\'句,\'俊彩星馳\'呼應\'物華\'句;\'臺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多層渲染,以壯文氣。圖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變遷)
\'雄州霧列\'\'星分翼軫......\'(空間地勢)\'臺隍\'一句
\'俊彩星馳\'\'物華天寶......\'(人物之盛)\'賓主\'一句
\'都督閻公\'句以下開始具體地寫主賓盛宴。
(解說:教師精當的分析為學生的思維運作提供了一個非常直觀的操作圖式。當然,這應該建立在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後,必須對文章進行精加工--對文句的內在思路和關係進行細緻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誦。)
(2)學生歸納其餘各段,邊理解邊背誦。
第二部分: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並寫周圍秋景之美。\'潦水盡\'二語寫秋景;\'儼驂馬非\'四語寫自己來到滕王閣;\'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披繡闥\'以下十句,寫閣上眺覽所及,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第三部分:寫歡娛宴遊引發的人生感慨。
\'遙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窮睇眄於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遊於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於是緊緊相承抒發身世之感。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所賴君子安貧\'以下,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
第四部分: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無路請纓\'四句再說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說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說;\'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願做詩。\'\'嗚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解說:在教師示範之後,學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據,但在具體操作中仍會遇到種種困難。教師可採取小組討論、師生質疑解答、點撥、啟發等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保證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決不能越俎代庖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對有關文字材料進行\'精加工\',也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抓好這一環節。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誦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