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三字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傳統,都繞不開人性論的問題,因為無論如何,我們必須首先認識我們自己,認識人。《三字經》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唱兒歌,它是一本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
在教讀《三字經》的實踐中,我校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做法:
1、學習《三字經》時不但要背,還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理解裡面的故事和意思。
為了讓學生正確地理解,需要老師有所選擇,進行講解和指導。閱讀時需要站在時代的立場進行抽象的理解,進行創造性的發揮,掌握其精神取向。
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選取一些上口、有教育意義的'、有典故的句子教給學生,如:有的學生知道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後,對待其他小朋友也知道謙讓了,並且懂得吃東西時不要只顧著自己,要先讓給長輩等。香九齡溫席的故事使他們進一步知道了要好好的孝敬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他們既愛學又記得牢。並能將它很好的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為我們的學校、將來為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
2、加強班集體建設,打造文明社群,使它們成為《三字經》的踐行基地。
班級則是社會的縮影,是一個只有幾十名學生的微型社會。社群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相互有聯絡、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人群共同居住活動比較大的社會。這兩種社會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要用《三字經》的思想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成長環境。
學校開展了“爭創德育示範班級建設”活動。從讀、寫、理解記憶《三字經》入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突出抓好四個“規範”:規範學生的語言——倡導文明用語,消除髒話及不文明的口頭語;規範學生的課間行為——倡導輕聲慢步,消除喧譁、打鬧等行為;規範學生的校外行為——倡導校內外言行一致,告別校外違規、違紀、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為——倡導自主學習,指導學生抓好預習、聽講、複習、作業、考試五個環節,著力解決上課遲到、課堂違紀、抄襲作業等不良行為,從而達到規範學生的各種行為。活動開展效果明顯,校風變好了,打架等現象沒有了。
3、活學活用,抓好細節,講求實效。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源於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的每一個細節,《三字經》對學生在家、在校、在社會上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都很細、很實在,且通俗易懂。
所以我們學校在學習與落實《三字經》內容時,要將重心放在規範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各方面的細節上,如起床是否疊被子、見客人是否打招呼、發言是否先舉手、是否不亂寫亂畫、是否有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等等。我們一定要防止對學生進行脫離實際的假、大、空理論輸和思想說教。防止不切實際地拔高對學生的要求進行好高騖遠的虛假教育。我們只要把這些細節性的要求抓好、抓落實,我們全體中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就會逐漸規範起來,那些多見不怪的不良習氣就會逐漸從他們身上褪去,我們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就會真正產生良好的實效。 近千年來,《三字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使他們從中學到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道理。中國成為禮儀之邦,與文化教育是分不開的。弘揚傳統文化,用傳統思想道德中的精華,以恰當的形式來教育當今青少年,不失為一種積極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