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錢塘湖春行> 《錢唐湖春行》的課堂實錄

《錢唐湖春行》的課堂實錄

《錢唐湖春行》的課堂實錄

  《錢唐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的七律,《錢唐湖春行》的課堂教學應該?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

  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

  (配樂,投影風光圖片)

  師: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呀?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5分鐘)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遊覽一番吧?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著我們遊覽西湖的這位導遊。

  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指一生說)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著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2、 課下積累

  師:《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所作。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說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誰呢?他就是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師:

  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他們靈感,更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恆的詩意啊。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他們,也記住他們千古傳頌的詩歌。

  師:你還能說出描繪西湖的詩句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標:(1分鐘)

  師:欣賞完這兩首描繪西湖美景的詩歌,我們先來明確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大家請看大螢幕!

  目標導航: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到目標?我相信,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一定能達到目標!

  四、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6分鐘)

  1、師:有了目標,就讓我們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但旅途中我們也不能閒著,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歌吧!在朗讀之前誰能告訴大家朗讀詩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讀準字音;二、讀準節奏;三、讀出感情。

  2、下面我們進入我們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

  3、 學生自讀詩歌。

  師: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遍詩歌。

  4、點名朗讀,同學糾正,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

  5、聽錄音:

  師: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讀詩也是講究技巧的,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師: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看看我們畫出的節奏是否正確,如果有差錯,請迅速更正。

  (幻燈片)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裡/白沙堤。

  6、齊讀詩歌一遍

  師: 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五、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5分鐘)

  師:在同學們誦讀聲中,不知不覺我們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

  現在如果請白居易先生做導遊,他所吟誦的古詩啊,我們可能聽不大懂,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

  (出示投影)請自由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3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2、生自學;師巡視,將學生有疑難的共性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師備案: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五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4、全部講完,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師:好!同學們對本首詩的內容理解得不錯了!下面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注意:邊讀邊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6分鐘)

  1、 師:從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中,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自信已經充分的建立起來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三個環節,老師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幻燈)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思考:

  1、作者選取哪些景物來表現西湖的美?詩歌描繪的是西湖春天哪個階段的景色? 你是從文中哪裡看出來的呢? 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描繪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分鐘後,請同學們結合詩句回答,比誰回答準確。

  2、學生自學,師巡視。2分鐘後檢測、交流。

  (分析過程:a.讓多名學生回答,並從詩中找出詞句作證;b.其他同學加以補充;c.師引導辨析)

  答案:

  1) 水、雲、鶯、燕、花、草;春水初漲平堤岸、春雲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著建造新巢、春花鮮豔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

  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早春

  學生進行賞析,師適時點評、鼓勵。

  在此環節中,如遇到學生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賞析。 “幾處”.“誰家”,改“處處”、“家家”好不好?為什麼?文章寫的是初春 “幾處”和“誰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還很稀少。如果換成了 “處處”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繪的早春之景了

  師:大詩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是因為他極為講

  究對語言的錘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