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學案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學案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學案

  導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於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對於《錢塘湖春行》的教學上,小編分享了《錢塘湖春行》的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備課老師。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透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一、匯入。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讀讀講講問問。

  問:詩人是騎馬遊西湖,所以詩裡提到了“遊蹤”,但詩裡寫遊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緻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後說說詩人的遊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按:這是總問,以下再逐句問。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麼說“雲腳低”?(“虧腳”,指下垂的雲,水位上升,湖面上的雲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雲“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雲“露腳斜飛溼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麼“爭暖樹”。(餘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築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麼?(花草)為什麼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淺草有什麼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後兩句是怎麼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麼?(在白沙堤的綠楊陰裡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麼詩人“最愛”呢?到最後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徵,這就耐人尋味了。)

  三、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遊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擷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裡”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能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與學的活動,在師生互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教給學生,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氣氛良好,學生積極性高,達到了“文明自主,高校快樂” 的效果。但由於學生對作者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瞭解不多,體會不深,所以,詩的意境感悟不是十分透徹,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積累及修養有待進一步提高。